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近5年来我国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为进一步调整优化疾控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相应依据。方法利用公开数据对我国疾控中心的人员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三项指标进行分析,采用泰尔指数分析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我国疾控中心人员总数、卫生技术人员和执业(助理)医师总量均在减少,东部和中部地区最为严重;基于人口的配置公平性要好于基于面积的配置公平性;基于人口的全国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公平性有变差趋势;基于地域面积的全国疾控中心三类人员的配置公平性整体向好。结论严格按照配置标准配足配齐疾控中心人员编制,人员配置要充分考虑地理面积因素;加快西部地区公卫医师培养,在全国实施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构建体现疾控中心技术价值的薪酬和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人员数量、素质、人口和地理配置公平性来分析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变化,为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分析我国2010—2018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数量、学历、职称、年龄等变化,采用基尼系数和集聚度评价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结果 2010—2018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量、卫生人员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减少,其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 0.25%、 - 0.50%、 - 0.59%;卫生人员总数的每万人口配置比例平均增长速度为 - 0.64%,2018年全国仅有5个省级行政区中疾控中心人员数量满足1.75人/万人口的配置比例。卫生技术人员中研究生、本科学历标准化率分别上升0.7%、18.9%;高级、副高级职称分别上升1.0%、2.1%。年龄结构方面,55岁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上升7.2%,呈老龄化趋势。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公平性好,基尼系数均值为0.15,人口集聚度表示我国东、西部疾控中心人力资源分布不均,中部地区人口公平程度趋于最优状态。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平均值为0.59,处于高度不公平状态,HRADi/PADi比值表示我国东、中部地区的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按地理配置公平性较好,西部地区公平性差。结论 我国疾控中心存在人力资源数量不足、高学历和高级职称人员少、人才队伍老龄化,区域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需增加疾控中心人员数量,重视东部地区的人口配置公平性和西部地区的地理配置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促进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4年中国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统计描述,应用泰尔指数进行配置公平性分析。结果2010—2014年中国疾控机构人员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4%、0.7%、1.9%,在地区间和地区内均存在配置不公平现象;三类人员全国配置的泰尔指数分别为0.036 4~0.041 3、0.035 8~0.043 0、0.040 5~0.051 2;而在西部地区其泰尔指数分别为0.035 9~0.052 7、0.043 5~0.059 7、0.055 4~0.078 4,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而且其泰尔指数的贡献率最高,显示其公平性最差;从区域内泰尔指数变化来看,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及全国范围,执业(助理)医师配置的公平性最差;在中部地区,人员总数配置的公平性最差。结论在增加疾控机构人力资源数量的同时,注重地区内部和地区间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最终实现全国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国疾控中心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及公平性分析。方法 采用集聚度和Theil指数对我国疾控中心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我国疾控中心卫生人员数由2014年192397人下降至2019年187564人,平均每年以0.42%的速度下降;我国疾控中心各类卫生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较为密集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但2014-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疾控卫生人力资源的集聚度均>1,西部地区各类疾控卫生人员的集聚度均<1;区域内部的差异是造成我国疾控中心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性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进一步调控疾控中心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的区域布局,不断改善区域内部各省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2012—2021年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并预测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为推动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全国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数据,并运用泰尔指数与集聚度分析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运用灰色GM (1,1)模型预测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结果2012—2021年,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人力资源总体呈增长趋势,按各地区泰尔指数分析,泰尔指数贡献率表明地区间差异是造成人员配置差异的主要因素,按地理配置的中医类医院人员集聚度由大到小分别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结论 发挥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作用,促进中医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目标责任,促进管理精细化,提高医护人员配置公平性;立足传统优势,拓宽培养思路,有效构建多维度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及其公平性,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人力资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信息系统》,人口学数据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描述不同级别(省、地市、县区)和不同地区(东部、中部、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工数、年龄结构、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分析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计算基尼系数。结果 东部地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岁以下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1.54%、有学位人员比例为39.13%,正高和副高比例为12.83%,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117 0,低于中部和西部。结论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其中东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素质较高,人力资源配置也更为均衡。应加强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改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0—2020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为完善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用卫生资源密度指数评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配置公平性的综合水平,用泰尔指数分别衡量其按人口及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结果:2010—2020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总数及每万人口疾控中心人员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053%、-0.569%,卫生资源密度指数波动下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按人口和按地理面积配置的泰尔指数分别由2010年的0.043、0.625下降至2020年的0.039、0.622。结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且流失严重,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远远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东、中、西部地区间配置不均衡,而且内部差异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分析2010—2020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为完善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用卫生资源密度指数评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配置公平性的综合水平,用泰尔指数分别 衡量其按人口及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结果:2010—2020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总数及每万人口疾控中心人员数 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053%、-0.569%,卫生资源密度指数波动下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按人口和按地理面积配置的 泰尔指数分别由2010年的0.043、0.625下降至2020年的0.039、0.622。结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且 流失严重,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远远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东、中、西部地区间配置不均衡,而且内部差异有 待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医改前后农村村医队伍的配置情况及其公平性和变化趋势,为在"十四五"期间缩小区域性差异,改善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泰尔指数和聚集度方法分析不同村医人员的在全国31个省(市)公平性分布。[结果]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泰尔指数由2003年的0. 0863下降至2018年的0. 0371;注册护士数的指数由2007年的0. 1099下降至2018年的0. 070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村卫生室人员总数的泰尔指数由2003年的0. 0159、0. 0142增加至2018年的0. 0306、0. 0185,且2003-2018年组内的泰尔指数能够解释的比例在70%~85%。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和资源聚集度均是大于1. 5,而西部地区则是小于0. 5。[结论]新医改后村医中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的公平性进一步优化,而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与全部村卫生室人员公平性在恶化。不同类型村卫生室人员组内的泰尔指数远远的大于组间的泰尔指数。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度大于西部地区的聚集度,并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资源的聚集度高于人口的聚集度,而西部地区资源聚集度小于人口聚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2012-2016年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合理配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2012-2016年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2-2016年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资源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36%、1.20%、0.98%、3.19%,医护比大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在0.0928~0.3869之间,公平性较好;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在0.5314~0.6836之间,公平性较差。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总体泰尔指数在0.0078~0.0588之间,区域内的泰尔指数大于区域间,尤其以东部地区最为不公平。结论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数量、配置公平性上仍存在不足;仍需不断提高公共卫生资源的数量,尤其是解决护士资源配备不足的问题。政府在制定卫生规划时,应重点加大对西部公共卫生资源的投入,同时在优化东、中、西部区域间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时,也要注重区域内部公平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广西“十三五”以来村卫生室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为优化村卫生室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从人口和地理两个角度,分析2016—2019年广西村卫生室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结果 2016—2019年,广西村卫生室卫生资源数量逐年减少并低于同期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平均水平。桂北与桂东地区卫生资源拥有量较高,桂西地区较少。各卫生资源指标的基尼系数按人口分布在0.113 2~0.484 3之间;按按地理分布在0.371 7~0.652 6之间。总泰尔指数在0.225 2~0.791 6之间,区域内的泰尔指数贡献率大于区域间。结论 广西村卫生室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卫生资源配置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分布;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主要受区域内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山西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2014年山西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山西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基尼系数均小于警戒线0.4,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区域内泰尔指数大于区域间泰尔指数。结论村卫生室中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主要受区域内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16—2020年贵州省妇幼健康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进行分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卫生资源密度指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从人口、地理维度评价2016—2020年贵州省妇幼健康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结果 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员年均增长13.13%。本科以上学历卫技人员比例从40.16%升至55.93%。各类资源密度指数值均呈上升趋势。按人口和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界于0.136~0.474和0.233~0.523之间。区域内泰尔指数均大于区域间,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基本超过86%。 结论 贵州省妇幼健康人力资源总量逐步增长,人员素质逐步提高,综合配置水平不断提升,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地理面积配置公平性,但同时存在学历、职称结构较不合理,经济水平较弱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综合配置水平较弱,偏远山区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差,公平性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等问题,建议政府积极推进妇幼健康人力资源配置的“扩容提质”和“平衡布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6—2008年、2016—2018年山西省卫生资源的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进一步优化山西省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山西省卫生资源的配置及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山西省卫生资源总量逐年上升,按人口配置的洛伦兹曲线偏离程度更小,2008年和2018年卫生资源按人口和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658~0.2644、0.1389~0.2346和0.2990~0.3865、0.3140~0.4136。泰尔指数贡献率地区内均大于地区间。结论:山西省卫生资源总量增加,但各项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强化政府作用,推进优质卫生资源向基层、向贫乏地区倾斜,推动省域内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5.
陈平  陈莹  杨添懿  孟琼   《现代预防医学》2015,(20):3716-3719
摘要:目的 分析云南省2007-2012年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状况,为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采用计算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方法分析这6年来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12年,床位、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等4种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小于0.3,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泰尔指数与基尼系数有相同的趋势;同年度4种卫生资源中,床位的基尼系数最小且泰尔指数也最小;2011-2012年,区域内贡献率高于区域间贡献率。结论 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床位、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等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硬件配置公平性优于软件配置公平性,区域内差异是造成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5年—2019年上海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探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综合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集中指数,从人口、面积2个维度研究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 上海市卫生人力资源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泰尔指数的测算,对新疆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卫生资源人均拥有量高于全国水平,卫生资源总量趋向公平,但存在明显地区分化现象。总泰尔指数显示,南疆地区卫生资源公平性最差,三市卫生资源高度集中。其中床位配置差异程度逐年缩小,护士、医生配置的差异程度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长沙市2007—2013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政府部门进行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对长沙市2007—2013年卫生资源配置变化情况进行一般统计描述;从长沙市9个区县的人口与地理配置角度,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医生、护士和床位配置的公平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1)长沙市卫生资源人均拥有量逐步增加,其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2)2007—2013年长沙市医生、护士和床位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24~0.46,并在逐年减小;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在0.59~0.79,2009年达到最高值,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两类地区比较,城区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各卫生资源中,护士的基尼系数最高。(3)泰尔指数与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城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程度呈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对总的泰尔指数贡献率高于各区域差异。结论:总体上看,长沙市2007—2013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呈逐年好转趋势,人口配置的公平性优于地理配置的公平性,农村地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优于城区,护士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较差,地区间差异是影响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我国妇幼保健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公平性。方法 主要利用集中指数、集中曲线和泰尔指数进行测算。结果 妇幼保健机构数、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数、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的集中指数CI分别为:-0.108 0、0.118 8、0.172 4,表明我国妇幼保健资源的配置向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倾斜较为明显,地区之间妇幼保健资源配置不公平。泰尔指数显示,我国妇幼保健资源地区间仍存在配置差距。各地区内部配置不公平性较为严重,是影响我国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妇幼保健资源配置不合理,妇幼保健资源中机构数、床位数的公平性优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公平性;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地区间较为公平,优化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应重点关注地区内部的不公平,尤其是东部地区;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地区优于城市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