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呃逆,古称为“哕”,外科手术后并发顽固呃逆,轻者使术后身体虚弱患者消耗更多,重则很快导致全身衰竭。笔者采用耳针加体针治疗22例顽固呃逆,患者的呃逆症状分别发生在胃大部切除术、肾切除术、粘连性肠梗阻分解术等多种大手术后1~10天,经西药“阿托品0.5mg”多次肌肉注射无效,又值手术后禁食期间,不能口服中西药物,故单纯应用针刺治疗,取得了针后哕止或呃轻的功效,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年龄:42~68岁。性别:均为男性。病程:术后1~5天者十八例;6~10天者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呃逆33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呃逆是肝癌介入治疗后临床上常见症状 ,尤其是生长位置接近于膈肌的肝癌患者 ,在介入治疗后 ,常出现呃逆现象 ,影响休息、饮食、睡眠 ,甚至导致患者烦躁不安 ,病情加重。临床常用 6 5 4 2、胃复安、氯丙嗪等药物治疗 ,但效果常不理想。近年来 ,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呃逆 33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3例肝癌患者中 ,男 2 7例 ,女 6例 ,年龄 38~78岁。均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 2 4h内出现呃逆者 30例 ,2 4~ 48h出现者 2例 ,48h以上出现者 1例。治疗方法 取穴 :双侧内关穴。用药 :氯丙嗪注射液 ;规格 :2 5m…  相似文献   

3.
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72 1例 ,引起顽固性呃逆者 5 0例。其中无消化道出血者引起呃逆者 15例 ,该病症在常规降颅压、制酸等治疗后 ,呃逆症状不宜缓解。以往我们予口服脊舒、苯妥因钠、心痛定等治疗 ,效果不佳。现采用穴位按摩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5 0~ 6 8岁 ,平均 6 4 5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 ,且既往无胃肠疾病史。其中脑干梗塞 3例 ,小脑梗塞 1例 ,小脑出血 1例 ,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 3例 ,基底节区出血 7例。1 2 临床表现9例在发病 2~ 3天出…  相似文献   

4.
赵旭  张征 《中医药学报》2000,28(3):36-36
自 198 8年以来 ,笔者用中西医药物治疗脑血管病合并呃逆 18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均系住院患者 ,因多在呃逆症出现之前就因程度不同的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就诊入院 ,入院后经颅脑CT检查均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3例 ;年龄 53~ 76岁 ;脑血管病的病程 3~ 5周 ,呃逆症往往于脑血管病后 7~ 14天出现 ,平均 10天 ;伴意识模糊者 5例 ,神志清楚者 13例 ;合并尿潴留者 8例 ,大便数日不行者 10例 ,伴严重的呕吐乃致吐血性痰涎者5例 ,持续不断的呃逆导致不能进食、不能入眠者10例。2 治…  相似文献   

5.
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呃逆,通常用针刺穴位封闭,口服中西药物疗法治疗。但其效果不佳,病人亦很痛苦,治疗十分棘手。笔者采用针刺鱼际穴加肌注安定治疗15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在34~76岁之间,其中由脑血管疾病引起者7例;消化道疾病者6例;原因不清者2例。发作时间5d5例,7d6例,15d以上者4例。本组患者发作后,采用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或用654-2穴位注射,口服吗丁啉,静点西米替丁,肌注安定等疗法均无缓解,而采用本法。  相似文献   

6.
涌泉穴治疗脑占位病变术后呃逆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家祥 《中国针灸》2003,23(5):281-281
笔者2001年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进修期间,随师夏晨应脑外科病房会诊要求,处置脑占位病变术后呃逆7例,现报告如下。 7例病例均为江苏省中医院脑外科术后住院病人,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7岁;呃逆时间最短3天,最长15天。均是术后当天或几天后出现呃逆,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治疗胃癌放化疗后呃逆9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患者放化疗后引起呃逆在临床上常见,给癌症患者增加了痛苦。笔者自1994年以来,运用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胃癌放化疗后呃逆96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9例,女27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4岁;胃癌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者2个月;均经放化疗后而致呃逆呃逆病程最长者2个月,最短者3d;24例用能量合剂静点治疗,16例用阿托品注射治疗,48例用针灸及中药治疗,呃逆均未得到有效控制,8例尚未进行治疗。 2 治疗方法 基础方: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橘皮、竹茹、柿蒂、乌梅各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重者每日2…  相似文献   

8.
中风续发呃逆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比较棘手。笔者于1989—1992年,运用名老中医任达然主任医师经验方“镇肝降逆汤”治疗本病21例,效果较为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者55岁,最大者81岁;55~60岁7例,61~70岁9例,71岁以上者5例。21例患者以往均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其中出血性中风续发呃逆6例,缺血性中风续发呃逆15例,均为住院病人。2 治疗方法方药:代赭石15~30克(先煎),明天麻、茯苓、橘皮、竹茹、柿蒂、川郁金、炒枳实各10克,沉香粉2克(分冲)。每日1剂,分煎2次,口服或鼻饲。症情较重者,每日2剂,每6小时1次。随证加减:若出血性中风续发呃逆并有  相似文献   

9.
针刺天突穴为主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嗝,患者自觉胸膈气逆,抽掣时喉间发出呃忒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忍。自2000年起笔者在临床运用针刺天突穴为主治疗呃逆4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6例呃逆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在21~55岁之间,病程最短1天,最长者12天,单纯发病(饮食不节、寒凉刺激、不明原因)31例,继发者(手术后引发)15例,患者均来源于理疗科门诊。2治疗方法取穴:天突、膻中、中脘、内关、太冲及呃逆点。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天突穴位置皮肤常规消毒,取2寸28号毫针直刺0·2寸,然后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得气后用提插捻转的泻法刺激,然后针刺中脘、内关(双)、太冲穴及呃逆点,同样采用泻法强刺激,留针20 min,中间行针1次,每日1次,5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1天。3疗效标准痊愈:呃逆停止,症状消失,2周内无反复;好转:症状减轻,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呃逆无改变,呃逆次数无减少。4治疗结果治愈44例,其中治疗1次呃逆即止的25例,治疗1个疗程呃逆即止的15例,治疗2疗程好转的4例,未愈2例(肝肿瘤),总有效率97·8%。5典型病例赵某某,男,22岁,2004年6月2...  相似文献   

10.
耳穴电针治疗呃逆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中病人发生呃逆常使手术难以顺利进行,术后病人发生顽固性呃逆,轻则使术后身体虚弱者消耗更多,影响愈合,重者可致全身衰竭。本文对36例术中呃逆及术后顽固性呃逆采用药物治疗及耳穴电针治疗作一比较。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年龄20~78岁,男23例,女13例。手术类型为,胃大部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术11例,阑尾切除术9例,腹式子宫切除术6例,肾切除术1例,前列腺摘除术1例,剖腹探查术2例。发生于术中呃逆15例,发生术后顽固性呃逆21例。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18例以安定10mg或度冷丁50mg、非那根25mg静脉注射。术中或术后生理指标及手术、麻醉术…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皮质激素致消化系统副作用中常见有“呃逆”症状 ,笔者以丁香柿蒂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5例中 ,男 18例 ,女 17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15岁 ;病程 0 .5~ 5 d。均为服用或肌注或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等 )而致呃逆。2 治疗方法 丁香柿蒂汤 :丁香 6 g,柿蒂、生姜各 10 g,人参 3g。胃寒甚者加干姜 6 g、吴茱萸 5 g,胃热者少佐黄连 1~ 3g,兼胃痛者加白芍 15 g、木香 6 g,兼呕吐者加制半夏 10 g,兼腹胀者加陈皮、厚朴各 10 g,麦芽 15 g,一般患者可将人参改为党参 10 g,若中气不虚者…  相似文献   

12.
天鼎穴治疗呃逆6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澎 《中国针灸》2002,22(5):28-36
中风病及其它原因导致膈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呃逆 ,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 ,而中风急性期合并呃逆又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信号 ,因此 ,积极治疗呃逆至关重要。笔者以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 ,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6 8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4 9例 ,女 19例 ;年龄最小 4 2岁 ,最大 82岁 ;病程最短持续呃逆 16小时 ,最长 15天 ,大部分在 3~ 7天之间。中风病患者出现呃逆 4 2例 ;肝胆、胃肠疾患患者出现呃逆 2 6例。属实证者 4 0例 ;属虚证者 2 8例。2 治疗方法取穴 :天鼎。操作 :穴位局部常规酒精消毒后 ,术者一手轻托患者下颌 …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发生后常伴呃逆,频繁的呃逆给患者带来痛苦.临床上经验性地使用胃复安、利多卡因等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我们用中药赭石方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5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58例患者均为1998年1月~2000年2月住我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在发病后3天内入院,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中脑出血36例,脑梗死22例.卒中发生后24小时内发生呃逆者8例,24~48小时内发生者30例,48小时后发生者20例.均在呃逆发生后经胃复安或利多卡因等治疗而仍不消失.所有患者入院时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呃逆患者25例,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25例患者,治愈14例,好转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0%,其中15例有瘀血者治愈10例,好转4例,分别占瘀血患者的66.7%和26.7%,有效率为93.4%。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显著。  相似文献   

15.
程少民 《河南中医》2012,32(6):722-72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上腹部手术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上腹部手术后呃逆患者给予针灸治疗,日1次,1周为1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中,3次治愈者6例,5次治愈者18例,5~7次治愈者3例,7次以上治愈者3例,治愈率为100%.结论:针刺水沟、内关及足三里(均双侧)加艾灸治疗上腹部手术后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呃逆、呕吐均系脾胃不健,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多由情志不遂、寒邪犯胃,或其它疾病而诱发。笔者拟“针刺降逆和胃法”,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呃逆、呕吐比较严重的患者4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1周岁,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1天;疗程:最多者30次,最少者2次。  相似文献   

17.
耳穴压籽为主治疗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以耳穴压籽为主,配合毫针针刺体穴治疗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50例,效果满意,现根据住院病例资料分析整理如下。 1.一般资料:50例肿瘤患者皆为住院病人,全是男性,所有采用针灸治疗的患者均在呃逆5天以上,病程最长者10天,经冬眠灵,利他林治疗无效者,其中肺癌14例,肝癌16例,胃癌13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伴胃出血1例,喉癌术后1例。  相似文献   

18.
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在处理上相当困难,一般常用镇静剂或进行病因治疗,如脑水肿脱水治疗,但作用时间短,临床效果不满意。我们采用针刺治愈7例,现报告如下:7例病人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18岁~66岁;左侧颞部脑膜瘤术后次日出现呃逆1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2~3d出现呃逆3例,深部脑脓肿穿刺引流术后8d出现呃逆1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2周出现呃逆2例;以上病人虽在术后不同时间出现呃逆,但持续或间断发作的时间较长,最长达6个月,最短时间为2周。初期均采用冬眠合剂或阿托品等,效果不明显,常暂时控制1~2h,随后又复发。根据病人当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王金全 《新中医》2004,36(1):62-62
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多。自1998年1月以来,笔者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均为本院住院的中风急性期患者。呃逆持续发作超过24小时,经镇静剂、解痉剂或针刺等常规治疗无效者纳入观察。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3~76岁,平均66岁;病程2-14天;脑梗死者16例,脑出血者22例。  相似文献   

20.
瓜蒌仁治疗顽固性呃逆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呃逆多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暂响亮的特别声音。频繁的呃逆常干扰患者正常呼吸、进食,严重者呃声频作,无间隙,昼夜不停,使患者心情烦躁、失眠、疲劳、精神萎靡。笔者近年来用瓜蒌仁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12例,均为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患者。女5例,男7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半年;脑卒中后呃逆5例,肿瘤化疗期间呃逆2例,不明原因呃逆5例。症状均为持续呃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