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3 0 % ,发病年龄高峰期为 3 0~ 5 0岁。由于肿瘤位于后颅窝小脑桥脑角 ,当肿瘤增大到一定体积时 ,除对面神经造成压迫损伤外 ,还可造成对后组颅神经、三叉神经的压迫及脑干的移位。在手术切除肿瘤时也易造成这些重要颅神经和脑干的损伤 ,故听神经瘤切除手术后的护理 ,特别是在术后 2 4小时内的病情观察尤为重要。现结合我科 4年来 5 6例听神经瘤病人的护理 ,特别是 1例术后因术野发生血肿 ,呼吸心跳停止 ,而由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而抢救获得成功的经验 ,就护理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  相似文献   

2.
后颅窝发生的肿瘤常累及颅神经及脑干,易导致意识障碍、呼吸循环中枢衰竭,但由于后颅窝空间小、解剖位置复杂且重要,故手术难度大、术中时间长、危险性大、致残率高[1],因此,围术期护理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科对34例后颅窝肿瘤患者实施了手术切除,经积极治疗及有效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后颅窝肿瘤常累及邻近的颅神经并压迫小脑与脑干,使脑干移位。因脑干为呼吸、心跳中枢所在,其位置重要,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总结7例行后颅窝开颅切除肿瘤的护理,对病人的体位、引流管及减压窗等观察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其中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2例,畸胎瘤1例,均经头部CT和MRI检测诊断,并行肿瘤全切或大部分切除术。2 术后观察与护理2.1 体位观察与护理 因巨大肿瘤切除术后颅腔留有较大空隙,脑组织不能迅速复位,应保持患侧在上,以免脑和脑干突然移位,引起大脑上静脉…  相似文献   

4.
后颅窝在前、中、后颅窝中属位置最深的颅腔,其内解剖结构也较为复杂,只有嗅神经视神经不在后颅窝。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2000年6月一2006年5月,我科共行后颅凹肿瘤手术45例,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呼吸障碍、无菌性脑膜炎、咽部脑脊液漏、切口脑脊液漏;后组颅神经损伤,面、听神经损伤,脑干损伤等,我们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颅窝脑膜瘤的诊断要点、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事项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手术治疗的42例后颅窝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9例,近全切22例,部分切除 11例,术后行r-刀治疗25例,术后神经症状改善27例,无改善8例,加重及出现新的颅神经障碍3例,死亡3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有5例肿瘤复发。结论 后颅窝脑膜瘤全切除率偏低,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根据肿瘤不同位置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后颅窝; 脑膜瘤 ;显微外科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观察了17例蝶鞍内肿瘤14年的手术远期效果,手术死亡率为5.88%。远期死亡的原因一例为大叶性肺炎、一例为肺结核,一例为糖尿病,一例为肿瘤复发。近期死亡的原因一例为后颅窝出血,一例为化脓性脑膜炎,一例为巨大颅咽管病瘤侵入鞍上。本文根据100个成人颅骨的研究,其中有21%蝶窦发育特大,以致其后壁与后颅窝的骨隔如纸样菲薄,易致术中血液流入后颅窝压迫脑干造成窒息,过去国外文献尚无记载。关于术后脑膜炎问题,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后颅窝常见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探讨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 对96例行手术治疗的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47例,小脑半球区19例,小脑蚓部12例,第四脑室8例,脑干3例,斜坡区2例,颈静脉孔区2例,天幕区2例,窦汇区1例.病理分类:听神经瘤35例;脑膜瘤7例;星形细胞肿瘤21例;髓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网状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4例;转移瘤3例;胆脂瘤2例;血管脂肪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黑色素瘤和浆细胞瘤各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脑半球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及旁正中入路;小脑蚓部肿瘤及第四脑室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入路.77例达显微镜下全切,全切率80.2%;17例次全切除,占17.7%;2例仅行活检(脑干肿瘤).未全切的病例及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均进行放射治疗,部分患者加辅助化疗.47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者24例(51%),其中18例(75%)为一过性;后组颅神经损伤者19例,其中14例(74%)为一过性.脑脊液漏5例(6%),经保守治疗4例治愈,1例须行手术修补;术后瘤腔出血行血肿清除术者5例(6%);颅内感染者2例(3%),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6个月至5年,桥小脑角区肿瘤3例复发,均为听神经瘤;31例恶性肿瘤中有8例复发,其中星形细胞肿瘤6例,髓母细胞瘤2例.结论 手术切除为后颅窝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良性肿瘤,应尽可能手术全切,如有残留辅以伽玛刀、X刀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常需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8.
<正>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是后颅窝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的schwann细胞,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80%~95%[1]。因肿瘤位置深,术野狭窄,邻近脑干及多根颅神经和重要血管,故手术治疗致残率、死亡率高。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越来越重视术后的生活质量,如何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又保留神经功能也  相似文献   

9.
桥小脑角肿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桥小脑角是后颅窝中桥脑与小脑之间形成的腔隙,此处肿瘤有一定的生长空间。肿瘤起病隐袭,早期引起的症状较轻微,当患者症状明显来就诊时肿瘤体积已很大,对邻近的颅神经、脑干与小脑产生压迫,引起角膜反射减弱、面肌瘫痪、面部感觉消失、软鄂无力、小脑功能障碍以及罕见的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减退。术后早期可出现较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尤以后颅窝血肿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最为危险。手术死亡原因多为术后应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并发感染所致,所以对术后的护理及监护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2006年共收治桥小脑角肿瘤5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小儿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9年至2011年收治小儿后颅窝肿瘤17例,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下蚓部切开的传统手术入路术式以及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1例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小脑缄默综合征及口咽失用1例,经治疗2月后症状基本消除;脑脊液漏1例,经再次加固缝合及加压包扎后治愈。结论:小儿后颅窝肿瘤需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传统手术入路需切开小脑蚓部,损伤相对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可相对减少血管,神经及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术后小脑缄默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但相对较难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小儿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9年至2011年收治小儿后颅窝肿瘤17例,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下蚓部切开的传统手术入路术式以及经小脑延髓裂人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1例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小脑缄默综合征及口咽失用1例,经治疗2月后症状基本消除;脑脊液漏1例,经再次加固缝合及加压包扎后治愈.结论:小儿后颅窝肿瘤需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传统手术入路需切开小脑蚓部,损伤相对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可相对减少血管,神经及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术后小脑缄默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但相对较难掌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3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术32例,大部切除术2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4例.结论 脑干损伤和术后血肿是引起第四脑室肿瘤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选择合适的入路和重视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脑干损伤和术后血肿,提高手术全切率.从而获取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显微切除延颈髓交界区腹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应用远外侧经髁入路显微切除延颈髓腹侧及腹外侧肿瘤3例,其中脊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鞘瘤恶性变1例。结果:2例肿瘤全切除,1例硬膜下肿瘤全切除,硬膜外肿瘤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但有1例存在后组颅神经损伤症状。结论:该手术入路可增加术野空间,从而更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有利于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  相似文献   

14.
后颅窝肿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后颅窝肿瘤手术操作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自发和诱发肌电图(EMG)及脑电图(EEG)等多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例后颅窝肿瘤患者进行术中BAEP,EMG和EEG实时监护,观察手术操作对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术中手术操作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BAEP,EMG和EEG的改变,其中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延长、Ⅴ波波幅变化;EMG中的刺激性突发、高幅、双相肌电电位改变;EEG中的波幅和频率改变等均为敏感的指标,而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是关键性指标。结论 术中动态观察BAEP,EMG及EEG等各项神经电生理变化,为术中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脑干和颅神经功能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呼吸道监护措施进行了总结。将47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依据术后后组颅神经、脑干损伤及水肿引起的不同呼吸道并发症而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47例患者无误吸发生,肺部感染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由于后组颅神经、脑干损伤所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只要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预防的,其对病人的预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迟发性后颅窝血肿形成原因 ,发病特征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 7例颅脑损伤病人手术中出现的迟发性后颅窝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 7例病人均行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 ,术中出现迟发性后颅窝血肿 ,立即行后颅窝血肿清除术 ,其中 4例术后恢复良好 ,GOS评分恢复良好 3例 ,中残 1例 ,重残 1例 ,死亡 2例。结论 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后颅窝血肿尽早发现和手术是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瘤为神经鞘瘤,系原发于第Ⅷ脑神经鞘膜上的肿瘤,又称雪旺细胞瘤。由于肿瘤毗邻脑干,与面神经、三叉神经、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手术操作时可导致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损伤,因此,术后护理工作特别重要。2000—2009年我院共完成此类手术12例,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听神经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颅内神经鞘瘤.多起源于前庭神经少数发生于耳蜗神经,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我院自1993年至1999年行听神经瘤切除术50例。肿瘤虽属良性,但解剖结构复杂,与后组颅神经、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等关系密切.肿瘤侵蚀或术中损伤后可发生声嘶、咳嗽无力、吞咽困难、面瘫等并发症。手术中易累及脑干.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本文就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提高对本病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进行脑干功能监测的意义.方法28例桥小脑角肿瘤(肿瘤直径≥3em)患者,均采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自由肌电监测.术后观察脑干及颅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23例(82%),部分切除5例(18%),脑干功能损伤1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89%).结论CPA肿瘤手术中自由肌电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双侧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及时为术者提供脑干功能状态,尽量避免颅神经损伤,通过对感觉上行传导通路的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侧脑干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经颅治疗脑室相关深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利用神经内镜及其辅助技术治疗21例脑室相关的深部实质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1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6例患者肿瘤次全切除.术后3例颅内感染,1例新发脑积水并再次手术,1例癫痫发作,3例皮下积液,无严重血肿水肿并发症;术后3例颅神经功能障碍改善,3例肌力下降症状改善,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病例.21例患者随访18~36个月,其中全切组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次全切组有2例肿瘤复发并再次手术.结论 神经内镜在经颅治疗脑室相关深部肿瘤手术中可提供良好的术区可视化效果,有助于重建脑脊液循环,结合术中辅助工具的使用,为肿瘤的切除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