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表和岩层变形与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场实测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资料为基础,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对开采层上覆财层和地表的移动变形与开采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了。得出其间的动态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2.
宽条带开采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宽条带开采基于窄工作面和条带之间,利用了地表移动与变形自身的特点。文中通过对宽条带开采移动与变形的计算分析,对宽带开采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开采例说明了宽条带开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地表动态下沉过程实测分析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176东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过程的实时监测与分析,获得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动态下沉的规律和参数,经与实测资料对比吻合较好,可用于“三下”开采工作面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深埋煤层多工作面开采的地表沉陷特征,采用FLAC3D模拟小保当一号井112201工作面及两侧相邻工作面先后开采的覆岩破坏、应力变化和地表移动特征。研究表明:112201工作面单独开采,覆岩塑性破坏表现为中间低、两侧高的“凹”形,覆岩最大破坏高度达165m, 112202工作面的开采使老采空区覆岩二次破坏高度增大6.67%,112207工作面开采使老采空区覆岩三次破坏高度增大10.91%;相邻工作面的开采使112201工作面覆岩应力变化经历“稳定—打破—初步稳定—二次打破—再稳定—三次打破—终稳定”的复杂过程;112201工作面开采形成的地表移动盆地范围受相邻两侧工作面开采的影响而变大,且沉陷中心向两侧扩大,相邻工作面的沉陷中心则偏向112201工作面老采空区一侧;岩移观测资料显示,单工作面倾向地表下沉曲线表现为“V”形,相邻工作面的开采使其地表最大下沉量增大了6.08%,地表下沉曲线最终表现为“W”形。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8):42-43
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破坏易产生安全事故,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得到了1621E工作面开采后煤层覆岩的位移和垂直应力分布特征,分析得出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层的最大下沉量为3.1 m,上覆岩层的垂直应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马晋虎 《矿山测量》2020,48(3):69-73,81
岳城煤矿拟开采Ⅲ2301和Ⅲ2302工作面,其北部存在部分建筑物。为了分析工作面开采后是否对这些建筑物造成损坏,采用概率积分法,以矿井建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资料为基础,根据待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和重复采动的影响,对预计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求取了预计参数。通过对待采工作面开采后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预计,并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进行计算分析评价,给出了待采工作面开采后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值和引起建筑物的最大变形值,得到工作面开采后采动影响范围建筑物范围内约30 m,建筑物最大损害等级为Ⅱ级,为准确进行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以及附近民房的影响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增加建筑物下采煤的安全技术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多层同时开采的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对两面相互影响的范围和强度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承压水体上对拉工作面开采,在国内外尚不多见,与基它开采方法相比,探索对拉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是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淮北杨庄矿2635对拉工作面开采为试点,通过现场矿山压力观测。认为对拉面错距应为10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以现场实测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资料为基础,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对开采层上覆岩层和地表的移动变形与开采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其间的动态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下大采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峰峰矿务局九龙矿北翼建筑物下采煤,按条带开采的设计原则,结合该地区建筑物实际情况,成功地开采了2个大采宽条带开采的高产高效工作面,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以保证地面建筑物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峰峰矿务局九龙矿北翼建筑物下采煤,按条带开采的设计原则,结合该地区建筑物实际情况,成功地开采了2个大采宽条带开采的高产高效工作面,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以保证地面建筑物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峰峰矿务局四矿两个协调开采工作面4804、4904的底板岩体移动的综合观测,分析和总结了承压水上近距煤层协调开采的底板岩体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文中针对澄合矿业有限公司王村矿铁路煤柱采用工作面跳采的方式,成功采出铁路下压覆的煤炭资源,又减小了开采过程中铁路维修量的开采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了跳采工作面地表变形规律和铁路路基的移动变形影响特征,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炭开采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邢东煤矿工作面上方有工业广场及居民地等建筑物,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解放村庄压煤,实现不迁村开采,依靠开采沉陷过程中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在1100采区实施边开采边观测的方法,利用观测数据指导工作面设计,成功开采出村庄下压煤,实现了不迁村开采,并使村庄建筑物变形控制在房屋开裂临界变形值(水平变形0.8 mm/m)之内,该技术的研究可以为类似条件工作面开采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皖北矿务局百善煤矿风氧化带煤层安全开采实践,阐述了风氧化带煤层顶板岩性变异特征,综述了工作面进入风氧化带开采的覆岩破坏移动规律;并分析了移动规律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相似物理模型实验对30101首采工作面开采时的覆岩移动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了杭来湾矿近浅埋工作面开采时的覆岩结构特征、关键层破断规律及关键层和地表移动规律,为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煤层的安全开采及覆岩移动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对东峡煤矿大倾角煤层群走向长壁开采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监测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工作面开采围岩移动的规律性和复杂性.结果表明,在大倾角煤层群开采时,无论是围岩应力还是岩层运移都表现出与单一大倾角煤层不同的特征,变化现象趋于复杂,上层煤开采不仅影响了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而且对下层煤产生了扰动,影响了下层煤开采,其主要表现为上层煤开采的卸载扰动和支架、采空区垮落体的加载扰动.研究结果为现场开采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岩层移动分层传递的观点,以综采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建立了厚松散层下煤层开采沉陷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谢桥矿8#煤层和6#煤层不同深度、不同工作面宽度的2个工作面开采沉陷值,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浅埋深和工作面快速开采相结合导致地表沉陷规律的特殊性,从我国浅埋煤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地表沉陷预计方法及地表沉陷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现状概述,结合我国"三下"采煤规程和已有矿山开采沉陷理论与实践,指出浅埋地表沉陷规律研究现有成果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给出以后可从工作面开采速度对地表沉陷规律、地表移动参数等影响,基于开采速度尺度下地表沉陷动、静态全过程统一预测模型,通过引入"地表移动与变形速度"新指标来进行建(构)筑物损坏评价,以及考虑从优化工作面开采速度方面来减轻采动损坏等4方面开展浅埋深快速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规律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测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着重研究了任楼煤矿综赦和炮采工作面顶板岩层移动特征和"两带"高度发育形态,为煤岩柱的合理留设和7212、7242等提高开采上限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