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含油气盆地勘探工作中,成藏过程的研究往往可以进一步确定油气生—运—聚集关系、油气分布规律等,并对勘探区预测等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近年来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展开的部分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发现,目前在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中常常使用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油源对比分析、碳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恢复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定性的分析以及定量的研究。进一步确定烃源岩与圈闭的关系,成藏期次以及油藏分布特征等。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亲身研究的体会,系统地论叙了有机包裹体近年来在石油地质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特别是在研究油气成藏中的应用:MCI分析法用于油气成藏期次的厘定;流体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PVT simulation)确定古流体压力;应用于计算古流体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油气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渤中34-9构造新生代储层油气包裹体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该构造成岩作用主要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成岩自生矿物以自生石英、方解石、粘土矿物为主,通过研究储层成岩作用、成岩序列与油气包裹体捕获的先后顺序,划分油气成藏期次,应用均一温度数据,结合该构造的埋藏史和热史确定古近系和新近系储层不同期次油气成藏时间。  相似文献   

4.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是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综合应用录井、测井、地震、分析测试资料,识别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运移范围和路径,指出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分析了江陵凹陷输导体系的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综合研究表明,江陵凹陷中的砂体和断层是油气运移优势通道,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而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多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  相似文献   

5.
根据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沙一段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地层埋藏史分析,确定了研究区沙一段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认为研究区沙一段以晚期成藏为主.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和生排烃演化史、油气运聚史对油气成藏史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油气分布特征、油气藏成因及天然气成因类型,认为滨海斜坡沙一段油气藏分布主要受油源、生烃演化阶段和构造发育配置关系的控制,形成7构造高部位为凝析油气藏、中部位为常规油藏、低部位为凝析气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油气包裹体和显微测温分析可研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集层油气成藏史。对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存在大量沥青和烃类包裹体,这些证据可以追踪盆地内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从包裹体和矿物的关系以及其自身产状可以判断,包裹体可能至少有两期,可以推断140-150℃对应了相对早期的一次液态烃充注过程,但由于样品经历了后期较高温度的烘烤,早期形成的液态烃包裹体遭到了较彻底的破坏;而180-190℃对应的是一期时间较晚的气体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7.
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金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127-129,141
针对塔木察格盆地构造活动频繁和油气成藏期次复杂的情况,使用包裹体均一温度法、显微一红外光谱测法和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法等方法对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的油气成藏期进行研究。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认为,塔南凹陷油气大量生排烃时期为距今125Ma~100Ma,对应于伊敏组沉积时期;成藏时期主要为距今116Ma~88Ma,对应于伊敏组沉积晚期至末期。塔南凹陷油气成藏时期的确定,对塔木察格盆地油气成藏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应用测井、地震和各种分析测试资料,以伸展盆地构造分析和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详细研究了钱官屯地区的圈闭特征、油源及油气运聚条件。研究表明,钱官屯鼻状构造大背景控制着油气的聚集,三、四级断层的封闭性决定了油气的富集程度和纵向分布,油气成藏模式具有异地来源-侧向输导-断层封堵-高部位分布的特点。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下步勘探方向,对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地层埋藏史的恢复,对歧口凹陷滨海断鼻沙三段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沙三段油气以晚期成藏为主。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和生排烃演化史、油气运聚史对油气成藏史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油气藏的分布序列与成藏因素,认为滨海断鼻沙三段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演化阶段与构造发育配置关系的控制,形成了高油低气的油气藏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古生界碎屑岩油气藏在多期构造运动调整下,具有多期充注、油气成藏过程复杂等特点。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各个期次有机包裹体的产状特征、均一温度以及荧光特征综合分析,确定了塔河古生界储层发生了四期油气充注,再将均一温度投影到对应的埋藏史图确定出四期油气充注时间: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国内外油气长输管线设计规范,提出了较适合国内管线焊缝检测要求及方法。还对油气长输管线及城镇燃气管线焊缝检测质量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城镇燃气管线焊缝质量要求要高于油气长输管线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境外油气资源利用潜力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琦 《当代石油石化》2011,19(4):9-13,24,49
在研究全球油气资源分布特征、全球剩余和待发现油气资源量、全球能源需求及结构变化趋势等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国油气供应安全的国际油气市场、油价和油气进口通道、中国石油公司利用境外油气资源优劣势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利用境外油气资源的合作潜力,提出了保证境外油气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氟元素和氟碳键的特性,从分子层面上揭示了直接氟化高密度聚乙烯结构特征对阻隔耐油性的影响;综述了直接氟化高密度聚乙烯在油气管道、塑料油箱和油罐基础防渗膜等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应用;指出制订氟化标准和规范、关注环境保护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油气藏成藏期的确定对于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油气成藏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认为综合分析法是今后油气成藏期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玻璃钢储油罐在国外加油站应用情况以及国内主要应用领域,指出了国内加油站推广使用玻璃钢储油罐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GIS技术在长输油气管道风险分析与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凯  吴明 《当代化工》2011,(9):940-942
介绍了GIS技术在长输油气管道风险分析中的优势,分析了长输油气管道风险分析与决策系统的构架以及数据库的应用,介绍了GIS技术目前在长输管道风险分析与决策中的应用现状,指出GIS技术在油气管道风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石油库中的原油、成品油在储存、装卸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油气挥发现象,油气挥发不但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会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在油库中注重油气回收技术的进一步推进和优化凸显出重要意义。介绍了四种常见油气回收技术:活性炭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在对其进行优化比选的基础上得出从现有技术程度、设备可靠程度与综合减排指标来评价,活性炭吸附法最优。  相似文献   

18.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油气管道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构建、性能、应用三大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系统层次结构模型,并由专家及用户对GIS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构造比较矩阵,利用MATLAB软件确定了影响地理信息系统优越性的各因素权重。研究表明:在系统构建方面,系统先进性所占权重最大,系统经济性次之;在性能上,系统稳定性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维护性和应急性;而在系统应用上,则偏重于经济效益和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崔永超 《广州化工》2010,38(9):247-248,254
简述了成品油油库油气回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成品油油库油气排放治理现状。简要介绍了现有油气回收方法,并提出了油库整套油气回收工艺的设计方案并应用于实际,指出了在实施油气回收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成品油油库应用油气回收技术成效明显,具有环保、节能、安全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20.
杨周瑾 《云南化工》2019,(3):155-156
目前我国的油气储运工程已经逐渐应用到多个行业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对我国当前的油气储运工程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