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兰胜  董光平  刘光明 《中国药房》2010,(23):2153-2155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菖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菖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菖蒲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云南产菖蒲中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51%;四川产菖蒲中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96%;两产地菖蒲挥发油中含有31种相同成分。云南产菖蒲中含量最高的是β-细辛醚(13.46%),四川产菖蒲中含量最高的是α-细辛醚(10.01%)。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菖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素英  张仁波 《中国药房》2010,(39):3719-3721
目的:分析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风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风草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与云南沪西县松风草挥发油化学成分作比较。结果:共分离出49种组分,鉴定出其中的48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5.85%;以烷类(二十三烷到三十三烷等)、酸类(棕榈酸、亚油酸等)、香豆素(异虎耳草素、花椒毒素等)、萜类(榄香烯、大根香叶烯等)和辛基油等成分为主,其中一些成分(如异虎耳草素、花椒毒素、榄香烯、亚油酸)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本次研究所分离的松风草挥发油成分及含量与云南沪西县所产的成分和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有45种成分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检出。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松风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谢彬  顾健  谭睿  曹雨虹 《中国药房》2014,(3):260-261
目的:研究藏药打箭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打箭菊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打箭菊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6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1.137%。主要成分有棕榈酸(41.530%)、亚麻油酸(13.659%)、顺式-β-合金欢烯(6.250%)、正二十三烷(4.899%)、肉豆蔻酸(3.465%)、二十九烷(2.783%)、正十五烷酸(1.460%)、植酮(1.218%)等。结论:藏药打箭菊挥发油中含有多种具有明显生物活性的成分,该试验可为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化香树果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化香树果序中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化香树果序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各组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结果:测得挥发油的含量为0.10%。从化香树果序挥发油中鉴定了2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10%。主要成分为γ-桉叶醇(18.92%)、β-桉叶醇(18.74%)、五十四烷(8.64%)、正十六酸(7.87%)、十六酰胺(5.04%)、十八酰胺(4.84%)、香木兰烯(4.23%)、三十二烷(3.99%)等。结论:化香树果序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是倍半萜类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量的37.66%。  相似文献   

5.
海南产山柰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海南产山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柰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海南产山柰挥发油中分离出21个色谱峰,鉴定出19种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分别为: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49.118%)、肉桂酸乙酯(19.323%)、十五烷(15.018%)、δ-蒈烯(5.270%)。结论:本方法为山柰挥发油生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同时也为其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韩安榜  尤志勉 《海峡药学》2012,24(11):52-53
目的研究浙产檫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石竹烯(26.971%)、香树烯(10.931%)和罗汉柏烯(9.864%),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苯甲氧羰基-L-天门冬氨酸(7.234%)、熊去氧胆酸(6.739%)和1,14-二溴十四烷(5.829%)。结论浙产檫木茎中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浙产檫木茎挥发油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并制定其药用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涛  张浩 《华西药学杂志》2008,23(2):176-177
目的分析四川川西高原产长鞭红景天根和根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结果用GC-MS法从长鞭红景天挥发油中检出了42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2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5.91%,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为棕榈酸(35.90%)、亚油酸(23.10%)、肉豆蔻酸(7.24%)、二十三烷(4.66%)、二十五烷(4.42%)、6,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1.32%)、十五烷酸(1.42%)、十七烷酸(1.65%)、S-(2-氨基乙基)酯-硫代硫酸(1.34%)、二十一烷(1.98%)、二十四烷(1.15%)、十八醇(1.62%)和二十七烷(1.68%)。结论所做分析可为长鞭红景天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罗汉果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收集罗汉果成熟果实中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成分达20余个,从中鉴定出13个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6%。结论:n-十六烷酸(45.609%)和9,12-十八碳二烯酸(36.151%)是主要成分,它们共占挥发油总量的81.76%。  相似文献   

9.
吉林产玛咖根茎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吉林产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地下根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70个峰,鉴定了其中27个化学成分。已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818%。结论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乙腈、3-甲氧基苯甲醛和正十六烷酸,为玛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兴安白芷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的干燥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分析其与祁白芷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油成分。结果:从兴安白芷挥发油中检出244个色谱峰,鉴定了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13%。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四烷醇(tetradecanol,19.43%)、α-柠檬烯(α-limonene,15.25%)、3-蒈烯(3-carene,10.94%)、正十二烷醇(1-dodecanol,5.74%)和1R-α-蒎烯(1R-α-pinene,3.85%)。结论:兴安白芷和祁白芷共有成分有38个,占兴安白芷挥发油总量的34.54%,其倍半萜及其衍生物类成分的数目和含量要远远低于祁白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虎眼万年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SFE)萃取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38个色谱峰,鉴定出3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53%。结论:虎眼万年青挥发油化学成分以5,22-豆甾二烯-3-醇(相对含量为14.001%),γ-谷甾醇(13.137%),菜油甾醇(7.765%),9,12-十八碳二烯酸(13.909%),正十六酸(8.842%)为主,占总挥发油成分的57.65%。其中,醇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42.41%,酸类化合物占27.52%,酯类化合物占7.27%。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检出。  相似文献   

12.
郑相勇  赵江林  曾晞  牟兰 《中国药房》2010,(35):3322-3323
目的:对中华羽苔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华羽苔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各成分并鉴定其结构,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经工作站数据处理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中华羽苔挥发油中分离检测出73个组分,鉴定出其中4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0.92%。其主要成分为分药花醇(27.20%),其次是β-桉油醇(6.02%)、(+)-匙叶桉油烯醇(5.54%)和9,10-脱二氢异构长叶烯(5.08%)。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羽苔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秦皮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秦皮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65个化学成分,鉴别出6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968%。其中,质量分数较大的成分有4-己基-2,5-二氧代呋喃-3-乙酸(10.197%)、3-氟-4-甲氧基苯胺(9.846%)、葡萄螺烷(7.252%)、1-十五烯(7.228%)、右旋橙花叔醇(6.501%)、氧化芳樟醇(5.465%)、α-红没药醇(4.959%)、反-氧化芳樟醇(4.582%)、4-萜烯醇(3.203%)、柠檬烯(2.134%)、正癸酸(2.019%)。结论:GC-MS联用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鉴别秦皮挥发油成分,为秦皮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柿蒂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柿蒂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83个化学成分,鉴别出62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6.704%,其主要成分为己醛(6.465%)、植酮(4.647%)、氧化芳樟醇(4.361%)、壬醛(3.879%)、α-松油醇(3.768%)、2-茨酮(3.519%)、芳樟醇(2.966%)、水菖蒲烯(2.930%)等。结论:GC-MS联用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鉴别柿蒂的挥发油成分,可为柿蒂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萃取红足蒿挥发油的方法。方法 以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微波辅助萃取挥发油的条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 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萃取红足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为:微波功率480 W、料液比1:10 g.mL-1、浸泡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微波加热萃取29 min红足蒿挥发油的收率达0.29%,明显高于水蒸气蒸馏3 h的收率(0.23%)。挥发油的GC-MS分析鉴定出61个化合物,主要有石竹烯(13.85%)、樟脑(11.51%)、桉树脑(9.84%)、石竹烯氧化物(4.80%)、大根香叶烯D(3.99%)、?-芹子烯(3.47%)、1-松油烯-4-醇(2.50%)、桉叶-7(11)-烯-4-醇(2.50%)。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微波辅助萃取挥发油的成分和其相对含量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差异。结论 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具有时间短、提取率高的优点,适合红足蒿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阴香树皮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阴香树皮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阴香树皮中初步鉴定出4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06%。质量分数较高的有桉树醇(30.39%)、亚油酸甘油酯(12.85%)、松油醇(11.38%)、2-茨酮(10.39%)、2-十八烯酸单甘油酯(9.77%)、4-萜品醇(7.14%)等。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阴香树皮的挥发油成分,为阴香树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青  张前军  杨占南  赵超  叶冲 《中国药房》2010,(11):1013-1016
目的:对大唇香科科、二齿香科科、长毛香科科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从大唇香科科、二齿香科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3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大栊牛儿烯-D(26.66%、27.88%)、1-辛烯-3-醇(13.19%、13.79%)、α-蒎烯(12.53%、13.07%)、β-芹子烯(5.93%、6.08%)、大栊牛儿烯-B(5.89%、6.20%)等。从长毛香科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石竹烯氧化物(21.52%)、α-甜没药萜醇(20.35%)、α-蒎烯氧化物(18.25%)、1-辛烯-3-醇(7.26%)、α-甜没药萜醇氧化物B(5.92%)等。结论:本试验可为香科科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