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正>脱疽是指四肢末端坏死,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早在《灵枢》即有"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1]。笔者在诊治脱疽中十分重视"毒"的作用,从而总结出解毒通脉方,取得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  相似文献   

2.
中医为主治疗脱疽41例白广德,李廷冠脱疽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四肢末端缺血坏死,严重时指(趾)节脱落为特点[1]。若失治误治,轻则可导致溃疡、坏疽,重则可危及生命。自1985年以来,我们以中医为主治疗脱疽4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41例均为住...  相似文献   

3.
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脱疽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鸿魁 《陕西中医》2002,23(3):288-288,F003
脱疽是指气血运行受阻 ,脉络痹塞不通而发生的疾病。其病好发于四肢的末端 ,初起时趾 (指 )怕冷、麻木、步履不便 ,继则疼痛剧烈 ,日久紫黑腐烂 ,趾 (指 )节坏死脱落故名脱疽。祖国医学所指“脱疽”可能包括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性坏疽等疾病。但近2 0年来临床和教科书上祖国医学的脱疽多指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周期性加剧的全身中小动静脉阻塞性病变 ,主要累及下肢。病变呈全血管炎 ,血栓形成 ,管腔闭塞 ,最后可导致肢端坏死。多发于青壮年男性 ,是一种疼痛剧烈 ,病程较长 ,…  相似文献   

4.
脱疽病是一种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关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灵枢·痈疽篇》云:"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之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脱疽与脾胃关系密切,加之外受寒冻,寒湿之邪内侵,以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肢节失养而发病,病情缠绵,病程日久又损及脾胃正气,以致反复发作。总结及运用前人经验,提出从脾胃论治脱疽的观点,强调脾胃正气在脱疽病因、病机、表现、治疗、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并举例在临床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温针灸治疗脱疽(寒湿型)12例疗效观察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110101)富作平庄河市人民医院(116400)王英敏脱疽是气血周流受阻,脉络痹塞不通的疾病,好发于四肢的末端,尤以下肢为多见。初起时趾(指)怕冷、麻木、步履不便,继则疼痛剧烈,...  相似文献   

6.
正脱疽,又称为脱骨疽,好发于四肢末节,以下肢多见,初起趾(指)间怕冷,苍白,麻木,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1]。属于现代医学周围血管病范畴。因其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因此,寻求并推广一种全新的更加系统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2]。脱疽主要由脉络不充,阳气不足;或感受寒湿,寒凝血瘀而成[3]。临床以阳虚寒凝型多  相似文献   

7.
张亚明  董凤玲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55-1055
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 ,严重时趾 (指 )关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 ,以下肢为多见 ,初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 ,可伴有间歇性跛行 ,继则疼痛剧烈 ,日久患趾 (指 )坏死变黑 ,甚至趾(指 )节脱落。好发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  相似文献   

8.
脱疽好发于四肢末端 ,尤其下肢多见。此病初起时足趾怕冷 ,有麻木感 ,行走不便 (即间歇性跛行 ) ,继则疼痛剧烈 ,日久局部紫黑腐烂 ,迟久不愈 ,可致患部骨节脱落 ,故名脱疽。中医学上的脱疽大多指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上大多只采用服药的方法治疗 ,效果不甚理想。笔者运用中医综合疗法 :内服中药 ,外部熏洗、按摩和灸法 ,并结合患者自己锻炼治疗缺血期脱疽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笔者运用中医综合疗法 ,共治疗脱疽缺血期患者 2 2例 ,年龄 19~ 4 5岁 ;男 17例 ,女 5例。患者自感患肢沉重、怕冷…  相似文献   

9.
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好发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在《灵枢·痈疽》中即有关于本病的记载,云:“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足可参照本病治疗。  相似文献   

10.
奚九一辨病分期论治脱疽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河南中医》2000,20(2):52-53
脱疽是气血周流受阻,脉络痹塞不通所致的疾病,好发于四肢末端,下肢较上肢多见,初起时趾(指)怕冷、麻木、步履不便,继则疼痛剧烈,日久紫黑,腐烂不愈,可使趾(指)部骨节脱落。祖国医学的“脱疽”包括着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疽、闭塞性动脉硬化性坏疽、糖尿病性坏疽等疾病。奚九一教授系全国500位名老中医之一,其治疗脱疽,不拘分型,组方遣药亦不落前人窠臼,而是中西合参,用西医辨病,用中医辨证分期论治,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疽(TAO)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疽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致周围脉…  相似文献   

11.
脱疽的辨证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河北中医》2010,32(6):933-934
<正>脱疽是指四端末端坏死,严重时趾(指)节坏死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脱疽之名首见于《刘涓子鬼遗方》,又名脱骨疽、敦痈、甲疽等,多因过食肥甘厚味致使郁火毒邪蕴于脏腑,加之肾阴亏损,不能制火而发;或  相似文献   

12.
自拟"清髓愈疽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疽"范畴,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末端的中、小动脉和静脉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青壮年,病因尚不了解,多认为是综合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13.
许丽  黄璜 《江苏中医药》2002,23(10):49-5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当于中医“脱疽”,多因四肢气血周流受阻 ,脉络闭塞不通或素体虚弱 ,气血两亏 ,筋脉失养 ,导致趾 (指 )节端黑腐、脱落。〔1〕病因不同 ,体质各异 ,证有虚实 ,因此辨证用膳是辅佐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笔者略议辨证用膳 ,不当之处 ,希求指正。1 益气养血  相似文献   

14.
一、冻风类脱疽宋女,67岁。由其子彭某陪同前来诊病。据云于1980年秋患四肢冷痛,数家医院皆以为脱疽,今已11月矣。诊其脉沉细,视其手裹毛巾,足著棉鞋,并言四肢痛如刀割。余甚疑:外科虽言脱疽亦有生于手者,但不能与四肢同病。予以解毒济生汤数服,仅夜间疼轻,可以上下汽车,此后不见好转。乃问其生活情况,自言家贫子女众多,三十年前营业染坊,经常下水漂布,特别在冬天,常敲冰下河,冷痛彻骨髓。据此而知  相似文献   

15.
脱疽病是指发生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为脱骨疽。好发于四肢末节,初期患肢凉、麻、疼痛,后期患肢出现坏死、趾(指)节脱落。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外治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1中药熏洗,内外兼治本病多由素体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加之感受寒邪,寒凝经脉,气血瘀滞,四肢失养而致;后期则瘀久化热,热盛肉腐,肉腐成脓,肢体坏疽。因此,本病的不同阶段病机特点各异,熏洗时也应分清不同病症,辨证论治。临床上一般分为四型[2]:其一:脉络寒凝型。治宜温经通络,散寒…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足是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或)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是其突出特点。中医学将糖尿病足归属于"消渴"、"脱疽"范畴。笔者从事临床工作,阅读古今文献,深有体会,现将个人心得简述于下,以兹共享。1病机特点糖尿病足属于中医学"消渴"、"脱疽"等范畴。中医对本病早有记载,《灵枢·痈疽篇》云:"发于足指(趾)名日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卫生宝  相似文献   

1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属中医"脱疽"范畴.是发生于四肢中、小动静脉的血管炎症疾病,常伴血栓形成及肢体坏疽.我院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适当的中药外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祖国医学"脱疽"范畴,早在<灵枢·痈疽篇>有"发于足趾,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历代外科论著对此病均有论述,如<外科正宗>有"夫脱疽者,外腐内坏也."中西各家对此病论述颇多,但治验者乏,大多数以截肢告终.笔者承祖医之治验,认为脱疽之病因是"阴毒"所致,自拟"清髓愈疽丹"治疗脱疽,得心应手,疗效较佳,痛苦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锡江  周克诚 《河北中医》1986,(5):43-44,F000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下简称脉管炎),属祖国医学脱疽、脱痈、敦疽、瘭疽、脱栓、脱疔等范畴。又名特发性坏疽、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自发性或早老性坏疽等。本病多发于20~40岁男性,女性少见,是全身性动静脉同时受病的慢性病变,主要侵犯未稍血管,有时对称性发于四肢,尤其下肢,其次是上肢,偶见于全身血管及冠状动脉。证候特点,先木、痒、麻而后冷热痛,夜间尤甚,如汤泼火燃,不堪忍受,皮肤苍白或如煮熟红枣,发于上肢,寸口脉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肢端坏疽又称"糖尿病足",中医归于脱疽范畴.临床以肢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甚至指趾脱落为特征,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对该病治疗有一定优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