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以富含脂肪的斑块聚积在大动脉壁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变起始于动脉内膜中层的退变,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聚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沉着。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是AS的继发病变。AS可累及全身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等。AS斑块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S)主要累及大动脉及中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和主动脉,其他常见的AS类型还有小动脉硬化和动脉中层硬化.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其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性纤维灶、粥样斑块形成,导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继发性病变,特别是发生在心和脑等器官,可引起缺血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位杀手。AS是以进行性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累及全身大、中型弹性和肌性动脉的慢性疾病。病理学研究证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是AS的易患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合并大、中动脉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以提高对CSS合并大、中动脉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且合并大、中动脉病变的6例CSS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CSS累及大、中动脉病变的类型有闭塞、狭窄、栓塞、夹层、假性动脉瘤、动脉炎及动脉周围炎等.累及的动脉可包括冠状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肠系膜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动脉、主动脉及四肢动脉等.CSS累及大、中动脉病变似乎与年龄、病程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无关.早期积极应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绝大部分患者预后好,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及抗凝治疗.CSS累及冠状动脉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结论 CSS可以累及大、中动脉,且累及的动脉十分广泛,动脉病变类型多样,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外周动脉疾病(PAD)主要指下肢动脉病变,它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的表现之一,糖尿病(DM)是PAD发生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DM患者下肢AS发生率高、发生早、进展快,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多为节段弥漫性病变,故重症下肢缺血的发病率和截肢率高〔1〕。DM患者合并PAD带来的主要不良后果: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溃疡,反复的住院,血管重  相似文献   

6.
刘爱学  王蕴  吴颖  于常英  梁晓慧 《山东医药》2008,48(38):113-11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慢性炎症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等血管床.现将慢性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异常与AS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一个类型,是累及大中动脉内膜的常见病。常侵犯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主动脉、肠系膜动脉等。近数十年来从病理解剖、生化、免疫、遗传等多方面研究AS 的形成,从而  相似文献   

8.
血脂异常的防治进展及循证医学的临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AS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广泛的相似性,一个血管床AS病变的形成往往意味着其他部位动脉也已经受到相似病理过程的影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调脂治疗不仅预防了心脑血管事件,而且预防了整个动脉系统的粥样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1938年Ledbetter等首次报道了血管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但直至1961年才由Palubinskas等经血管造影证实,将这类病因不明的系统性血管疾病命名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1],并逐渐为医师所认识。FMD主要病理变化为中、小动脉受损,严重时可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或动脉夹层[2]。这一病变可累及肾动脉、颈动脉、椎动脉、颅内动脉、髂动脉及肠系膜动脉等,偶尔也可累及冠状动脉。研究显示最常累及的血管为肾动脉,约占FMD的80%,其他20%~  相似文献   

10.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Heart Valvular Disease,SDHVD)又称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系一种增龄性疾病,随着增龄瓣膜钙化发生率明显增加〔1〕。由于瓣膜功能失调,瓣周组织、传导系统受累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本病已成为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及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因早期无症状或症状无特异性,易并存高血压、冠心病(CHD)、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而经常被误诊漏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亦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增龄,动脉发生老化性改变,血管内膜及动脉壁中层的改变更为明显,动脉的老化对AS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同期治疗的动脉硬化导致下肢缺血患者的资料,对比性分析了糖尿病组203例和非糖尿病组120例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变累及的位置及其相关因素等。结果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平均为67.9岁,非糖尿病组平均为75.7岁,发病年龄提前7.8年;糖尿病组男女之比为2.2∶1,非糖尿病组男女之比为4∶1;病变累及位置,前者多累及股浅动脉以远的动脉,后者则多累及股浅动脉及其以近的动脉,前者多累及多个平面。Ⅰ型-股浅动脉及其近段病变以非糖尿病者多发生(P<0.01);Ⅱ型-单纯累及股浅动脉病变,以非糖尿病者多发生(P<0.01);Ⅲ型-股浅动脉及其远段病变,以糖尿病性者多发生(P<0.01);Ⅳ型-全程多节段病变,以糖尿病组者多发生(P<0.05)。糖尿病组血管造影显示,80.6%为双下肢病变,非糖尿病组为73.1%(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别有53.2%和54.2%的患者伴有高血压(P>0.05)、16.3%和25%的同时患有冠心病(P>0.05)、14.8%和19.2%的同时患有脑梗死(P<0.01)、3.5%和4.7%的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和脑梗死(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别有30.5%和17.8%出现下肢远端的溃疡或坏疽(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年龄比非糖尿病者要早8年左右,男女比例也明显缩小,前者的下肢动脉病变更易发生在股浅动脉远端,更多累及多个节段动脉,更易出现下肢远段的组织坏疽或溃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选取收治入院的80例患糖尿病足患者,依照住院号尾号排列,研究探讨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结果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下80例患糖尿病足患者,彩超结果显示75例糖尿病足患者大血管病变累及膝以下胫腓动脉;下肢血管动脉中膜钙化,动脉钙化累及踝部、足的背部;5例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动脉中膜钙化,动脉钙化累及趾部。积极3个月治疗后彩超复查,80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检查报告显示改善。结论 80例患糖尿病足患者,通过彩超的高清晰度、局部放大及血流频谱探查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可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好,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多累及大动脉和中动脉血管壁;血管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是其主要病理改变。血压升高时湍流和剪切应力增高,易导致动脉内膜损伤,从而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动脉血管壁的沉积和氧化。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高龄、吸烟、肥胖、高血糖、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  相似文献   

14.
1993-2004年.我们对120例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的病变进行X线平片、CT、MRI分析,旨在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常见、重要的类型。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四肢大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其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肺动脉、椎动脉等中型肌弹力型动脉如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化和钙化。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均具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现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msis,As)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主要累及人体大、中型动脉,可致心、脑、肾动脉严重病变,是引起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研究动脉硬化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一般认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AS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其形成有许多促发因素,其中胰岛索抵抗综合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和“感染学说”是受到医学界关注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上述几种与AS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诱发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以来,动脉管壁斑块被作为评估AS病变程度的指标,并且认为是预测中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可最早被累及,因此,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可以早期诊断AS,此时进行积极干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本文主要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早期积极治疗动脐斑块,从而预防脑梗死、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为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中轴骨、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病变 ,属于风湿性疾病的范畴。在AS的骨关节病变中 ,骶髂关节是较早且几乎必受累及的部位 ,全面认识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改变 ,对于A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91例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同时初步探讨了AS骶髂关节病变的MRI早期影像诊断。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AS病例共 91例 ,男性 6 2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7~ 37岁 ,平均 2 1 7岁 ;病程 5个月~ 9年 ,…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对有关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治十分重视[1].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多因素、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冠心病(CHD)是AS导致器官病变受损的最常见类型.近年来,有关颈AS与冠状AS之间的关系,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颈动脉超声检查正逐渐成为一种观察的无创性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原型,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脊突、脊柱旁软组织和外周关节。AS的病变不仅局限于骨关节,而且可以累及全身多系统,出现虹膜炎、肺纤维化、肾损害等关节外表现。在AS相关性肾损害中IgA肾病较为重要。现对4例AS继发IgA肾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