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冷冻治疗对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冷冻治疗后细胞凋亡水平和增殖活性的变化。方法借助于立体定位技术,建立大鼠C6皮层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第15天、直径约6mm时,进行冷冻治疗。治疗后15d行细胞凋亡的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及MRI检查了解肿瘤的增殖活性,测量肿瘤体积和抑瘤率。结果冷冻治疗后凋亡细胞密度及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前者分别为(36.73±9.54)/0.0625mm2和(4.87±2.80)/0.0625mm2;后者分别为(16.02±3.87)%和(1.70±1.74)%](P<0.01)。冷冻组肿瘤内PCNA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42.37±7.63)%和(73.93±9.60)%](P<0.01);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分别为(139.60±27.28)mm3和(414.40±69.01)mm3](P<0.01),增殖受抑制,抑瘤率为66.31%。结论大鼠C6脑胶质瘤冷冻治疗后除细胞坏死外,肿瘤细胞增殖水平下降和细胞凋亡增多也是冷冻治疗胶质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表达HSP70鼠脑胶质瘤细胞瘤苗的体外抗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高表达热休克蛋白70(HSP70)鼠脑胶质瘤细胞(C6细胞)瘤苗在体外的主动免疫抗瘤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抗瘤机理。方法 用灭活经诱导高表达HSP70的C6细胞作瘤苗,体外刺激SD大鼠脾细胞,进行肿瘤杀伤试验。用MTT法检测其杀伤活性。FCM及电子显微镜观察杀伤瘤细胞的变化。结果 1,经C6细胞瘤苗刺激的大鼠脾细胞较直接用灭活C6细胞刺激的大鼠脾细胞或新鲜大鼠脾细胞对C6细胞的杀伤率显增高,其中经C6瘤苗刺激6d后的大鼠脾细胞的杀伤率最高,它对热休克型和野生型C6细胞的杀伤率分别达99.25%和63.10%(E:T=20:1)。这种杀伤活性可被鼠HSP70单抗所阻断,2,杀伤试验时,FCM检测到亚二倍体峰,电镜发现靶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结论 高表达HSP70的C6细胞瘤苗,在体外有显的免疫原性。可激活大鼠脾细胞对同源C6细胞产生有效的杀伤,通过使靶细胞凋亡可能是这种瘤苗主动免疫抗瘤效应的一个重要的杀伤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6胶质瘤细胞经氩氦冷冻后,冻融产物对Wistar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s)成熟的影响,以及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对胶质瘤模型大鼠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C6胶质瘤细胞,双循环氩氦冷冻法冻融C6细胞悬液为实验组,只插入探针不作冷冻为阴性对照组,双循环氩氦冷冻法冻融等量PBS为空白对照组;应用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rmIL-4)、重组大鼠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Wistar大鼠骨髓DCs成熟,培养第7天分别加入各组冷冻产物,48 h后光镜下观察DCs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IL-12含量;将C6细胞接种于Wistar大鼠建立荷脑胶质瘤模型,第3、10天分别皮下注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DCs疫苗,比较各组大鼠的中位生存期. 结果 培养第7天未成熟DCs加入冷冻产物48 h后实验组具有成熟DCs形态学特征,表面分子CD80、CD86阳性表达率、上清中[L-12的分泌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DCs疫苗治疗后荷脑胶质瘤大鼠中位生存期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胶质瘤氩氦冻融产物可以诱导DCs成熟,介导大鼠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为冷冻免疫机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同时该DCs疫苗为胶质瘤个体化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方法在120只Wistar大鼠建立c6脑胶质瘤模型,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冷冻治疗、ATRA治疗、冷冻联合ATRA治疗及对照组。接种c6细胞第22天MRI检测10只动物的胶质瘤体积的变化,每组并处死10只动物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kipl蛋白的表达;观察余下10只荷瘤鼠的生存期。结果各治疗组较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O.05),大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27kipl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显著(P〈0.05);p27kipl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大鼠生存期呈明显正相关(P〈O.05)。结论与单一治疗相比,冷冻联合ATRA治疗能显著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表达p27kipl蛋白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对荷瘤大鼠脑胶质瘤细胞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分别接种IL-24/C6细胞(转染IL-24基因的C6鼠脑胶质瘤细胞)和C6鼠脑胶质瘤细胞。接种21 d后,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脑肿瘤组织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RT-PCR检测显示:实验组大鼠脑肿瘤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实验组大鼠脑肿瘤组织中Survivin的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24可抑制大鼠胶质瘤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125I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体内外凋亡的可能性及其对p16基因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HG-44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125I诱导SHG-44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影响,采用免疫组化的办法,检测125I治疗前后的p16蛋白表达改变,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1周后经MRI检测后,于肿瘤区接种125I,2周后复查MRI行接种前后肿瘤大小检测,3周后处死大鼠,取对照组及肿瘤周边组织及肿瘤组织行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25I接种1周后核磁共振检查,脑内形成实体瘤;125I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促进p16蛋白表达.结论 125I具有体内外抑制SHG-44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促进p16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25I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体内外凋亡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G-44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125I诱导SHG-44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影响,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1周后经MRI检测后,于肿瘤区接种125I,2周后复查MRI检测肿瘤大小,3周后处死大鼠,取对照组及肿瘤周边组织及肿瘤组织行Bcl-2、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SHG-44细胞接种1周,MRI示脑内形成实体瘤;125I可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延长荷瘤鼠生长周期,抑制Bcl-2基因表达,促进p53蛋白表达。结论125I具有体内、外抑制SHG-44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125Ⅰ诱导大鼠脑内胶质瘤凋亡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125Ⅰ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体内外凋亡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G-44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125Ⅰ诱导SHG-44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影响,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1周后经MRI检测后,于肿瘤区接种125Ⅰ,2周后复查MRI检测肿瘤大小,3周后处死大鼠,取对照组及肿瘤周边组织及肿瘤组织行Bcl-2、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SHG-44细胞接种1周,MRI示脑内形成实体瘤;125I可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延长荷瘤鼠生长周期,抑制Bcl-2基因表达,促进p53蛋白表达.结论125Ⅰ具有体内、外抑制SHG-44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制剂(PA-MSH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 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时间、不同浓度PA-MSHA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Hoche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PA-MSHA对C6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提示,细胞生长抑制率与药物作用时间和剂量正相关。24小时和48小时IC50值分别为(5.80±1.79)× 108cfu/ml和(3.90±2.14) × 108cfu/ml。Hochest33258染色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组可见典型的亚二倍体峰即凋亡峰(AP),且随浓度加大S期比例明显增多。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PA-MSHA)制剂对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及S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0.
p38MAK基因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p38MAPK基因诱导大鼠胶质瘤细胞C6发生凋亡的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38MAPK基因导入C6细胞中,用夹心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sTNF-α水平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膜TNF-α和膜TNFRI水平的变化。结果 转染pCMV5-p38MAPK后,细胞培养液中sTNF-α水平明显升高,膜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膜TNFRI表达升高。结论 p38MAPK可能通过上调sTNF-α和膜TNFRI水平而诱导C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杀相关因子(Fas)相关死亡结构域样白介素1(IL-1)β转化酶抑制蛋白(FLIP)对于顺铂(CDDP)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细胞株)凋亡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耐药性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利用由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成功构建的携载大鼠FLIP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FLIP感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24h后经逆转录酶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组及对照组细胞中FLIP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给予Ad—FLIP感染组及对照组细胞不同浓度的CDDP(0,1,2,4,8mg/ml),药物处理48h后,经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凋亡状况;四唑蓝显色法(MTF)测定并比较两组细胞活力。结果Ad—FLIP感染组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FLIP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d—FLIP感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TT法结果提示经CDDP处理后,Ad—FLIP感染组与对照组细胞活力均有下降,但FLIP蛋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FLIP蛋白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具有抵抗化疗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25I诱导大鼠脑内胶质瘤凋亡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25I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体内外凋亡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HG-44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125I诱导SHG-44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影响,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1周后经MRI检测后.于肿瘤区接种^125I,2周后复查MRI检测肿瘤大小,3周后处死大鼠,取对照组及肿瘤周边组织及肿瘤组织行Bcl-2、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SHG-44细胞接种1周,MRI示脑内形成实体瘤;^125I可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延长荷瘤鼠生长周期。抑制Bcl-2基因表达,促进p53蛋白表达。结论^125I具有体内、外抑制SHG-44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胞嘧啶脱氨酶(CD)自杀基因转染U251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的方法及其表达效果。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CD基因转染U251恶性脑胶质瘤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U251-CD),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FCM)凋亡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检测CD基因的表达及其功能。结果CD基因成功转染U251细胞。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证实阳性细胞有CD基因表达,抗-CD-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细胞浆染色阳性.U251-CD细胞加入5-氟胞嘧啶(5-FC)后,FCM显示细胞凋亡峰,HPLC可检测到5-FC培养液内有5-氟尿嘧啶(5-FU)产生。结论CD基因能够在U251细胞表达.并具备将5—Fc转变为5-Fu的功能,造成肿瘤细胞凋亡.CD-5-FC系统可作为恶性脑胶质瘤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RAIL对H4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TRAIL对传代培养的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用MTT法检测e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对TRAIL凋亡诱导作用的抑制情况。结果TRAIL作用后镜下可见到H4细胞凋亡的典型表现;在流式细胞仪检测PI荧光直方图上,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峰,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H4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zIETD—fmk能显著抑制TRAIL对H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TRAIL可有效的诱导H4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easpase-8在H4瘤细胞的凋亡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TRAIL可能是通过激活caspase系统而诱发H4瘤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p16基因在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脂质体,磷酸钙+DMSO休克转染的方法,分别将外源野生型p16基因导入胶质瘤细胞株U251,SWO,观察p16基因短暂转染与长期稳定转染对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并筛选阳性克隆。同时以空载体质粒pCDNA3为对照,免疫组化,Northern杂交检测p16基因表达,对转染后细胞生长的抑制,细胞周期,凋亡及裸鼠致瘤能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外源p16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显著抑制了胶质瘤U251,SWO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率减少,肿瘤细胞发生了G1期阻滞,p16基因短暂转染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而长期稳定转染无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外源野生型p16基因可抑制胶质瘤细胞恶性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肿瘤细胞的异质性特点与p16基因转染后的“自然选择”作用可能是p16基因长期稳定转染无明显凋亡诱导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iR-103a-3p过表达对胶质瘤C6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鼠源性C6胶质瘤细胞,转染miR-103a-3p mimics质粒过表达miR-103a-3p,转染miR-103a-3p mimics+pcDNA-PDK4质粒分析PDK4过表达对miR-103a-3p过表达的影响;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qRT-PCR检测miR-103a-3p、PDK4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取40只裸鼠,其中20只皮下注射未转染质粒的C6细胞、20只皮下注射转染miR-103a-3p mimics质粒的C6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分析miR-103a-3p mimics过表达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及双荧光素酶试验证实PDK4是miR-103a-3p的靶点。过表达miR-103a-3p明显降低C6细胞PDK4、Ki67、PCNA、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P<0.05),明显抑制C6细胞增殖活性、侵袭能力(P<0.05),明显增加C6细胞E-cadherin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P<0.05)。过表达PDK4明显抑制过表达miR-103a-3p对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P<0.05)。过表达miR-103a-3p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P<0.05),抑制肿瘤组织PDK4、Ki67、vimentin表达(P<0.05)。结论 过表达miR-103a-3p通过靶向抑制PDK4表达,一方面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胶质瘤生长;另一方抑制胶质瘤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