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乌鲳(Formio niger)系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喜集群。为人们喜爱的上等食用鱼品。台湾海峡有着较丰富的乌鲳资源,历来为闽、台两省共同捕捞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种之一。近5年来平均年渔获量9千吨许,最高1.54万吨。乌鲳渔业虽有悠久历史,但关于它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告甚少。  相似文献   

2.
沟鲹(Atropus atrops)隶属鲹科(Carangiade),沟鲹属(Atropus)。俗称铜罗盘(福建)。系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其经济价值较高。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和中国沿海。台湾海峡的沟鲹常与蓝圆鲹、鲐鱼、乌鲳等中上层鱼类混栖,成为机帆船大围缯和灯光围网的兼捕对象、研究它的生物学特性、无论对科研、教学和生产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仁 《海洋渔业》1986,8(1):21-22
<正> 乌鲳(俗称黑鲳)在鱼类分类学上是属于鲈形目,乌鲳科,乌鲳属,乌鲳种。乌鲳是海南岛海洋捕捞生产的主要鱼类品种之一,捕捞乌鲳一般采用刺网和围网渔具生产,年捕获量一般2万多担,过去内销很少,多为加工霉香鱼筒出口,创汇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4.
智捕乌鲳     
<正> 乌鲳(Formio niger)是福建经济鱼类之一,尤以闽南渔场产量较高.由于刺少、肉多,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因此无论鲜鱼或腌制品都为人民所嗜食.以往曾远销东南亚诸国,深受欢迎. 乌鲳体呈卵圆形,头、口都较小,全身被棱状细鳞,色泽暗褐,是外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之一.喜  相似文献   

5.
<正> 乌鲳地方名:灰鲳、鸡鲳、婆丁。我国沿海均产,江苏近海乌鲳资源比较丰富,当地渔民主要以单层刺网进行捕捞作业。为提高乌鲳生产的经济效益,我站于1989年开始,根据吕四渔场条件及乌鲳的生态习性,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乌鲳渔业,尚未大力发展,福建许多地区在春汛过后即转入淡季,如能在夏季开展乌鲳作业,对增产有很大意义。厦门用草蓆诱捕鲳鱼是一种较先进的作业法,适宜捕捞大小羣的乌鲳鱼,也可在白天诱集上、中、下层的鱼羣,还可开展日夜兼作轮作,生产成本也低。特介绍出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鲳鱼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经济鱼类,具有分布广、价值高等特点。渤海区的鲳鱼主要是鲳亚目、鲳科的银鲳(S.argenteus),还有少量鲈亚目、乌鲳科的乌鲳(F.niger)。为了开发渤海区的鲳鱼资源,今年在省局支持下,我区利用黄骅县歧口公社渔业指导船进行了鲳鱼(银鲳下同)刺网生产试验,并初步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履行国际海事组织《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90)的义务,我国已建立了《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及重要海区的溢油应急计划,包括《台湾海峡水域溢油应急计划》。这些应急计划已经交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发布。本文从《台湾海峡溢油应急计划》入手,认为《台湾海峡溢油应急计划》仅是台湾海峡大陆一侧的实施内容,海峡两岸在溢油应急合作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前景,对此提出两岸合作的设想和建议,实现对台湾海峡溢油的预控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县渔场广阔,海底平坦,水产资源丰富,有上、中、下三层鱼类。历年来,我县渔业生产不论围绘或流刺网只捕上层鱼类,还有绝大部分上层鱼如乌鲳鱼及底层的比目鱼、鳗、小鲨、对虾等,未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10.
闸坡港之夏     
夏季的闸坡港,蓝海白云,渔船来往如梭,景色分外美丽。在码头上,在渔港里,到处是忙着夏汛生产的渔民,这对船刚刚运回一担担乌鲳,那对船又送来一罗罗雪白如银的带鱼……。  相似文献   

11.
提要用RAPD技术对取自胶州湾、台湾海峡和北部湾3个野生群体的24尾真鲷进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析。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在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31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16条,大小在200—25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片段176条(多态性片段的比例为81.48%)。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1645、0.1413、0.1073,台湾海峡与北部湾真鲷的遗传距离最近,胶州湾与台湾海峡其次,胶州湾与北部湾最远。  相似文献   

12.
枪乌贼(Loligo)是台湾海峡重要的水产品之一,福建统称鱿鱼,为福建、广东和台湾渔民的传统渔获对象。枪乌贼多数种类为一年生,具有世代交替快、繁殖力强和资源恢复补充迅速等特点。特别是台湾海峡,常年气候暖和,海域水温,盐度和海流均有利各种饵料生物的迅速繁殖,是枪乌贼生殖繁衍,索饵肥育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枪乌贼资源的调查,在历次的水产资源调查中都曾结合进行,如1972-1974年福建近内海水产资源调查,1975-1978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鱼类资源调查及1982-1983年闽中渔场鱼类资源调查等。但上述调查都没有把枪乌贼列为主要调查对象,所获得资料缺少系统性,未能反映出台湾海峡枪乌贼资源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010479台湾海峡灯光围网渔业研究二Astudy on the light seine fishery in the TaiwanStrait[刊,英]厅ianyuanD// Asian Fish.Sei.一2000,13(1)一31一38 台湾海峡是灯光围网渔业的传统渔场。近来台湾海峡的渔业资源在逐年减少。尽管灯光围网渔船的数量在减少,但产量仍保持相对的稳定。台湾海峡有许多上升流区域,在这些区域有大量的浮游生物繁殖,且水文条件稳定,适于鱼类集群和索饵。灯光围网主要是捕获中上层鱼类,对地质环境有轻度破坏,仅对一些幼鱼有损伤。台湾海峡的中上层鱼类种群恢复迅速,其年渔获量并未达到最大持续产量。因此台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2003~2004年台湾海峡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结合以往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鲐鲹鱼类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台湾海峡鲐鱼捕捞群体结构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台湾海峡鲐鱼资源主要为灯光围网作业和拖网作业所利用;5、6月在灯光围网作业主要渔获物中鲐鱼占绝对优势,其余各月所占比重均较低,其渔获群体优势叉长组为230~260mm,占60.8%,平均叉长246.1mm,资源利用较合理;而拖网作业捕捞群体以0龄鱼和1龄鱼为主。定点调查表明5月鲐鱼数量分布的主要密集区出现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近岸海域,以幼鱼为主,8月群体较为分散,密集度不高。为合理利用鲐鱼资源,应加强对灯光围网作业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是海难事故相当频繁的海域,海上人命搜救、船舶救助和船舶溢油防范的压力已日渐增大,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如何沟通协调指挥,以达到快速高效搜救目的。本文从分析台湾海峡的现状入手,引发对海峡两岸海上搜救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台湾拖网船捕获的鱼类个体尺寸明显减少,拖网船的单位努力渔获量逐年急剧下降。这些事实表明,台湾海峡和台湾北部水域的底鱼资源已经减少。为了维持底鱼资源,规定拖网目尺寸成为—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6):27-28
台湾海峡鱼种贝类将有“身份证”。5月10日,在厦门检验检疫局高级科技顾问、中科院院士张玉奎的牵线搭桥下,厦门海峡两岸农产品技术中心与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lient)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展鱼种贝类鉴定研究,建立台湾海峡鱼种贝类鉴定库。此举对于促进两岸水产品贸易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宏达 《海洋渔业》1987,9(3):110-111
<正> 台湾海峡是福建省枪乌贼业的主要捕捞场所,本文根据1984~1985年台湾海峡枪乌贼资源调查资料,就枪乌贼类某些特性作一探讨,以便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研究,进一步认识枪乌贼资源数量变动趋势,为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台湾枪乌贼(Loligo formosana Sasaki),属海产软体动物头足纲二鳃亚纲十腕目枪乌贼科枪乌贼属,地方名称鱿鱼,盛产在台湾海峡以南海区,为我国沿海产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枪乌贼。但有关台湾枪乌贼繁殖情况的资料,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