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简述了探地雷达检测公路路基路面厚度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应用美国GSSI公司TerraSIRchSIR-3000探地雷达系统,对连霍高速公路三门峡段路基路面厚度进行了无损检测。计算得出公路路基路面各检测层的平均厚度和标准差,同时通过探地雷达交互式解释方法可以绘制连续清晰的厚度曲线图,有利于探地雷达厚度检测成果的进一步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不同类型探地雷达的数据处理、建模、模拟和显示,以RIS-K2型探地雷达为例,研究其数据结构和数据排列方式,探讨探地雷达接口编制、编程实现数据的读取、显示及处理,并将所编程序嵌入MATGPR程序中,实现了对RIS-K2,GSSI,Pulse EKKO,SU,SEG-Y和RA-MAC等六种探地雷达进行数据处理的功能,为不同类型探地雷达用户提供了数据处理的自由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3.
基于Maxwell方程组,得到满足Debye关系的频散介质探地雷达有限元波动方程,推导有限单元法的离散格式,并编制正演模拟MATLAB程序。选取一典型地电模型,分别对考虑频散与不考虑频散,频散介质中同一模型不同频率天线的雷达探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达波在频散介质中传播时,具有波形严重畸变、能量迅速衰减的特性,如果不考虑介质对波吸收衰减的探地雷达正演,其结果与实测的雷达波形存在较大的偏差。并把该结论应用到广东省某高速公路的圆管涵实际资料解释中,有效地解答了实测资料解释中遇到的问题,并对GPR工程实测过程中天线频率的选取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4.
百余年来,探地雷达在技术上逐步成熟,在地下探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国外在探地雷达的设备研制、数据处理和具体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及研究动向,也简要介绍了探地雷达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对箱梁腹板的检测与应用研究,对箱梁腹板典型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探地雷达能够对混凝土的质量缺陷给出直观的雷达波形特征,能够判断钢筋保护层厚度,并实现对腹板内波纹管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探地雷达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高速公路病害检测中雷达天线中心频率的选择方法,分析了典型的高速公路病害,如路基不密实、脱空、桥梁搭板沉陷和管涵附近脱空的形成原因及其病害异常在雷达探测剖面图上的表现。为以后的病害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养护部门提供了维护处理依据。证明了探地雷达是一种经济、有效和科学的高速公路病害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7.
微波检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洪斌  周在杞 《无损检测》2009,31(4):288-293
论述了微波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利用探地雷达的优势。对该项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混凝土结构的厚度,采用了探地雷达技术进行检测.介绍了探地雷达的检测原理,由发射天线向混凝土结构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1 MHz~2 GHz),电磁波在其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磁属性(介电常数)和几何形态的变化而变化.雷达主机将接收此部分的反射波,并根据其双程传播时间t和计算所得速度?计算出各结构层的厚度.通过采用RIS-2K型探地雷达配置1 600 MHz天线,对阶梯试件厚度的检测,发现在厚度<400 mm时,检测最大误差为6.7%.实际的桥梁混凝土检测发现,该技术对120 mm左右的现浇混凝土板的变异系数为4.5%,而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后两者的均匀性较差.试验证明,采用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核电站安全壳钢板混凝土中钢衬的腐蚀检测技术,使用探地雷达技术对钢衬腐蚀进行检测,并对其反射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探地雷达微波技术对核电站安全壳进行在役检查是保证内衬钢板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地雷达在混凝土板钢筋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探地雷达技术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的原理,针对其在确定钢筋直径以及钢筋笼中单根钢筋位置的检测难点,制作了一块带有多根单独钢筋及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板,并使用1.2GHz的雷达天线采用反射法对板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雷达可以分辨出双层钢筋的位置,并给出估计钢筋直径的方法以及可分辨钢筋的最小间距。  相似文献   

11.
RAMAC型地质雷达在管线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新的探测方法,在城市管线探测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方法。结合RAMAC型地质雷达在上海市管线普查中的实际应用可知,RAMAC型地质雷达可有效探测出地下非金属管线(如给水管道和燃气管道)、综合管沟和近间距管线的埋藏位置及尺寸,具有快速、高效和非破坏检测的优势,较传统地质雷达操作简便、数据处理快捷以及图像分辨率高。若该型地质雷达与管线探测仪结合使用,可以解决城市管网普查中的大部分难点,是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机动式高能X射线照相系统通过对9MeV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小型化设计,能够机动至贮存场所,实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靠前检测。开放工房防护条件较差,但可以利用地势或专门构筑屏蔽墙有效减小射线强度,同时采取距离防护,确保人员与环境的辐射安全。为保证变换场地后检测结果的质量与一致性,制定了配套的检测规范与质量控制措施。经过几年的使用,机动系统检测出了大量药柱气孔、界面脱粘、夹杂等缺陷,为分析贮存和使用过程的发动机质量,指导发动机设计、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学会成立30年来激光、微波和红外等无损检测新方法的发展进程。着重介绍了激光全息干涉、电子散斑干涉、微波探地雷达、红外热成像和热波成像等新技术近年来在国内的研究应用情况。对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李光海 《无损检测》2010,(7):509-512
综述了常压储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蚀和缺陷形态,并根据失效的可能性,给出了有效的检验检测方法,包括宏观检验、厚度检测、表面无损检测、埋藏缺陷检测、底板漏磁检测、声发射检测、真空试漏、附属设施及基础沉降检测等。分别介绍了各检测检验方法的特点以及如何在常压储罐检验中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15.
脉冲涡流阵列系统具有大面积、快速检测的优点,可用于金属表面裂纹的自动在线检测。在无损检测领域,应用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观测到被检测物体的缺陷位置及大小,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普及。设计了一套脉冲涡流阵列检测系统,包括脉冲涡流阵列探头。应用该系统对标准铝合金试件的缺陷进行了初步的成像处理,给出了标准铝合金试块缺陷成像检测结果,并指出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场(厂)内机动车辆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泽华  沈功田 《无损检测》2006,28(11):595-597,601
场(厂)内机动车辆属于特种设备,国家对其实施强制性监督检验,而无损检测技术在确保其安全运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综述了在其检验过程中分别采用的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包括目视检测、超声波检测、表面检测以及噪声测试、速度测试、转向测试和液压系统测试等,并阐述了采用这些检测技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ASG管嘴焊缝结构的复杂性,为优化其无损检测方法,改进超声波检测工艺,按照RCC-M规范要求,设计了全尺寸0°和90°ASG管嘴焊缝对比试块。通过理论分析和采用多角度探头的试验验证,确定35°和45°探头的组合可以覆盖整个焊缝的厚度范围,能有效检测出试块上的人工缺陷,且满足RCC-M标准要求。在超声波检测试验基础上,制定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检测工艺。  相似文献   

19.
余付平  朱荣新  赵玉丰 《无损检测》2008,30(12):898-902
在脉冲涡流检测中,为了研究传感器空间位置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规律,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传感器水平和垂直位置变化对感应电压信号及缺陷附近电磁场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传感器位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不同检测位置时,前者可通过感应电压得到峰值时的检测位置,实现对缺陷的边缘检测,后者的感应电压信号具有提离交叉点。仿真结果为试验研究传感器空间位置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了高效率地检测油田钻杆,设计了磁屏蔽器,电磁有限元分析表明,有磁屏蔽器存在时,钻杆漏磁信号将明显集中于缺陷附近,且永磁体元件之间通过空气介质耦合的背景磁通会大大降低。钻杆实物漏磁测试证实了这一分析结果,配有磁屏蔽器的探头可明显提高漏磁信号信噪比,有利于提高缺陷漏磁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