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英旺油田长8砂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铸体薄片、X线衍射、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和室内敏感性实验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英旺油田长8砂岩储层的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及储层敏感性等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8砂岩储层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以粒间溶孔、剩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属小孔、微喉道类型,孔喉分选性一般,连通性差;长8储层敏感性以弱伤害程度为主,具有弱—无速敏、弱酸敏、弱碱敏、中等偏弱的盐敏和水敏等特点。该研究为英旺油田下一步的油气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镜、X-RD分析了T2k1储层特征以及矿物组成,结合岩心流动实验方法,对该储层的敏感性以及造成敏感性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的研究表明该区块储层具有强速敏性、弱水敏性,盐敏临界盐度在1996~13972mg/L,碱敏程度不强。储层的中低孔、低渗性以及含有的粘土矿物是引起储层敏感性伤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后期的修井作业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高52区低渗油藏储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安塞油田油井产能,针对该区低渗储层的敏感性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通过系统的岩心流动实验,定量评价了储层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52区长10段低渗透储层整体存在强水敏性(水敏指数平均为77.80%,临界矿化度为10 000 mg/L)、弱碱敏性(碱敏指数平均为15.82%)、强酸敏性(酸敏指数平均为90.58%)损害;储层速敏性不仅与储层黏土矿物组成含量有关,还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有一定关系。对该区块储层的敏感性研究为下一步的油气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是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根据岩心分析、岩石薄片、压汞、油气测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差,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极度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结构差,以微孔喉为主。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须四上亚段、下亚段砂岩分别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5.
莫西庄构造Z1块J1S2^1、J1S2^2储层以细砂岩、中砂岩为主,颗粒为次棱、次圆状,分选中偏好。矿物成熟度低,风化蚀变程度较浅。支撑类型全为颗粒,接触方式为点接触、线点式接触。储层胶结物主要有泥质、方解石、白云石等,也有少量的硅质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的类型有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伊蒙混层。以泥质胶结为主,碳酸盐、硅质胶结物较少,且分布极不均匀。岩性非均质性极其严重。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J1S2^1、J1S2^2储层的敏感性程度依次为酸敏性(中偏强—极强)、水敏性(中偏强—强)、碱敏性(弱—中等)、速敏性(弱—中偏弱)。酸敏性、水敏性表现出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对MCZ Z1块的储层特征及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Z1储层非均质性强,J1S2储层属低孔、低渗、特细喉型储层;储层敏感性特征为弱-中等盐敏、强水敏、中等-强酸敏、中偏弱速敏且水锁严重。针对储层特点,进行了保护油层的钻井液完井液室内试验研究,提出了减少储层损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中孔-低渗、低孔-特低渗储层,进行敏感性实验分析,测定出不同样品的敏感性指数,进而分析并确定其各敏感性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储层整体上敏感性为:弱速敏、弱水敏、弱盐敏、中等酸敏、弱碱敏。此外,通过对不同流速和与之对应的渗透率的研究,探明了速敏性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储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对长8储层的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和酸敏性进行了储层敏感性试验,结合该储层岩石特征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储层主要表现为弱速敏、弱水敏、弱盐敏、弱碱敏和中等程度酸敏,临界流速0.5mL/min。因此,在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储层开发生产过程中应重点防治储层酸敏性给储层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酸化是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重要增产措施,若酸液体系使用不当,会对储层造成敏感性伤害。为此,以吐哈盆地鄯善油田三间房组砂岩储层为例,通过XRD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及现场资料整理等方法,研究储层敏感性特征及损害机理,并研发一种酸化增产液,该酸化增产液可与土酸组合使用,提高酸化效果。研究表明:三间房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黏土矿物以高岭石和蒙脱石为主,属于高黏土矿物储层;储层物性整体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特征,原油为轻质原油,油藏为正常地层压力的未饱和油藏;储层具有中等偏弱速敏、碱敏、水敏、盐敏以及弱酸敏特性;增产液与土酸组合酸液体系可溶蚀大孔隙、微孔隙等多种尺度孔隙后形成孔隙网络系统,可使目标储层岩心渗透率最大提高至原有渗透率的2.68倍。现场应用效果显著,与酸化前相比,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增加1.29 t/d。研究成果可为特低渗砂岩油藏酸化增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李家塔油田低渗一特低渗油藏的特点,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敏感性成因机制,并根据下寺湾探区储层岩石分析结果及塔15井岩心敏感性室内试验结果,仔细研究长2段储层的各种敏感性,得出油田长2段储层具有中等水敏、酸敏、速敏和弱的碱敏性的认识,为油田注水开发和施工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致密砂岩气藏储量丰富,因其低孔低渗、高毛细管力、高黏土矿物含量、孔喉细小、非均质严重等特点,导致其易受到敏感性损害。目前大多数敏感性评价研究针对常规中、低渗储层,对于致密砂岩气藏敏感性评价技术尚未成熟。文中以塔里木盆地B区块致密砂岩气藏为例,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进行模拟地层条件下的高温高压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块高温高压敏感性具有弱速敏损害、中等偏强水敏损害、中等偏弱盐敏损害、中偏弱碱敏损害、弱酸敏损害、强应力敏感损害的特点。进一步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测试手段,分析了B区块致密气藏矿物类型、体积分数、形态及分布特征,剖析了敏感性的成因——储层敏感性矿物及微观孔喉结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港油田张东地区沙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目前注水压力高、产量低的问题,采用岩心分析技术和岩心驱替实验,对该区块的黏土矿物进行了矿物分析和敏感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块黏土矿物类型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和绿泥石4种;产状主要为架桥状和薄膜状,且储层属于中等黏土矿物储层;在开发过程中,储层表现出中等偏弱速敏、强水敏、强酸敏和强碱敏的特点。对张东地区以后的开发过程提出了一些生产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具有渗透率低、物性差、非均质性极强等特点,储层改造难度大。通过对岩心进行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以及扫描电镜来分析岩心的矿物成分和黏土含量,并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塔河油田碎屑岩主要层系储层岩心进行敏感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储层碎屑岩具有强碱敏、中偏强水敏、中等盐敏、弱速敏、无酸敏,并分析了各敏感性伤害的机理。建议在向储层中注入流体时,应保持注入速度低于临界流速,同时应注意防止碱性溶液渗入地层,以免产生沉淀、堵塞喉道、伤害储层。  相似文献   

14.
镇北地区超低渗储层敏感性评价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高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的超低渗储层,文中应用岩心动态流动实验,对延长组长3段砂岩储层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超低渗储层具有弱水敏、弱速敏、弱盐敏、中等偏强压敏和极强酸敏的特点。结合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x衍射等测试手段,查明了低渗储层敏感性矿物的类型、含量、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剖析了超低渗储层敏感性的成因机理。最后,针对超低渗储层岩心流动实验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目前在实验设备仪器、方法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并建立该类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塔里木油田110块岩样的覆压渗透率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岩样的压力敏感系数,根据压力敏感系数与渗透率关系来研究砂岩储层压力敏感系数变化规律.储层压力敏感系数随渗透率的变化而变化,且它们之间成幂函数关系,α=0 053k-0.3153i.储层渗透率愈小,其压力敏感系数愈大,且当储层渗透率小于0.001μm2时,压力敏感系数对渗透率非常敏感.渗透率愈大,储层的压力敏感系数愈小,当储层渗透率大于0.01μm2时,压力敏感系数对渗透率不太敏感,且压力敏感系数小于0.1MPa-1.即低渗储层的渗透率比高渗储层的渗透率对压力变化更为敏感.压力敏感系数是反映渗透率相对变化量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储层非均质性是储层岩石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严重制约和影响油气储层的储渗性能和油气藏开发的效果,是储层(尤其是火山岩储层)研究的一个重点。通过研究HC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孔隙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认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火山岩岩石结构、岩石的矿物成份以及孔隙结构都对储层的孔隙非均质性有影响;而储层的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则主要表现在储层岩石、储层孔隙度以及渗透率在剖面和平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拟比常规油藏更具复杂性:一是储层非均质现象严重,难以建立可靠真实的地质模型;二是大部分油井的自然产能较低,一般经压裂改造才能投产,压裂后的油藏参数尤其是渗透率会有很大的改变;三是由于泥浆漏失或水基泥浆的滤液侵入地层,导致地层污染严重,由此会引起表皮效应。低渗透油藏的这些特征对成功的油藏数模是个挑战。本文以樊124区块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地震、地质、测井解释成果,结合油藏的开发动态,建立低渗透油藏的油藏模型。  相似文献   

18.
青海南翼山E32气藏是柴达木盆地一非常规裂缝性气藏。储层岩石渗透率主要受岩石裂缝控制。粘土含量高,在钻井、完井和其他各种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通过薄片分析、X-衍射、扫描电镜、压汞和室内各种静态伤害试验,研究了储层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粘土矿物种类以及敏感性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储层污染的潜在因素及伤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含量高达71.3%;孔隙结构以晶间孔、溶蚀孔为主,粒间孔极不发育;碱敏和压力敏感性是储层主要损害因素,从而为保护储层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鉴定,辅以扫描电镜、物性、X-衍射、孔隙结构和敏感性等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头屯河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岩性以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中等偏高的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少量为粒间和粒内溶孔;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偏低,孔喉分选性较好,总体喉道偏细,以毛细管喉道为主;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综合控制,成岩早期的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有利于部分原生孔隙和喉道的保存,压实-压溶作用使原生孔隙空间不断缩小,储层孔隙渗透性降低,岩石致密。并且头屯河组砂岩储层普遍具备各种敏感性,是造成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对储层伤害最强的是中等偏强的水敏性,次为中等偏弱的酸敏性和盐敏性,而弱速敏性对储层基本无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