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一、太阳病误下太阳病初期,外邪束于肌表,当发汗而解,禁用下法。如44条(《伤寒论》下同)所言:“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若误下,则不仅病邪不解,而且徒伤正气,易造成变证。但下后是否一定发生变证,仲景仍然是依证而辨。如15条:“若下之后,其气上冲者”说明虽经误下,而正气较旺,尚能抗邪,邪气不得内陷,病犹在表,仍有外解之机,故仍以桂枝汤以解肌表之邪。若下后(气)“不  相似文献   

2.
太阳病寒热趋势浅析湖北中医学院(430061)林飞关键词:大阳病,寒热趋势,表证太阳病寒热趋势,是指太阳病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邪轻重、正气强弱及治疗正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呈现不同的病理转归,并且这种转归常伴随着寒热形态上的变化。在脉证合参的...  相似文献   

3.
烦症并非太阳病的提纲病症。但是太阳病中烦症也时有出现。本文从表邪不解,内有蓄水、实热,余热扰膈,里虚,正气来复等几个方面,结合《伤寒论》原文,试析太阳病中烦症出现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1.第1条太阳病提纲为什么没有“发热”一症? 所谓太阳病提纲,就是作为太阳病必须具备的症状,是临床诊断太阳病的依据。太阳病是邪正交争于体表的病变,由于邪正交争的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如果邪正交争不剧烈,就可能不见发热;如果邪正交争剧烈,就可见有发热。但不论邪正交争情况如何,脉浮,头痛,恶寒是必定会出现的症状,这就是第1条仅描述上述症状的原因。然而,发热与恶寒并见是太阳病的热型,亦可作为太阳病的诊断依据之一,这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浅析六经病欲解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如峰 《河南中医》2016,(3):373-375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腑,则此时阳明之邪易解。少阳病病在分肉,而在"从寅至辰上(3∶00-9∶00)",即平旦之时,其应为春,人体正气盛于分肉之间,则此时少阳病易解。三阴病病变部位在五脏部分,夜半人体正气入脏,所以三阴病欲解时均在夜半之中,即太阴病亥至丑上(21∶00-3∶00);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00-5∶00)。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00-7∶00)。三阴病的欲解时未能完全重合,而是逐个向后推一个时辰,这与少阴病、厥阴病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表证虚实的决定因素在正邪力量的对比。人感邪后有四种可能状态:邪重气实,邪重气虚,邪轻气实,邪轻气虚。太阳中风表虚证属太阳伤风寒,邪轻气虚表虚状态;太阳伤寒表实证属太阳伤风寒,邪重气实表实状态。本文从状态分析,结合传统的营卫学说,以脾胃为中心,通过阐述不同状态下营卫在三焦表里的生理病理变化,对太阳病表实表虚证的病机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何新慧 《河南中医》2014,(5):785-787
《伤寒论》中风的涵义有二,一是指人体感受风邪,或兼夹他邪,而产生多种病证;二是指因外感风邪,或兼夹他邪,而导致的中风证。六经病均有中风,太阳中风发生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大多导致中风证,即桂枝汤证,亦可致表里同病,甚者以里证为主。阳明、少阳中风均为表里同病,轻者可先治表,或表里双解,重者当随证治之。一般多用桂枝汤。三阴病中风亦用桂枝汤为多,因桂枝汤解表立足于正气,待正气充盈,营卫调和,则事半功倍,不用峻汗,外邪亦除,既保护了正气,又祛除了邪气。  相似文献   

8.
王付  汤国祥 《四川中医》2000,18(6):16-17
通常认为辨太阳病本证即是《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证而已。今揆度《金匮要略》中有关论太阳病本证内容,则知《伤寒论》中论太阳病本证仅是仲景论太阳病本证四大方面之一。所谓太阳病本证,即指太阳统摄营卫及筋脉受邪而发病的证候。果能从《伤寒杂病论》角度全面认识太阳病本证,方可免于偏失。于此试将仲景所论探析于次。1太阳营卫肌表证太阳营卫肌表证主要指太阳受邪,营卫与邪相争,病位在肌表的病理特征,其治重在解表散邪,燮理营卫。1.1太阳中风证:即感冒属外感风寒表虚证者。《伤寒论》第12条云:“太阳中…  相似文献   

9.
三阴三阳中,太阳主表,为六经之藩篱;少阴主里,为人身之根源。太阳少阴既为表里,亦为体用关系,用多必损及体,太阳病失治可成少阴难症,临床常受到忽视。通过病案举隅,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太阳病及时正确治疗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针灸在<伤寒论>六经病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 ,六经病流经次序为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是外感病发展变化的规律。针灸治病的原则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凡用针者 ,虚者实之 ,满则泄之 ,宛陈则除之 ,邪盛则虚之”;《灵枢·经脉》:“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 ,寒者留之 ,陷下则灸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即指出针灸治病 ,凡邪气盛满时 ,当用泻法 ,以泻其实邪 ;正气不足 ,身体虚弱时 ,应用补法 ,以补其不足 ,使正气充实。因此针灸在《伤寒论》六经病中的应用 ,要根据四诊合参确立针法 ,现将针灸在六经病中的应用分述如下。1 太阳病太阳病提…  相似文献   

11.
阳痿之病 ,病因多种 ,病机复杂 ,概言之 ,病位有上、下、内、外之分 ,病机有寒热虚实之辩 ,治疗有扶正祛邪之异。而运用六经辨证明其病位 ,分其虚实 ,辨其寒热 ,定其法则 ,用药便可见成效。1 太阳论治 太阳统摄营卫 ,主一身之表 ,固护于外 ,为六经之藩篱 ,外邪侵袭 ,太阳首当其冲 ,正气向外抗邪 ,太阳经气运行受阻 ,正气不能温分肉 ,司开阖 ,正邪交争 ,故见头痛 ,发热 ,汗出 ,恶风 ,脉浮等症。阳痿一病 ,古今医家多从少阴论治 ,但太阳营卫之气不和亦可导致阳痿、遗精等病症。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阐述男子“失精”、“阴头寒…  相似文献   

12.
仲景辨太阳病是临床常见病 ,辨证不难 ,治疗也不难 ,可为何于太阳病篇设条文 178条 ,占《伤寒论》全书内容的 4 4 72 %呢 ?同样是太阳病 ,为什么有传也有不传 ,同样是传 ,又为什么如此复杂 ,几乎五脏六腑都涉及 ?辨太阳病为何要辨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 ?辨太阳病本证与兼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对治疗有何特殊意义 ?仲景对太阳病辨证论治为何如此布局 ?其构思及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其辨证的核心是什么 ?本文以仲景所论为指导 ,以临床研究为依据 ,从临床中研究太阳病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传变规律等 ,以探讨仲景所论太阳病辨证的临床意义和理…  相似文献   

13.
许积成 《新中医》1995,27(4):55-55,54
浅谈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病机许积成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两个证型。宋·成无己有中风证为“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伤寒证为“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之说[1]。此论一出,后世遵崇,相沿至今。本文从两证的受邪性质、病变部位、方药机制等方...  相似文献   

14.
伤寒部份     
如何从病理角度理解太阳蓄水证的主要脉证及治法? 太阳蓄水是指太阳在经之邪不解,入于膀胱所引起的水液内停。其病因病理为太阳病失治或误治,表邪未尽,部分表邪随经入府,影响膀胱气化不行,邪与水结,蓄于下焦。如71条“太阳病,发汗后……  相似文献   

15.
陈建杉  江泳 《光明中医》2002,17(1):34-36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强调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 ,当先治其卒病 ,后乃治其痼疾。”其主要精神在提示医家治病当有缓急先后、轻重之分 ,然后世有些医家以此为据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墨守成规 ,一味考虑新病 ,忽视痼疾的影响 ,用药单一 ,以至起效甚微或延误病情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诚然 ,临证中有痼疾加以卒病 ,先治卒病的情况 ,但更多的是二者加以兼顾 ,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疾病的病理过程、病理产物等相互影响 ,机体正气与病邪相互消长 ,故《内经》云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素问·上古天真论》…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记载的咽痛出现在疾病不同阶段,证候各不相同。现分别论述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及厥阴病出现咽痛的病因病机及特点,为现代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曦霞  祝轩  何泳谦  张春燕 《河南中医》2023,(11):1621-1624
慢性肾功能衰竭根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湿浊邪毒壅塞三焦,日久则耗心阳,阴寒内盛,《伤寒论》少阴病病机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二者病机一致。少阴病可从阴化寒,发为少阴病寒化证,又可从阳化热,发为少阴病热化证。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邪毒壅塞三焦,湿浊可化寒,亦可瘀阻化热,二者的病机变化也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脾肾阳虚甚者,可从少阴病寒化证论治,方选真武汤、附子汤等;湿浊瘀阻重者,可从少阴病热化证论治,方选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等;晚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可从少阴病死证论治,采用大剂量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少阴病预后有三:一为正复欲愈证;二为阳回可治证;三为正衰危重证,少阴病后期,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神志,舌象,脉象,提前防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兼发心脏病或年老体弱患者,易发生阴阳衰竭的危候,应防阴阳离决。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产生的内在根本原因,<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的病因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能够卫外固内,病邪就难以入侵,疾病也就无从发生.  相似文献   

19.
《河北中医》1985,(6):47-47
何谓太阳病?太阳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太阳”二字最早见于《周易》。太,大之极也。阳,鲜明之意。《素问&#183;热论》称太阳为巨阳。人体的面积以肤表为最大,所以肤表之阳称太阳。从生理部位而言,太阳主一身之表,统理皮肤、营卫、太阳经输,内连膀胱。其主要功能具有卫外的作用,为人体天然的一道防护屏障。凡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受邪,并承担起抗卸外邪的职责,故古人很早就把太阳比做“六经之藩篱”。太阳病即病邪在表,邪正相争在表,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相似文献   

20.
经络传变顺序反映了病邪所在位置,通过诊察经络的状态可以判断病邪所在经络的层次,推测邪气侵袭的部位;气血具有不断变动的特质,经络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必也有特殊的运行规律,通过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特征来判断疾病的性质;经络气血传递至相应的脏腑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反映经络功能状态,从而判断疾病的轻重以及病势的转归。通过辨识病邪在脏腑与肢体的内在关系、时间进程中的内在变化、气血流注时的空间层次,推测经络病机为经络病机体系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