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中西方传统学术史记与比较研究入手,指出学术从20世纪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可为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化的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二是人文社会科学在不断的细化、分化与综合化。现在一些边缘性学科和新兴学科已经或者正在出现,即使是某些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也延伸出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领域,各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发生重叠和交叉的情况屡见不鲜。科学史证明,靠单一的学科来解决丰富多样的世界性问题与人类社会问题是行不通的,学术学科的交叉往往是创新思想的源泉。不断用科学质疑的科学精神去审视旧的科学与科学学术体系,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架构新的科学框架,尤其是引出大跨度与庞杂的重大交叉科学新思维,学术才能在凤凰涅中常青。  相似文献   

2.
同样的一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中分别作为"意识形态概念"和作为"学术关键词"时往往存有较大差距。在学术领域中滥用"意识形态概念"诚不足取;但意识形态概念对学术领域的渗透并不一定只产生负面影响。20世纪"民族"这个词语从意识形态概念到学术关键词的旅行历程表明,意识形态概念可以为学术提供新的概念工具、思想资源,产生积极的拓伸意义,推动学术生长。  相似文献   

3.
汉语新文学概念旨在整合通常所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作为诸多相关概念中的一种,它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超越的学术整合能力,准确的学术涵盖力,以及较为科学的学术理论张力.汉语新文学概念无能力也无必要取代现存的各种学科概念,只是这一概念的出现和运用为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提供了-个富有学术优势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高校艺术教育融入现代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综合大学开办艺术类专业的潮流,本文提出在综合大学学科间的交叉互补形成的优势与艺术类学科本身的特点相融合的基础上,构建崭新特质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合校园和谐氛围;同时,新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反过来促进综合大学艺术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春秋战国为主要时代背景的先秦学术在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中表现出学术派别众多、学术主张各异的复杂态势。然而在诸子纷纷立说的激烈思想碰撞中,先秦学术却大致可以按照两个学术中心,两条发展线路,两种思想的交锋与融合等线索进行粗略的"纵横"划分。成为这一时期学术史主线的,也正是学术思想交锋的起源、发展与消亡。  相似文献   

6.
朱万曙 《学术界》2005,(1):115-123
20世纪 80年代后 ,徽学逐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其兴起的原因有多种 ,但与当代学术潮流的走向相吻合 ,是重要的原因。其与当代学术潮流有四个方面的吻合 ,第一是新资料所带来的新学问 ,由于徽州保存了大量的文书和典籍文献 ,使徽学超越了一般地域文化研究的层面 ,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第二是随着历史学研究的深入 ,地域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徽州地域文化以其特色和丰富性 ,和宏观研究形成互动 ;第三是 8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史、经济史等专门领域的拓展 ,民间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徽州大量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民间社会生活情态 ,从而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第四是当代学术越来越注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徽学已有的成果体现了这样的交叉 ,显示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一个学科的基础,它对于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治学若干重要概念的变迁表现出结构性特征,无论是研究文章的数量、峰值分布,还是重要概念的产生和更替,都与政治实践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从政治学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学在概念建构上应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在坚持学术自主性与服务政治实践之间寻得平衡,在加强政治学学科自身建设的同时注重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在总结、提炼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推动中国政治学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全球化语境中引领文明对话和思想撞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平 《江海学刊》2004,(1):32-35
新全球化与文明对话 ,构成马克思主义当代语境。破除学科壁垒、积极应对新全球化时代文明冲突与思想对话 ,不断激活和张扬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精华、文明活的灵魂的本真性 ,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对话本质上是基于新全球化时代交往实践之上、在“时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精华”之间展开的、以新全球问题为核心的思想撞击和融合  相似文献   

9.
兰明 《理论界》2007,(11):137-138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已是客观的事实。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往和借鉴将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文化将逐渐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文明冲突和文明共存引发世界文明的变迁、演进、发展和多样化,不同文明在交融中发生碰撞而走向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趋势。我们要学会在复杂多极的文明世界中共存,学会从其他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  相似文献   

10.
论学术批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茂泽 《学术界》2001,(2):85-99
中国学术现代化,呼唤学术批评的繁荣.创造性学术批评,有赖于健全的学术批评观."学术"是中国传统语词,含哲学、科学意义在内;"批评"是来自日文的外来词.阐明并丰富"学术批评"一词的意义,是本文任务之一.从中西学术历史看,学术批评是学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或一环节.它和学术盛则俱盛,衰则俱衰.学术批评的进步,集中体现为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而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正是学术发展的标志;学术批评是学者们在真理面前进行的理性对话,批评的结果,学者之间没有输赢,真理才是唯一的胜利者;从实质看,学术批评是以真理为标准进行的自我批评.真正的学术批评,是民主的、科学的批评,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批评,是责任感和理性、革命性和建设性、独创性和真理性有机结合的批评,是融理论性和实践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于一体的批评,是科学批评、历史批评、哲学批评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原创性学术研究方法的两维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学术评价永远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功利性特征,原创性学术研究道路也必然与之相伴随。学术评价具有两面性、不确定性,必须相对性地加以消解,否则长期禁锢于学术评价指标或标准,原创性将受到极大的阻滞。当下学术环境中,尤其要研究如何和善于对学术评价进行自我消解。可以通过八个方面为一体的模式塑造学术雄心,原创性学术研究方法纵然由于各个学科专业的不同历史发展内涵和研究手段而呈现气象万千的景象,学术雄心却始终是支撑原创性学术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张蓬 《河北学刊》2012,32(3):144-148
近年来,在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中国哲学"是否合法的疑问,此问题的背后可能缘于依什么样的思考框架来治中国思想作为历史的学问的问题。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作为历史的学问,学术界有多种做法,如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哲学史等。本文以钱穆与冯友兰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及其择取根据为例,以期窥探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因缘、问题、轴心、轨迹。钱穆不主张以分科之学特别是"哲学"来梳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精神作为历史的学问;而冯友兰则是以西方"哲学"的框架来重新清理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重要代表,其所著之"三史"、"六书",就是以"哲学"史的框架叙述传统,以"新理学"的框架开新。在对钱、冯二位先生的学术乃至哲学观的比较中,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生长发展的问题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认识大学学术自由的视角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学术自由被认为是开展大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对大学学术自由内在所包含的要求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陈述了认识学术自由的主要观点、立场,提出了学术自由应从信仰追求、信息传播、关系协调、管理理念等四个方面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评价与学术评价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期刊的评价有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四个大项,学术评价(学术论文评鉴)有观点新、方法新和资料新三个要求,两者之间是互相涵盖的。但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以刊取文"现象具有逻辑上的错误,使期刊评价、学术评价的功能发生了异化。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论,是当前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都应当加倍重视的问题。当前,在学术风气、学术规范还存在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工作只有走出功利的误区,才有可能回归其本源功能。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把高等学校推向了社会的中心地位 ,同时带来了新的生机。高校人才集聚 ,应成为知识经济的策源地 ,这就要求高校发挥基础性研究的学术功能 ,综合研究的学术功能 ,教学研究的学术功能 ,应用研究的学术功能 ,高校自身发展研究的学术功能 ,才能够完成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刘方 《学术界》2012,(1):127-136,286
刘方的博士论文,在问题意识、研究视角、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方面,与马东瑶的文章完全不同.所谓马文的结论,事实上一方面是对于唐宋洛阳文学史和政治史的一些基本史事和学术界共识的概述,另一方面是对于他人著作观点的回应,本身并没有形成新的学术观点.由于谭同学对于学术论著的理解能力和对于相关研究领域学术界已有成果、基本共识等等方面所知有限,而导致将马文中的两段文字,视为马文的学术观点和学术结论,并且由此为基础,推论刘方的博士论文的相应表述文字是“照抄了马著的结论”,完全是谭文基于误读基础上的误解,其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刘晓莉 《兰州学刊》2007,(12):151-153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大学校长,蒋梦麟在长期而丰富的大学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大学学术观.他的大学学术观的核心内容是:厚重学术,倡导学术自由.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一些提高学术水准的措施得以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刑法通说具有最大限度合理性,是被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支持较多的观点学说。过度使用通说及使用伪刑法通说会给刑法学研究及学习带来诸多问题导致学术懒惰、引起刑法学研究主体整体迷失、遏制刑法学研究的发展。应避免过度使用刑法通说及使用伪刑法通说所持的观点和学说,让刑法初学者有充分的研究和学习空间,使刑法学术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9.
杨荣华 《学术探索》2014,(1):126-128
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担当着提高和提升期刊编辑质量的重要职责和责任,期刊质量的高低与编辑个人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关联。编辑人员是期刊编辑活动全过程的直接责任人,对保证和维护期刊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编辑学术期刊的选稿、定稿需要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意识,对审稿更应具备敏锐的学术眼光,对学术论文的编辑加工更离不开学术眼光。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学术鉴赏力、学术判断的知识力,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应从提高学术素养、掌握学术动态、强化责任意识等方面来培养编辑人员敏锐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20.
学术不端与学术规范、学术管理对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术失范、不端乃至学术腐败的事件不断出现,其中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评价过度症。学术规范建设方面的问题只是学术不端事件增多中很次要的原因。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而见惯不怪,一方面意味着学术不端已经成为非常普遍、非常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已近乎无可奈何。导致学术不端的原因包括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等方面。治理学术不端也必须全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一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