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分析方法,检测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124例健康对照组IL-10基因启动子-1082G/A、-592A/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确定了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IL-10基因启动子-592A/C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1),肝硬化组-1082G/A位点A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G等位基因相对于A等位基因患肝硬化的机会比为0.373(95%CI:0.166~0.838).IL-10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易感性相关,基因启动子-1082G/A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肝硬化易感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脑梗死患者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名同期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AFI基因G753A多态性的GG型频率41.5%(54例),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58.5%(76例);而对照组分别为GG型频率44.9%(53例),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55.1%(65例)。TAFI基因G753A多态性的GG型及A等位基因携带者两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592)。在脑梗死组,C1040T多态性的CC型占50.0%(65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占50.0%(65例);而对照组分别为CC型51.7%(61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占48.3%(57例)。C1040T多态性的CC型及T等位基因携带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FI基因编码区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GA或AA基因型)及C1040T单核苷酸多态性(CT或TT基因型)不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不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THFR基因和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ib 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15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MTHFR和βFib 455G/A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脑梗死组患者MTHFR基因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4%、48.1%和30.5%,对照组分别为57.8%、25.3%和16.9%,脑梗死组TT基因型相对危险性为对照组的2.16倍;脑梗死组βFib 455G/A基因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40.3%和8.4%,对照组分别为72.3%、21.7%和6.0%。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G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具有CT+AA基因型或TT+GA基因型个体易患脑梗死,相对危险性为2.7和2.2。结论MTHFR基因突变后T等位基因和βFib基因突变后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遗传易感基因,MTHFR基因中CC型可能是脑梗死的保护因子,MTHFR基因和βFib 455G/A基因突变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和137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98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和137G/C位点多态性。结果两组607C/A位点基因型CC、CA和AA的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组137G/C位点GG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C型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IL-18基因启动子607C/A位点SNP与脑梗死无关,137G/C位点携带等位基因C可能有预防急性脑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1059 G/C,白细胞介素18(IL-18)启动子基因-607 C/A和-137 G/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汉族脑梗死患者115例为汉族脑梗死组和黎族脑梗死患者52例为黎族脑梗死组,分别与健康的汉族对照组116例和黎族对照组51例对照研究。测定CRP-1059 G/C、IL-18启动子基因-607 C/A和-137 G/C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汉族脑梗死组CRP-1059 G/C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与汉族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4),并且CRP-1059 G/C位点GG+G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对照组,CC基因型明显低于汉族对照组(78. 3%vs 87.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9)。黎族脑梗死组CRP-1059 G/C、IL-18-607 C/A及IL-18-137 G/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黎族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1059 GG+GC基因型为汉族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CRP-1059 GG+GC基因型是海南籍汉族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L-18-607 C/A、IL-18-137 G/C基因多态性均与海南籍黎、汉族脑梗死患者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单位基因启动子区-930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123例高血压患者和105例健康者P22phox-930A/G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病组GG基因型频率为0.37,G等位基因频率为 0.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0.11和 0.36(基因型频率比较χ2=25.17, P< 0.01 ;等位基因频率比较χ2=26.21, P< 0.01).结论 P22phox-930A/G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有明显相关性,G等位基因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β-纤维蛋白原五种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Fu Y  Wei X  Ni PH  Ying YY  Song YY  Chen SD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2):914-917
目的探讨血浆β纤维蛋白原水平及148C/T、249C/T、455G/A、448G/A、1689T/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脑梗死组132例、其他神经疾病对照组79例和正常老年对照组92例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5种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和疾病对照组(P<0.05)。在脑梗死组、疾病对照组和正常老年组中,148C/T、455G/A基因多态性变异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变异组(P<0.05)。而3组之间5种突变基因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作为多因素疾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T148、A455等位基因可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启动子区-675位4G/5G(单鸟嘌呤核苷酸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等位基因特异性的相关性.方法以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扩增56例心肌梗死患者,54例脑梗死患者,83例无关健康对照个体的基因组DNA,鉴定PAl-1 4G/5G基因型及分布频率,常规方法检验研究个体的主要临床和生化指标.结果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在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明显不同.在心肌梗死组中,4G/4G基因型分布频率(71.40%)比对照组(30.12%)显著增加(P<0.001),杂合型4G/5G基因型分布频率(25.00%)比对照组(62.65%)明显降低;而在脑梗死组中,4G/4G,4G/5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0.37%,55.56%)均比对照组(分别为30.12%,62.65%)低,5G/5G基因型明显增加(24.07%vs7.32%,P<0.001).而且心梗组中血浆PAI-1活性水平随着4G等位基因的减少而降低;脑梗死组中,血浆PAI-1活性水平随着5G等位基因的升高而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组中的血浆PAI-1活性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和血糖水平都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P<0.001,P<0.05,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中国汉族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和心肌梗死、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性相关,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遗传性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42例VCI患者(VCI组)、4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BDNF基因 G196A位点及C270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分析各基因型与发病的关系。结果 3组间BDNF基因G196A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石家庄地区汉族人群VCI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5-羟色胺2A、2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相关性,寻找与OSAHS发生有关的基因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65例OSAHS患者(OSAHS组)及54例健康对照组5-羟色胺2A受体T102C、A1438G和2C受体G796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分析基因型与OSAHS患者多导睡眠图参数及肥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Fisher检验、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5-羟色胺2A受体T102C和2C受体G796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别;OSAHS组5-羟色胺2A受体T102C位点TT、TC、CC基因型和T、C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OSAHS组5-羟色胺2C受体G796C位点男性G、C半合子型,女性GG、GC基因型和G、C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OSAHS组5-羟色胺2A受体A1438G位点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63.1%(41/65)、74.6%(97/13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8%(15/54)、40.7%(44/108)];OSAHS组AA型的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40±9)次/b]明显高于AG、GG型[(25±9)次/h、(20±11)次/h],AA型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94±10)s]明显长于AG、GG型[(88±9)s、(75±12)s],AA型最低血氧饱和度[(69±12)%]明显低于AG、GG型[(78±10)%、(80±9)%],3种基因型的体重指数、颈围和腰臀比无明显差别.结论 5-羟色胺2A受体T102C和2C受体G796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OSAHS的发病无关,5-羟色胺2A受体A1438G位点的AA基因型可能与汉族人群OSAHS的发病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单位基因启动子区-930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123例高血压患者和105例健康者P22phox-930A/G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病组GG基因型频率为0.37,G等位基因频率为 0.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0.11和 0.36(基因型频率比较χ2=25.17, P< 0.01 ;等位基因频率比较χ2=26.21, P< 0.01).结论 P22phox-930A/G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有明显相关性,G等位基因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C类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G/A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对16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DN0)组53例,微量白蛋白尿(DN1)组64例,临床白蛋白尿(DN2)组46例]和60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GA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DN组(DN1 DN2)的GA、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DN0组(P<0.01)。DN1和DN2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0组与NC组间基因型频率不同,但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G/A多态性、病程与DN显著相关,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A和AA基因型相对于GG基因型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DN患者中,病程>5年是DN2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A阳性基因型可能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程>5年可能是DN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H(ApoH)外显子3、8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分析了100例健康人及110例冠心病患者的ApoH外显子3、8基因型。结果CHD组外显3GG基因型的频率为81.8%,GA+AA基因型频率为11.8%,G等位基因频率为88%,A等位基因频率是12%,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CHD组外显子8GG基因型频率为74.5%、GC基因型频率为25.5%,G等位基因频率为87%,C等位基因频率为13%,与对照组比较CHD组的G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结论ApoH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与CHD无相关性;8G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与CHD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A/G、-308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及测序技术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患者200例及健康对照者197例TNF-α启动子区-238A/G、-308A/G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χ2检验;采用SHEsis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人群TNF-α启动子区-238A/G、-308A/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点各种单倍型在2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启动子区-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易感性未见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蛋白质Z(PZ)基因多态性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合基因测序技术,对502例AIS和482例健康老人的PZ基因启动子A-13G位点基因型及其内含子F中G79A位点基因型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首次发现珠三角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PZ启动子A-13G和PZ内含子F中G79A两种基因多态性。PZ启动子A-13G基因型中AA型、AG型、GG型分别为15.9%、52.7%和31.4%;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4%和57.6%。PZ内含子F中G79A位点基因型AA型、AG型、GG型分别为31.5%、52.0%、16.5%;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5%和42.5%。AIS组PZ基因内含子F中G79A位点A、G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1%∶61.1%,45.9%∶38.9%,均P0.05),且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Z基因内含子F中G79A位点G→A突变,即A等位基因对中国珠三角地区汉族人群AIS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基因启动子- 183A/G(rs4845617)和外显子9Asp358Ala( rs8192284 A/C)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IL-6R基因rs8192284A/C多态性在MS组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生MS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43倍(95%CI 1.163 ~2.320,P<0.01);而-183A/G三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L-6R基因Asp358Ala多态可能与中国国人MS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G4A多态性与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14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41例脑出血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G4A多态的分布,并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G4A GA AA基因型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GG基因型亚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同组GG基因型亚组(P<0.05)。对照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G4A GA AA基因型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GG基因型亚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同组GG基因型亚组(P<0.05)。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和男性脑出血组GA AA基因型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GG基因型亚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同组GG基因型亚组。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和女性脑出血组不同基因型亚组体质指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G4A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与男性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脂蛋白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IFN-γ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检测51例ACLF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IFN-γ基因内含子+874位点T/A和+2109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ACLF患者+874位点TA+AA基因型频率(54.9%)显著高于健康人(24.0%),A等位基因频率(38.2%)显著高于健康人(22.0%,P0.05);ACLF组+2109位点AG+GG型基因型频率(51.0%)显著高于健康人(26.0%),G等位基因(32.4%)显著高于健康人(16.0%,P0.05);在3 m末,28例生存与23例死亡的ACLF患者+874、+2109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N-γ基因+874位点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2109位点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是ACLF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1082A/G、-819T/C多态性与中国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早发冠心病(病例组)92例,对照组94例,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1082A/G、-819T/C多态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IL-10-1082A/G,AA、AG、GG基因型频率及A、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0-819T/C,TT、TC、CC基因型频率及T、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10基因启动子-1082A/G和-819T/C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早发冠心病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α纤维蛋白原基因TaqI多态性和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249C/T、-148C/T、 1689T/G、448G/A、BsmAI、BclIG/A、HinfIA/C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单体型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法确定基因型,采用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采用EH 程序分析核苷酸多态性的单体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单体型频率的差异。结果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A、-148T和448A的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分别为0.343、0.351和0.326,在对照组分别为0.254、0.254和0.242,冠心病组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A、-148T和448A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A、-148T和448A携带者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比非携带者分别大1.53倍、1.59倍和1.51倍;其他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249C、-148C、 1689T、448G、BclIG、HinfIA和a纤维蛋白基因TaqI T2位点构成的单体型H16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比对照组低(P<0.05)。以启动子区3个位点构建的单体型中,由-455G、-249C和-148C构成的单体型h1在病例组中的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由-455A、-249C、-148C构成的单体型h5和由-455A、-249C、-148T构成的单体型h6在病例组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148C/T和448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A、-148T和448A可能是与冠心病相关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