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异丁酸苄酯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烷磺酸铜为催化剂合成异丁酸苄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物质的量比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异丁酸0.1mol,醇酸物质的量比1.21,甲烷磺酸铜用量0.125%(基于异丁酸的摩尔百分数),反应时间2.5h,环己烷5mL作带水剂,在回流温度下酯化率可达96.2%;与CuSO4·5H2O等其它几种Lewis酸相比,甲烷磺酸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后易与产物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酯化率仍达到89%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甲烷磺酸铜作为合成丁酸异戊酯的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物质的量比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丁酸0.167mol,醇酸物质的量比1.2∶1,甲烷磺酸铜用量0.125%(基于丁酸的物质的量分数,下同),反应时间1.5~2.0h,环己烷5mL作带水剂,在回流温度下酯化率可达97.8%;与CuSO4.5H2O等其他几种Lewis酸相比,甲烷磺酸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后易与产物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酯化率仍达到93.0%以上。  相似文献   

3.
张兆贵 《河北化工》2010,33(11):22-23,41
研究了SO4^2-/ZrO2-TiO2催化乙酸与环己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用量0.5mol,醇酸物质的量比1.2,SO4^2-/ZrO2-TiO2用量5%,带水剂环己烷2.50mL。回流反应60min后酯化率可达96.4%,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4.
訾俊峰 《河北化工》2014,(1):81-82,119
以戊二酸和正丁醇为原料,环己烷为带水剂,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合成戊二酸二丁酯,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3∶1,催化剂的用量0.25 g,带水剂15 mL,反应时间1.5 h,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6.6%,结果表明,硫酸氢钠是合成戊二酸二丁酯的优良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以钨硅酸为催化剂,通过桂酸和戊醇酯化反应合成桂酸戊酯,研究了各有关因素对产品酯化率的影响。实验证明,钨硅酸是合成桂酸戊酯的良好催化剂,在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2.5,催化剂用量为1g/0.05mol桂酸,带水剂苯为7mL,反应时间为1.5h条件下,桂酸戊酯的酯化率可达99.2%。  相似文献   

6.
食用香料丁酸己酯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钨硅酸为催化剂,通过丁酸和己醇反应合成了丁酸己酯,探讨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钨硅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0.2g/0.1mol丁酸、带水剂(环己烷)8mL、反应温度112~126℃、反应时间1h时,酯化率可达99.1%.  相似文献   

7.
杂多酸催化合成丙酸己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钨硅酸为催化剂,通过丙酸和己醇反应合成了丙酸己酯,探讨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 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钨硅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0.2 g/0.1 mol酸、带水剂(环 己烷)10 mL、反应温度110-118℃、反应时间1 h时,酯化率可达99.2%。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的d-SBA-15-SO3H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异戊醇与正丁酸反应合成丁酸异戊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及带水剂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易分离回收,重复使用性良好等优势.最佳反应条件为:正丁酸用量为0.2 mol时,醇酸物质的量比1.8,催化剂用量2.0g,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2.0 h,此时酯化率达97.5%.  相似文献   

9.
固体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逢恺 《化工时刊》2007,21(5):44-46
研究了几种固体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甲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四氯化锡的催化酯化活性最好,并讨论了以四氯化锡为催化剂时,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与酯化程度的关系,确定了合成柠檬酸三甲酯的最佳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为8∶1,催化剂用量为1.2 g,带水剂用量为20 mL,反应时间为8 h。在最佳条件下,酯化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10.
以磷钨酸铝盐为催化剂,十二醇和磷酸为原料,采用酯化法合成十二烷基磷酸单酯,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带水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十二醇转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0.04∶0.05, 带水剂甲苯用量0.075 mol,磷钨酸铝0.2 g(反应物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酯化反应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醇转化率99.8%,酸转化率82.0%,单酯选择性99.5%。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对甲苯磺酸铜催化乙酸与环己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优化条件是乙酸用量为0·2mol,n(环己醇)∶n(乙酸)=1·4,甲苯磺酸铜用量为1·2g,带水剂环己烷为15mL,回流反应60min后酯化率可达96·7%,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仍可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正丁酸与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了丁酸异戊酯,讨论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以0.2mol正丁酸为基准,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0.5g,反应时间为2h,带水剂环己烷为7.5mL,丁酸异戊酯的酯化率为95.8%。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使用量少,酯化率高,与目前工业中使用的硫酸相比,环境污染小,对设备几乎无腐蚀等优点,且对甲苯磺酸价格低廉易得,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食用香料肉桂酸异戊酯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苯作为带水剂,对肉桂酸和异戊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在最适宜的实验条件下,该反应可在4h内完成,酯产率达94%以上。该法操作方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代秀川  齐邦峰  丁勇 《应用化工》2006,35(8):598-600
以草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新型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草酸二异戊酯。考察了酸醇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85~100℃),n(草酸)∶n(异戊醇)=1∶3.5,催化剂用量为草酸质量的1.5%,带水剂用量为10mL/0.1 mol草酸,反应时间110~120 m in时,草酸二异戊酯的收率大于88%。与现有工艺相比,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带水剂的毒性较小、草酸二异戊酯的收率和纯度较高等优点。产物经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证明确为草酸二异戊酯且纯度大于98%。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以负载型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乙二醇硬脂酸单酯的工艺。研究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硬脂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乙二醇硬脂酸酯优化条件是:n(乙二醇)∶n(硬脂酸)=3.5∶1,催化剂用量为硬脂酸的物质的量的2.8%,带水剂甲苯的用量为硬酯酸质量的30%,反应时间150min,在此条件下,酸的转化率可达97.82%。  相似文献   

16.
以新型离子液体N-甲基吡咯烷酮硫酸氢盐([Hnmp]HSO4)为催化剂,己二酸和异辛醇为原料,环己烷为带水剂,对己二酸二异辛酯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加入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己二酸二异辛酯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甲基吡咯烷酮硫酸氢盐对合成己二酸二异辛酯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当己二酸用量为0.1mol时,醇酸摩尔比为2.6:1,催化剂用量为己二酸物质的量的1.2%,带水剂环己烷为10mL,回流温度下反应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可达99%以上,且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7.
杂多酸催化合成肉桂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富捐  孙明亮 《河北化工》2006,29(4):24-24,26
以钨硅杂多酸为催化剂,通过肉桂酸和正丁醇反应合成肉桂酸正丁酯.实验证明,钨硅杂多酸是合成肉桂酸正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2.0,催化剂用量1.0g/0.05mol肉桂酸,带水剂苯8ml,反应时间为110min条件下,肉桂酸正丁酯的酯化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8.
以H3PW12O40/ZrO2-WO3为催化剂,己酸和正丙醇为原料合成了己酸丙酯。探讨了H3PW12-O40/ZrO2-WO3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酸醇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H3PW12O40/ZrO2-WO3是合成己酸丙酯的良好催化剂;在n(正丙醇)∶n(己酸)=1.1∶1,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0.5%,以环己烷为带水剂,用量6mL,反应时间75 min的条件下,己酸丙酯的收率可达6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