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65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肝静脉及肝静脉主干的长度,并计算它们的变异系数,探讨了选择性肝静插管的解剖学因素,为肝内门体分流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肝静脉肝内吻合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正常人肝静脉是否存在肝内侧支吻合的问题,作者对13例正常成年男性新鲜离体尸肝进行了研究,其中6例尸肝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肝静脉分支灌注造影,1例行门静脉造影,并对6例尸肝行肝中静脉墨汁灌注染色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肝静脉存在肝内侧支吻合,吻合支主要位于近肝包膜的第四、五级属支。(2)肝中静脉与肝短静脉间存在侧支吻合。(3)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存在短路。以上发现,为非规则性肝切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也为肝外伤或肝癌累及1或2支主肝静脉时可将其结扎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肝静脉肝内吻合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正常人肝静脉是否存在肝内侧支吻合的问题,作者对13例正常成年男性新鲜离直进行了研究,其中6例尸肝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肝静发支灌注造影,1例行门静脉造影,并对6例尸肝行肝中静脉墨汁灌注染色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肝静脉存在肝内侧支吻合,吻合支主要位于近肝包膜的第四、五级属以。(2)肝中静脉与肝短静脉间存在侧支吻合。(3)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存在短路。以上发现,为非规则性肝切除提供了解剖学依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 MHV)的解剖结构,为病肝切除和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8例成人尸体肝膈面沿肝中静脉切开肝实质,显露肝中静脉;对肝中静脉及其属支进行了观测和测量。结果肝中静脉按其属支多少分为3型,l支型75.6%,2支型19.2%,3支型5.2%;肝左、中静脉共干者73%(57例),3支分别汇入者23%(18例),肝左中右静脉共开口1例(3%);肝中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管径(11.8±2.3)mm,与镰状韧带之间的夹角为(43.04±11.55)°,距膈面的距离(11.14±4.11)mm,总长度(57.8±15.12)mm;肝中静脉属支汇合处的直径(9.61±2)mm,肝中静脉属支的角度(47±17.37)°,肝中静脉属支直径(4.68±1.13)mm。结论对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清晰的解剖学认识对于肝移植及肝切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测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 MHV)的解剖结构,为病肝切除和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78例成人尸体肝膈面沿肝中静脉切开肝实质,显露肝中静脉;对肝中静脉及其属支进行了观测和测量.结果 肝中静脉按其属支多少分为3型,1支型75.6%,2支型19.2%,3支型5.2%;肝左、中静脉共于者73%(57例),3支分别汇入者23%(18例),肝左中右静脉共开口1例(3%);肝中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管径(11.8±2.3)mm,与镰状韧带之间的夹角为(43.04±11.55)°,距膈面的距高(11.14±4.11)mm,总长度(57.8±15.12)mm;肝中静脉属支汇合处的直径(9.61±2)mm,肝中静脉属支的角度(47±17.37)°,肝中静脉属支直径(4.68±1.13)mm.结论 对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清晰的解剖学认识对于肝移植及肝切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人肝静脉     
肝静脉是唯一引流肝脏静脉血的脉管,它以数目众多,大小不等,各自开口于下腔静脉为特征,而与人体其他脏器静脉取逐级汇合成主干离开器官的形式不同。通过对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形式、部位和开口的形态,与门静脉的关系,管径及肝内吻合等方面的阐述,为肝段切除术,介入治疗,尤其是活体近亲肝移植术供、受体手术中处理肝静脉等提供解剖学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肝静脉与门静脉空间关系测量的一种新方法解剖学教研室(046000)李德明白求恩医科大学吕衡发苏略很长一段时间内,肝内管道解剖学观测基本上采用的是肝内铸型标本研究方法,曾给肝脏管道的应用解决了相当一部分问题。但随着影像技术、断层技术、CT扫描技术日益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中静脉(MHV)的解剖学结构,为活体肝移植(LDLT)和病肝切除疗法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156例成人尸体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肝实质沿肝中静脉的肝膈面切开,将肝中静脉显现出来,测量和观测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结构。结果:在本组尸体中,属于1支型肝中静脉的尸体占75.6%,属于2支型肝中静脉的尸体占19.2%,属于3支型肝中静脉的尸体占5.2%。在这些尸体中,有114例尸体为肝左、右静脉共干,占73%;有36例尸体为三支分别汇入肝中静脉,占23%;有2例尸体为肝左中右静脉共用1个开口,占3%。在本组尸体中,下腔静脉由肝中静脉注入的管径为(11.8±2.3)mm,与廉状韧带之间的夹角为(43.04±11.55)°,与膈面之间的距离为(11.15±4.12)mm,总长度为(57.9±15.13)mm,肝中静脉属支汇合处的直径为(9.62±2.0)mm,肝中静脉属支的角度为(47.1±17.38)°,肝中静脉属支管径为(4.69±1.14)mm。结论:清晰地认识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学结构,对肝切除及肝移植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给临床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在30例离体成人肝脏标本上雕制出肝静脉、门静脉,观察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开口形态、位置、大小、距肝上缘的距离,观察了肝静脉、门静脉的空间关系,测量了肝静脉、门静脉重叠部的管径、间距。结果发现:肝内静脉与门静脉重叠中,以肝中静脉和门静脉左主支之间的间距最近,为8.84±4.8mm;门静脉右叶上段支位于肝右静脉正下方,间距为6.7±2.3mm,穿刺途径以肝右静脉至门静脉右干为最佳,肝左静脉、门静脉左叶段支管径纤细,且肝左叶实质薄,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左叶静脉解剖结构,为肝左外叶活体肝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探索左外叶活体肝移植肝静脉切取方法。方法:解剖观测正常人肝脏标本30例,肝脏铸型标本10例,记录肝左静脉及属支的走行、长度及分布情况。结果:肝左静脉主要由左外叶上段静脉支和下段静脉支汇合并延续而成,主要接收或不接收的属支有左后上缘静脉支和左叶间裂静脉支。结论:肝左外叶静脉血管解剖变异较多,活体切取肝供体前应仔细研究其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切取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剖观测胎儿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入下腔静脉的形态特征。方法选择3~10月胎儿肝脏47例,测量肝左、中、右静脉入下腔静脉处直径,记录肝静脉属支数。结果肝左、中、右静脉压扁直径分别为0.34±0.16 cm、0.38±0.21 cm、0.33±0.18 cm;其属支数分别为1.63±0.73个、1.93±0.79个、1.66±0.73个;下腔静脉肝上、肝下压扁直径分别为0.95±0.32 cm、0.52±0.20 cm,后者与前者比为0.57±0.14。结论胎儿肝左、中、右静脉直径较成人细,其中肝中静脉最粗,肝左静脉次之,肝右静脉最细。肝左、右静脉分支以1支居多,肝中静脉以2支居多。胎儿肝上、肝下下腔静脉直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常温下第一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操作简单,出血少,易于推广。本文就14例肝癌病人术中切口选择、肝脏的暴露以及较易损伤的血管(肝静脉、肝短静脉、下腔静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认为术中对肝脏进行“双合诊”是估计病肝是否能切除和预防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术前预现肝脏管道结构,分析管道分支的变异情况,能降低活体肝脏移植手术过程的风险。以肝脏管道系统包含的肝静脉、肝动脉与门静脉的主要分支变异类型为理论依据,在实现这三种肝脏管道三维重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结构特征,使用基于长度和阈值的方法分别设计相应的算法分析其分支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32例(A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2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时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技术评价横断位Couinaud肝脏分段法是否能准确运用到肝段解剖的划分.方法 选择100例行上腹部CT检查的正常人进行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采用VR、MIP三维成像的方式,观察门静脉和肝静脉分支情况及利用门静脉属支追踪法分析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关系.结果 门静脉段级分支位于相应的肝段中,而肝静脉及其分支位于相应肝段间,肝静脉相邻各段门静脉分支可跨过肝静脉平面,肝段的分界不是简单的直线或者平面.结论 传统的横断解剖Couinaud肝脏分段法存在一定缺陷,三维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可以用于肝段解剖的划分,采用门静脉属支追踪法对肝段描述可能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本院13年中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15例的外科手术经验,探索最适合巨大肝血管瘤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2011年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包括右半肝切除术3例,左半肝切除术1例,右半肝切除及右侧尾状叶切除术1例,S6、7切除术4例,S7、8切除术1例,S4、7、8、1a切除术1例,S8切除术1例,S5、8切除术1例,S5、6切除术1例,S4、5、8切除术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500~5 000 mL,术后1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出现胸腔积液,经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占据肝叶及多个肝段的巨大血管瘤,尤其是紧邻下腔静脉,选择解剖性肝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并脾亢的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并脾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非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脾亢改善情况、术后2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术后2年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并脾亢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静脉属支与肝门静脉分支之间的关系及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为临床建立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或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离体的肝脏标本40例,通过开放性实验进行解剖,分别测量肝静脉属支(左、中、右静脉)与门静脉左、右支的长度、直径及其之间的距离,并观察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结果:肝左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38.22±15.41) mm和(6.34±1.45) mm;肝中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40.61±14.80) mm和(5.83±1.37) mm;肝右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50.12±10.46) mm和(7.65±1.52) mm;门静脉主干长度及直径分别为(74.51±6.07) mm和(8.16±3.22) mm,左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9.30±2.11) mm和(6.08±1.86) mm;右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12.24±2.67) mm和(7.53±2.04) mm;门静脉右干末段距离肝右静脉(17.30±8.53) mm,门静脉左干末段距离肝左、中静脉(20.61±9.10) mm及(18.94±8.72) mm;其中,肝左、中静脉合干汇入下腔静脉18例,肝左、中、右静脉单干汇入13例,肝中、右静脉合干汇入9例。结论:肝静脉右支的长度与直径均比左、中支长度与直径粗大,与肝门静脉右支间距离更近,肝内门一腔静脉分流术应首选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末段或分支间进行穿刺;经下腔静脉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时需先观察肝静脉属支汇入下腔静脉的组合类型再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