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灵星祭祀在先秦时期主要与后稷和农业有关,是周人祖先祭祀的一部分,最早见于《诗经·周颂·丝衣》中的"灵星之尸"。汉初高祖颁布诏书将灵星祭祀正式列入官方祭祀,祈谷求雨的含义是武帝之后对灵星祭祀的层累迭加,而非祭祀的原始含义,而祈雨的含义主要源于"辰""龙"与雨水之间的联系。东汉时期,虽然官方承认灵星祭祀,但是已经无从得知其具体含义,《论衡·祭义》中对灵星的解释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蒋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141-7142
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点及其对节令、历法的要求,使侗族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的神灵祭祀习俗,以此来祈求丰收、报告收成和表达感激之情,而年节、春祈、秋报因为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特殊意义,而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生活内涵,演化成农事节日。围绕着农业活动和生产习俗,侗族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农耕祭祀与节日民俗。笔者介绍了侗族人民包括社节、下田节、清明节、开秧节、祭牛节、吃新节、祈雨节和春节在内的农事祭祀活动,综述了对土地崇拜的信仰及节日祭祀、祖先祭祀和谷神祭祀是侗族农耕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阐明祭祀是在不断重复、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产民俗,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后的习俗惯制,在农业祭祀活动中相应产生的禁忌民俗则是人们因为经验与知识的缺乏,无力改变荒年及晴雨丰歉的现实而依靠巫术希望求得丰收的结果。笔者认为,尽管侗族传统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地改变,但出于对农业和土地的依赖,农业祭祀活动仍将在侗族人们的生活中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3.
明代江南蚕桑生产的发展促使以蚕桑生产为主业的市镇出现。市镇作为蚕桑生产中心除了在蚕桑生产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外,还在江南乡村蚕神祭祀中扮演重要作用。市镇蚕桑业者通过自己的经济支持,为祭祀活动提供资金保证,推动江南蚕神的祭祀纳入到明代国家祭祀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籍(藉)礼的特征与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籍(藉)礼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礼仪,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显示出新的特点.如西晋武帝耕籍用牛、南朝刘宋文帝恢复州郡地方耕籍礼、南齐武帝确定耕籍用亥日、梁武帝设立亲耕台等等.北朝的耕籍礼始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硅,对先农的祭祀规格经历了从少牢到太牢的转变.魏晋南北朝耕籍札的功能则表现在重农崇祀、弘扬孝道,以及强化等级和树立正统姿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吴题诗 《农业考古》2015,(3):316-320
我国远古农耕时期的人民在当时与农业祭祀文明的相互作用及影响下创作出了种类繁多的岩画艺术,本文通过对农业祭祀文明状态与特点的分析到它对于岩画艺术主题的影响的探讨与解析,使读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与感受在农业祭祀文明影响下的岩画艺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书院学礼制度源于中国古代学礼制度。书院学礼制度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修学与讲会之礼容礼仪;二是释奠释菜等祭祀礼典活动。书院之学礼,有其自身的特色,书院祭祀系统代表着书院的道统与学统,在完成书院培养人材的目标、继承传播和发展传统的儒家文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保瑞 《农业考古》2019,(4):236-241
杨寨村岩画是一幅叙事完整的阴刻岩画,它由“回”形图案、双牛字、十字、舞蹈构成古代祭祀场面,与史料记载农业祭祀活动相吻合。经考证;回形图案是祭祀土地的方形三层坛。“牛”字刻在祭坛正前方摆放祭品处,是“牺牲”。“十”字是一个“甲日”表述,指明了岩画描绘的祭祀时间。舞蹈场面反映了古人在祭祀中对农业丰收的祈盼。  相似文献   

8.
祭祀,从来只被看作文化活动,其实,它同时还是一项消费活动.它由人们的精神需要引起,又必经祭祀环节而消费;祭祀消费的消费力,受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双向拉动;祭祀消费的结构变动受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双重制约.生产结构、收入状况和思想信仰对祭祀消费有较大影响.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祭祀消费也必然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因为祭祀消费具有两面性,因此,对祭祀消费的及时、正确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书中大量描述了当时该地区所举行的各种祭祀礼仪,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祈求丰收而进行的农业祭祀仪式。通过对这部分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祭祀仪式如籍田、祭社稷、祭风师、祭雨师、祭雷神、祭青苗神、送蝗虫等进行必要的整理和考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当时这一地区农业祭祀礼仪的基本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唐代农业祭祀礼仪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三代时期有关祭祀文献如下: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有列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发展与“三S”技术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现代农业与“三S”技术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趋势 ;讨论了“三S”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的关键性问题 ;指出现代信息农业应以产业化、生态化、市场化和科技为主导 ,以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科技意识为中心 ,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 ,注重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持续农业产生的历史原因分析,阐述了各种农业思潮的产生根源,提出了现代农业的四个发展阶段:常规农业鼎盛阶段,回归阶段,替代阶段和持续阶段,对持续农业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陈述,并对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农业发展首路的基本途径一发展和完善高产高效质农业。  相似文献   

13.
刘东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96-5997,6000
为了科学规划城市农用地,有必要确立都市农区概念,定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类型为典型的都市型农业,指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必要性。从城区农业发展类型入手,分析城郊型农业与都市型农业的特点和区别,并根据郑州市金水区农业特点,提出用产业化思路发展推进土地流转和吸引社会资金等有效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的数字农业系统平台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农业系统是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与自动化等多种现代高新技术为一体的,融合现代农业技术的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和应用系统。在充分分析数字农业系统的研究意义、内涵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网络环境下数字农业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方法和架构,并详细探讨了数字农业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及设计结构,以及未来物联网环境下数字农业系统,乃至智能农业系统地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天津农业信息网"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促进天津市农业网站快速发展,使农业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世界性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思潮的实质入手,研究了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市郊农业产生的客观要求;对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制约性极强的上海,提出了应以建设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为目标;表述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内涵及其特征,并对其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详细阐述了数字农业在设施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科技示范农业、景观生态农业、文化教育农业、加工物流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并借鉴北京、上海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适合天津农业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化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欧美更替农业、东南亚综合农业的兴起和发展,评价了国内对生态农业的不同理解和对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不同认识,指出在中国走欧美式的生态农业道路是不行的,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无机能投入;还指出中国的生态农业这一说法在概念上是错误的,应将那些被称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活动概括为农业生态工程。最后讨论了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工程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大农业的关联定义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现代农业、大农业及现代化大农业的内涵分析,概括出大农业和现代化大农业的定义,揭示出现代化大农业同现代农业及一般意义的大农业之间的关联性,评价了国家定位在农垦区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并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设立于黑龙江垦区的科学性,总结出我国现代化大农业应具备的大规模、大农机、大投入、大产业、大科技、大市场、大效...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总结立体农业发展历程及其实践,分析福建现代立体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提出现代立体农业研究必须开拓创新的战略构想与技术对策,指出要围绕现代立体农业展开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实用模式与配套技术,以求拓展研究领域,结合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精确农业等方面技术研究新突破,优化集成合理配置,优势互补,着力创新种养加复合体系,提高整体协调度与高效利用率,为福建省乃至南方区域现代立体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