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诠释了苗医对带状疱疹的认知。苗医把观察到的人体所患疾病的表现与苗族对周围环境及有关动物、植物的观点结合起来,综合描述带状疱疹的诊断、治疗。这种从人体疾病的发生及对疾病的治疗与其环境相互关系来认识疾病的思维方式是有价值的、独特的,表现出了苗族消除疾病危害、维护民族生存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苗族医药是苗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苗医和苗族人民总结出很多关于苗族医药源流、苗医诊断与治疗疾病、苗药制作及功效等方面的医药歌诀文化,这些歌诀文化在苗族医药的传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苗族同胞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基本都处于山峰叠岭,沟河交错的山林地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很难避免摔倒跌伤、撞伤等引发的骨折病。苗族人民自远古时期开始,就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和在与疾病抗争中从发现治病救人的药物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4.
苗族人民在漫长的与疾病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许多医治疾病的经验,同时也摸索出了各种预防保健的方法,他们认识到气候变化,环境、个人及饮食的卫生都与疾病的传播息息相关。而身体的健康是防御疾病的最佳方式。并且还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和药物来预防疾病和流行病的传播。这些方法结合民族特点,有的形成了固定的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了苗族的预防学、卫生学,世代相传,成为苗族医药学体系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防寒保暖 苗族主要居住在西南一带的亚热带地区,多在高山峻岭上安家,而这一地区往往天气变化快,昼夜温差大,阴雨天偏多,湿度也较大。如果不注意适应这些气候特点就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在生活中苗族特别注重随气候的变化早作增减衣被及各种对应的防寒保暖的准备,并在气候的预测方面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都是其无病先防的思想体现。2、卫生保健2.1 环境卫生:苗族很重视环境卫生,他们修建的住房要求通风透气,间间采光,避湿防潮。住房周围一般是前棕后竹或桃李环抱,猪圈牛栏巧妙安置。在某些节气讲究彻底打扫房前屋后及室内阴暗角落的清洁卫生。如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扫“阳尘”,将一年的污垢彻底清扫出去,干干净净迎新年;惊蛰节的前一天,都要将厨房...  相似文献   

5.
苗族医药理论体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曾经创造过许多极为丰富的古代优秀文化,历史渊源流长,其医药至迟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从贵州搜集的许多资料表明,苗族至今仍保留着极为有价值的古代文化和医药遗产。苗族在长期生产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医药经验,对致病因素、疾病分类、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疾病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并创立了苗族医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医疗实践。苗族的医理体系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积累和形成的,它始终受到苗族原始宗教和原始哲学影响,尤其是在古代社会更是如此,至今有些病名和药名…  相似文献   

6.
苗族巫医文化的起源与苗族文化中的鬼神信仰或迷信联系密切,但其延续不仅与苗族的鬼神信仰或迷信有关,与巫医治疗的实用功能以及苗族社会长期形成的求助于巫医治疗疾病的行为惯性也密不可分。苗族巫医治疗中所使用的符箓、咒语及操作方式具有明显的隐喻特征,以此实现对患者的心理暗示,其隐喻的内容则体现出苗族文化的核心特征。笔者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苗族巫医文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贵州省黔南、黔东南地区苗族熏蒸疗法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采用走访调研的方式对黔东南、黔南地区苗医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问卷涉及的各项内容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分析整理苗族熏蒸疗法的常用器具、熏蒸部位、适宜病证、熏蒸方法等内容。结论:通过调研,基本明确了苗族熏蒸疗法的主要适宜疾病、熏蒸器具及操作方法等内容,为该疗法的深入研究和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苗、侗、布依、土家、彝等17个,其中以苗族为最多,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49.89%。苗族同胞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了别具特色的苗族医药。本文在对贵州苗族医药调查研究的简要回顾基础上,对苗族医药的发展历程与医理、诊治、方药、以及苗族医药的特色与科学内涵加以概述与评价。苗族医药经历了漫长的奠基期及形成形、成长期与发展期,具有独特的医药理论。苗族医晓医理,善诊断,有“两纲”(冷病、热病)、五经(冷经、热经、半边经、哑经、快经)、“三十六症(经)”、“七十二疾(证)”的理论模式;其立方用药灵活,简约而精当,药多生用鲜用,多-方-病,-药一方;苗族医药具有医药结合、防治结合、医护结合、医商结合及医武结合的特色,为本民族及他民族的生存繁衍和保健康复作出了卓越贡献,为苗族医药的现代研究与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是一个具有多民族文化的省份,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相对独立的民族医药特色。贵州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各少数民族在治疗这类疾病时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诊疗手段,其中苗族及土家族在治疗风湿病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文章从两个民族对风湿病的认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苗族医疗技法是我国传统医疗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诸多疾病的诊疗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中晚期最常见、最恐惧、最难忍受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人们谈"癌"色变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运用苗医在疾病中的诊疗技法分析其在诊疗癌性疼痛中的特点,旨在丰富苗族医药理论对肿瘤疾病的认识,以期能够推动苗族特色医疗技法的传承与发展,为进一步发展民族医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苗族熏蒸疗法的临床适宜病症进行调研,得出该疗法的适宜病症范围。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贵州省苗医聚居地区进行调研,并运用统计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苗族熏蒸疗法临床适宜病症涉及10大系统,38个病种。结论:苗族熏蒸疗法临床适应症广泛,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结缔组织疾病等系统病症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智慧、多才多艺、谋略果断、和谐善美、人才辈出,影响深远的民族,苗族同胞从古代开始就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发明和创立了许许多多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苗族医药知识和经验。苗医为广大患者诊治疾病,绝大多数都是采集当地所产的地道中草药材,  相似文献   

13.
苗族医药是苗族人民在自然斗争与社会斗争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诊治疾病的经验,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组方及治疗方式独特,疗效显著,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是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和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治疗范围涉及面广,在创伤方面的治疗经验尤其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苗族医药多年的调研及对苗族医药发展政策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住社会发展对传承、创新苗族医药的要求,提出从五个方面发展苗族医药,利用现代技术丰富苗族医药理论,提高苗族医药临床能力和科学水平,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15.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曾经创造过很多极为丰富的古老文化,从湖南贵州两省发掘出的许多珍贵文献表明,苗族至今仍旧保留着很多有价值的古代文化,这对研究苗族医药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依据。苗医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他们不信巫,不信鬼神,对疾病和药物努力探索、潜心挖  相似文献   

16.
农村医疗与苗族民间医师合法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界和各种疾病的斗争中,形成了丰富的苗族传统医药知识。苗族人民长期使用、研究和总结的祖传秘方、单方和验方能够治疗许多疾病和多种疑难杂症,素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和“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誉。历代苗族民间医师长期奔波于广大农村悬壶济世,为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息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就我国苗族人口最集中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展了“农村医疗与苗族民间医师合法化问题”的调研。黔东南州农村一方面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是许许多多的苗族民间医师的合法化问题得不到解决而难以行医。建议国家在当前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制定相关特殊政策和法规,支持、鼓励民间医师开展便廉的医疗工作,以缓解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促进民族传统医药的断承、挖掘、使用、研究、总结、提高和推广应用,为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使苗族医药的光辉历史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据长期在武陵山区从事医务工作的实践,搜集、整理了黔东武陵山区苗族医药诊断方法、疾病命名特点,并对苗族医药的治疗措施(外用药法、内服药法、化水法、蒸气疗法、抽箭法、针刺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弘扬、保护和开发该地区的苗族医药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8.
苗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特有的医疗技法正是其精髓所在。癌因性疲乏是一种癌症患者最为常见、容易忽视、反复存在的伴随症状,干扰生理机能、心理状况、社会行为的长期主观疲倦感。本文旨在通过苗医理论分析癌症相关性疲劳的疾病特点,指导苗医特色疗法对癌因性疲乏的诊断及治疗,期望拓展苗族医药在肿瘤疾病中的防治应用,同时推动民族医学发展和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苗族和侗族聚居于川、黔、湘、鄂、桂五省毗邻地带。由于自然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征,在长期与疾病斗争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医药。而苗族和侗族,无本民族文字,只有本民族语言,其民族医药则主要以经验医学口授身传流传于民间。他们对疾病的命名、分类有...  相似文献   

20.
张永萍  杨芳芳  李利来 《中成药》2005,27(8):973-974
大果木姜子是贵州省独具特色的苗族药,为樟科樟属植物米槁(Cinnamomum migao H.W.Li)的干燥果实[1,2],贵州省苗族民间常用于治疗腹胀、腹痛、晕车呕吐及牛马腹胀等人畜疾病[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