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冲 《广西经济》2007,(10):24-26
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以及纳入玉林、崇左物流通道功能而形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以下简称北部湾城镇群)地处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多区域合作交汇点上,既是我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和枢纽,也是我国西南地区走向东盟、通往全球大市场最便捷的门户。发展北部湾城镇群,是我国构筑多极发展,推进城镇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外交战略、能源安全战略等多方面的需要。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在参与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2.
南宁一直处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位置,南宁是华南沿海、西南腹地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中心,是“大西南与中南半岛合作圈”的边城。因此,南宁的战略定位就是:成为中国粤港澳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大西南与中南半岛旅游合作圈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交流的中转站和枢纽城市。 在现代经济诸要素中惟有城市环境是不可流动的,因此,“环境”已成为影  相似文献   

3.
环北部湾海域深水条件好,港口资源丰富,聚集了越南的海防港,广西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广东的湛江港、海安港及海南的海口港、洋浦港和八所港,是名副其实的“港口富集区”。该区域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区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广西在全国新一轮扩大开放中,面临着多重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着多重新的发展战略,肩负着多重新的重要使命。文章以SWOT分析法,对广西在全国新一轮开放中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广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路径、战略选择、战略组合和战略总杠杆(总抓手)等,文章指出,广西应不失时机地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走开放主导后发跨越发展新路子,加快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新枢纽、中国—东盟合作高地,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谷新辉 《广西经济》2005,(12):22-23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催生广西大物流 广西东邻粤港澳,南对东南亚,紧靠大西南,北接中部省区,连接着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带,是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是华南通向西南的枢纽,也是中国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东盟和东盟国家进入中国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三沿”区位优势,拥有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  相似文献   

7.
黄红 《广西经济》2013,(5):20-22
广西最突出的优势在区位、最根本的出路在开放。广西开放合作的最大优势就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位优势。这是广西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立命之本,也是全面拓展开放型经济的动力之源。近几年广西实施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的工业化中期,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广西对东盟贸易快速发展。2010年广西与东盟贸易双边额达6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东盟继续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继北部湾经济区之后,东兴的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打造沿海沿边新一极,对于探索我国沿边对外开放新模式、新机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与东盟国家的战略合作,密切中越两国经贸往来,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培 《广西经济》2008,(3):27-28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形成经济发展新一极.是中央对广西的希望,是重要战略,是一篇大文章,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的精神。广西沿海地区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广西、着眼全国、放眼世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顺行政区划与发展、利益与发展、和谐与发展三方面关系,将区位、港口、资源等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后发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08,(3):12-12
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正式对外宣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政府给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闻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11.
《广西经济》2007,(7):12-1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初步形成,广西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点。为凸现广西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实现泛北部湾经济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合作,需要成立区域性的金融组织搭建金融合作平台。由此,建立北部湾银行的构想呼之欲出,而北部湾银行建立模式的选择则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山水相依、民族相亲、文化相近,往来密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构建中国西南-东盟无障碍旅游圈具有十分便利的条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为西南与东盟开展旅游经济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加上广西兼有的西南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资源、区位和人文优势,又把广西推到了中国西南-东盟无障碍旅游固的中心位置。广西旅游业面临一个历史的最好契机,必须抓住机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省会中心城市,是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圈的中心,是连接西北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和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也是我国向蒙古、俄罗斯等北亚国家开放的桥头堡,在我国向北开放、构建亚欧贸易通道、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一核双圈”战略,加快“建设一流首府城市、打造一流首府经济”进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14.
陈武 《广西经济》2014,(11):10-15
正同志们: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在新的条件、新的形势下,对广西未来发展进行新的谋划、新的部署,标志着全区改革发展、开放合作进入新的阶段。推进"双核驱动",机遇正逢其时,条件已经具备。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风生水起、成效显著。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中期评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经济区功能定位逐步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区对全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为构建西南中南开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广西实施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带动战略,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历史经验表明,广西的根本出路在开放。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转型、广西进人工业化中期的关键阶段,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广西实现腾跃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伍启明 《广西经济》2013,(10):15-16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入发展,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交往合作更加密切,已成为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新高地。作为对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广西需要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双方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中国一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建设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随着自治区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和打造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对外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全面推进,玉林市"东靠南下、通江达海"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生产要素迅速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集聚,对于作为玉林市融入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的"桥头堡"和  相似文献   

18.
崇左市地处广西西南部,陆地边境线长533公里,是广西边境线最长的城市,有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13个。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总体规划下,在中国—东盟“一轴两翼”战略实施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的构想中,崇左市地处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关节点,位于泛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和东盟经济圈东部,是海上东盟和陆上东盟的联结交汇点。  相似文献   

19.
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的桥梁和纽带,发展面向东盟的商务总部经济,加快建设中国一东盟国际贸易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  相似文献   

20.
周康  严立爽 《特区经济》2012,(5):219-22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港口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重要增长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东盟、华南、西南三大经济圈的结合地带,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区域中唯一的沿海地带,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陆地接壤、海上相通的唯一西部港口。在此背景下,环北部湾港口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关键。但是与我国其他沿海港口相比,北部湾港的发展面临着内部制约与外部挤压的双重压力。这让北部湾港口的发展压力更为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