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浓度葡萄糖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状态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NA、DNA、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理。方法:高浓度葡萄糖(4.5g/L)作用于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24、72、14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晶体上皮细胞RNA、DNA、细胞周期、增殖指数。且以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进行晶体上皮细胞形态学的研究。结果: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于培养兔晶体上皮细胞24h各指标无明显变化,72hRNA量、S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减少,144G2/M期细胞增加,但分裂指数并未相应提高;形态学上可见实验组细胞微绒毛及细丝丢失,细胞膜破裂,细胞染色质分布不均,细胞器减少、肿胀,髓样体出现。结论:高浓度葡萄糖(4.5g/L)能诱导晶体上皮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但又阻碍有丝分裂的完成;同时对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均产生有害影响,使晶体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更趋老化,为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体外培养的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兔晶状体前囊膜进行培养,并利用形态学检查方法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组织块接种72小时后可见细胞生长。且保持上皮细胞形态,12-14天细胞融合,体外传代5代以后,细胞呈纤维化生长,细胞周期分析提示体外培养的RLEC保持正常的增殖能力。结论:组织块培养法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可用于白内障术后前囊膜及后囊膜混浊发生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不同辐照时间二维高频诊断超声(HFDU)对新西兰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对眼科诊断超声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频率15 MHz、热力指数(Ti)为0、机械指数(Mi)为0.1和0.37的二维诊断超声经眼直接法辐照48只新西兰兔的左眼晶状体15 min及30 min,分别于辐照后12、24和48 h取其前囊膜作电镜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查RLEC的细胞周期;取未辐照的右眼RLEC作为对照;复习国内外有关临床应用诊断超声对动物眼或临床试验结果文献。结果 (1)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对RLEC的超微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加结构损伤加重。Mi 0.1辐照15 min后12 h,多数RLEC结构正常;辐照15min或30 min后24 h,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化。Mi 0.37辐照30 min后,RLEC出现早期凋亡现象。对照眼未见上述变化。(2)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引起RLEC增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再分布,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增加可出现凋亡峰;(3)文献显示临床应用于眼科的多普勒超声、造影超声等对动物和人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结论 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可引起RLEC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的再分布及细胞凋亡,这种改变随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高而加重;眼科超声检查时一定要坚持最小剂量的原则,使用低Mi(<0.1)的二维超声、检查时间少于15 min较为安全,慎用多普勒超声,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时必须是在低MI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探讨细胞凋亡在老年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2 4例 ,行囊外或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取中央部晶状体前囊膜 ,分别行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有细胞形态大小不一 ,扁平细胞多无正常细胞结构 ,低柱状及柱状细胞结构大体正常 ,但细胞间隙增大 ,胞浆内可见空泡变性 ,部分细胞溶解坏死或发生皱缩 ,未见凋亡细胞。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变形坏死密切相关 ,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体外试验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晶体上皮细胞(RL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RLECs,分为正常组和加入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的实验组,分别于作用24小时、72小时和5天后观察各组LECs的形态学改变,用MTT比色法测定As2O3对LECs的影响。结果:As2O3作用于LECs24小时的IC50为3.101μmol/L,72小时的IC50为1.743μmol/L,5天的IC50为1.094μmol/L。结论:As2O3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药物,对体外培养的LECs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不同时间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兔晶体上皮细胞后,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兔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用噻唑蓝(MTT)比色法、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氧化二砷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兔晶体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三氧化二砷作用后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并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8μmol/L三氧化二砷作用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后TUNEL法可检测到细胞凋亡水平显著性升高,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兔晶体上皮细胞在G1峰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结论:三氧化二砷可明显抑制兔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其机理主要是诱导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EGF对舌背黏膜上皮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分离舌背黏膜上皮细胞,以含浓度1、5、10 mg/L EGF RPMI-1640的作用后16、32和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 舌背黏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GF作用小鼠舌背黏膜上皮细胞32和48 h后,表现为抗凋亡作用,在48 h显示浓度依赖性;EGF作用兔舌背黏膜上皮细胞16 h,表现抗凋亡作用但不显示浓度依赖性.结论 EGF能在不同时间段调控小鼠和兔的舌背黏膜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氟胞苷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第3代体外培养RLECs中加入不同浓度双氟胞苷,采用MTT比色法及血细胞板计数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双氟胞苷对体外培养的R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浓度为64 mg/L双氟胞苷在24 h对RLECs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28~4 096 mg/L的双氟胞苷在24、48、72 h对RLEC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48~34.090,q=2.188~11.353,P<0.05)。在同一作用时间随双氟胞苷浓度的增高,对RLECs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各浓度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122~10.524,P<0.05)。各实验浓度的双氟胞苷对RLECs的抑制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增强,在72 h抑制作用最强。MTT比色法结果与血细胞板计数法结果一致。结论双氟胞苷可抑制体外培养RLECs的增殖,可用于抑制、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是人类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眼科学界对白内障的研究目前已经历了 1 0 0余年的历史 ,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近年来 ,有关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方兴未艾 ,在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化学特征、凋亡基因遗传调控、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一些眼科学者在离体动物实验中发现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在白内障形成的早期起着重要作用 ,推断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是所有人类和动物非先天性白内障形成共有的细胞学基础 [1-3 ] ;Majima等也在白内障的混浊区域发现有凋亡细胞的存在 [4] 。由此可见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与白内障的发生关系密切。1 晶状体上皮细胞 ( LEC)凋亡的形态学特点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及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时发现 ,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规则 ,细胞膜结构清晰 ,相邻细胞及晶状体囊皮细胞结合紧密 ,细胞质及染色质均匀无凝缩 ;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可见凋亡细胞 ,这些凋亡细胞与相邻细胞及晶状体囊膜疏松结合 ,细胞外形不规则、扭曲 ,表面微绒毛消失 ,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有膜包被的凋亡小体 ,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在核膜周围 ,细胞质浓缩 ,但细胞器...  相似文献   

10.
兔晶体上皮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兔晶体上皮细胞的培养并对组织块培养法作了改良。在原代培养中,用吸管转移晶体囊膜较为简便易行。可为各种实验提供原代或传代的兔晶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1.
甘草次酸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首先进行RLECs的体外培养,取第3代的RLECs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A和20 mg/L的MMC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 TUNEL)进一步鉴别凋亡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对细胞凋亡率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GA对体外培养的RLECs的增殖有显著的影响, RLECs的凋亡率随着GA的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GA可以引起体外培养的RLECs凋亡,且对RLECs凋亡诱导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提高晶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利用改良消化法对兔晶体上皮细胞进原代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接种48小时~72小时后即可见上皮细胞贴壁生长,具备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约7天后融合。传至5代后,细胞明显成纤维细胞化。结论:此种方法经济简便,可为各种实验提供兔晶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LEC),制成4×104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国内生产的3种不同材料人工晶体(IOL)表面,在CO2培养箱内孵育24h(37℃),再将粘附于IOL表面的细胞消化下来、计数。结果:粘附于PMMAIOL表面的细胞数最多,与其在SI、HEMAIOL表面的细胞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SI与HEMA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囊袋模型,研究免晶体囊外摘除术(ECCE)后残余的晶体上皮细胞(LECs)在体外增殖,移行,化生的情况。方法:20只兔眼,体外模拟白内障手术,并游离晶体囊袋,固定于硅胶环上,置拿10%胎牛血清的DMEM营养液中培养3周。分别用相差显微镜和光镜观察不同培养时期后囊上LECs的生长情况。结果: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囊周边部开始出现LECs,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约6-8天可完全覆盖后囊。组织学可见均质红染的后囊膜上被覆一层或多层排列紧密,核深梁胞浆丰富的LECs。结论:应用这种囊袋模型,进行LECs体外培养,较为真实的表现了体内ECCE术后的多种变化,有助于更深一步探讨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机制,并为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榄香烯(Ele)和姜黄素(Cur)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诱导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牛LEC分别与160 μg/mL Ele和20 μg/mL Cur在CO2培养箱中共同孵育8,16,24,48,72 h,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EC超微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LEC的DNA含量及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结果 LEC分别与Ele和Cur共同孵育后,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核染色质凝集、固缩、边集、核碎裂等,均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FCM分析可见典型的凋亡亚G1峰,提示细胞核内DNA含量下降,并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强.FCM检测发现细胞质出现线粒体ΔΨm下降,且在药物作用早期已发生变化.结论 Ele和Cur能显著诱导LEC凋亡;细胞核内DNA含量下降、细胞质内线粒体ΔΨm降低,分别是Ele和Cur诱导LEC凋亡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途径.线粒体ΔΨm下降是Ele和Cur诱导LEC凋亡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6.
苦参碱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RLECs培养后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以DMEM为培养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组以DMEM+50μg/L rhEGF为培养基;Mat组以含50μg/L rhEGF和1.0 g/L Mat的DMEM为培养基。利用50μg/LrhEGF诱导RLECs增殖,加入1.0 g/L Mat培养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 50μg/L rhEGF作用后,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浓度分别为57.65±4.54μg/L和1.59±0.19μg/L,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at作用后,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浓度分别为21.74±3.96μg/L和0.56±0.21μg/L,较rhbFGF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Mat能抑制体外培养的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囊袋模型,研究兔晶体囊外摘除术(ECCE)后残余的晶体上皮细胞(LECs)在体外增殖,移行,化生的情况。方法:20只兔眼,体外模拟白内障手术,并游离晶体囊袋,固定于硅胶环上,置含10%胎牛血清的DMEM营养液中培养3周。分别用相差显微镜和光镜观察不同培养时期后囊上LECs的生长情况。结果:经过2~3天的潜伏期,LECs开始从囊袋赤道部长出,并在后囊上延伸。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约6~8天可完全覆盖后囊。培养后期,后囊上细胞层次增多,囊膜出现明显皱褶,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皱褶的数量和长度逐渐增多,囊袋光散增加,后囊张力亦明显增强。组织学可见薄层均质红染的后囊膜上被覆一层或多层排列紧密、核深染胞浆丰富的LECs。结论:应用这种囊袋模型,进行LECs体外培养,较为真实的表现了体内ECCE术后的多种变化,有助于更深一步探讨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机制,为有效地探讨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ri)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Tri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后吖啶橙试剂(AO)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MTr法测定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雷公藤甲素对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 一定剂量的Tri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为预防后囊混浊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gemistein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胞膜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探索使用genitein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方法:兔晶体上皮细胞培养,应用Casnctllie改良法检测不同浓度genistein及bFGF作用后,兔晶体上皮细胞膜TPK活性的变化;同位素掺入法检测gemistein及bFGF作用后,兔晶体上皮细胞胞膜及胞浆PKC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genistein作用后兔晶体上皮细胞TPK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genistein可抑制bFGF诱导的TPK活性升高,genistein对PKC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抑制bF(求诱导的PKC活性升高。结论:gerristein在体外可通过抑制生长因子激活的蛋白激酶活性升高而抑制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