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柏坊铜矿床为湖南省境内中新生代陆相红层盆地(衡阳盆地)内重要的铜矿床.矿区内矿体主要赋存于白垩系红色碎屑岩系浅色砂岩层、白垩系地层与石炭系地层不整合接触带、F22断裂破碎带及下伏的石炭系壶天群灰岩内.白垩系地层和断裂构造为矿床基本成矿地质条件.白垩系赋矿围岩微量元素含量(紫色砂岩中Cu元素含量为91×10~(-6);浅色砂岩中Cu元素含量为144×10~(-6))指示白垩系地层可能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综合矿床宏观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柏坊铜矿为沉积-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
赛坡铜铅多金属矿地处金沙江板块结合带洋内弧中,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多期次的围岩蚀变,前后叠加改造,带来了丰富的热液和矿质,形成区内众多的铜多金属矿床、点,是三江成矿带重要的成矿区之一。赛坡铜铅多金属矿矿体产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内、外接触带、岩体内部破碎带或裂隙带及围岩中的矽卡岩带内,含矿地层为泥盆系中、上统里农组(D_(2+3)l),为一套火山碎屑—碳酸岩的沉积建造。初步认为矿床经历了火山沉积盆地热水沉积初始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矽卡岩主导成矿——后期构造热液叠加成矿的复杂而漫长的成矿过程。根据赛坡铜铅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结合区内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地层、构造等特征,认为是区内形成热液(斑岩)—矽卡岩型铜矿最有希望地区。  相似文献   

3.
德特日金铜矿床位于西秦岭成矿带西段,是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采用1∶1万地质草测、1∶1万土壤剖面、1∶2 000岩石剖面和槽探等手段,在研究区内发现矿化带4条,圈定金铜矿(化)体13条。研究表明,矿(化)体主要赋存于隆务河组结晶灰岩和印支期花岗闪长岩接触带中,隆务河组结晶灰岩、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控矿因素。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与隆务河组结晶灰岩接触带、北西向断裂构造及矽卡岩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可作为主要的地质找矿标志;以Cu、Au元素为主,组合元素为Li、As、Sb、W、Bi等的土壤异常为主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柴达木晚中生代—新生代断坳盆地(削减带)东段,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地层和岩浆岩的分布,形成较好的成矿环境。成矿围岩为石碳系大干沟组碳酸盐岩,含矿岩性主要为矽卡岩、大理岩及灰岩,属接触交代的矽卡岩型矿床,构造裂隙及节理是储矿的主要空间,是寻找较大矿体的有益地段。  相似文献   

5.
周世荣 《甘肃冶金》2013,35(1):70-72
硐花沟铅锌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造山带中秦岭褶皱带南亚带,区内断裂构造特别发育,矿(化)体产于薄层生物灰岩夹含炭千枚岩与含炭千枚岩夹薄层生物灰岩的接触带上,赋矿岩石为硅化灰岩,矿石组分单一,金属矿物见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及少量黄铜矿等。矿床位于西成铅锌成矿带的西延部位,属热水沉积-再改造成因矿床。矿体的产出与岩相古地理环境有关,也受层位和构造多因素控制。岩相过渡是主要的找矿标志,珊瑚灰岩内硅化或石英碳酸盐脉发育地段为矿体直接围岩或含矿岩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朱溪世界最大钨矿床外围红梅岭金多金属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高含量成矿元素的浅变质岩可为成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区内韧脆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均可为成矿提供有利的运移通道和贮矿空间;花岗斑岩中浸染状矿化表明其具有形成斑岩型矿床的潜力,裂隙充填型的蚀变围岩中具有找寻脉型矿床的潜力,在韧-脆性剪切带中具有找寻韧-脆性剪切带型金多就金属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老挝Pangkham铜金矿床处于琅勃拉邦—黎府铜金铅锌成矿带南延部分。目前矿区共发现三条金矿体,其赋矿围岩为三叠系中性火山岩系地层,沿北北东向构造裂隙展布。矿体一般长200~800m,厚2~13m,品位Cu0.25~6.13%,Au0.2~14.6×10~(-6);矿石金属矿物为金、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氧化矿物为褐铁矿、孔雀石、铜蓝,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矽卡岩矿物。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矽卡岩化、青磐岩化,其中硅化、黄铁矿化、矽卡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秦家沟多金属矿区位于内蒙古库伦旗,区内矿(化)体赋存于石炭系家道沟组(C2j)板岩夹硬砂岩、灰岩与花岗岩(γ)接触带板岩中。通过对秦家沟探槽岩石样品微量元素开展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来揭示元素间及元素与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本区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区内主成矿元素为Zn、Ag、Pb、Au和Mo,伴生元素为As和Sb。基于因子间彼此独立的关系,说明本区的矿化存在多期次、多阶段的成矿作用,矿体是由含矿热液多次反复作用形成的。该矿区主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是印支、燕山期侵入岩,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岩浆热液型矿床和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那陵郭勒河西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成矿带属于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多金属硅灰石成矿带野马泉—开木棋河华力西期铁、铅、锌、钴(铜、金、锡、锑、铋)成矿亚带东段,区内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纪砂砾石层覆盖,通过样品测试,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的矿体上下盘围岩大致出现Cu—Zn、Cu—Pn—Zn—W、Fe—Fe—Co、Mo的分带性,侵入岩中的二长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在SiO2-K2O岩石系列图解上,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二长花岗岩中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在(154.17~178.15)×10-6,斜长花岗岩中的稀土元素总量为206.44×10-6,花岗闪长岩中的稀土元素总量为179.56×10-6。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曲线特征,K、Rb、Th和Pb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Zr、Hf亏损不明显或具有富集,La中等富集,贫Sr和Nb,总体具有壳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杨家庄外围铁矿床位于华北地区重要的接触交代型铁矿基地——豫北安林地区,成矿条件良好。矿体产于O_2m~3灰岩与闪长岩的接触带中。文章在阐述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分析了稀土元素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认为矿床为接触交代型铁矿。  相似文献   

11.
西藏堆龙日阿窄铅锌矿区主要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及矽卡岩中,受近东西向构造接触带控制。通过对矿体特征和赋存规律的研究,初步认为矿床受构造、地层、岩性、侵入岩控制为主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接触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及多金属矿集区,分析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对指导找矿具有指示意义。研究区内1∶10 000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表明,成矿元素富集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其地球化学统计参数显示,Au-Ag-Cu-Mo、Pb-Zn和Au-As组合为区内主要成矿元素组合。Au、Ag、Cu、Mo、Pb、Zn等元素具有富集成矿的潜力,主攻矿种应为Au、Cu。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矿床特征显示,研究区内赋矿围岩为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Au存在2期矿化叠加作用,研究区内具有寻找热液脉型金矿床和斑岩型、脉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对区域地质背景、矿产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研究,在矿区圈定Ⅰ~Ⅲ共3条矿化蚀变带,Ⅰ号金矿带为主矿带,长大于1.1 km,3条矿带内共圈定4条金矿体,1条铜矿体,矿体长100 m,宽1.0~2.8 m,Au品位1.29~2.53×10~(-6),Cu品位0.5×10~(-2),矿体为单工程控制,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金矿及石英脉型铜矿。对青海滩北雪峰地区金属矿矿体地质特征及矿物成分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灶火河西铁多金属矿地处东昆仑中岩浆弧带与祁漫塔格结合带,该矿床是近些年新发现的一处铁多金属矿,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与碳酸盐岩的外接触带上,少部分产出于岩体与围岩的内接触带以及破碎蚀变带中,含矿围岩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通过对含矿围岩和含矿岩体岩石薄片镜下特征及主要成矿元素特征值分析,结合研究区近几年钻探资料,认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所处构造部位对成矿有利,在其演化过程中,地层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大理岩夹斜长角闪岩可为矽卡岩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物源,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成矿元素含量偏高,也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该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或接触交代型,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黄金》2017,(12)
库鲁铜金矿床位于"中亚金腰带"上,是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海西期北东向断裂活动相关,中石炭世石英闪长玢岩沿北东向侵入灰岩地层,形成穹窿构造及其他次级构造,岩浆热液在沿接触带及构造迁移过程中与灰岩发生了矿物交代作用,并在有利空间富集成矿。研究表明,已发现的4条主要矿体呈环状断续分布,矿体的形成受侵入接触构造和断裂、褶皱构造控制。该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表生期等3个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期是主成矿阶段,表生期所形成的氧化矿也是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长岭子铅锌矿床位于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矿带南部,该成矿带是大兴安岭南段地区最重要的银-铅-锌-铜等多金属成矿带。从地层、岩性和构造等方面入手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Ⅰ号矿带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碳酸盐岩,深源岩浆活动促使含矿热液形成和运移,并与碳酸盐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从而形成矽卡岩型锌多金属矿体;Ⅱ号矿带燕山期花岗岩分异出的含矿热液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成矿物质,矿体产出方式为热液充填脉状,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NE向断裂控制明显,形成了中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7.
铁砂坪锡多金属矿是南岭成矿带重要的锡多金属矿之一,茶山矿段位于铁砂坪锡多金属矿的东南部。本文对茶山矿段地质特征、矿体特征进行了介绍,认为该矿床属与岩浆热液及构造有关的充填交代型矿床,受岩体、构造、地层、热液蚀变等的共同控制,并对其找矿标志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区内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遂川草林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床,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分布于横店复向斜(NW向)的两翼。岩石中发育的蚀变破碎带石英脉(NW向)与金矿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矿体分布局域成组成群的特点。区内NE向、EW向裂隙构造和多金属硫化物复脉充填的复合部位和矿体富集密切相关,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富集矿体。下文主要对遂川草林金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其矿床成因,希望能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苇子沟地区金铜多金属矿主要受闪长岩体控制,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区域上金、铜、铅、锌、银、钼等元素在地层中的高背景值、矿区内矿体受逆冲断层控制、各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土壤异常值的分带性等,皆为矿区金铜多金属矿体形成的主要因素。利用幔枝构造理论对矿床地质特征及诸多因素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苇子沟金铜多金属矿属于断裂—矽卡岩型矿床。NE向逆冲断层的形成是建平—阜新幔枝构造所造成,NE向逆冲断层为幔枝构造的主次级拆离带,为苇子沟地区的导矿、容矿构造,而更次级的拆离带为容矿、控矿构造。通过归纳区内成矿与嘀答水闪长岩体、围岩及NE向逆断层的关系,总结了成矿规律,并探讨了该区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雪鸡坪斑岩铜矿床位于义敦—中甸岛弧带的南段,属区内印支期斑岩成岩成矿作用的典型矿床之一。对雪鸡坪铜矿床控矿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体的产出形态受NW-NNW向断裂及褶皱的严格控制,矿体形成与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含矿斑岩中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并发育有大量的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体充填,黄铁矿和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主要沿节理(裂隙)发育形成大量的细脉、细网脉体,黄铁矿化的发育强度与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另外,对雪鸡坪铜矿区灰岩地层的有效圈定表明,灰岩与石英闪长玢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加之区内广泛的岩浆热液活动,具备矽卡岩矿体形成的基本条件,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