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4,(11):857-859
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思维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卧床时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其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思维的方法,可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降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施行护理干预,即告知患者早期预防、给予心理支持、促进排便、首次排便干预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便秘发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总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者效果理想,进一步促进了手术的顺利进展,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为临床上护理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患的一般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另外实验组给予恰当的护理。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40例患者25例痊愈出院,11例好转出院,4例死于心脏衰竭。实验组40例患者33例痊愈出院,7例好转出院,没有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要积极治疗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这样便可及时发现并纠正致命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前瞻性护理对患者便秘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下床的时间、术后开始恢复排气的时间、术后首次排便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便秘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下床的时间、术后开始恢复排气的时间、术后首次排便的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水平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便秘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术后下床、恢复胃肠道功能,预防便秘和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胸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日、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配合治疗,提高了溶栓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方法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一般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并行内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为对象,依据治疗期间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归为实验组、参照组,各组有59例。参照组向患者施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针对性护理。评定两组患者的医护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护理工作中,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为实验组与10例为对照组,分别实施预见性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对病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无1例并发症或猝死。对照组发生2例心律失常及1例猝死。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紧张及烦躁等心理,其对病情影响极大,护士能预见其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可以减少并发症或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急诊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急诊护理,有助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缓解各项临床症状,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6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3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静脉溶栓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95例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静脉溶栓护理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于住院时间、血管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等临床效果均比对照组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早期静脉溶栓护理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基层医院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及时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3.13%,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为9.38%,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5.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满意度为81.2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分析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和实施护理2周的焦虑程度,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频发室早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8,(4):314-3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微信延伸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预后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6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单独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联合微信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联合微信延伸护理在改善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负性情绪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吴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162-316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并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3月至将2015年3月住院的2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在并发征发生率、病死率、复发率等均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指导其健康行为和健康促进,掌握疾病有关预防的知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和疾病的复发,减少病死率,促进了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倩 《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79-18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发生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加预防便秘常规药物治疗及发生便秘后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加预防便秘的常规药物治疗外,还采取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治疗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胀、腹痛、焦虑、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措施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急诊就诊并住院治疗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急诊护理服务,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记录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统计患者的住院费用、健康知识得分、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及满意率;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等五个方面,实验组患者所耗费的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实验组的患者,而健康知识得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3.75%,实验室的护理满意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6,P 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 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120例3 h内发病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评价,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不同护理干预下,实验组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1.7%;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发生心绞痛的人数为8例,发病率为13.3%;对照组患者发生心绞痛的人数为21例,发病率为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