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实验对日本沼虾进行低氧(2±0.5mg/L,8h)胁迫和常氧恢复(7±0.5mg/L,2.5h)处理,通过测定能量代谢及抗氧化体系的相关酶活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的浓度,讨论低氧胁迫对日本沼虾能量代谢的影响机理及其抗氧化响应机制。结果显示: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肌肉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7±0.2mg/L);肝胰腺和肌肉中糖原含量及精氨酸激酶(AK)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肌肉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升高(P0.05)。恢复常氧阶段,肌肉中乳酸含量逐渐降低至常氧水平;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糖原含量及精氨酸激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仍显著降低(P0.05);肝胰腺和肌肉组织GST活力逐渐下降,接近正常水平。结果表明:除进行氧代谢外,低氧胁迫和常氧恢复状态的机体也需要进行无氧酵解和磷酸精氨酸代谢为自身供能。日本沼虾抗氧化系统受到低氧胁迫的影响,机体脂质过氧化程度升高,说明机体受到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pH对日本沼虾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pH对日本沼虾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日本沼虾对碱性环境的耐受性略强于酸性环境,其pH耐受范围为5.5~8.5,该范围内日本沼虾组内耗氧率均呈夜均显著高于昼均(P〈0.05),组间昼均和夜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鳃组织SOD、CAT活力均呈先降后升走势;(2)日本沼虾pH适宜范围为6.5~8.5,该范围内日本沼虾鳃组织SOD低谷期均比pH 5.5实验组后延24 h,各观测时段CAT活力均显著低于pH 5.5实验组(P〈0.05);(3)日本沼虾pH最适宜区间为6.5~8.5的中央区域,本研究所设实验梯度中pH 7.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CAT活力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饲料中锰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饲料中不同含量的Mn对虾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在低氧胁迫下Mn对抗氧化酶的激活效果.结果表明,在投喂Mn的质量分数为150 ?g/g的饲料后,日本沼虾的超氧阴离子(O2·-)值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升高.Mn对虾体内SOD,CAT和GPX的激活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饲料中Mn的缺乏或过量都使它们的活性受到影响.在低氧胁迫下,饲料中适量的Mn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虾体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4.
在pH 7.11±0.07,基准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水温对日本沼虾(体长4.29±0.32 cm,体质量1.80±0.12 g)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48 h内水温12.5℃和32.5℃实验组日本沼虾的死亡率均超过50%,而15~30℃范围内的存活率则为100%(;2)水温22.5~27.5℃范围内,日本沼虾昼均、夜均及各观测时段耗氧率均随水温升高而增大(P<0.05),但耗氧高峰时段和耗氧昼夜节律均未发生改变;(3)48 h内,水温22.5℃和2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活力时序变化步调一致且无差异(P<0.05),各时段观测值均低于27.5℃实验组(P<0.05),低谷期较27.5℃实验组后延12 h;(4)水温22.5~27.5℃日本沼虾鳃组织CAT活力在48 h内均较为稳定,且均随水温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  相似文献   

5.
将5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A组)和常氧运动组(B组)、运动低氧暴露1h组(C组)、运动低氧暴露2h组(D组)和运动低氧暴露(1+1)h组(E组).运动各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低氧暴露各组从第4周起分别在运动后进行人工常压低氧(14.5%O2)暴露1h、2h和(1+1)h.实验结束后测试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6周递增负荷运动后,常氧运动组大鼠SOD、GSH-PX、CAT和T-AOC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常氧安静组,而运动低氧暴露各组大鼠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下降的现象;血清MDA水平却呈现相反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间歇低氧暴露能有效地预防大鼠递增负荷训练期间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间歇低氧暴露能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系统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干预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高糖高脂膳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复制成功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与低氧干预组。模型对照组在常氧环境下正常生活,低氧干预组大鼠每天在低氧帐篷内低氧暴露1h(O2浓度15.4±0.2%)、每周休息1d、共干预28d后36h取股四头肌测试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股四头肌SDH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DH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氧干预组SDH、LDH活性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骨骼肌SDH活性降低,有氧氧化供能能力下降,而LDH活性增强,无氧酵解能力提高;本实验所设计的间歇低氧干预模式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骨骼肌SDH、LDH活性均无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豆黄酮对衰老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大豆黄酮(daidzein)灌喂脑老化模型小鼠.5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大豆黄酮能够使脑老化模型小鼠的SoD的活力和T-AOC显增加,LDH的活力和MDA的含量极显下降,其中T-AOC和MDA超过了生理盐水对照组,暗示大豆黄酮除了通过提高SOD的活性来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外,还存在通过其他的途径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大豆黄酮在抗氧化水平上还有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8.
饥饿对日本沼虾代谢及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研究饥饿对日本沼虾代谢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探讨日本沼虾对饥饿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代谢率在饥饿处理的2~4 d和8~10 d分别出现2个相对的代谢稳定区,即饥饿适应代谢区和饥饿存活代谢区,SOD比活力在饥饿处理期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的生殖毒性,为其养殖水体水质管理提供依据.以概率作图法计算日本沼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并观察各暴露组卵巢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胁迫实验,研究莠去津对暴露4 d和8 d的日本沼虾卵巢乳酸脱氢酶(LDH)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2℃时,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4.23,90.24,52.57和46.3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64 mg/L;卵巢急性毒性实验切片显示,随莠去津质量浓度的增大,卵母细胞间隙增大,胞体膨大、变形.胁迫实验表明,低质量浓度莠去津在短时间内对卵巢LDH活力有诱导作用,当质量浓度高于0.46 mg/L时,LDH活力明显受到抑制.本研究提示,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具有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通过对大鼠间歇性低氧训练(IHT)结束后不同时段的心肌指数和组织酶等指标进行测试,评定一定周期的IHT后,机体所形成的有效的、积极的适应性变化可持续的时间段。从实验可得出:(1)IHT对大鼠有氧代谢能力促进作用能保持约3-6d;(2)心肌和骨骼肌中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在IHT后,活性显著提高,表明IHT可通过促进氧的利用能力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3)经IHT后,心肌指数亦有显著性上升,表明IHT可从氧的运输方面促进机体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1.
槲芪散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度白酒和红葡萄酒对肝脏的不同作用;分别从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两个方面阐述高度白酒可引起小鼠的酒精性肝损伤;同时探讨槲芪散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学机制。方法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红葡萄酒组、白酒模型组和槲芪散治疗组。造模14 d后,取血,采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hyd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过碘酸-雪佛氏染色(schiffperiodicacidshiff,PAS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以及ATP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的活性。结果白酒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氧化酶类SOD和CAT的活性显著减低(P<0.05);能量代谢的相关酶类ATPase、SDH以及G-6-P活性下降;红葡萄酒组HE染色显示红葡萄酒对肝脏无损伤。槲芪散能够显著降低因高度白酒造成的血清MDA含量(P<0.05),提高抗氧化酶SOD(P<0.05)和CAT(P<0.05)的活性;同时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提高以及肝糖原储备增加。结论实验表明长期大量酒精摄入能够造成酒精性肝损伤,而红葡萄酒对肝脏无损伤;槲芪散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温和气单胞菌对齐口裂腹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回感实验对齐口裂腹鱼注射温和气单胞菌,在6个不同时间点测定4个血清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在感染48h后出现明显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T-SOD活力在感染12h后上升出现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24h后显著下降。T-AOC在感染初期出现上升,48h呈极显著性升高,随后下降。CAT活性在感染初期明显增强,48h时出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72h后开始下降。XOD活性在感染24h后呈直线上升趋势。这有利于深入研究温和气单胞菌对鱼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3.
溶氧水平对梭鱼幼鱼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低氧胁迫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体重为6~10g的梭鱼,在溶氧水平从7.18 mg/L降至0.60mg/L过程中测定其耗氧率和排氨率,计算幼鱼相对应的氧氮原子比(O∶ 2 N);又在溶氧水平大于6.0mg/L、4.5 mg/L、3.0 mg/L、1.5 mg/L、0.5 mg/L时,分别测定幼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乳酸(LD)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ASOR)、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随着溶氧水平的下降,梭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总体呈降低趋势,氧氮原子的比值在溶氧水平3.23~1.92 mg/L时达到最大,在溶氧水平1.03~1.60 mg/L时达到最小;溶氧水平为6.15mg/L时,肝脏中LD、SOD、T-AOC、ASOR、MDA均显著大于其它溶氧水平下的相应指标(P<0.05).溶氧水平下降过程中,肌肉组织中的SOD、MDA、TAOC差异不显著(P>0.05),溶氧水平在0.5 mg/L时,LD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这表明,梭鱼能通过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改变代谢底物和提高肌肉、肝脏组织无氧代谢能力等方式,达到新陈代谢的平衡,以适应低氧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盐度梯度下非洲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盐度耐受性,本研究测定了盐度胁迫下对虾生长、渗透、抗氧化及消化指标的变化.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20,30,40,50),以30盐度组作为对照,进行为期35 d的喂养实验.实验结束时计算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特定生长率(S...  相似文献   

15.
以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为材料,研究了极端温度胁迫下和恢复期材料苗期的光合特性、保护性酶活性及其他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极端温度胁迫使2个材料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急剧降低,但是高温胁迫后9311净光合速率的恢复速度明显高于日本晴,后者在低温处理后恢复较快.极端低温使9311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而对日本晴影响很小,两者均在处理后1d完全恢复;极端高温处理对于光系统Ⅱ的伤害更为严重,Fv/Fm持续下降直到恢复期第1天,到处理后第4天才恢复到正常状态,与日本晴相比,高温处理使9311的Fv/Fm下降的程度更大,但其恢复也快.极端温度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植株水分含量都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升高;总抗氧化能力受极端温度胁迫而降低,在恢复期升高;低温胁迫时日本晴的SOD和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高于9311,高温处理下则相反.上述结果表明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保护性酶活性均可作为水稻耐温度胁迫的筛选指标,但是光合速率宜在恢复期测定,而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处理时测定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四溴双酚A对鲫鱼血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幼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外暴露于四溴双酚A(TBBPA)后,血清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分别随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变化.在整个试验剂量范围内,GSH含量被显著抑制;GSH-Px在中低浓度下被显著诱导,高浓度时活性变化不大;SOD、CAT活性在高浓度暴露时显著升高.0.1 mg/L动态暴露中,GSH含量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抑制,SOD呈先抑制后诱导,GSH-Px在暴露初期和中期被诱导CAT活性则在暴露后期被显著诱导.试验表明在鱼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应激补偿机制来消除胁迫;GSH对TBBPA十分敏感,可以考虑作为水环境中TBBPA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50Hz极低频电磁场对酵母细胞生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50 Hz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ELF-EMF)暴露对酵母细胞的生长、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两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测定酵母细胞在50 Hz 6 m T ELF-EMF暴露下的菌落形成数目和生长曲线,及ELF-EMF短期暴露(0.5、1、2 h)和长期暴露(6、12、24、96 h)对细胞内ROS水平,以及SOD和CAT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感应强度高达6 m T的ELF-EMF暴露下,酵母细胞的菌落形成数目和生长曲线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在暴露2 h内,ELF-EMF可显著提高细胞内ROS水平(p0.01);并显著影响酵母细胞内SOD或CAT活性(p0.05)。但暴露时间超过6 h后,酵母细胞内ROS水平、及SOD和CAT活性与对照组大致相同,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实验条件下ELF-EMF暴露对酵母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在短期暴露(2 h内)中,可引起酵母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但在长期暴露(6 h后)后,对氧化应激反应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体外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实验分5组,每组8孔细胞(24孔细胞培养板):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损伤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高、中、低3个不同剂量组。其中损伤模型组过氧化氢浓度为200μmol·L^-1。芪参益气滴丸组在200μLmol·L^-1过氧化氢损伤的基础上,分别加入15、30、45μg·L^-1芪参益气滴丸。加入过氧化氢损伤的同时加入芪参益气滴丸,共同孵育12h后测定结果。利用试剂盒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和心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损伤模型组细胞培养液中LDH,CPK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芪参益气滴丸组(P〈0.05);损伤模型组心肌细胞内SOD,CAT,GPx和GSH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芪参益气滴丸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明显减轻体外培养条件下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