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扶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对照组患儿只实施耳内镜下鼓膜切平置管而不行腺样体切除。记录两组患儿中耳积液存在时间,观察两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情况和中耳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中耳积液存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耳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某院治疗的SOM患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7例。对照组实施鼓膜置管术,观察组接受鼓膜置管、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耳积液时间、愈合时间、治疗前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发症及疾病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中耳积液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BR阈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R阈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鼓膜置管、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SOM效果确切,可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与SOM复发率,促进患儿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样体消融联合鼓室置管术治疗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幼儿分泌性中耳炎48例(88耳),随机分为23例(43耳)单纯鼓膜置管 (对照组)与25例(45耳)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消融 (观察组)治疗,比较分析患儿疾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术后咽鼓管功能、鼓膜形态、中耳积液吸收、鼓室图峰压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两组有效率及鼓室图峰压值改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消融联合鼓室置管术是治疗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可视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96例(152耳)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儿行可视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和鼓膜切开置管术,观察治疗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96例(152耳)患儿治愈8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无效的1例发生于拔除通气管鼓膜愈合后1个月,再次手术切除加置管而愈。所有患儿获随访6~12个月。无中耳感染、出血,纯音测听平均为21.5dBHL,听阈平均提高25dBHL。复查电子鼻咽镜:鼻咽部创面光滑、无残留,咽鼓管咽口及圆枕无损伤。【结论】可视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55例的疗效。方法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并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55例(64耳),观察术后中耳积液的平均时间,以及通气管脱落或取出后随访的结果,如听力变化、疗效、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55例术后纯音听力均提高,在0.5、1.0、2.0 KHz的测听中,听阈平均提高23.4 dB,术后耳积液平均时间为(8.7±1.4)d,治愈42耳(65.6%),好转19耳(29.7%),无效3耳(4.7%);在通气管取出3个月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3耳,其中有1耳并发感染;并发症主要有脱管5耳、耳漏2耳、膜穿孔不愈合2耳,1耳发生鼓膜钙化。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不仅提高患儿的听力,还能缩短中耳积液时间,降低复发率及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9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单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研究组则联合鼻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纯音听力及中耳积液改善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0.8%),纯音听力与中耳积液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镜下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的方式,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恢复患儿听力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 对25例分泌性中耳炎行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患儿实施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术后随访5~12个月,2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听力明显改善,术后腺样体均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鼓膜置管术,对儿童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腺样体切除术,观察组在采取腺样体切除的同时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记录两组中耳积液时间、炎症复发率、不同频率听力变化情况,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频率听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短、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鼓膜穿孔、听力损失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症状,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13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耳积液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效果显著,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儿童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儿童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鼓膜置管术,观察组选择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分析鼾症以及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前后患儿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听力改善效果优于单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儿童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84耳)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同时采用鼓膜穿刺治疗。观察45例(84耳)患儿治疗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45例(84耳)患儿获随访6~12个月。其中治愈70耳,有效9耳,无效5耳;总有效率为94.05%。复查鼻内镜示:鼻咽部创面光滑,无粘连、残留、圆枕及咽鼓管咽口损伤。无中耳感染、出血及听力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7例。A组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B组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中耳积液消退时间、术前术后听力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74.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5,P=0.011);A组中耳积液消退时间、术后气导与骨导听力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01)。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优于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可有效缩短中耳积液消退时间,促进鼓膜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听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儿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应用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联合鼓膜切开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术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联合鼓膜切开鼓室冲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鼓膜置管术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及复发率,并采用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CES)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为92.3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11.53%,对照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3.84%,对照组为10.4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CC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应用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联合鼓膜切开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术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5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试验组48例、参照组47例。试验组行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参照组行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完全愈合时间、中耳积液时间、语频区气导听阈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完全愈合时间、中耳积液时间、语频区气导听阈均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效果显著,能缩短康复进程,改善听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进行鼓膜置管术的同时进行腺样体切除术。对两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术后中耳积液复发率、感染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TNF-α、IL-6和IL-8以及听力阈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中耳积液时间以及中耳积液复发率、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各频率上的纯音听阈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术能够明显降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TNF-α、IL-6和IL-8的水平,患儿的听力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腺样体刮除术及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年龄5~12岁的36例(42耳)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所致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不分性别,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予以单纯鼓膜切开术,乙组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后,同时对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术后均进行药物治疗。结果:随访12个月,甲组治愈12例(12耳),好转2例(4耳),无效4例(4耳)。乙组治愈17例(20耳),好转1例(2耳),无无效病例。结论:对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手术切除结合鼓膜切开置管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彭婷 《当代护士》2021,28(11):92-94
目的 探讨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某院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地分析这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中耳炎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反复呼吸道感染、乳突气化不良、通气管置留时间、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慢性鼻-鼻窦炎、既往置管手术、鼻腔结构异常等.根据患儿的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年龄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乳突气化不良、通气管置留时间、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后复发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乳突气化不良、通气管置留时间(3~6个月)、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对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术后复发的影响显著高于学龄组儿童(P<0.05).结论 乳突气化不良、通气管置留时间(3~6个月)、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这四个因素可能是导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腺样体肥大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更加明显,应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与微波联合治疗不典型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以"鼻塞,睡眠打鼾"为主诉,年龄4~14岁的腺样体肥大但无听力下降表现的住院患儿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3例29耳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并患耳微波理疗;B组24例30耳单纯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后第2、6周随访复查鼓膜像、纯音测听和声阻抗检查。结果 A组术后第2、6周中耳积液消失率分别为89.66%(26/29)和96.55%(28/29);B组术后第2、6周中耳积液消失率分别为66.67%(20/30)和96.67%(29/30)。结论对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并患耳微波理疗比单纯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近期治愈率高,而远期预后效果无明显优势,因此对伴有分泌性中耳炎但听力下降不明显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仅行规范的腺样体切除,同样可以获得分泌性中耳炎的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6例,均接受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将上半年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下半年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围手术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感染、复发、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中耳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感染、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行鼻内镜电视监视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2例伴有腺样体肥大的SOM患儿的临床资料,A组32例行鼓膜置管术,B组33例行腺样体切除术,C组47例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A组(75 0%)、B组(72.7%)(P均<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4.3%vs21.2%,P<0.05),虽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 vs 18.8%,P>0.05).结论 鼻内镜电视监视下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SOM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