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年与非流行年宿主密度差异及关系,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1990—2020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监测数据,宿主密度正态性检验使用矩法,动物间鼠疫流行年和非流行年宿主密度差异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宿主密度和动物间鼠疫流行关系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长爪沙鼠密度在非流行年呈非正态分布,而在流行年呈正态分布;流行年长爪沙鼠密度高于非流行年(u=2.08,P﹤0.05),长爪沙鼠密度和动物间鼠疫流行正相关(r’s=0.38,P﹤0.05)。结论长爪沙鼠密度升高是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动物间鼠疫发生风险,应密切关注长爪沙鼠的密度变化,及时采取灭鼠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2-2011年张家口市鼠疫监测结果,为该疫源地鼠疫流行和防控工作提供对策。方法收集2002-2011年张家口市鼠疫监测数据,对宿主动物、媒介、病原学资料按不同年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5年鼠密度逐年增高,并在2002、2003和2005年检出鼠疫菌17株,血清学阳性10份。结论通过每年的鼠疫监测发现了动物间的鼠疫流行,并对动物间鼠疫疫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开展鼠疫应急处理联合演练等综合防治措施,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宿主动物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为动物间鼠疫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整理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主要宿主动物调查共捕获鼠类10 241只,长爪沙鼠处于优势地位占65.3%,达乌尔黄鼠占25.5%。夜行鼠调查共捕鼠1 392只,其中黑线毛足鼠和黑线仓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28.74%和50.43%。结论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种群在年际间存在演替,夜行鼠优势种群以黑线仓鼠和黑线毛足鼠为主,转化为黑线仓鼠、黑线毛足鼠和小毛足鼠,鼠疫宿主动物种群结构及密度与动物间疫情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康保鼠疫自然疫源地发生了四次动物鼠疫流行,1971年12月26日~1972年5月7日发生了一次动物鼠疫流行,检出鼠疫菌19侏;1994年10月24日~1995年11月4日从主要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体内检出鼠疫菌70侏;2002年11月1日~26日从鼠、蚤体内检出鼠疫菌24株;2005年5月21日。29日从鼠、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13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候气象因素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种群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动物长爪沙鼠密度和同期气象数据,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与长爪沙鼠密度的相关性及是否存在滞后作用。结果 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密度为0~3.75只/hm2,气象因素中前一年的降水量、前一年平均相对湿度、前一年日降水量≥0.1 mm的日数与长爪沙鼠密度密切相关。结论气象因素可能是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密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对长爪沙鼠密度变化存在着一年时间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河北省北部康保县,属于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面积1 000 km2,1971年12月确定该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截至2016年底该地共有4次动物鼠疫暴发流行。通过检测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康保县鼠疫历史疫点土壤中铁、钙、钴、钛的含量,探寻动物鼠疫流行与土壤元素含量的关系,为监测鼠疫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混合宿主动物寄生蚤的分布特征。方法从2001—2019年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收集并鉴定宿主动物寄生蚤,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监测点宿主动物的染蚤率、蚤指数及蚤类构成的差异。结果 2001—2019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共收集混合宿主动物寄生蚤13 262只,属4科10属19种,平均染蚤率为41.15%,平均蚤指数为1.60。该疫源地混合宿主动物寄生蚤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构成比最高,占46.63%~81.34%。不同季节宿主动物染蚤率、蚤指数和蚤种构成均不同(H=19.149和13.610、χ~2=793.646;P0.05)。夏季宿主动物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最高,冬季最低。不同监测点中,康保牧场的染蚤率和蚤指数均高于照阳河(Z=3.670和5.823,P0.05)。结论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染蚤率和蚤指数均较高,建议今后防控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蚤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鼠密度、小型夜行鼠的种群构成、分布,为我省鼠疫疫情监测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对捕获到的鼠进行梳检、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1-2010年黑龙江省平均鼠密度为0.47只/公顷,小型夜行鼠捕获率为2.09%。结论达乌尔黄鼠是该地的优势种群,对鼠疫的发生流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型夜行鼠常常作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参与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但小型夜行鼠成为沟通种间或种内群落间鼠疫流行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生境主要宿主动物密度进行调查,为动物鼠疫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00—2016年疫源地鼠疫监测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6年在疫源地内的草滩、耕地(农田)、荒地、林带、人工草场、山坡等生境共调查单公顷样方2 979 ha,捕获长爪沙鼠3 536只,平均密度为1.19只/ha,达乌尔黄鼠1 811只,平均密度为0.61只/ha。各类生境中,长爪沙鼠密度在耕地和荒地较高分别为2.60和1.62只/ha,达乌尔黄鼠密度在草滩和山坡较高分别为0.90和1.05只/ha。结论在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耕地和荒地为长爪沙鼠的最适生境,草滩和山坡是达乌尔黄鼠的最适生境,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在疫源地内各种生境中分布有所不同,在动物鼠疫防控和常规鼠疫监测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的最适生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毙鼠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中的作用,为动物间鼠疫监测及预警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整理宁夏回族自治区2001-2010年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各县(区)监测点的数据和资料。夜行鼠调查采用5 m夹线法,长爪沙鼠调查采用坑式布夹法。结果 2001-2010年共捕获野鼠8675只,隶属5科7属15种,以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群。10年来动物间鼠疫共发生4年次流行,其中自毙鼠检菌阳性率高达61.54%,捕获鼠检菌率为2.31/万,建立了宁夏2001-2010年沙鼠鼠疫疫源地基础信息数据库。结论自毙鼠在沙鼠鼠疫疫源地的发现,是动物鼠疫流行的早期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银川市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现状,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银川市沙鼠鼠疫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开展灭鼠及评估。结果银川市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仍以主要宿主为优势种群,沙鼠平均密度为2. 84只/hm~2,鼠体蚤平均指数为1. 07。2010—2017年间银川市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1个年次。期间共剖检鼠类8 628只,鼠体内鼠疫菌阳性检出率为0. 046%,检出鼠疫菌5株。其中鼠体检菌4株,媒介蚤检菌1株;其中在3个年次开展动物鼠疫预警工作,共灭鼠1 585 hm~2,平均杀灭率高达96. 75%。结论开展实时监测、主要宿主密度预警以及灭鼠评估,可减少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频次和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2000-2010年内蒙古各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为今后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0年内蒙古鼠疫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每年均有动物鼠疫流行;在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疫源地检出鼠疫菌,在4个类型疫源地均检出阳性血清;从9种宿主动物、18种媒介昆虫中检出鼠疫菌,8种宿主动物查出阳性血清。结论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仍十分活跃,宿主类型复杂,应加强监测,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鼠疫监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省地处北京周围,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壤,并与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相毗连.河北省康保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上述两大疫源地的交错地带,面积约1 000 km2,主要宿主动物为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近年来长爪沙鼠为优势种,鼠疫菌为鄂尔多斯高原型.疫源地位于人口相对稠密地区,辖3个乡的37个自然村和1个牧场3个分场共有16万人.尚义、张北、沽源和围场等5个县,目前虽然未定为疫源县,但均与鼠疫自然疫源地相毗连,毗连地带的地理景观、植被、主要宿主动物分布与疫源地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长爪沙鼠疫源地是我国10型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比较活跃的一块疫源地,鼠疫动物病常有发生,也有人间鼠疫的散发与流行。根据国内近年来有关资料,阐述了长爪沙鼠疫源地的分布、发现、宿主动物、媒介昆虫,以及该疫源地内人、鼠间鼠疫的流行情况,并提出了当前检验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15.
鼠疫动物病静息期保存形式的探讨孙庆(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卫生防疫站)根据狼山北部鼠疫动物病水平分布和频发生境流行特点,作者认为本疫源地在鼠疫动物病的静息期至少存在着下列保存形式。(1)鼠→蚤→鼠的流行保存形式:当宿主动物或媒介蚤类的数量猛增的条件下,鼠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中蒙两国部分鼠疫自然疫源地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联合调查,了解中蒙存在鼠疫宿主多样性的情况,以便分析鼠疫流行的潜在危险性,为进一步监控疫情和应对鼠疫突发卫生事件提供依据;同时为进一步掌握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的演变规律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单公顷一日弓形夹法、5m夹线法和枪击方式捕获啮齿动物,对捕获的啮齿动物进行检蚤和检测,并探洞采集洞干蚤,分类鉴定,统计分析。〔结果〕中蒙相应调查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类及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别。〔结论〕毗邻国家检疫部门、防疫单位和科研部门应紧密配合,互相协作,扩大合作领域,以促进揭开鼠疫进化演变奥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攀枝花市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方法 2013-2014年结合鼠疫监测工作,在攀枝花市西区的格里坪镇和仁和区福田镇采集犬血清,对捕获鼠类采集肝脏和脾脏组织及其体表寄生蚤,检测鼠疫菌和鼠疫抗体,统计分析动物分布情况和检测结果。结果 2013-2014年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室内布放鼠笼1106个,捕获鼠类62只(褐家鼠39只、小家鼠23只),密度为5.61%,野外布放鼠夹898夹,捕获褐家鼠5只,密度为0.56%;鼠体染蚤率为7.46%,蚤指数为0.18;鼠血清检测均为阴性。采集犬血清204份,鼠疫F1抗体阳性9份,阳性率为4.41%。结论攀枝花市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可能性大,应加强鼠疫监测,积极开展疫源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从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活跃程度入手,分析了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特点;接着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角度阐述了鼠疫自然疫源地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疫源地的隐伏状态、鼠疫菌的突变改变了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状态等.提出在人口密集区域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干预措施:通过综合防治手段使相对独立鼠疫自然疫源地→基本稳定控制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长期静息鼠疫自然疫源地→逐步缩小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消除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现代动物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种属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综合实验,确定鼠疫主要宿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鼠疫宿主86种(主要宿主14种、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72种).结论 明确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分布型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干预性灭鼠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及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长爪沙鼠密度调查采取一日弓形夹法;长爪沙鼠密度预测采用动物经典的数量预测预报公式,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出预警;灭鼠药选用抗凝血剂溴鼠灵,毒饵浓度0.008%,采用鼠洞投药方式.结果 平均每公顷投毒饵约10 kg,14d后灭效达99%以上,长爪沙鼠平均密度从灭前的31只/hm2下降至灭后的0.25只/hm2.结论 采用溴鼠灵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高风险区域实施干预性灭鼠措施,能有效降低鼠疫主要宿主密度,消除该地区动物间鼠疫暴发流行的可能及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