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效果。方法 9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6人,对照组48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情况。然后,干预组实施为期18个月的综合性社区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随访。干预结束后,通过终期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社会支持状况的变化,对干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基线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为23.65分、12.43分、6.24分、4.98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25.25分、11.52分、7.48分、6.38分,对照组的社会支持状况好于干预组。终期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为27.00分、13.89分、7.02分、6.09分,均比基线调查时有明显提高(t=3.372,2.214,2.482,2.991;P<0.001);对照组平均得分为27.29分、12.56分、7.63分、7.10分,提高幅度均小于干预组(P<0.05)。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效果显著,可促使干预对象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评估及团体心理干预在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2016年2—6月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治疗方法均衡,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心理评估后实施团体心理干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度。结果:观察组干预12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9,-9.453;P0.05)。观察组干预12周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7.733,11.530;P0.05)。结论:心理评估及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情绪和社会支持情况,对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86例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者(MMT组)与93例社区对照者(社区对照组)分别用自评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估.结果:MMT组SDS总分比社区对照组高(52.7±11.4 vs 39.9±6.4,P<0.01);MMT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因子分均低于社区对照组([17.9±6.5 VS 20.3±7.8]、[5.2±1.7 vs 7.4±1.4],P<0.05);MMT组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分和求助因子分均低于社区对照组(分别为[0.74±0.18 vs 0.91±0.061、[0.64±0.20 vs 0.69±0.06],P<0.05).结论:MMT患者存在较高的抑郁症状,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较少采用解决问题与求助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60例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随访1年,干预组进行个别家庭治疗与团体治疗相结合的家庭心理干预;使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进入研究时、研究12个月末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不满度(亲密度、适应性)、主要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因子分、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上述得分出现差异(P<0.05);干预组自身在干预前后的上述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家庭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亲密度、适应性,降低对家庭的不满度;改善患者主要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精神状况的实际效果,为提升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家庭康复成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常规随访、康复指导基础上结合认知团体心理治疗的运用,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亲属应激量表(RSS)等评估治疗对家庭照料者的影响,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量表结果。结果: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SAS、SDS、LSIA以及SSRS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因子中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t/t'=-2.498,-3.675,2.762,2.835,4.370,3.624;P0.05),且在SAS、SDS量表因子中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在LSIA、SSRS量表因子中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干预组在SAS、SDS、LSIA、SSRS、RSS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2.810,2.892,-2.385,-3.089,2.011;P0.05)结论:认知团体心理治疗能作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系统的补充,显著减少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满意度水平。干预能通过改善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家庭康复氛围营造,使患者情绪趋于稳定,对缓解家属心理应激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促进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某农村地区综合医院急诊室救治的115例自杀未遂者纳入研究。采用WHO健康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115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7)。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在院时针对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18个月内的7次入户随访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时给予必要的情绪舒缓。出院后18个月时采用入组时的测查工具,加上生活质量量表、目前感觉状态自我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再次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出院后18个月内,干预组中1例自杀未遂,对照组中4例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未遂2例,自杀死亡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8个月时,干预组WHO健康量表得分增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Beck抑郁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减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18个月时的自我感觉评价得分,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得分,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农村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心理活动状况,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恢复期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处于恢复期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50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进行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3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强迫、敌对、偏执3个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智力测定工具、成人公认认知测评(MCCB)以及自我效能量表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115,-2.736;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t=8.286,4.745,5.030,10.018;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瑞文智力测验结果无明显差别,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瑞文智力测验结果高于对照组(t=-3.148,-4.812;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MCCB测验各项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MCCB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内观认知疗法。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结果:在干预后研究组的PANSS中阴性症状(t=-9.2123,P=0.0000)及总分评分(t=-4.924,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2)研究组干预后的HAMD评分(t=-11.9037,P=0.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研究组干预后的SSRS总分(t=6.581,P0.01)及客观支持(t=5.2601,P=0.0000)、主观支持(t=3.2032,P=0.0016)、社会利用度(t=2.6428,P=0.0091)3个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研究组干预后的积极因子评分(t=6.5077,P=0.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因子评分(t=5.307,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内观认知疗法有助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改善阴性症状、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 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6例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53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进行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6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6例处于恢复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封其中的38例追行心理谩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退行比较。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造行量表抨定。枯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主要心理闪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LC-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3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强迫、敌对、偏执3个因子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离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的心理健康状态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1]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将64例离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进行焦虑、抑郁状况测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后再次测评两组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离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焦虑(t=9.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对康复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今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康复和回归社会提供经验。方法:将110例精神分裂症居家康复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家庭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专业社工的团体介入服务,每月2次。在干预前及干预的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分别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对服务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结束时,干预组有53名完成干预和评估,对照组有50名完成评估。经过专业社工1年的介入,干预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阴性因子和一般病理得分的分组效应和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274.037,51.623,208.715,129.072;P0.01),干预组WHO-DASⅡ总分、理解与交流、四处走动、自我照料、与他人相处、家务劳动和社会参与得分的分组效应和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897,31.802,18.392,21.960,80.810,24.182,121.051;P0.01)。结论:社工介入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社区推广抑郁症患者自伤、自杀预防控制技能,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伤自杀的风险。方法:将132例伴有早期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自伤自杀预防控制技能干预和常规服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服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定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2例完成研究(干预组62人,对照组60人)。4周、16周后评定结果,干预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t=-4.42,-3.94;P0.01);干预组NGASR评分低于对照组(t=-4.20,-11.64;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患者自伤自杀预防控制技能能有效降低有早期自杀倾向的患者的自杀率及有效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收治2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失眠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n=98)和对照组(n=102)。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强化健康教育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干预前、干预3月后两组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LI)]。结果:①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甲亢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t=13.274,8.870,6.546;P0.05);②干预3个月后,两组SCL-90得分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因子得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t=-2.720,-2.517,-5.653,-4.007,-3.966,-2.191,-3.036;P0.05),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干预前后及组间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3个月后,两组PSQI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两组QLI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t=-6.697,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应用于甲亢伴失眠患者效果良好,对其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身症状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于入组时、入组后2周和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心理干预后2周、4周,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定,观察周期为8周。结果 8周后研究组抑郁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t=2.83,P0.01),且焦虑症状缓解(t=2.33,P0.05)、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χ2=11.6,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在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 SS)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评定。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PAN SS评定阴性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均下降(分别为t=2.01,2.10,2.04;P均<0.05),事件相关电位靶刺激P 3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分别为t=3.04,P<0.01;t=2.04,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在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评定.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PANSS评定阴性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均下降(分别为t=2.01,2.10,2.04;P均<0.05),事件相关电位靶刺激P3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分别为t=3.04,P<0.01;t=2.04,P<0.05).结论 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