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仙祥  张美霞 《种子》2007,26(9):83-85
采用集对分析原理和方法——四元联系数,对4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态势级、态势序、评语分别为:Ⅱ优多系1号优良势、1级、优良品种;冈优527优良势、7级、优良品种;D优527较好势、15级、较好品种,冈优725一般势、19级、一般品种。  相似文献   

2.
水稻直播不同品种不同播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说明水稻直播比旱育秧拉绳宽窄行移栽不但节本增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直播早播比晚播产量高,试验在4月5日播种产量最高,两个品种新优3号单产606.7kg/667m^2比准两优527单产583.3kg/667m^2高23.4kg;直播能节资增收,水稻直播比旱育秧拉绳宽窄行移栽节本增收50-85元/667m^2,品种新优3号节资增收85.2元/667m^2比准两优527节资增收49.2元/667m^2多36.0元;直播能降低劳动强度,直播比旱育秧拉绳宽窄行移栽平均亩减少用工1.5个。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在川东北丘陵区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开展了11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Q优28、宜香10号、川谷优918、内5优317、健优388、冈优558、川香优37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冈优725,比较适宜在川东北丘陵区种植。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尤其以内5优317和川香优37表现最优,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中产稻田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中产稻田水平下,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情况,开展了水稻免耕和翻犁、直播和移栽的耕作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和生育期有一定的影响,在分蘖盛期和成熟期,移栽的水稻根重、最长根长和根数均高于直播,且以翻犁移栽最好;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有影响,造成了对产量影响显著,以翻犁移栽单产590.1kg为最高,以免耕直播单产最低,且与其他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主要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为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以绵阳地区4个水稻品种(组合)为试材,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田间主要光合特性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各品种不同生育期叶绿素a/b值、净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曲线。抽穗期,‘成糯88’、‘B6优4761’和‘233A/绵恢768’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而‘冈优725’表现出较低的蒸腾速率;‘冈优725’在灌浆期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说明‘冈优725’相比于其他3个品种在抽穗期具有更低的需水量,在灌浆期具有更高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引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7个参试超级杂交稻,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是冈优827,单产最高853.3kg/667m2,其次是Q优6号单产832.3kg/667m2,表现最差的是Q优5号单产708.9kg/667m2,其次是准两优527单产728.9kg/667m2。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湄潭县种植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水稻品种,2009年引进了7个水稻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Q优6号、准两优527、黔优88生育性状表现良好,综合抗性好,分别比对照相增产23.5%、20.6%和13.3%,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可因地制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机插秧金优207、金优431、冈优725、Ⅱ优838(ck)、新优3号等5个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绥阳县稻油两熟区适宜的机插秧品种为金优207和新优3号。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杂交超级稻高产品种,贵州省农委农技总站采用8个超级杂交稻品种进行试验,以准两优527(ck)作对照。结果表明以准两优527、金优785、科优21、棉优616四个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较好,适宜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旱稻277、郑旱6号、鑫两优212、郑旱9号和郑旱10号5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模拟种植户大田管理条件,测定产量相关性状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合开封市栽培的高产、优质直播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品种不同,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均不同,郑旱10号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小区产量最高,分别为443.25万穗/hm2、88.9%、31.4 g和592.29 kg,鑫两优212穗粒数最多,为115粒。综合产量性状指标,选取表现优异的两个品种:郑旱10号和鑫两优212,进入下年度直播水稻试验。  相似文献   

11.
《作物育种信息》2006,(2):18-19
杂交水稻超高产新组合“准两优527”,首次在贵州省遵义县试种获得成功。“准两优52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选育的超高产新组合,也是袁隆平院士主持的总理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超级稻育种课题成果之一。据了解,这一组合品种具有穗大、粒重、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较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与密度对机插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机插秧不同品种和密度试验,探索了湄潭县机插秧适宜的品种和密度。结果表明金优527与新优3号产量表现相当,金优527产量略高于新优3号;移栽密度之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插1.2万穴/667m2与1.4万穴/667m2相差不大,1.6万穴产量最低;湄潭县机插秧品种选用金优527与新优3号均可,密度以插1.2~1.4万穴/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王波 《种子科技》2012,30(2):43-43
准两优52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准S与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2005年6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26)。经我县连续两年试种,其产量均比对照增产,耐寒性较好,可代替我县当家种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采用Francis的变异系数法分析、回归系数、稳定性参数、高穗系数法,对我省新育成的品种的高产穗产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产量均比对照汕优63高,增产幅度为2.89%-8.46%,但大多数新品种稳产性较差,以冈优3551产量最高,D优527、K优8615次之,仅冈优069的既高产又稳产,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准两优52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自选不育系准S与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强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03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武陵山区、长江中下游中稻),并被农业部推荐为超级稻推广品种,2006年通过福建省审定及国家审定(华南稻区早稻)。2004年江西引进准两优527参加高中低不同海拨的单季稻区域试验,2005年示范推广1600hm^2,  相似文献   

16.
徐小冰 《耕作与栽培》2014,(2):18+22-18
为探讨水稻丢秧栽培施氮技术,以杂交水稻中迟熟品种准两优527为材料,采用旱育小苗丢秧栽培技术,在N素施用量相同情况下,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试验.结果表明:N素分配以70%作基肥、20%作穗肥,10%作粒肥,水稻生长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7.
征集16个信阳市生产上目前推广的主栽杂交籼稻品种,在习惯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抗性、稻米品质等)进行田间试验记载及室内考种。结果表明,C两优华占、冈优1237、深两优5814、冈优188、II优1259、内优6号等6个杂交籼稻品种较对照II优838增产,各性状综合表现较好,适合作为信阳地区杂交籼稻主推品种;其他品种较对照减产,Y优系列等是依靠特殊栽培条件实现高产类型的品种,适宜作搭配品种,合理布局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6个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产量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杂交中籼新品种。结果表明:D优68、冈优527米质优良、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是理想的杂交中籼新品种;冈优22虽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且产量较高,但米质中等偏下;两优培九具有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优质、抗性中等、出米率高等优势,在提高肥力及栽培水平条件下,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品种机械穴直播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机械穴直播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选择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无芒或微顶芒)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江优919实收产量最高,为576 kg/667m2,其次是隆两优1025,为574.3 kg/667 m2、宜香优2115,为572.5 kg/667 m2、C两优华占为478.2 kg/667m2,Y两优6号为476.5 kg/667 m2,产量最低的品种是成优489,为437.3 kg/667 m2.综合考虑生育期、分蘖力、结实率、千粒重、抗性等表现,认为杂交水稻品种江优919、隆两优1025、宜香优2115、C两优华占和Y两优6号适宜在遵义坝区或与试验区相同生态条件的地区进行机械穴直播.  相似文献   

20.
移栽期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移栽期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优选适宜的移栽期和水稻品种,以扬两优6号、深两优5814、冈优1237、宜香优1577、Ⅱ优1259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四叶期和六叶期移栽,设置扬两优6号(4叶)、深两优5814(4叶)、冈优1237(4叶)、宜香优1577(4叶)、Ⅱ优1259(4叶)、扬两优6号(6叶)、深两优5814(6叶)、冈优1237(6叶)、宜香优1577(6叶)、Ⅱ优1259(6叶) 10个处理,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各处理农艺性状、碳氮化合物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六叶期移栽的水稻营养生长期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较低,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理论产量均低于四叶期移栽处理。在移栽后90 d和抽穗期,四叶期移栽的冈优1237、宜香优1577、Ⅱ优1259株高高于其他品种。四叶期移栽的冈优1237、宜香优1577在栽后75,90 d的LAI较高,进入抽穗期,下降最多,分别比栽后90 d下降40. 0%和32. 7%;栽后90 d,四叶期移栽的宜香优1577鲜质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个生长期,四叶期移栽的冈优1237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为宜香优1577;四叶期移栽的宜香优1577茎秆中氮含量、每平方米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其理论产量高于宜香优1577(6叶) 32. 2%,其次为冈优1237 (4叶)。栽后90 d和抽穗期的株高、干质量、可溶性糖与每平方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呈正相关,抽穗期LAI与各产量因素呈负相关,与理论产量相关系数为-0. 779,达到极显著水平。综上,栽后90 d和抽穗期,四叶期移栽的宜香优1577和冈优1237的株高、LAI、干鲜质量、碳氮化合物和产量指标表现较好,且抽穗期LAI下降幅度最大,有效地分配光合产物,增加水稻产量,因此,选择在四叶期移栽宜香优1577和冈优1237,更有利于实现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