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试析采用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复脉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临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复脉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血府逐淤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olter心律失常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Holter心律失常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有效增强患者的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供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可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供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补充西药之未备。通过分析梅国强教授临床经典案例,结合其学术思想进行经验总结。梅教授辨治本病从痰、瘀、虚三个核心方面着手,常从痰热互结、痹阻心脉;痰瘀痹阻、枢机不利;气阴两虚、心脉痹阻等证型考虑,临床常用小陷胸汤加味、柴胡温胆汤、生脉散加味等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给予复脉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6年1月期间进行就诊治疗的84例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按照1∶1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血府逐瘀汤、复脉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综合疗效、Holter心律失常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综合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为92.86%,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olter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为95.2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为7.1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复脉汤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晓晖 《北京中医药》2006,25(7):403-405
糖尿病心脏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作者总结了吕仁和教授关于糖尿病心脏病的学术思想,认为其病位在心,发病与肝、肾、脾(胃)诸脏有关,是在气血阴阳失调基础上,出现心气、心阴、心血、心阳不足和虚衰,导致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痹阻心脉,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心脉痹阻.在回顾性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中的有关糖尿病心脏病认识,结合学习当代医家对消渴病心病辨治体会和吕仁和教授的经验,提出了本病的分期辨证方法,即以虚定证型,以实定证候,将消渴病心病分为早晚两期、四型、七候辨治.早期,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和心肌、心内微血管病变.晚期,病理改变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心脏大血管病变.四型为阴虚燥热心神不宁、心气阴虚、心气阳虚、心阴阳两虚,早期以前二型多见,晚期以后三型多见.七候是肝郁气滞、血脉瘀阻、湿热内停、热毒侵袭、痰浊中阻、水饮内停、阴寒凝结,早期以前四候多见,晚期七个证候都可见到.临床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预示中医干预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心脏病的中医分期辨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晖  吕仁和 《北京中医》2006,25(7):403-405
糖尿病心脏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作者总结了吕仁和教授关于糖尿病心脏病的学术思想,认为其病位在心,发病与肝、肾、脾(胃)诸脏有关,是在气血阴阳失调基础上,出现心气、心阴、心血、心阳不足和虚衰,导致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痹阻心脉,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心脉痹阻。在回顾性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中的有关糖尿病心脏病认识,结合学习当代医家对消渴病心病辨治体会和吕仁和教授的经验,提出了本病的分期辨证方法,即以虚定证型,以实定证候,将消渴病心病分为早晚两期、四型、七候辨治。早期,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和心肌、心内微血管病变。晚期,病理改变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心脏大血管病变。四型为阴虚燥热心神不宁、心气阴虚、心气阳虚、心阴阳两虚,早期以前二型多见,晚期以后三型多见。七候是肝郁气滞、血脉瘀阻、湿热内停、热毒侵袭、痰浊中阻、水饮内停、阴寒凝结,早期以前四候多见,晚期七个证候都可见到。临床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预示中医干预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胸痹是由心脉痹阻不通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痰浊闭阻证是其常见证型,导师刘雪娜副教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底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加味拟成豁痰宣痹汤,临床上治疗该病证每获良效,本文通过介绍刘师运用豁痰宣痹汤治疗胸痹痰浊闭阻证的验案1则,分享其临床用药经验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心Ⅰ号治疗心脉痹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心脉痹阻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冠心Ⅰ号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分析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耗量和ST段压低总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脉痹阻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耗量、ST段压低总和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脉痹阻型冠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指标更有优势,P 0.05。观察组心脉痹阻型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脉痹阻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心Ⅰ号心脉痹阻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枣仁宁心胶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组给予枣仁宁心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疗效总有效率78.12%,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之68.75%(P0.05)。结论枣仁宁心胶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心神失常的功能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虽然累及脏器多,笔者认为其发病因于肝,提出从肝论治该病,分为肝郁血虚、心失所养型,肝郁化火、痰火扰心型,肝郁血滞、心脉痹阻型几个证型进行治疗,从而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脉汤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心脉痹阻型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观察组加用复脉汤治疗。结果:观察组24h动态心电图QRS波时限、QT间期、Tp-e间期以及Tp-e/QT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V及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DD及LVS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悸怔仲、心胸憋闷、胸前刺痛固定主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异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脉汤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可改善心律失常,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与胸痹心痛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病机关键为痰瘀内阻脉络。治疗上痰瘀同治;风痰瘀阻、心脉不畅证宜息风化痰、祛瘀通脉,痰热腑实、心脉瘀阻证宜清热祛瘀、化痰通腑,气虚挟痰、痹阻心脉证宜益气化痰、畅通心脉,阴虚挟痰、瘀阻脉络证宜滋阴化痰、活瘀通脉。  相似文献   

14.
心痹浅议     
心痹是风寒湿邪或体内的代谢产物——痰湿、瘀血痹阻心脉而引起的以心悸、气短、心胸烦闷、时发心痛及脉率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疾患。痹,指气血不通。以痹命名心脏寓有心气郁滞不舒,心脏闭塞不畅之意。很多心脏病迁延日久都可产生此病理改变。就心痹的含义及病机而论,在祖国医学中包括的范围较广,并不限于风寒湿三气痹阻心脉一证,可见于多种心脏疾病所表现的证候群中。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艳荣 《河南中医》2007,27(1):79-81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频率、节律、传导及起源部位的异常,属中医心悸、怔忡、晕厥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慌、胸闷、憋喘、头晕、脉律过快、过缓或不齐等。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一定的发展[1]。现就近几年来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药抗心律失常机理研究王振涛等[2]将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机特点归纳为“虚”、“瘀”、“热”三个字,“虚”为气虚、阴虚,涉及心、脾、肝、肾四脏;“瘀”为瘀血内阻,心脉不畅;“热”为血分蕴热,与瘀胶结难解。心脉瘀阻是快速型心律失…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常见心律失常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岑永庄  黎学松 《新中医》1998,30(8):34-34,51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频度分析方法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以探索冠心病常见心律失常的辨证规律,结论认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可见于中医的不同证型之中,但以心脉瘀阻为最多见,其次为痰浊内阻型和气阴两虚型,发生经相当高,而其它证型相对来说属冠心病较轻的证型,其发生率较低,在各种心律失常中,房纤和 以心脉瘀阻最常见,窦缓,传导阻滞以心阳虚为多见;阵速以气阴两虚为多见,这些结果均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痹证2例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痹证属于肢体经络病证,临床表现以筋骨、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屈伸障碍、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辨治多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4大证型,其中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1]。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常治风与养血活血并行,治寒则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则辅以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为治虚之法。现代中医临床对病因单一的痹证疗效已较为肯定,但对风寒湿热夹杂、虚实并存的复合型痹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栗锦迁教授治疗胸痹的学术思想及其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栗锦迁教授治疗胸痹用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用药模式、关联性,并得到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新处方。[结果]通过分析栗锦迁教授治疗胸痹用药规律得到胸痹病机关键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并涉及其余四脏,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多见气虚、阳虚,实者多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多以相互搏结为患,常用治法为行气止痛、化痰除痹、活血化瘀、补气生血等,得到常用药对及11个新处方。[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能进一步为研究胸痹常见证型的用药规律及新药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和启示,也为临床或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过早搏动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涉及多种心脏疾病,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响生活,降低工作能力,甚至成为病人猝死的直接原因或潜在因素。近年来笔者应用稳心颗粒,治疗证属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型过早搏动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8-29岁  相似文献   

20.
浅谈心房颤动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斌 《江西中医药》1994,25(4):12-12
抓住虚里,寸口,症状3者情况,以切诊为主,问诊为辅诊断心房颤动,并概括为痰软瘀血,痹阻心脉,风寒热湿,舍心滞络,阴阳两,心神失养,心脾两虚,心脉失荣4个主要证型治疗,心房颤动多可得到缓解或渐趋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