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深圳市龙岗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韶红  严肃  胡丽华 《护理学报》2007,14(12):12-14
目的了解深圳市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离职意愿状况及其相关性,为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人员流失、完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深圳市龙岗区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445人,采用明尼苏达满意问卷(MSQ)、组织承诺量表(OCQ)、离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护理人员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7.76±10.61)分,其中内在满意度(3.57±0.51)分,高于外在满意度(3.11±0.54)分;组织承诺得分为(4986±8.43)分;离职意愿得分(12.63±4.11)分。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其中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存在正相关,离职意愿与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存在负相关。结论深圳市龙岗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离职意愿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该重视护理人员的组织承诺和离职意愿,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人员的流失。  相似文献   

2.
影响护理人情绪状态的因素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护理人员情绪状态的各因素,以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3位护理人员抑郁程度(SDS)进行调查,同时对其所在科室的住院病人发放336例护理工作满意度反馈调查表,分析其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6.3%的护理人员处于程度不同的抑郁状态,并与护理质量呈高度相关。结论:护理管理部门应采取工作轮转制,缓解工作压力,护理人员详加强自我身心的放松调节,以期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护士分层次使用在NICU管理中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NICU护士进行分层次使用管理,合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方法: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将护士优化组合分层次使用后,用Mud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对N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既稳定了护理队伍,减少了人员流失,又保证了护理质量。结论:分层次使用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现有人力资源,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以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科学管理为理念,建立健全护理薪酬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在2年护理质控比较中,仅急救器材和药品管理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安全管理、基础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管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难免要接触到各种不安全因素,为了让护士及管理阶层对医疗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加强防护意识,了解院内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保护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应,现就护理人员如何职业防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人力资源人性化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方法:采用Likert态度量表对我院163名护理人员进行现行管理政策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环境条件、工作成就感、薪酬、人际关系、压力感、管理制度、公平感、安全感、未来认同感、社会承认感10个维度,每个维度含2个子条目.结果:本组调查结果显示,168名被调查者中基本满意者128名,总评分基本满意率为78.5%.护士满意度不同维度平均得分显示对于压力感最不满意,其次是安全感、成就感、公平感和管理制度.根据上述结果,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如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满足护理人员的合理需求、制定护理人员奖罚制度、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等. 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才能充分调动护理队伍的积极性,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有益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制度对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和工作能力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体现护理价值,保证护理质量积累经验。方法自2010年起对我院五个外科病区按年资、学历、职称等进行分层级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工作能力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我科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特/Ⅰ级护理,具体实操项目和病例书写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自述工作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idit z=24.661,P=0.000),实施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减轻;实施前后分别对20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实施前护理满意度83.34%,实施后护理满意度9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4,P=0.000)。结论层级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我院合理配置与使用护理人力资源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方法:调整护理人力编配,注重护理人力资源的整合,合理地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实行护士分层次使用,重视护士能力的发挥与培养,激发护士以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最佳的技术水平做好护理工作。结果:有效地充分发挥不同学历、不同层次护士的潜能,加强了临床护理的力量,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理工作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加强管理、履行管理职能,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结果: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质量水平提高的前提。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的规划、培养和有效利用,科学管理,完善制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果我院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结论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医院领导重视,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通过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实行护理分组负责制,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结果 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调动了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护理质量达标.结论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加强和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发挥其团队精神,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加强科学管理 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护士队伍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国护士队伍发展到162万名,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3%;第二,护士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根据2007年卫生部调查,护士中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比例为575%;第三,合同制护士待遇正在逐步改善。很多医院实现了合同制护士与在编护士同工同酬;第四,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第五,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今后要求医院从以下5个方面加强护理管理:①加强医院内部护理管理;②科学统筹护士人力资源;③建立工效挂钩、科学公正的岗位管理和分配机制;④改进临床护理服务模式;⑤完善护士在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回顾医院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发生的48例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排班方式不科学,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护士采血前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及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等引起。通过改进血液标本采集工作流程,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本;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协调好护理与相关部门的工作;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等措施,对血液标本采集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管理,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场动力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重视管理护士的心理和行为,通过改变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来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 在场动力理论指导下,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和辅导,建立员工访谈制度,给予管理系统的支持和强化,使之形成高绩效团队,经医院8个病区实践应用,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评估实施效果.结果 引入场动力理论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管理效果评价,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场动力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中,能够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护士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护士岗位管理在护理垂直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及科室床位数,借助医院信息系统梳理出临床护理工作量,设定不同岗位、层级护士配置比例,采用竞聘上岗,根据个人能力确定适合岗位。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实施岗位管理,为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加强护士岗位培训、合理配置护士数量、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各护理单元护理工作负荷与护理人力配置相均衡,从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护理人员阶梯式培养与层级使用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人员阶梯式培养与层级使用体系的建立对护理人员自我效能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3名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397名)和实验组(486名),对照组统一培养、统一使用,实验组按阶梯式培养与层级使用体系进行培养与使用,即建立护理人员培养组织,将护理人员临床成长过程设置为5个岗位,4个培养阶梯,明确各层级职责、培养方式、训练重点、考评与晋级要求,并严格控制培养的关键环节。比较两组人员自我效能感得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一级护理病人流程质量评分及病人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人员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护理服务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建立层层递进的护理人员阶梯式培养与层级使用体系,做到学用结合,使岗位与人员相匹配,是提升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有利于护理人才培养与护理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科室实施护士参与式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参与式管理方式在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在全体护士中实施参与式管理,护士长与护士共同设立管理目标并共同实施,以提高管理效果。结果通过实施参与式管理,科室人员素质、护理知识、技术水平、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均得到提高。结论实施参与式管理方式,有利于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质量控制、服务水平和病人的满意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台北荣民总医院护理管理见闻,包括完善的护理人员进阶制度、护理教师临床实务指导能力考评、院内护理丰富资源共享性、计算机执行医嘱核对实物图片信息的再校对性以及医院开展各种人性化措施。结合大陆护理管理工作实际,可参考和借鉴台北荣民总医院的护理管理经验,尝试建立院内网络护理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录入校正,显示各类药品实物图片信息,提高医嘱执行查对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允许护理人员“要休”“要班”,实施科学、有效、人性化的护理管理,以便进一步为病人提供身心并护的优质服务,同时有益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快乐工作指数,最终实现多维度共赢。  相似文献   

19.
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晓华  江文霞 《现代护理》2006,12(9):864-865
目的 探讨研究护理质量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方法按现代医院护理管理要求,针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管理设计方案,由计算机专家编制软件,在医院HIS系统上运行.结果加快了各类信息的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风险和院内感染的风险.结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由组织管理上的漏洞而引起的责任风险,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20.
合理定编定岗建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我院实际 ,从定编定岗工作入手 ,通过对护理工作量的调查和护理人员、岗位编制的测算 ,护理管理人员编制标准的制定 ,以及护理人才的聘用和培养等 ,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索和研究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实践证明 ,科学测算各科室护理人员编制和岗位职数 ,明确护理岗位的内涵 ,制定护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标准和岗位职数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和科学排班 ,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