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冷》2015,(2)
"卓越计划"是我国加快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以土建类建环专业为例,分析了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及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研究制订了基于素质教育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置于同等地位,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的考试内容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目前专业教学在工程教育上的不足,参考香港理工大学建环专业的培养计划,从而尝试建立新的满足注册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注册工程师具有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工程专业认证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合格性评价,认证的核心是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课程达成度评价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是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的关键环节。以暖通空调课程为例,通过基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突出学习的过程性,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使课程教学反映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真实水平,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及其它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建立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和持续改进体系,这成为当下高等教育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观念改变。在此背景下,流体力学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关键专业基础课程,其少学时的课程安排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全面高质量培养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应要求的达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少学时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进行了具体讨论和探索,相应的教改措施已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罗陈 《包装工程》2004,25(3):221-222
指出了我国包装工程专业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培养符合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需要长远规划的问题,因此测度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认证标准的响应契合程度是评价该模式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为了构建一套良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能够全面表达模糊性和随机性特征的云理论,确立了7级测度云标尺,根据云理论扩展标度的层次分析法为培养模式各要素指标分配了权重,构建了响应云的测度模型,通过计算响应云与标尺云的贴近度确定隶属等级,实现了“培养模式—认证标准”响应性的有效测度。最后,将该测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采用云理论构建了响应云的测度模型,实现了“培养模式—认证标准”响应性的评价,并客观表达了测度本身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含的要素中,“教育理念B2”和“培养过程B4”占据了60%以上的比重,高校只有在这两个要素上取得较好的分值,才能提高培养模式对通用标准的响应契合程度。为今后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制定契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魏群 《包装世界》2015,(1):64-65
本文结合工程院校包装印刷专业方向的特点,对工程背景高校包装印刷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式和任务进行了分析,提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包装印刷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并要实现包装印刷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发展。从而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思考工程背景高校包装印刷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工科高等教育的重要导向,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探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何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包装工艺学”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研究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包装专业规范》所提出的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知识单元重新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发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切实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期符合包装工程专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激烈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确立是工程教育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在新形势下发挥更突出作用的保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教育体制中的机械类教育专业建设改革也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基于此,本文将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机械类专业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目前中国机械类专业教育工作应该具体如何进行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改革,以期促进中国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从制冷空调企业的现状出发,利用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整合暖通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优势,构建一套“协同创新”的制冷空调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建环专业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暖通行业、企事业单位对具有实践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为应对新的挑战培养食品专业新工科人才,进行食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方法 以渤海大学食品学院为例,阐述后疫情时代给高等工程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精准定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新方向和新内涵,提出二级学院应主动应变,通过探索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搭建阶梯式实践平台,构建进阶式实践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以现代产业学院引领产教深度融合,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结果 该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结论 研究结果将能更新专业的建设思路、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培养造就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工程教育认证主要是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教育。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主要是指随着课堂教学而全面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学到的知识于实践中,并且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自身的工程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机械基础系列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与素质,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工程零件几何设计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推进包装行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包装工程专业进行高职本科衔接"3+2"专插本联合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联合培养中包含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实训条件和制度保障等,以促进高职本科联合培养衔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近几年来,矿业工程学院在积极推进国家教委、煤炭部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煤炭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地矿类和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工业设计双创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遵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反向设计原则,通过分析国家、用人单位和学校等多方需求,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构建为达成目标的毕业要求以及两者之间各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搭建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毕业设计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今天,如何保障毕业设计质量已经是摆在相关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积极提倡校企合作培养毕业生模式,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等做法与大家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印刷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是印刷包装工程相关专业莺要的专业课,主要研究印刷包装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包装产品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求产品不断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机械性能。这些实际需求迫切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而且要求教学方法和形式也要与之相适应。本文针对印刷包装工程专业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印刷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技能,从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建直完善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包装工程专业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入手研究了包装工程的学科内涵,讨论了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包装工程专业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装工程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期望能较好地解决包装工程专业规范制订中的难点和重点,对专业规范制订起到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20.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国内外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我国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日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并从培养日专业复合型人才出发,结合实际从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等方面探讨了IE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