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 sparing radicalhysterectomy,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手术安全性、根治性以及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1966~2011.9)、MEDLINE(1966~2011.9)、EMbase(1974~2011.9)、CBM(1960~2011.9)和CNKI(1994~2011.9)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共506例患者,其中LNSRH组255例,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组251例。各研究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LNSRH组所需手术时间较LRH组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4.89,95%CI(6.83,82.96),P=0.02],但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6.94,95%CI(–27.30,41.19),P=0.69];②LNSRH组较LRH组切除宫旁组织长度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1,95%CI(–0.49,–0.12),P=0.001 0],但阴道切除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0,95%CI(–0.31,0.12],P=0.38];③LNSRH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比LRH组好[MD=–8.18,95%CI(–10.21,–6.14),P<0.000 01]。结论 LNSRH具备安全性及可行性,能有效减轻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新的手术模式。但因该术式开展时间短,目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根治性、远期复发率、生存率等目前尚不能定论,尚需进行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以提供LNSRH与LRH比较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妇科术后间歇导尿(ISC)和膀胱造瘘(SPC)两种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效应.[方法]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搜集妇科术后ISC和SP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ISC与SPC在尿路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41,1.06),P=0.09];对恢复正常排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切除术组ISC 与SP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46,95% CI(-0.91,-0.02),P=0.04];非子宫切除术组ISC与S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2,95%CI(-0.24,-0.20),P=0.88];对不适合Meta分析的资料进行系统描述,结果显示造瘘处的感染率较高(8%-23%)、ISC 平均费用比SPC 略低,在接受度方面短期尿液引流病人使用ISC有明显不适感和沮丧感(P=0.01),但在需长期尿液引流的病人第3周、第6 周、第12周的接受度、焦虑感和恢复正常生活方面,ISC组优于SPC组(P〈0.05).[结论]ISC 可以作为妇科术后手术尿液引流的手段之一,特别对于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尿液引流的病人,ISC与SPC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良性疾病全子宫切除术不同微创术式间比较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和评价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otal vaginal hysterectomy,TVH)、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ros-copical hyterectomy,LH)、横切口开腹全子宫切除术(minilaporotomy hysterectomy,MiniLPT)等不同微创全子宫切除术式的效果及安全性,以指导临床选择最合理的术式。方法检索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MEDLINE、EMbase、Cochrane DSR、ACP Journal Club、DARE、CCTR、CMR、HTA、和NHSEED等数据库中关于比较TVH、LH、MiniLPT术式中至少两种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性研究、经济评价,罕见结局的报道可包括观察性研究。检索截止时间为2009年3月。采用GRADE标准及Cochrane Reviewer Handbook4.2.3对RCT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研究,包括10个随机对照试验,1个回顾性队列研究、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TVH组手术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术后疼痛最轻、恢复排便或者排气最快、出院最早。MiniLPT组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TVH/LAVH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7.0h,95%CI(13.5h,60.5h)];MiniLPT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08.5ml,95%CI(141.4ml,375.7ml)],MiniLPT组发热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to OR=3.8,95%CI(1.1,12.6)]。TVH组手术时间比LH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7.2min,95%CI(-62.3min,32.19min)];TVH组出血量比LAVH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58.7ml,95%CI(-190.9ml,-126.4ml)];TVH组住院时间比LH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8.8h,95%CI(-24.2h,-13.5h)];TVH组术后恢复排气或排便时间比LAVH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8.1h,95%CI(-10.8h,-5.3h)]。另一方面,LH组创面缝合愈合不良事件发生率、继发感染发生率、发热发生率均比TVH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H组比TVH组术后性功能质量更好。结论在基本符合TVH适应证的情况下,TVH是最微创的手术方式,且性价比高。在TVH适应证以外,只要在可以操作的范围内,TVH仍然是创伤最小且效果最好的手术方式,但这一范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跟术者经验水平、手术习惯和患者具体情况相关。LH在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患者自我感觉方面较为优越。通过提高腹腔镜手术止血技巧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一次性器具费用或其使用、增加其回收,可降低手术费用,并可以提高LH性价比。MiniLPT发展时间尚短,相关比较研究起步也晚,其优越性有待更多研究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双J管留置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纳入经输尿管碎石术后双J管留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2000年~2010年3月。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涉及输尿管镜下碎石患者54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单纯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后:①两组术后患者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5,95%CI(0.98,1.01),P=0.15];②两组术后患者排尿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5,95%CI(0.99,1.84),P=0.06];③两组术后患者血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12,95%CI(1.00,4.49),P=0.05];④两组术后患者尿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17,95%CI(1.13,4.17),P=0.02];⑤两组术后患者第三天躯体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94,95%CI(0.47,1.42),P=0.0001];⑥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57,95%CI(1.40,5.72),P=0.001]。术后不予留置双J管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因双J管引起的膀胱刺激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并不影响术后结石的清除率。结论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可能不必要,且可减少留置导致的副作用。但由于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期待更多设计合理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妇科术后间歇导尿(ISC)和膀胱造瘘(SPC)两种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效应。[方法]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搜集妇科术后ISC和SP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ISC与SPC在尿路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41,1.06),P=0.09];对恢复正常排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切除术组ISC与SP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46,95%CI(-0.91,-0.02),P=0.04];非子宫切除术组ISC与S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2,95%CI(-0.24,-0.20),P=0.88];对不适合Meta分析的资料进行系统描述,结果显示造瘘处的感染率较高(8%~23%)、ISC平均费用比SPC略低,在接受度方面短期尿液引流病人使用ISC有明显不适感和沮丧感(P=0.01),但在需长期尿液引流的病人第3周、第6周、第12周的接受度、焦虑感和恢复正常生活方面,ISC组优于SPC组(P0.05)。[结论]ISC可以作为妇科术后手术尿液引流的手段之一,特别对于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尿液引流的病人,ISC与SPC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球面人工晶状体(IOL)与非球面IOL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08第3期)、MEDLINE(2000~2008年10月)、EMbase(2000~2008年10月),纳入球面IOL与非球面IOL对照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IOL植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分别提取资料,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1383只眼)。按非球面IOL的球差不同分三个亚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术后最好矫正视力:AcrySof IQ IOL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02,95%CI(–0.03,–0.01),P〈0.0001];Tecnis Z9000 IOL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02,95%CI(0.01,0.03),P=0.002];非球面Tecnis IOL与非球面Akreos AO IOL亚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0,95%CI(–0.02,0.03),P=0.71]。②术后球面像差:AcrySof IQ IOL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06,95%CI(-0.08,-0.05),P〈0.00001];Tecnis Z9000 IOL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06,95%CI(-0.08,-0.05),P〈0.00001];非球面Tecnis IOL与非球面Akreos AO IOL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07,95%CI(-0.11,-0.03),P=0.0002]。③术后高阶像差:非球面IOL与球面IOL植入术后高阶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05,95%CI(-0.07,-0.02)].④术后对比敏感度:非球面IOL能改善术后对比敏感度,尤其在暗视条件下更为明显,但也有研究认为二者无显著性差异。⑤术后视觉质量及不良视觉反应:非球面IOL术后视觉效果更好,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非球面IOL比球面IOL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但对比敏感度等结论仍不一致。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观察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是必要的。对不同球差的非球面IOL临床效果研究较少,应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PubMed中关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随机对照实验。各数据库的检索时间均为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随机对照实验,共237只大鼠,纳入研究质量较低。OECs组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67,95%CI(0.99,2.36);WMD=3.61,95%CI(1.97,5.26);WMD=6.50,95%CI(5.76,7.24);WMD=4.23,95%CI(1.19,7.28);WMD=1.90,95%CI(1.22,2.58);WMD=3.30,95%CI(2.63,3.97)];电生理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98,95%CI(–5.71,–2.25)];感觉诱发电位(SEP)及波幅变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7.13,95%CI(–16.49,2.23);WMD=3.00,95%CI(–1.12,7.11);WMD=1.95,95%CI(–0.89,4.78)]。结论基于目前实验性证据,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对运动电生理学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传统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MC)与5-氟尿嘧啶(5-F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8年10月)、EMbase(1966~2008年10月)、Cochrane协作网眼和视力组(2008年3期)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8年10月),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82例患者(495只患眼)。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手术失败高风险组中,与MMC相比,5-Fu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5.74,95%CI(-9.91,-1.58)];应用MMC与5-Fu对传统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降低率[WMD=-2.31,95%CI(-7.34,2.71)]、手术成功率[RR=1.13,95%CI(0.91,1.39)]、术后视力下降(≥3行)[RR=1.46,95%CI(0.43,4.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失败低风险组中,应用MMC与5-Fu在传统小梁切除术后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99,1.22);RR=1.00,95%CI(-6.21,8.21)]。结论传统性小梁切除术手术失败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中,使用MMC和5-Fu对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变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风险组中5-Fu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MMC与5-Fu对传统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降低率的作用何者更优尚不确定。但在传统小梁切除术中,两种药物用药方式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机制,以及经济学评价尚待进一步研究。因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病例数较少,上述结论有待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以增强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9.
桂枝茯苓胶囊与西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桂枝茯苓胶囊与西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9~2009)、CNKI(1979~2009)、VIP(1989~2009)和万方数据库(1998~2009),并辅以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收集桂枝茯苓胶囊和西药比较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0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22软件。结果共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7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B超下子宫肌瘤体积差: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优于米非司酮[WMD=0.64,95%CI(0.56,0.71)];②血清激素水平: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在FSH[WMD=2.40,95%CI(–3.09,7.89)]、LH[WMD=1.22,95%CI(–1.05,3.49)]、E2[WMD=11.07,95%CI(–7.70,29.84)]和P[WMD=0.52,95%CI(–0.33,1.3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桂枝茯苓胶囊试验组在月经过多[RR=1.10,95%CI(1.00,1.20)]、痛经[RR=1.56,95%CI(1.22,1.99)]、腹痛腹胀[RR=1.34,95%CI(1.11,1.61)]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④临床总有效率: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优于米非司酮[RR=1.16,95%CI(1.02,1.32)];⑤远期疗效:4个试验提示试验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胶囊与米非司酮合用与单用米非司酮比较在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远期疗效上有一定优势;而单用桂枝茯苓胶囊与单用米非司酮比较尚未见疗效差异。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Pub Med、EMbase、临床试验注册库(Clinical Trials.gov)、CBM、CNKI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查找关于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合计4 5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混组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方面优于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18,95%CI(–0.33,–0.02),P=0.03;交叉试验:WMD=–0.38,95%CI(–0.52,–0.24),P〈0.000 01];2预混组在降低空腹血糖(FPG)水平方面不及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82,95%CI(0.65,0.99),P〈0.000 01;交叉试验:WMD=0.64,95%CI(0.26,1.02),P=0.000 9];3预混组在控制体重方面效果不及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93,95%CI(0.31,1.56),P=0.003;交叉试验:WMD=0.74,95%CI(0.19,1.29),P=0.009];4预混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甘精组[平行试验:OR=1.27,95%CI(1.11,1.45),P=0.000 6;交叉试验:OR=2.24,95%CI(1.45,3.46),P=0.000 3]。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各有优势,临床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  相似文献   

11.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0年第1期)、PubMed(1948~2010.3)、EMbase(1966~2010.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3),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并向药厂索取资料等。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RCT)(1456例患者),但均为低质量研究。纳入的试验均未在试验结束后随访患者的死亡/依赖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11个研究(978例患者)在治疗末进行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对照组(空白对照、血塞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比较,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WMD(95%CI)分别为-4.64(-6.43,-2.85)、-2.39(-4.37,-0.42)、-3.67(-5.26,-2.07)和-6.14(-8.39,-3.89)。②有效率:14个研究(1349例患者)报告了临床疗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组与对照组(空白对照、血塞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比较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CI)分别为1.33(1.16,1.54)、1.24(1.04,1.50)、1.33(1.23,1.43)和1.29(1.12,1.49)。③不良反应:所有试验均未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但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组头痛、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马来酸桂哌齐特能够减少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因研究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尚需进行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3期)、EMbase(1974—2007.6)、PubMed(1966~2007.6)、VIP(1989~2007.6)、CNKI(1979~2007.6)和CBMdisc(1978~2007.6),收集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氟桂利嗪)比较治疗偏头痛的所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使用RevMan4.2.7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研究,包括5个RCT,3个半随机对照试验。Mata分析结果显示,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比较,其总有效率[RR=1.07,95%CI(1.00,1.15),P=0.06]、头痛持续时间[WMD=1.33,95%CI(-0.87,3.52),P=0.24]、头痛发作次数[WMD=0.93,95%CI(-1.00,2.86),P=0.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个研究报告,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比较,两组脑部ACA[WMD=3.70,95%CI(-3.46,10.86)]、MCA[WMD=0.60,95%CI(-10.37,11.57)]、ICA[WMD=3.40,95%C1(-4.35,11.15)]、DCA[WMD=-2.30,95%CI(-9.52,4.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有效,在总有效率、头痛持续时间、脑部血流量方面与西比灵疗效相似,但按现有证据,尚不能认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优于西比灵。由于本系统评价纳人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且例数较少,因此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长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患者临床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MEDLINE、EMbase、CBMdisc、CNKI中关于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功能障碍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4月。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2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0天后PD患者的临床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DM=–4.75(–13.73,4.23)]。3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1月后对PD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DM=–8.51(–18.48,1.46)]。另外3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3个月后PD患者临床功能障碍(神经、行为和情绪状态,临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DM=–5.79(–8.44,–1.13)]。在经颅磁刺激方案选择上,额部或运动皮质部的低频率(≤1Hz)、高强度(≥90%RMT)、多次数(≥3次)、长时间(≥3个月)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对PD患者临床功能障碍改善有积极影响,且具有远期效应。结论 PD患者开展低频长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障碍。受纳入研究质量与数量限制,上述结果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前置入输尿管支架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CCTR(2010.4)、MEDLINE(OVID,1950~2010.4)、EMbase(1966~2010.4)、CBM(1978~2010.4)、CNKI(1979~2010.4)和VIP(1989~2010.4),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在ESWL前置入输尿管支架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评价员手册5.0.1版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RCT,共31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其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疗效指标:ESWL前置入输尿管支架在结石完全清除率、碎石次数、碎石冲击波频率、碎石冲击波能量方面并未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其WMD(95%CI)分别为1.10(0.87,1.38)、0.43(–1.05,0.19)、0.00(–0.25,0.25)、0.20(–0.05,0.46)。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SWL前置入输尿管支架术后较易发生排尿困难、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脓尿、尿培养阳性、耻骨上疼痛,其RR(95%CI)分别为2.30(1.62,3.26)、2.66(1.97,3.58)、6.50(1.50,28.15)、1.78(1.44,2.21)、2.13(1.71,2.64)和3.10(1.59,6.04),且无助于预防石街形成[RR=0.39,95%C(I0.03,4.58)]。结论现有证据表明,ESWL前置入输尿管支架的方法不可取。因纳入研究质量不高且例数较少,上述结论尚期待更多高质量的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乳酸杆菌活菌制剂与甲硝唑类制剂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VIP、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康健临床决策循证数据库等,纳入乳酸杆菌活菌制剂与甲硝唑类制剂比较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V)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计1687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1.00,1.08),P=0.08];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后复发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16,95%CI(0.06,0.43),P=0.0004];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的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6,95%CI(0.33,0.94),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胎膜早破、产褥感染、低体重儿、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等妊娠结局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乳酸杆菌制剂与甲硝唑类制剂治疗妊娠合并BV的疗效相似。②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妊娠合并BV的复发率低于甲硝唑类制剂。③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妊娠合并BV后早产的发生率低于甲硝唑类制剂,但对于治疗后胎膜早破、产褥感染、低体重儿、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等妊娠结局发生率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计算机导航治疗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放射学及术后功能评价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CTR)及Cochrane协作网肌骨组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1966~2009)、EMbase(1980~2009)、PubMed、NRR(http://www.update-software.com/National/)、CCT(http://www.controlled-trials.com)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文献,收集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比较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RCT,包括2439例患者,其中A级5个,B级13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放射学测量上,两种方法:对下肢机械轴的测量精确性有差异[WMD=–0.56,95%CI(–0.74,–0.38)],对股骨冠状轴和矢状轴及旋转角度的测量无明显差异[WMD(95CI)分别为–0.29(–0.58,0.00)、–1.64(–3.49,0.21)及–0.11(–0.87,0.66)];对胫骨冠状轴的测量无明显差异[WMD=–0.31,95%CI(–0.69,0.06)],而对矢状轴的测量有明显差异[WMD=–0.69,95%CI(–1.10,–0.28)];对胫股冠状角的测量无明显差异[WMD=0.03,95%CI(–0.78,0.84)],对髌骨倾斜角及髌骨旋转角度也无明显差异[WMD(95%CI)分别为–1.45(–3.12,0.22)及–0.34(–0.71,0.02)]。②在操作时间上两者有明显差异[WMD=13.31,95%CI(10.00,16.63)],在并发症及出血量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RR及95%CI分别为1.65(0.87,3.13)及–74.81(–184.71,35.09)。③在术后功能评价上,纳入研究均随访超过6个月,两者在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及OXFORD评分上无明显差异[WMD(95%CI)分别为–2.17(–5.66,1.33)、6.28(–3.69,16.25)、–0.31(–2.05,1.43)]。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计算机导航技术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①下肢机械轴的测量及胫骨矢状轴的测量上两者有显著差异,而在股骨冠状轴和矢状轴及旋转角度的测量上,胫骨冠状轴及胫股冠状角的测量上,以及髌骨倾斜角及髌骨旋转角度的测量上,两者无明显差异。②因计算机导航属于新技术领域,操作不熟练,故在操作时间上,两者差异较大,而并发症及出血量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③在功能评价上(随访超过6个月),两者无明显差异,而长期随访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igh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HTE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CNKI等数据库,收集发表于1990年至2010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功能不全患者行HTEA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相关参考文献。按Cocharane Handbook 5.0.1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4.2.10软件。结果共纳入16个自身对照试验,12个空白对照试验,共1 0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心功能的影响:HTEA能够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WMD=–10.28,95%CI(–14.14,–6.43)]和心输出量[WMD=–1.26,95%CI(–1.63,–0.89)],缩小左室舒张末内径[WMD=5.02,95%CI(3.72,6.32)],增加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峰)[WMD=–17.50,95%CI(–29.40,–5.59)],降低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A峰)[WMD=27.36,95%CI(24.46,30.26)];②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阻滞后ST段压低、T波倒置次数(NST-T)[WMD=1.45,95%CI(1.12,1.78)]和程度总和(∑ST-T)[WMD=1.02,95%CI(0.78,1.26)]显著减少;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阻滞后能够显著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缺血[WMD=4.24,95%CI(0.48,8.00)]、心肌缺血持续时间[WMD=23.29,95%CI(4.66,42.11)]和心绞痛的发作次数[WMD=3.44,95%CI(0.92,5.97)],减少NST-T[WMD=1.10,95%CI(0.84,1.36)]和∑ST-T[WMD=1.33,95%CI(1.01,1.65)]的变化程度;④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阻滞后可显著减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率[WMD=8.44,95%CI(3.81,13.07)],降低体循环阻力[WMD=2.07,95%CI(0.81,3.34)],但不降低舒张压[WMD=2.06,95%CI(–0.52,4.64)],不影响冠状动脉灌注压;⑤对Q-T离散度的影响:阻滞后能显著降低Q-Td[WMD=9.51,95%CI(4.74,14.27)]、Q-Tcd[WMD=11.82,95%CI(5.55,18.09)]及J-Td[WMD=9.04,95%CI(2.30,15.79)]。结论 HTEA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慢心率,稳定血流力学,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心电图ST段改变,缩短Q-T离散度。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他卡西醇及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评价他卡西醇及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8.6)、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4期)、EMbase(1980-2008.6)、CBM(1978-2008.6)、CNKI(1979-2008.6),手工检索相关会议文献,文种限于中英文。收集所有关于他卡西醇及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其中5个为自身对照研究,共包括120例患者,其余10个RCT共包括7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卡西醇联合窄普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使治疗反应性很好者和治疗反应性一般者皮肤出现色素恢复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WMD=-75,95%CI(~93.93,-56.07);WMD=-48,95%CI(-76.36,-19.64)]。他卡西醇联合准分子光引起最初色素恢复的平均照光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WMD=-0.78,95%CI(-1.02,-0.54)];且引起最初色素恢复的光累积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WMD=-1.06,95%CI(-1.36,-0.76)]。卡泊三醇联合补骨脂素紫外线(PUVA)治疗引起最初色素恢复及完全色素恢复的平均照光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WMD=-2.67,95%CI(-3.06.-2.28);WMD=-2.67,95%CI(-3.42,-1.92)];且联合治疗组最初色素恢复及完全色素恢复的PUVA累计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WMD=-25.68,95%CI(-29.44,-21.92);WMD=-27.14,95%CI(-34.80,-19.48)]。卡泊三醇联合糖皮质激素组平均色素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WMD=-3.87,95%CI(-5.45,-2.29)]。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他卡西醇软膏联合NB—UVB,准分子光或卡泊三醇联合PUVA、糖皮质激素可缩短色素恢复时间、减少光照累积量:他卡西醇或卡泊三醇单用或联合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对于色紊恢复程度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