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1):81-81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一句接上一句“是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几个短句环环相扣,逻辑紧密。识解达一句的时候,首先引我发问的是“仪”字,古人为何用两仪而非两端或两类、两处?查要看“仪”的本义,《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度也。度,法制也。毛传曰。仪,善也。又曰。仪,宜也。又曰。仪,匹也。其义相引伸。古书仪但为义。今时所渭义,古书为谊。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阅读古史籍或古诗文时,经常会接触到"四象"这个词。那么,中国传统的四象到底是指什么?根据《辞海》,四象一谓指春、夏、秋、冬四时;或谓指分布于四方的水、火、木、金;或谓指四时变化。古人认为白天、黑夜,四时变化皆由阴阳两种势力产生,曰:"两仪生四象"。《易经》中,乾对天,主阳;坤对地,主阴。两仪即阴阳或天地,四象即: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  相似文献   

3.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2):65-65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这句话承接了前文所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宇宙进化的8个层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爆炸宇宙模型 [1 -3]1 宇宙演化与生命起源是自然界最大的奥秘自古以来 ,无数先哲和学者为揭开宇宙的创生和生命的起源提出了种种假设。相传5000年前伏羲氏得《河图》而创画八卦。伏羲八卦方位图的要义是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六十四爻。这就是说 ,天地宇宙是由简单向复杂演化的。我们的祖先能在几千年前对天地万物的生长发展过程 ,提出这样高度概括的哲学总结 ,实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发现的宇宙观 ,并不带有上帝创造世界等神话迷信色彩。这是朴素的唯物论 ,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二进位记数制 ,直…  相似文献   

5.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0):75-75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这句话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通常人们所说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节取自此。太极也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是悠悠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但什么是太极?太通大,极之大也谓之太极,"太"字便包括了一切。道家的历史称太极有五个名词: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相似文献   

6.
 大爆炸宇宙模型 [1 -3]1 宇宙演化与生命起源是自然界最大的奥秘自古以来 ,无数先哲和学者为揭开宇宙的创生和生命的起源提出了种种假设。相传5000年前伏羲氏得《河图》而创画八卦。伏羲八卦方位图的要义是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六十四爻。这就是说 ,天地宇宙是由简单向复杂演化的。我们的祖先能在几千年前对天地万物的生长发展过程 ,提出这样高度概括的哲学总结 ,实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发现的宇宙观 ,并不带有上帝创造世界等神话迷信色彩。这是朴素的唯物论 ,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二进位记数制 ,直到今天仍有深远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易 《科技智囊》2006,(9):65-65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这一句是第二章的开始。第二章主要阐述的是系辞产生的由来和内涵、意义。先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 说到圣人,一说是古代的先贤,在《史记·日者列传》中贾谊曰:“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从中可见圣人也是通晓占卜医学的人;接下来是“设卦观象”四个字,就有些意思了。对于《易经》这样的“万经之首”,孔子倡导不要迷信,也不要盲目崇拜,要有“玩”的心态,这点可从“设卦”中的“设”字体会出来。一方面,“设”就意味着有人文思想、有人的规划在里面,假设、设定,是以人的动念为主体的;另一方面,“设”还意味着理性的比较意义,不是绝对的“自天承之”,不是把《易经》八卦作为教条来遵从,以前每个卦代表什么,就一定固定在某种概念或事物上,没有相对的变化,这样就把《易经》学死了,因而儒家思想倡导要活学活用,圣人在研究八卦的时候,也是采取的这个方式;再说“观象”两个字,观要观两种象:既要看卦象,也要看事象。两者要联系地看,不能割裂。  相似文献   

8.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在《易经》中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空间太极计划”正是去探寻引力波,在解开宇宙的起源、形成和演化之谜的路上向前一步。  相似文献   

9.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一句是第二章的开始。第二章主要阐述的是系辞产生的由来和内涵、意义。先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说到圣人,一说是古代的先贤,在《史记·日者列传》中贾谊曰:“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从中可见圣人也是通晓占卜医学的人;接下来是“设卦观象”四个字,就有些意思了。对于《易经》这样的“万经之首”,孔子倡导不要迷信,也不要盲目崇拜,要有“玩”的心态,这点可从“设卦”中的“设”字体会出来。一方面,“设”就意味着有人文思想、有人的规划在里面,假设、设定,是以人的动念为主体的;另一方面,“设”还意味着理性的比较意义,不是绝对的“自天承之”,不是把《易经》八卦作为教条来遵从,以前每个卦代表什么,就一定固定在某种概念或事物上,没有相对的变化,这样就把《易经》学死了,因而儒家思想倡导要活学活用,圣人在研究八卦的时候,也是采取的这个方式;再说“观象”两个字,观要观两种象:既要看卦象,也要看事象。两者要联系地看,不能割裂。  相似文献   

10.
小易 《科技智囊》2012,(4):63-63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所谓“四象”者,前文谈到过“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其中即谈到了四象的来源,“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四象就是组成世界的四大物质。又因土与四象皆融,又属地,所以未列入四象中,但与四象综为五行。  相似文献   

11.
刘秀华 《科技潮》1998,(6):88-88
易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渊薮,它以其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思想,塑造了华夏传统文化的独特风范。中国医药学在其原理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更是一言以蔽之:"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中医承制导师、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李炳文主任医师将易学原理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融汇参悟,归纳概括,提出:整体系统观、时空流行观、协调中和观和辨证医意观为中医学术特色的根本与精髓所在。笔者师从李炳文主治医师,在此对导师这一学术思想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整体系统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分殖,六十四卦尽三才交合之妙"(《易·系辞传上》)。《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相似文献   

12.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说文解字》里对“方”字的解释是:“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方是一个象形字,表现的是两条船并行的样子。跟方字组成的词有很多,比如方向、方位、方法等等。“方”字给人呈现的是一个场景,是一种空间的意象。俗语常说:“一方水土一方人”,空间的改变导引出桔生准北、准南般的差异,外形上的不同有其内质上的原因。空间和时间在《易经》中是至关重要的两个要素。时间不同,空间各异,情形就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古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更喜欢用“位”这个词。  相似文献   

13.
正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八卦以卦象告知,卦爻辞以实情说明,刚柔爻画互相杂居,而吉凶因此可以显现。先看第一句话:"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这句话中: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用在自然界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个大现象;"象",卦象、卦画;"爻彖",爻辞与卦辞;"情",真情、实情,既可理解为事物的真实情况,也可理解为解读卦象之人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06,(10):73-73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上一句中说到“圣人设卦观象”,并由“系辞焉而明吉凶”阐明了系辞的由来,带出了现象的问题。顺承下来,“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由天道运行的道理而引申至对外部环境的把握,否极泰来,这是大道运行的规律,在刚和柔的推演过程中,变化势在必然。变化的产生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所以人们才需要推断,才会去“设卦”,也才需要对“象”进行观察与解读。观象的结果就有吉凶、悔吝。但何为“吉”、“凶”?何为“悔”、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新校释》所释《大乐》篇之"两仪"提出质疑,并表达己见,进而强调一种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文献的态度。首先,"两仪"指天地物质形态之容貌,《大乐》不言"天地"而言"两仪",是要将"两仪"之"两"与"太一"之"一"相对。"一"在万物造化时指"太一",而"一"又可以为用,以"一"为用时其义指"不易",则"一"象征不变,而与"一"相对之"两"象征变。《大乐》所言"一也者制令,两也者从听"可在郑玄论"易"之三名中得到深刻解释。其次,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文献,欲正确理解其内容尤其是理解起来有歧义的内容,则应对文本内容做逐字、逐词、逐句的考证、分析,以此为基础方能对文本作出合乎历史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6.
小易 《科技智囊》2011,(5):73-73
此句属于《系辞》中的名句,句虽不长,但是意蕴不少。先来看"洗心",先儒多解释为"先心",然而帛书《易》中作"佚心"。"佚",从人,失声,忽也,本义为隐逸的人,引申为佚乐其心、无所作为之义。"洗"为涤除、洗濯的意思。联系下文"退藏于密"来看,似乎帛书《易》中"佚心"的解释更为贴切。但是作为"洗心"来解释,也别具含义,"洗心"更强调的是"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这个过程,澄静内心,荡涤疑虑,借助"洗"而整肃自身,达到"洗心"的目的,继而把德行提高到高深而纯净的境界。据说"洗心革面"这一成语也是由此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小易 《科技智囊》2014,(11):81-81
<正>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这段话的原意是:彖辞,是裁断一卦之义也。爻,是效法天下万物之变动的,因此才有吉凶之产生而悔吝显现。"彖",彖辞,即卦辞,是孔子对卦所下的那个断语。卦辞,即裁断一卦的吉凶。彖,也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这种动物,钢铁都可以咬断。所以就用它来作断语的代号,表示判断准确的意思。决断的力量就像斩断钢铁的力量那么大。"彖者,材也",彖之断语由何而来?由"材"而来。"材",即卦象的材料,构成一个卦象的内容;作为动词,它代表通裁、裁断之义。彖辞,依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要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 ,太极拳同样如此 ,它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太极拳自身所包含的哲理也都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奇光异彩 ,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 可以说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载体 因此 ,研究探讨中国古典哲学对太极拳的影响 ,对从深层次理解太极拳有深刻的意义 1 中国古典哲学太极说与太极拳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回答万物本原上有“太极说”、“五行说”等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易·系辞上》载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  相似文献   

19.
<正>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有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这句话的原意是:道有变动,所以称为爻。爻有不同类型,所以称为物。物以阴阳相杂,故称为文。阴阳两爻不当位,所以吉凶产生。本句接上一句,进一步从"爻、物、文、吉凶"的角度模拟易经之道的运行,说明易经之道的广大悉备。下面,我们递次展开。爻从何来?爻者,交也。象征事物交互变化,交错变化。天地人三才,随时随地都处在这种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20.
八卦学说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先民智慧的结晶,它始见于殷周时代的《易经》。由阳爻(一)和阴爻(一)组成的八组符号,每两卦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不仅有极深奥的内涵,而且含有博大精深的哲理。 在东汉时期,八卦学说即被引入自然科学,用以探讨气功原理,指导炼丹术。到了宋代,陈希夷将原始的八卦学说加以发展,绘制成伏羲八卦和六十四卦方位图、次序图、太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