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施肥量对2个超级稻品种叶片SPAD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超级稻品种‘松粳9 号’和‘松粳15’叶片SPAD 值的变化规律,明确叶片SPAD 值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以超级稻‘松粳9 号’和‘松粳15’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超级稻‘松粳9 号’和‘松粳15’上部4 个叶片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SPAD 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2 个超级稻品种叶片SPAD 值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施肥量越高增加的幅度越小。在整个调查期内,‘松粳15’叶片SPAD 值明显高于‘松粳9 号’。2 个超级稻品种叶片SPAD 值与每穴穗数、每穗粒数、公顷产量呈正相关,与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相关性更为紧密,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穗生长发育阶段水分逆境对超级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分仪结合称重法人为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穗生长发育阶段水分逆境胁迫条件对不同类型超级稻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开始至分化后30 d,不同时段的水分逆境均导致叶片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加速了叶片膜脂过氧化,并且所受影响的程度随生育时间的增加、控水天数的延长以及叶位的降低而加重。水分逆境导致叶片尤其是下部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倒三叶丙二醛含量最高,增加的程度也最大,其次是倒二叶,剑叶相对较低。不同品种受水分逆境影响的程度不同,普通杂交稻汕优63受影响较大,其次是超级稻Ⅱ优602,超级稻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受影响相对较小,对水分逆境的敏感性不同品种表现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寒地超级稻叶片衰老过程中SOD、POD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寒地超级稻品种及它们在生产上的常规对照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抽穗后叶片中保护性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各水稻品种的衰老,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然后再持续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则持续上升.各超级稻品种的保护性酶活性均高于常规稻品种,丙二醛(MDA)含量则较常规稻品种低,且超级稻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稻品种.表明超级稻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有利于延缓衰老,延长叶片的光合期,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双季水稻叶片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水稻叶片温度与产量关系,以双季早晚稻12个品种为材料,2008-2009年应用红外测温仪记录叶片温度,并分析大气温度、气叶温差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叶片温度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幅度小于气温;在不同生育阶段品种间气叶温差存在明显差异。各生育时期14:00点的气叶温差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抽穗期的相关程度最高;抽穗期和抽穗后的剑叶日平均温度与产量呈负相关,剑叶的日平均气叶温差与产量呈正相关;超级稻的气叶温差高于非超级稻。  相似文献   

5.
镉胁迫对超级稻生长及稻米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水稻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处理对其生长、稻米镉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镉(0.68 mg/kg)、高镉(2.01 mg/kg)两种镉胁迫对超级稻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影响较小,但在相同镉处理下不同超级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高镉处理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尤以根系和叶片生物量增长明显;不同超级稻相同镉处理下生物量差异较大。低镉、高镉胁迫下超级稻稻米镉含量、镉积累量和镉富集系数变幅分别为0.018~0.035 mg/kg、0.37~1.13μg/株、0.032~0.086和0.094~0.208 mg/kg、2.09~5.35μg/株、0.049~0.109。高镉处理对超级稻稻米镉含量、镉积累量、镉富集系数具有明显促进效应,其均值分别较低镉处理增长4.92倍、4.04倍、48.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镉浓度与超级稻稻米镉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超级稻稻米产量与镉富集系数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品种(含超级稻)为材料,依据种植推广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其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6个类型,研究了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形态生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演进产量逐步提高,其原因主要是总颖花量的增加,而这又主要由于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多。自早期的50年代品种,结实率逐步提高,但90年代品种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结实率有下降的趋势,穗数和千粒重无明显变化。随着品种演进,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同步提高,以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明显,主要生育期根干重、根冠比、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但现代超级稻品种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在结实期下降较快。品种改良提高了抽穗期总叶面积、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粒叶比,还增加了穗长、着粒密度、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目。由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品种,植株高度降低,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显著上升,升至120cm左右。抽穗期顶三叶叶片角度则随品种更替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随品种演进,粳稻的农艺、生理性状和产量均有明显改良,但超级稻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功能基因组与绿色超级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基因组研究为绿色超级稻的培育提供了基因资源、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本文界定了绿色超级稻的内涵和概念,概述了功能基因组与绿色超级稻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展望了未来功能基因组成果应用于绿色超级稻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叶片光合特性和根系生理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付景  陈露  黄钻华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2012,38(7):1264-1276
为阐明超级稻产量形成机理, 以4个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084 (杂交籼稻)、淮稻9号和武粳15 (粳稻)]为材料, 2个高产品种[汕优63 (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为对照, 观测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性状和根系生理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4个超级稻品种的平均总颖花量和产量较两个对照品种分别高出43.5%和16.1%, 但超级稻的结实率较对照品种低15.3个百分点。超级稻品种在生育前期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根系中单位干重根系活力、每株根系活力、总根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均高于对照品种, 而在生育后期以上性状下降速率大于各自对照品种, 直至齐穗后20 d前以上性状指标均小于各自对照品种。说明超级稻强大的产量库容与其生育前中期较强的叶片光合能力和较好的根系生理性状密切相关, 生育后期叶片光合能力和根系生理活性下降快导致其结实率下降, 从而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提高生育后期特别是结实后期根系生理活性是进一步提高超级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产与具有超高产潜力水稻品种光合功能衰退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荣铣等人的很多研究表明 ,与产量成正相关不是整个光合功能期而是光合速率的高值期。 97- 7曾被国际水稻所选为培育超级稻的株系 ,但未获成功。从株型上看 ,97- 7是一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系 :叶片宽而长、厚度大、叶绿素含量较高 ,叶直立、受光条件好 ,剑叶叶面积达 78cm2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7,(3):54-54
“目前,全国各地超级稻泛滥成灾,良莠不齐,个别地区甚至大搞超级稻形象工程。”“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出,2006年全国各地推广的超级稻不少地区存在虚报产量、兜售假种等行为,极大破坏了超级稻的形象,影响真正超级稻推广。杂交稻是指选两个遗传基因有一定差异,同时他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长具有明显优势的第一代水稻;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黔东南州首次引进超级稻种植示范以来,超级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单产明显提高,总产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显著,为提高本地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黔东南州超级稻推广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地区的超级稻生产提出了主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超级中籼杂交水稻氮素积累利用特性与物质生产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 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 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 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 (184.3~200.8) kg hm-2,较对照的176.5 kg hm-2增加20.0 kg hm-2, 其中拔节前与对照相当, 拔节至抽穗期增加9.2 kg hm-2, 抽穗至抽穗后25 d增加4.9 kg hm-2 , 抽穗后25 d至成熟期增加4.3 kg hm-2。氮素吸收速率拔节至孕穗阶段达最高峰, 超级稻为3.68 (3.44~3.96) kg N hm-2 d-1, 对照为3.55 kg N hm-2 d-1; 孕穗期以后吸氮速率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 抽穗25 d以后, 对照基本不具再吸收能力, 而超级稻仍具一定吸收能力(0.36 kg N hm-2 d-1)。超级稻生育中、后期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抽穗和灌浆结实期植株特别是叶片含氮率的提高, 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5 d、成熟期叶片含氮率均与相应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 与最终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超级稻在10.5 t hm-2产量水平下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1.83 kg左右。  相似文献   

13.
北方粳型超级稻群体生长发育及冠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辽星1为试材,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对群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及冠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直立大穗为主要特征的北方粳型超级稻株型紧凑,叶片挺直,分蘖数适中,叶面积指数(LAI)适宜,冠层上部叶面积较大,高光效叶片数多,群体中光照分布合理,光合作用持续时间长;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少,中后期较多,耐肥抗倒不早衰,因此产量潜力高。  相似文献   

14.
分蘖期控水处理对超级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超级稻在不同分蘖阶段的最适控水程度,以广东省主推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为材料,于2014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进行田间试验。在水稻分蘖数达到不同的2个阶段分别设置2个水分梯度处理,研究了分蘖至拔节期控水处理对超级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光合特性等的影响,以及对产量构成因素和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适度控水(控制0~2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5)%能够提高处理期间早季玉香油占叶片SOD、POD、CAT和晚季SOD、POD等抗氧化酶活性;也能够提高早晚季处理期间叶片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叶片MDA含量。分蘖期适度控水在复水后能够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同时还能够减少无效分蘖数、提高后期叶面积指数,促进籽粒灌浆和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提高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产量。因此,在玉香油占分蘖期控制0~2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5)%能够达到节水、高效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北方超级粳稻根系生理、叶片光合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为对照,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速度、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沈农265和沈农606在整个生育期内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伤流速度都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特别是在生育后期,根系衰老缓慢,生理活性强。在灌浆结实期,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品种差异显著,光合特性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品种。说明超级粳稻沈农265和沈农606具有明显的根系生理优势和叶片光合优势,灌浆结实期根系生理活性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蒋志鹏 《种子科技》2012,30(3):11-11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粮食生产水平偏低,农业基础薄弱,易受自然灾害与不良农业环境影响,粮食安全隐患较大。超级稻的成功选育和推广应用,为提高粮食单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径。超级稻在其推广过程中,受当地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因此,采取相应的推广措施对发挥超级稻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筛选新型的植物源杀菌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使用平板打孔法对30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并且使用液体培养法和离体叶片法对其防效进行验证。【结果】五倍子、丁香、地榆的乙醇提取物对黄瓜细菌角斑病菌具较强的抑制效果;通过液体培养法得到3种提取物的EC50分别为13.462、19.745、36.802 mg/L;离体叶片试验表明,五倍子提取物在活体上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防效可达60%;丁香和地榆提取物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3种提取物均未表现出治疗作用。【结论】经过筛选,3种提取物对测试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只有五倍子在离体叶片上表现出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从云南省农科院获悉,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在东方科技论坛上说:"中国有超级稻,但同时面临中低产田占比高、水资源缺乏的瓶颈,增产作用往往难以发挥。如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换取高产,在环保上很难具备可持续性。超级稻要向绿色超级稻转型。""绿色超级稻"就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新稻种。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9.
壮秧剂对不同基因型超级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壮秧剂对不同基因型超级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以不同基因型超级稻(超级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超级常规稻品种‘胜泰一号’、‘桂农占’和‘玉香油占’)为试验材料,在常规育秧和壮秧剂育秧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壮秧剂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具有显著的影响: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了22.06%~43.44%;秧苗茎基宽显著增加了35.04%~54.72%,单位高度干重显著增加了33.93%~126.50%。而且,显著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根系总面积、根干重、平均根系半径显著增加)、提高秧苗叶片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达到“壮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超级稻具有生长旺、分蘖力强、秆硬耐肥抗倒、抗病能力强以及米质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但在推广应用中常发生因有效穗不足或结实率偏低造成增产不明显或减产现象。分析了超级稻生产中有效穗不足或结实率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