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药应用传承千年,历史悠久,对诸多疑难重症表现出显著疗效。然而有毒中药诱导的毒性反应,如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肾毒性等,严重损害了中医药的使用。有毒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的整体性特点,其毒性和药效内在机制异常复杂,绝不是单一途径、层面、机制的作用结局,而是形成复杂互作网络。文章基于有毒中药“毒与效”作用特点,提出应用整体药代动力学、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对有毒中药的毒效物质基础、毒效作用机制和毒效关系进行整合分析的研究思路,有望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推进中医药系统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壮族地区成为多毒盛产的地区,毒和虚不仅成为壮医致病的重要因素,毒虚致病也成为了壮医重要的病因病机。本文就壮医毒虚致病的因素及致病特点、临床应用作一初步的探讨,对不断完善壮医毒虚致病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彬栩  贾英杰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0-992
贾英杰教授认为,恶性肿瘤多“毒瘀并存”,且“毒”“瘀”贯穿于疾病病程始终.“毒”有外侵之毒邪及体内有毒之邪2种,耗伤人体之气血,使人体正虚而邪实;“瘀”是血行不畅,毒邪瘀积,久则恶变成癌的病理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贾英杰教授注重理气药物的配伍及不同类型活血化瘀药物辨证应用,同时重视与现代医学研究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强调活血化瘀中药的应用贵在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4.
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相关皮疹的治则治法与临床应用概况。EGFR-TKIs相关皮疹可归属中医“药毒”“药毒疹”等范畴,多因患者禀赋不足、癌毒内蕴,同时外感药物毒邪,风、寒、湿毒邪外达皮肤而为患;病位在肺,与脾胃相关;治法多采用养阴清热,疏风止痒,清热利湿解毒,益气养血扶正等疗法;临床应用时采用中药内治、中医外治或中医药内外合治,均显示出中医药对EGFR-TKI有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目前中医药治疗EGFR-TKIs相关皮疹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相关研究的数量有限且方法学不够严谨,其结论可靠性有待提高;今后有待开展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以提供可信度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大毒蒜治疗关节扭伤86例杨朝稳主题词扭伤/外治法大毒蒜治疗应用军事训练伤是部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而军事训练伤又以关节扭伤为多见,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传统治疗多以消炎祛痛药物配予理疗,我院自去年始采用大毒蒜局部外用收治86...  相似文献   

6.
黄泰康  陶文明 《中成药》1989,11(7):22-23
中成药的过敏及毒副反应屡见报道,轻者引起一般过敏反应,重者机体出现多系统损害,甚至发生中毒死亡。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报道应用中成药引起过敏及毒副反应的情况,以引起同道警惕。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传统中医药凭借其特有的多靶点作用、整体调节的优势在银屑病的防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溯源中医经典总结出毒邪的特性,结合银屑病疾病特点进而提出“血热蕴毒”为银屑病的核心病机。而后总结当代多位皮肤科专家辨证经验同时挖掘凉血解毒中药治疗银屑病的靶点,以进一步丰富与拓展毒邪理论在难治性皮肤科疾病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测多评法,作为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模式,已被广泛用于中药材、饮片和提取物的质量评价,但其在组方复杂的成方制剂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该文基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蟾酥质量标准中3种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选择7种代表性的蟾酥制剂,探讨了蟾酥药材中华蟾酥毒基对蟾毒灵和脂蟾毒配基的相对校正因子(0.923和1.04)直接应用于其制剂质量评价的可行性。采用与药材相同的色谱条件对制剂进行分析,结合专属性实验,5种制剂(牙痛一粒丸、喉症丸、熊胆救心丸、六神丸和牛黄消炎丸)可以直接应用相对校正因子进行含量计算,并以喉症丸为例,开展了3种成分同步测定的方法学验证,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加样回收率在90.64%~106.1%。采用相对校正因子0.923和1.04计算的24批蟾酥制剂中蟾毒灵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与外标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10批六神丸样品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质量分数分别为1.27~2.61、2.44~5.66、0.988~3.16 mg·g~(-1);3个厂家10批喉症丸样品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质量分数分别为0.760~1.32、1.35~2.39、0.600~1.55 mg·g~(-1)。该研究为蟾酥制剂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高提供数据支撑,并为拓展一测多评法在中成药质量评价和控制中的应用提供简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对中风病的认识越来越多地考虑“瘀”“毒”致病,本文论述了近几年来“瘀毒学说”的理论基础、演变历程,结合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病阐述其病因病机及化瘀解毒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浊毒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病因学说,是中医病因学的丰富和发展,这一学说为脾胃病和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有关浊毒理论多散见于各类文献的片段描述中,对浊毒理论缺少全面深人的认识,为了提高对该理论的认识,兹将浊毒理论在脾胃病和肝病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毒瘀学说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利  张志强 《新中医》2010,(5):125-126
<正>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分为风、火、痰、瘀、虚5大类,《中医内科学》教材即是此观点。近年来,随着"毒"的概念提出,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指导临床辨证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笔者就毒瘀学说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初探如下。1毒邪的概念周庆博等[1]对于"毒"的定义,多引自《说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究其本义,此"毒"乃毒药之义,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传统中医药凭借其特有的多靶点作用、整体调节的优势在银屑病的防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溯源中医经典总结出毒邪的特性,结合银屑病疾病特点进而提出"血热蕴毒"为银屑病的核心病机。而后总结当代多位皮肤科专家辨证经验同时挖掘凉血解毒中药治疗银屑病的靶点,以进一步丰富与拓展毒邪理论在难治性皮肤科疾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周仲瑛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经过数十年临床实践,认为热毒、湿毒、瘀毒是外感发热尤其是病毒性感染高热的重要病理环节,针对热毒炽盛的治法多采用清气凉营之法,而针对瘀毒采用凉血活血之法。笔者在治疗诸多病毒性感染高热的临床中,应用周教授的“三毒”理论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治,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罗国钧教授倡导中医毒学说,对病毒性肝炎有其独到之学术思想和治疗特色。认为毒是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气(滞)、湿、热、瘀、毒、虚痹阻于内,相互胶结是其病机。故清热解毒是治疗的主要环节。解毒不忘顾护脾肾,强调多治则的联合应用,以达祛邪扶正并举,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金匮要略》阴阳毒病探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辨治思路。重温《金匮要略》所论阴阳毒病的源流,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出SLE毒邪致病的特点、辨治思路及临床治疗。临床所见SLE症状表现,当属阴阳毒病。SLE病因是毒邪,具有邪气炽盛、病势凶猛、变证层出、致病广泛等特点,符合SLE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以及病情反复、病候复杂、病程缠绵、治疗困难的特点。阳毒相当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以热毒证为主;阴毒相当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缓解期,以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SLE的治疗因以阴阳为证治大纲、以解毒散瘀为基本大法,强调早期治疗。临床应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SLE热毒血瘀者有效便捷,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孙钢  陈江 《江苏中医药》2020,52(4):87-90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以湿毒为疫,病机多为寒湿或湿毒郁肺、湿热蕴毒闭肺,危重者毒瘀内陷致阳竭外脱,治疗应注重辟秽化浊解毒,寒湿内郁者当温阳散寒、宣肺利湿,湿热蕴毒者当清热化湿、泻肺开闭。临床以伤寒经方与温病学方药为主的融合应用,已初步提示在退热、症状和影像学好转率、减少重症转化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中医药对新冠肺炎重症的防治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晓强  刘春援 《吉林中医药》2012,32(3):222-223,239
中医毒邪的概念和分类历来繁缛不清,但主要为外毒和内毒.随着科技发展,外毒的内容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如电磁毒、化学毒等.“毒邪伤络”是过敏性紫癜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因和病理环节,其“病位在络,病邪为毒”.不同类型的毒邪导致过敏性紫癜的致病特点与发病表现也不尽相同.内毒作为病理产物,其作用机制复杂,使过敏性紫癜病情迁延不愈;而外毒致病可概括为“气杂之毒多顺传,药食之毒多直中”.  相似文献   

18.
通过搜集傣医解"食物毒"单方、验方57首,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采用频数分析法,分析傣医解"食物毒"的方药及配伍规律。发现傣医解"食物毒"方药用药以解药类药物为主;药性凉,药味苦;多入风塔,擅治疗消化系统病症;配伍以复方为主,遵循寒热并用,调平"四塔"原则。得出傣医解"食物毒"的方药具有独特的用药特色及规律。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有毒鱼类不下于1200种之多,但由于种类的不同,也有多有少,按目前来讲,有毒鱼类包括毒鱼类、刺毒鱼类两大类,其中毒鱼类又分为肉毒鱼类、纯毒鱼类、卵毒鱼类、胆毒鱼类、血毒鱼类、肝毒鱼类及含高组胺鱼类等七种。今就按顺序加以举例:  相似文献   

20.
寻常型银屑痛多由外感风寒、风热之邪袭表,致机体营卫失和,血热内蕴,郁久化毒,毒热壅滞,阻遏脉络,外发于肌肤.“血热”是银屑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贯穿于银屑病治疗的始终应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的消银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