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王沟水库坝前水深和库容都较小,且入库沙量相对较多,库沙比仅为0.8,所以水库很快淤积平衡,库区泥沙问题较为严重。天王沟水电站工程泥沙问题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与上游铁城电站尾水合理衔接以及保持进水口前"门前清",通过对入库水沙分析提出的水库泥沙调度运行方式及防排沙措施,基本解决了电站的主要工程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2.
德日苏宝冷水库建设在多沙河流查干木伦河上,多年平均入库沙量(包括推移质)按体积计为408.68万m3,库沙比为24.18,如果泥沙全部淤积在库区,则水库寿命不足30年,本文通过泥沙冲淤计算,推荐了德日苏宝冷水库排沙运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北方多泥沙河流水库防淤排沙运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北方多泥沙河流水库管理运用中,由于雨量稀少,气候干旱,植被较差,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库淤积。为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和掌握水沙运动规律,根据上游河流的水沙条件、库区地形、库容大小以及水库担负的主洪兴利任务,结合水文气象预报,采和科学合理的运用方式和防淤排沙措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合理利用水沙资源,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柳河闹德海水库于1942年建成,在1965年、1970年扩建和改建后,总库容为2.28亿m3。库区地形陡峭、河谷窄深,回水末端修建的拦沙堰阻止了泥沙淤积上延。水库建成70 a来,通过滞洪排沙、调水调沙运用,在减轻柳河下游洪水灾害的同时,仍保有1.3亿m3有效库容,库容淤损率之低在多沙河流上的水库中尚属罕见。在流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减少入库泥沙的同时,其调水调沙运用方式对多沙河流水库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受上游水库蓄水拦沙、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河道采砂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的入库水沙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水库淤积量大幅度减少。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蓄水以来三峡水库淤积特性,以及减淤措施的实施时机及效果。研究表明:在入库沙量大幅度减少的前提下,三峡水库淤积大为减轻;汛期实施沙峰调度能够增大排沙比,减少水库淤积量;消落期实施库尾减淤调度能够有效缓解库尾局部河段淤积;局部河段清淤能够高效清除淤积泥沙,确保航道畅通。研究结果丰富了水库泥沙淤积管理方法和水库泥沙调度理论,为水库长期保持有效库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水库泥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峡枢纽建成后,库区泥沙淤积十分严重经过2次改建,工程的泄流规律增大,315m高程泄量近10000m^3/s,水库运行方式改为蓄清排浑运用。恢复了10亿m^3的槽库容,潼关高程升降变化稳定,基本控制住了泥沙淤积的上延。由于枢纽上下游兴建了大型水利枢纽,改变了三门峡水库的入库水沙条件和运行条件,库区泥沙冲淤变化出现新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改善水库运行调库,适当调整非汛期和汛期的运用水位,缓解库区泥沙中  相似文献   

7.
郭家寨水库冲滩造槽排沙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家寨水库投入运行34年,泥沙淤积严重,淤积总量达52.9万m ̄3,占总库容99万m ̄3的53.4%,坝前淤积面仅比溢洪道底坎低0.1m,排沙泄洪洞前泥沙淤积厚度8.5m,库区淤积滩面纵比降2.1‰,据历次实测的库容曲线对比;泥沙淤积死库容占98.8%,淤损兴利库容33.1%,减少22.2%的防洪库容,水库基本丧失了兴利库容的调节能力,减少灌溉面积2300余亩。1978年前采用“蓄洪排清”运用方式,1979~1993年改用“空库渡汛”方式均不能减缓水库泥沙淤积速度。现选用水力挖塘机组辅助式的高渠拉沙方法,效果较佳。10天排沙4.93万m ̄3,死库容复活9.3%,淤滩造地50余亩,出库泥沙利用60%以上,单机日排沙1020m ̄3,排沙耗水率1.76,排1m ̄3沙耗资0.25元,比基流冲刷排沙相比,日排沙量高2倍,排沙耗水只占1/11,耗资为1/4。  相似文献   

8.
水库泥沙淤积是造成有效库容减少、运行成本增加以及水库寿命缩短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判别水库的淤积形势以及开展合理的排沙措施是解决水库淤积的有效途径。紫坪铺水库自汶川地震后,入库沙量呈增加趋势,对水库的安全运行及下游用水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前,岷江上游径流量呈减小趋势,地震后有少许恢复,但仍处于偏枯状态;地震后入库沙量明显增加,截至2020年,水库淤积总量为1.952亿m3,占总库容的17.55%,泥沙总体淤积在库区中部,坝前淤积相对较少;为应对水库淤积问题,提出减少水库淤积的措施、异重流排沙、人工清淤以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上库调沙,下库调水”的综合减淤方式,以期为紫坪铺水库健康长效运行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阶段,利用泥沙数学模型对三峡水库各种蓄水方案库区泥沙冲淤变化进行了预估。本文根据大量计算成果对三峡水库不同蓄水位方案的库区泥沙淤积量、淤积沿程分布、排沙率、保留库容、洪水位抬高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水库运用过程中泥沙冲淤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亭口水库是一座位于多沙河流上以供水为主要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库.入库水沙过程水少沙多,供水与排沙的矛盾十分突出.合理的水库运用方式是解决亭口水库供水与排沙矛盾、确保长期有效库容、充分利用黑河水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供水需求的关键.本文在对入库水沙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水库的开发目标及水库运用的相关限制条件,利用亭口水库泥沙冲淤及径流调节计算数学模型,通过多方案优选比较,初步确定了亭口水库的合理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新疆克孜尔水库1953-2008年近56的年入库悬移质泥沙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克孜尔水库泥沙淤积速度过快是由于近10年来,渭干河出现了丰水、丰沙的水文年景过程,大洪水及特大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是造成水库泥沙淤积严重的主要原因。同时介绍了克孜尔水库目前采取的减缓水库泥沙淤积速度的排沙措施:异重流排沙、低水位浑水排沙的运用情况。从而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库泥沙淤积日趋严重问题的有效措施是:采取人工辅助工程措施进行冲淤排沙,可使水库长期保持一定的防洪库容、兴利库容,以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丹江口水库建库21年来的实测资料,对库区沿程的泥沙冲淤和河床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库区沿程泥沙冲淤的三个特点,即:(1)库尾卵石库段在枯水期尚无明显的淤积现象;(2)中上段的沙质推移质淤积区内的滩险河段的航道条件有明显改善;(3)常年回水区悬移质泥沙淤积区内沉降固结,使有效库容的使用年限明显增长。本文还总结了库区沿程纵、横剖面的淤积塑造持点。从汉江库区的河床演变特点看出,建库后是一个淤积重新塑造河床过程,它是在建库前的山区性河谷条件下,入库水沙按照水库调度运用的控制条件,遵循不平衡输沙的淤积规律重新塑造河床。水库淤积重新塑造的河床河型简单,具有单一河槽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3.
两库联合排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沙河流的邻近河段上同时修建上、下两座水库,联合调节河流水沙.上库汛后拦蓄河流来水,至汛期泄空水库利用洪水冲淤,将蓄水期间淤积的泥沙排出水库;下库汛期调蓄来水,待蓄水用完,由上库供水进行冲刷排淤,再将淤在下库的泥沙排出水库,解决多沙河流单一水库排沙与蓄水调节径流的矛盾.两库淤沙与冲淤排沙达到平衡以后,虽然部分库容被淤,但是保留下来的有效库容能够长期调水调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官厅水库泥沙淤积过程和流域水沙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指出入库水少沙多、蓄水拦沙运用等是造成官厅水库严重淤积(包括拦门沙淤堵及坝前淤积)的主要原因,三角洲淤积形态与淤积分布不均衡是官厅水库泥沙淤积的主要特征;泥沙严重淤积导致官厅水库防洪标准降低、供水无保证、库周淹没损失扩大,以及影响泄洪建筑物的安全和发电供水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从官厅水库流域水沙配置的角度,提出了上游拦沙(水土保持和水库拦沙)、中游用沙(水沙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库区治沙(挖泥疏浚)和下游排沙用沙等内容的流域水沙综合治理措施,给出了官厅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应急、近期及中长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官厅水库泥沙淤积过程和流域水沙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指出入库水少沙多、蓄水拦沙运用等是造成官厅水库严重淤积(包括拦门沙淤堵及坝前淤积)的主要原因,三角洲淤积形态与淤积分布不均衡是官厅水库泥沙淤积的主要特征;泥沙严重淤积导致官厅水库防洪标准降低、供水无保证、库周淹没损失扩大,以及影响泄洪建筑物的安全和发电供水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从官厅水库流域水沙配置的角度,提出了上游拦沙(水土保持和水库拦沙)、中游用沙(水沙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库区治沙(挖泥疏浚)和下游排沙用沙等内容的流域水沙综合治理措施,给出了官厅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应急、近期及中长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为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长期保持一定的有效库容、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必须积极采取库区防淤排沙措施。目前常用的水库泥沙处理方式有水力排沙和机械清淤两大类,水力排沙方式有滞洪排沙、异重流排沙、泄空排沙  相似文献   

17.
向家坝水电站泥沙淤积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研究上游为两个水库共同调度的情况下水库泥沙的淤积特性,选取了金沙江干流向家坝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开发的一维非恒定流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对向家坝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进行了计算,具体对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水库河床纵剖面变化、水库库容损失、水库排沙比、库区坝前泥沙淤积厚度作了计算,进一步分析泥沙淤积形态、泥沙淤积速度、库容损失以及排沙比的变化特点,得出了以下结论:由于上游水库的调度作用,使库区来水来沙较天然大不相同,导致库区泥沙淤积呈现带状淤积为主;前期泥沙淤积速度较慢,以后逐年加快,接近平衡时,淤积速度才又减慢;库容损失逐年增加;排沙比较大,水库运行前期排沙比较大但逐年减小,以后又逐年增大至水库淤积平衡.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向家坝、溪洛渡以及雅砻江上的二滩电站的联合运行的综合拦沙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万家寨水库自1998年10月下闸蓄水以来,入库水量偏枯,水库淤积量较设计预测量少,水库淤积形态时空上分布不均。水库运用初期,根据来水来沙和库区淤积情况动态控制运用水位。库尾河段泥沙淤积高程是水库初期运用水位的重要控制条件。凌汛期流量相对稳定,可利用凌汛开河期大流量拉沙排沙,延长水库泥沙冲淤平衡年限,更好地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把握长系列年水沙过程对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区河床调整的影响,以天池抽水蓄能电站下库为例开展了不同长系列年库区冲淤变形的数值模拟。根据下库水位周期性变化的运行特点,建立了基于MIKE的水沙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参数调试与验证;模拟给出了长系列年的库区淤积总量及排沙比;同时也给出了库区淤积的沿程分布与特征河段的淤积过程。成果分析表明:库区淤积发展状况与水沙系列相互响应,泥沙淤积主要呈现三角洲形态,淤积重心主要集中于拦河坝上游0.5~1.8 km范围内;不同河段的淤积特性不同,淤积物组成也不同,主要与其所处环境的水力与边界特性有关;频率洪水在长系列年水沙过程中虽然占据时间不长,但在库区河床冲淤量中有重要影响;要提高排沙效率、减小淤积,需要进一步调整改善下水库的洪水调度与电站运行。研究成果与同步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可供抽水蓄能电站水库调度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丹江口水库自1967年11月至今,已蓄水运用16年。16年来,水库在综合利用方面,已取得显著效益。丹江口水库为丹、汉两江并联水库,运用以来,入库的泥沙,大部分淤在汉江库区,且分布不均,下段库容大,淤积少,中上段库容小,淤积多。根据淤积发展,需要采取拉沙措施,以发挥水库长期的综合利用效益。本文简要的分析了16年来库水位调度中,汉江库区沿程冲淤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本库的拉沙调度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水库在淤积阶段中,来水来沙在沿程的冲淤及淤积物分布等特点,是受制于库水位的调度。如在水库的调度中,只重视调水,而忽视调沙,则调度会引起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