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豫西重要的金多金属矿床之一,申家窑矿床勘查工作多集中于500 m以浅,深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为探求豫西申家窑金矿床深部找矿潜力,本文采用钻孔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使用格里戈良法确定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分析研究了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获得的结果有:主矿体崤09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s-Ag-Cu-Sn-Mo-Bi-Sb-Pb-AuZn-W,具反向分带序列的特征;Au、Zn、Ag、Pb、Cu为近矿指示元素,As、Sb、Mo为前缘晕元素,Bi、W为尾晕元素,表现为前缘晕元素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尾晕元素逐渐增大;原生晕轴向叠加特征在+680~+620 m处呈现了高峰值,为矿体主要赋存标高,至+500 m处则重新出现增高的趋势,预测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大致为03线上主矿体西南方向的延伸,预计新增金资源量1000 kg。研究成果可为申家窑金矿床进一步寻找深部矿体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玛日当沟钨矿床位于布喀达坂—青海南山成矿省同德—泽库印支期汞、砷、铜、铅、锌、金(锑、钨、铋、锡)成矿带内,是近年来发现的、受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大型钨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成晕元素共生组合的研究,基于格里戈良提出的分带指数计算方法获得了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Cu→Sb→Mo→Au→Pb→Zn→Ag→W→Bi,总体上与Beus and Grigorian总结的多金属矿床标准轴向分带序列基本一致。另外,基于分带指数建立了深部矿体预测模型,其预测评价指标(Cu×Sb×Mo)_D/(Ag×W×Bi)_D的自然对数与深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且该指标随深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降低,可作为深部矿体预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邓龙林  朱伟  石富军  王钜  周欣  江雯  杨晨  李静  吕亚林 《矿产勘查》2018,9(10):1926-1931
采集溧水观山铜矿5个钻孔Cu、Pb、Zn、Au、Ag、W、Mo、As、Sb、Sr等10种元素应用SPSS软件进行钻孔原生晕特征分析,为深部成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As、Sb、Ag可作为矿体前缘晕指示元素,Au、Cu、Pb、Zn可作为矿体近矿指示元素,W、Mo可作为矿体尾晕指示元素。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显示成矿的多期性、叠加性。原生晕垂向分带显示深部存在第二个铜含量峰值,可能存在隐伏铜矿化带。  相似文献   

4.
五龙沟地区是青海省昆中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金矿床严格受构造带控制,为典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典型金矿床地球化学和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表明:矿床具有Au、Ag、Cu、Pb、Zn、As、Sb、Bi、Hg、W、Mo、B、Co、Ni、V等多元素组合特点,主要金矿体赋矿构造带原生晕轴向分带规律表现为金矿体前缘指示元素为As、Sb、Hg、B,近矿指示元素为Au、Ag、Cu、Pb、Zn,尾晕指示元素为Bi、Mo、Mn、Co。在总结构造叠加晕预测标志基础上,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通过赋矿构造带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进一步圈定了深部找矿靶位。  相似文献   

5.
王社全  薛志强  孙保花 《矿产勘查》2020,11(7):1534-1543
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是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依据。金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本文通过对大湖矿区矿体原生晕元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总结了大湖矿区金矿体的原生晕理想模型:即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近矿晕元素组合为Bi、Au、Ag、Mo、Pb、Cu,矿尾晕元素组合为Mn、Zn、V、Co、Ni。根据原生晕特征进行成矿预测,经过工程验证,在8线发现4层金矿体,在4线发现1层金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小秦岭金矿田其他矿区的深部找矿勘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老里湾银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河南崤山断裂东部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矿床,矿体呈囊状、似层状、透镜状等不规则形态产出,主要受北西向F1断裂构造蚀变带及次级断裂控制。为了探讨矿体向深部延伸情况和盲矿体位置,文章选取F1断层内A-A’剖面上的4个钻孔岩心进行原生晕分带特征研究,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和数理统计法对F1-1矿体的原生晕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该矿体的原生晕分带明显,前缘元素为As、Sb、Hg,近矿晕元素为Au、Ag、Cu、Pb、Zn,尾晕元素为W、Sn、Bi、Cr、Ni;轴(垂)向分带序列为:W-Sn-Cd-Ni-Sb-Cu-Ag-Au-Hg-Zn-As-Pb,出现了W、Sn、Cd、Ni等尾晕元素在上部和Hg、As等前缘晕元素及Zn、Pb等近矿晕元素在下部的"反向分带"现象,结合成矿元素和前缘晕元素在矿体下部异常值较高,推断深部存在隐伏矿体。并建立了深部矿体预测模型,初步认为矿床深部的西北侧存在着斑岩型铜(金)-钼(钨、锡)盲矿体。  相似文献   

7.
金青顶金矿床是牟平—乳山金成矿带最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脉严格受构造控制,已探明储量为32 t,平均品位为6.44×10-6。为探讨金青顶金矿床深部成矿潜力,本文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金青顶金矿床II号主矿体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结果表明:金青顶金矿床II号矿体的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组合为As、Sb、Hg,近矿特征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尾晕特征指示元素组合为Bi、Mo、Co。II号矿体特征指示元素的分带序列由上至下为Sb→Cu、Ni→Au→Sn→W→Hg→As、Co→Ag→Zn→Pb、Mo→Bi,结合地球化学参数确定了II号矿体在-195 m、-435 m和-945 m中段深部存在金成矿作用叠加,并据此建立了II号矿体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综合矿脉品位等值线图、数据统计学分析、元素轴向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规律、构造叠加晕成矿模式以及井下地质现象观察分析,显示出金青顶金矿床II号矿体向深部的延伸较差,说明在深部存在矿体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此,今后在本区开展找矿工作时,应重点关注矿区内的空白区及矿床外围。  相似文献   

8.
许令兵  刘国华 《矿产勘查》2021,12(12):2385-2392
基于潭玉沟S101银矿床特征及热液成矿理论,选取As、Sb、Hg为银矿的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选取Ag、Cu、Pb为近矿指示元素,选取W、Mo、Bi、Sn为尾晕特征指示元素。构造叠加晕研究表明,矿体内前缘晕与尾晕叠加,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出现反分带,反映了多次矿化叠加。运用构造叠加晕盲矿体预测标志,对S101-Ⅰ号矿体深部找矿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提出了1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相关系数和旋转因子分析认为,金家金矿Au、Bi、Ag为主要成矿元素,Au与Bi关系密切(正相关),Au与Co呈负相关。Au、Ag、As、Bi、Hg、Mo、Sb是找矿指示元素。在矿体与围岩的界面处,大部分元素如Cu、Pb、Zn等都显示异常,为围岩中的元素受深熔、变形作用向构造区运移在断裂带两侧集中的结果,对金成矿起到一定的作用。金家矿床不同地段原生晕组合不同,刘屯(Ⅰ)原生晕为两套组合,即矿体晕和矿尾晕;金屯(Ⅱ)原生晕为三套组合即矿上晕、矿体晕、矿尾晕。运用元素组合特征,分析剥蚀水平,可有效指导下一步找矿。  相似文献   

10.
李志平  孙贵远  魏江  赵力成 《矿产勘查》2022,13(9):1322-1332
内蒙古甲乌拉铅锌银矿床是大型火山-次火山热液脉状铅锌银金属矿床,经多年的开采,矿山面临着深部找矿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对2号矿体、3号矿体、2-44号矿体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各矿体银铅锌矿化元素组合特征及不同成矿阶段矿体元素组合特征。研究认为甲乌拉矿床成矿期分为3个阶段,其第一阶段元素组合为As、Sb、Pb、Zn、Ag、Cu、Cd;第二阶段为As、Sb、Pb、Zn、Ag、Cu、Au、Ga、Cd;第三阶为Pb、Ag、Cd。成矿元素水平分带及垂直分带特征表明热液的来源可能为构造的南西深部,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区近矿晕(Pb、Zn、Cu、Ag)、前晕(As、Sb、Hg、B)、尾晕(Bi、Mo、Mn、Co、Ni)的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在2号矿体深部圈定找矿靶区3处,为深部探矿工程部署提供依据,实现甲乌拉铅锌银矿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王西荣  胡长友 《矿产勘查》2018,9(7):1435-1440
戴家河金矿是含金蚀变岩及石英细脉型岩金矿。矿床在开采过程中,矿坑充水影响因素及涌水量的研究为区内岩金矿床提供地质和经验数据。本次矿坑涌水量预测主要采用地表水文地质调查填图和地下水化学取样分析方法,依据该区水文气象经验数据,结合矿体地质特征,采用水均衡法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估算。通过上述工作,区内主要分布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岩组和基岩裂隙含水岩组,对矿坑涌水量影响均小,大气降雨是最大影响因素。统计数据表明:采场外围补给量大于采坑。日暴雨量分别是日最大降雨涌水量和日平均降雨涌水量的5. 16和14. 63倍,矿坑最大涌水量是由于暴雨造成。水化学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各含水岩组均为矿化度1g·L~(-1)的低矿化度的淡水,硬度均为1. 5 mg当量/升的极软水,pH值为5. 6~6. 2的弱酸性水,水质类型为HCO_3-Ca。未来供水源可选择区内扫帚河,矿区南部的冲洪积扇地带也可作为供水区。  相似文献   

12.
清式旋子彩画是以青绿两色为主的彩色配以各种龙、锦和旋花图案,相间加上西番莲、轱辘草、八宝等各种花纹,根据不同等级可分多种做法。找头内画旋花图案是旋子彩画的基本特征。旋子金线大点金彩画的制度,凡图案主要部位的线路,花纹都需要沥大、小粉,贴金。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可根据木结构尺寸的大小改变局部花纹的样式,但不可随意改变它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金矿脉中,金主要分布于石英脉及硫化物中,而超微细金确具有很强的活性,能够以络合物、吸附态等方式被黏土矿物或有机质捕获。矿脉的上部,多种方式运移上升的金,在次生土壤中富集形成元素异常。通过氧化-络合的方式制作的活动态提取剂,可获得稳定的可溶性络合物,采用iCAPQ数据测量。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采集B层土壤并处理加工,获得的Au元素峰值达105×10-9。圈定的靶区位于异常带延长方向上,符合矿区成矿规律,采信度高。金活动态测量适用于特殊景观区的勘查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太古宙卡哈马(Kahama)绿岩带为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区域八大绿岩带之一,长约100 km,是坦桑尼亚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带上分布有盖塔(Geita)、布鲁杨葫芦(Bulyanuhulu)、高登瑞德(Golden Ridge)、朱比利里夫(Jubilee Reef)等大型、特大型金矿床和众多金矿(化)点,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芒果(Manangu)金矿体分别赋存于矿区北西部条带状含铁建造(磁铁石英岩)与酸性火山沉积岩(凝灰岩)的上下接触带部位,矿体形态简单,具不规则层状、似层状,金属矿物自然金呈他形粒状,亮金黄色,高反射率,均质性,多属于粒间金。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金属还原剂体系 ,在硫酸硫脲金 (Au(Tu) +2 )溶液中还原置换金的性质和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对金还原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可使金的置换回收率显著提高 .实验筛选出了 SLS- Al粉还原体系 ,获得了金回收率达 99%满意结果 ,提出了一种在低含量硫脲金溶液中 ,深度置换回收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伟华  卿芸  胡晓丽  刘京 《矿产勘查》2017,8(1):161-164
卢比金矿床位于津巴布韦克拉通中南部的马斯温戈绿岩带中,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条带状含铁建造中的硫化物相、碳酸盐相中,成矿作用与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密切相关,为南部非洲一典型的BIF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南金山金矿床是我国甘肃北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受控于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组成的帚状构造系统,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独特。研究表明:南金山金矿主要赋存于次生石英脉体中,以透镜状、似脉状、脉状为主,具分支复合、膨大紧缩现象,帚状构造收敛区域构造应力集中,含矿热液来源丰富,有利于交代成矿;金(银)矿向西倾伏,深部找矿潜力巨大,向东跷起,尚未发现稍有规模的盲矿体;金的富集与矿石中黄铁矿等金属矿物及其次生氧化矿物的含量具正消长关系;矿石中金银含量具正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18.
磨子潭—晓天火山岩盆地是安徽省重要的岩金矿产区,戴家河金矿位于该成矿带内,以蚀变岩型和石英细脉带型为主。通过地质调查、钻探施工等技术手段,大致查清区内金矿体和含金建造地质特征。对采集的11件样品,运用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微区测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射线背散射图像观察显微—粗粒金的形态、大小及其内部结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该区金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主要受含金石英细脉带和含金破碎蚀变岩带控制,破碎蚀变岩型矿石品位一般为3×10~(-6)~7×10~(-6),高于石英细脉带型金矿(2×10~(-6)~3×10~(-6));金主要以银金矿产出,金的成色变化于640~774之间,金的赋存方式有晶隙金、裂隙金和包体金3种类型,呈显微细粒状分布于石英中。  相似文献   

19.
白云金矿是辽宁省东部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区内岩脉发育,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结合对野外地表、坑道和钻孔的详细观察,初步理清各岩脉之间侵位先后顺序为辉长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矿体)!闪长玢岩!煌斑岩。利用岩脉探讨了区域构造特征,并结合岩脉本身的矿化信息探讨了岩脉与成矿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陈少锋  白文龙 《矿产勘查》2019,(10):2506-2512
丁家山金矿位于青木川—关口垭逆冲型韧性剪切带和金(铜)成矿带。本文研究了丁家山金矿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特征、蚀变期次,探讨了围岩蚀变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将丁家山金矿分为成矿期和表生期,成矿期从早到晚可分为4个成矿阶段:硅化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硅酸盐—碳酸盐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