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是现代养鱼、预防鱼病发生的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之一。所谓鱼病的生态预防,就是按照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底环境的生态特点,根据鱼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来防止鱼病的发生,抑制鱼病的发展,直到消除鱼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浅谈生态学预防鱼病鱼病的生态预防是依照鱼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来减少致病生物对鱼体侵袭机率,达到消除鱼病发生之目的。一、改善水体环境,消灭和抑制病原。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水体环境发生...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发展,令人关注。本文论述了鱼病发生的根源,养殖环境与病原体的关系,营养与鱼类抗病力的关系以及应用免疫技术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生态方式预防,力求达到养鱼不生病或少生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鱼类健康养殖及病害综合防治,不仅是对药物防治及病原体控制问题,而且包括对养殖品种的水环境和营养需求,以及如何增强鱼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等多方面问题。所以鱼类健康养殖,首先要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条件,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渔药,采用生态综合防治技术,尽量避免鱼病的发生。下面就如何提高鱼类健康养殖及鱼病综合防治结合五华实际,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所谓鱼病的生态预防就是按照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根据鱼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来防止鱼病的发生,抑制鱼病的发展,直到消除鱼病的方法。一、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消灭和抑制病原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是预防鱼病的基本前提,包括改善底质和水质两个方面。首先清除淤泥,因为它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源,又是病原体的滋生和藏身处,大量的有机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产生氨或胺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鱼类发病或死亡。高产鱼池每年都必须清除淤泥并消毒,同时清理改造进排水设备,做到进排分开,防止鱼病的交叉传染。…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产养殖业高度集约化发展,养殖鱼类面对越来越多的疾病困扰,特别是近几年来水产养殖的鱼类疾病一年四季都在频频发生,给渔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鱼病,减少养殖生产的经济损失,笔者将不同季节易发生的各种鱼病及预防措施和治疗技术介绍给广大  相似文献   

7.
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也是养殖管理上最难的季节。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水温、气温高,鱼类的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质增加,使水质发生很大变化,鱼病增多;同时乱用渔药,使用劣质饲料等,也是影响水质、暴发鱼病的主要因素。上述因素直接影响了水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1鱼病增多的原因1.1水质调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颗粒饲料养殖技术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的鱼类转向了以吃食鱼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这种养殖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水体缺氧、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精养水面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养殖鱼类疾病日趋严重,但目前防治鱼病的方法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忽略了采用生态预防鱼病的方法和措施,这是应该引起各级水产部门和养殖单位、养鱼户重视和注意的问题。所谓生态预防鱼病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从创造一个有利于鱼类健康生长的生活环境及养殖方法入手的综合防病措施。是传统养鱼方法和现代生态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因为这种预防鱼病方法是结合生产进行的,所以应用简便,成本低,不受污染,没有副作用,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发展,有效地提高了鱼类产量,提高了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但是随着养殖密度和数量的增加,也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具体表现为鱼病的防控难度增强,鱼类疾病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加。数据调查与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常见鱼病进行预防往往比治疗更加有效,这就要求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要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养殖观念。  相似文献   

10.
冷水性鱼类封闭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的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养殖水源、规格品种的选择、养殖密度、饲料、投喂的定量方法、水质管理和鱼病预防等,以及涉及冷水性鱼类设施养殖的一些特殊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鱼类养殖生产中,“病害发生”是困扰养殖业主的主要问题之一。围绕这一问题,我想跟大家谈谈有关鱼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如何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和如何科学认识、对待鱼病等问题,以利于推进海水鱼类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淡水鱼类的养殖除需掌握常规养殖技术外,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养殖模式。淡水围网养殖是将鱼类圈养在湖泊、江河、水库等天然水环境中,融入多种养殖技术的仿生态集约化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水体交换好、鱼病少、鱼类生长快、投资小、效益高等特点。现以苏南漏湖地区大水面围网养殖模式为例,结合多年的养殖经验,将主养团头鲂模式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三、鱼病的预防(一)消毒养殖水体近些年来,由于忽视鱼类养殖水体的清消工作,发生的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给我国淡水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教训是深刻的。池塘的清整消毒主要包括修整鱼池和药物清塘。1.修整鱼池鱼类养殖水体,特别是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鱼后,淤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养殖鱼类放养密度加大,鱼类发病机率也日益增加。如何在养殖中预防好鱼病,掌握好用药技巧,一直是广大养殖者孜孜以求的法宝,下面根据工作实践浅谈几点: 1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渔业发展迅速,水产品产量连年增长。但是,随着水产品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类病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养殖鱼类的传染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已成为养殖生产中的严重问题。这些鱼病多与水环境及鱼类营养不合理密切相关。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健康养殖已成为养鱼生产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地区热带观赏鱼的养殖主要以工厂化养殖为主,在疾病预防上应从鱼体本身、养殖水体及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采取四消四定的预防措施,如果切实做到预防,能够有效地控制鱼病的发生。1.鱼池、养殖水体消毒鱼类放养前对水泥池进行消毒,具体用10~50毫克/升漂白粉或100毫  相似文献   

17.
张文魁 《水产养殖》2009,30(12):37-38
低洼地区鱼塘养殖过程中,一般在天气变化剧烈,特别是大暴雨后最易发生鱼病,因此如何防治雨后鱼病是低洼地区鱼类养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年的养殖生产,现将大暴雨后鱼病发生的原因以及鱼病的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3,20(12):32-33
鱼病的防治应本着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综合预防是根据各种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以及鱼病发生和发展规律,坚持以药物预防和生态预防相结合,防止鱼病的发生,抑制鱼病的发展。下面结合生产实践,谈谈鱼病综合预防技术。  相似文献   

19.
鲑鳟类养殖常见疾病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鲑鳟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冷水养殖鱼类,鱼病的防治在鲑鳟养殖生产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高密度饲养时,更容易发生鱼病。加强鱼病防治,尽量减少鱼病造成的损失,是提高鲑鳟养殖成活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者茂 《海洋渔业》1982,(4):167-170
随着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工作的发展.鱼病已成为影响饲养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鱼病严重时.会导致大批鱼类死亡。为此加强海产鱼类的鱼病研究和防治工作是海水养鱼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