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一种直流微网中光伏并离网储能系统,它能够判断光伏阵列、本地负载和蓄电池等的状态,实现包括并网在内的多种工作模式。而双向DC-DC连接蓄电池和直流母线,是一个高变比的DC-DC变换器,它能够实现光伏阵列、电网和蓄电池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母线电压,是直流微网中光伏并离网储能系统的关键部分。首先研究直流微网中光伏并离网储能系统的各种运行模式,并针对该系统的储能模块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实现光伏并离网系统的多模式运行。研制一台3 k W直流微网中光伏离并网储能系统样机。  相似文献   

2.
针对独立运行的多储能直流微网,为了减少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和提高蓄电池间荷电状态的均衡速度及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源荷功率差信号的直流微网混合储能控制策略。该策略在详细分析了直流微网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设置功率分层点作为超级电容和蓄电池工作切换依据,即超级电容和蓄电池分别优先工作在源荷功率差较小和较大的情况下,避免了蓄电池在源荷功率平衡点处频繁充放电切换。当多个蓄电池同时出力时,通过改进下垂控制,动态地增大均衡期间蓄电池间下垂系数差别,提升蓄电池荷电状态及负荷功率均衡速度和精度,避免部分蓄电池因荷电状态越限而提前退出运行。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上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可稳定运行在各种模式下,并具有较高的荷电状态均衡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3.
融冰回路接线是将不同极的2个串联12脉动阀组形成并联接线的方式,从而将直流线路的输送电流值提高到双倍额定电流9kA,达到直流线路融冰的目的。融冰回路设置断口,在需要转入融冰运行方式时,利用预留的连接线将断口连接,形成融冰回路;在正常运行方式下某些断口连接或断开,形成正常运行接线。通过对原理、接线方式等的技术介绍,为特高压融冰回路建设提供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中线路覆冰会极大的提升电力系统故障几率。如果人工除冰不仅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并且还需要高空作业,风险较高。这就需要采用超高压输电线路自融策略,如保线电流法、三相短路融冰法、直流融冰法等。其中,直流融冰法更适用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基于此,本文就针对超高压输电线直流融冰技术展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混合储能相较于单一储能可以更好地解决微电网电压、频率波动等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混合储能系统的优势,使各储能电池优势互补,并考虑到储能变换器弱阻尼、低惯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虚拟直流发电机控制的混合储能单元分频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混合储能单元分频控制的基础上,对功率密度电池储能变换器采用虚拟直流发电机控制,以增大功率密度型...  相似文献   

6.
《浙江节能》2009,(4):66-66
国家电网所属的新源控股有限公司近日与河北张家口正式签订协议,将在张北、尚义两县风电场建设国内首个风光储能示范项目。风光储能综合示范项目通过风光同时发电,并结合化学储能进行,可以使单位时间发电量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区间内,减少对电网的影响,从而为风电最终实现远距离输送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雨雪冰冻气候环境下,为了避免输电线路冰雪灾害事故的发生,需对输电线路进行融冰以加强其抵御冰雪灾害的能力,直流融冰装置是一种近年来应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融冰装置。  [方法]  通过建立一种可行且有意义的技术来解决采用完全独立的两套融冰设备直流融冰装置设备投资大,占地面积增大,运维等费用成倍增加,整体经济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即介绍了一种导线及地线复用新型直流直流融冰装置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可以一套装置实现导线和地线复用直流融冰的功能。  [结果]  获得的结果证明了这种技术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结论]  这项技术为进一步研究解决输电线路导线和地线覆冰、降低直流融冰装置投资、提高输电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电网的建设发展,配电网是电网运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在整个电网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在阐述电力系统配网线路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优化电力系统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监督管理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提高直流微网系统运行性能,提出一种能够平衡各储能单元剩余电量(state of charge, SOC)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该方法在传统下垂控制基础上,以关联SOC参数的指数函数作为自适应下垂系数,根据各储能单元SOC改变其输出能力,实现各储能单元能量均衡。为解决传统下垂控制带来的母线电压偏移问题,加入母线电压二次控制环节,有效抑制直流母线电压偏差,满足负荷运行要求,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11.
在原有中压交流配网电缆线路保持继续使用的前提下,对中压交、直流配网的供电能力进行了比较。考虑电缆线路绝缘要求,对直流配网运行电压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在电缆线路的导线截面、电流密度与绝缘水平相当的前提下,从线路损耗、沿线电压损失和最大供电容量等方面对交、直流配电方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比较,并结合实际电缆参数对10kV电压等级的交流配网与±7.5kV电压等级的直流配网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了在电缆线路绝缘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中压直流配网在线路损耗、供电半径、最大供电容量等方面优于中压交流配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能源与环境》2015,(2):109
<正>山西研发的国内首套智能型千万t级煤炭综采装备,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52项,多项创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最高日产煤炭达3.6万t,最高月产达85万t,还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和集约化开采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力需求日益加大,而电力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电力载荷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确保10kV配网架空线路正常运行,线路检修都采用带电作业的方式.但是,在检修工作中,由于带电作业,给检修工作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影响作业因素较多,给作业安全性带来挑战.本文以10kV配网架空线路为...  相似文献   

14.
孙春辉  田康 《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3):347-348+351+3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优化了社会生产模式和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电能需求不断增加,给原有的电力工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能保证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整体运营效果,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就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简单介绍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的基础上,对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缩短10 kV配网线路信息检索时间,提出了基于线路物理属性的直接法分段方案,将10 kV配网线路分成若干线路段,对每一线路段的保护配置、线路型号及载流量、用户情况、供电容量、供电区域、同杆线路和操作注意事项等信息分别进行搜集、整理,建立了市区10 kV配网线路信息数据库,并通过设置链接的方式将该数据库中的信息嵌入至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鼠标单击即可弹出线路信息图形框的功能。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大幅缩短配网线路信息检索时间,提高调度、运维等工作的效率,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桥型MMC的融冰装置具有模块化、可扩展性与冗余性高、生成直流电压范围广等优点,十分适用于直流融冰场合。首先分析了应用于移动融冰装置中的MMC工作原理,然后提出了融冰装置的控制策略;为简化实验条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额定电流零功率试验方案;最后,研制了一台工业用移动MMC融冰装置,并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额定电流零功率试验方案的有效性,可成功实现静止无功补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20日,北京电缆网运行监控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北京电缆网运行监控中心的建设是重大创新成果,是国内首个电缆系统大规模集中监控中心,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监控中心构建了对电缆线路和电缆隧道的监控网络。实现了隧道生产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提升了电缆网络设备管理水平和职能水平,初步实现了电缆网络的可控、在控,从根本上转变了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26日上午,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直流输电线路第19标段在广东英德市黎溪镇B51号塔正式开工,标志着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直流工程线路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西起云南昆北换流站,东至广西柳北换流站、广东龙门换流站,采用±800 kV三端混合直流技术。线路交叉跨越上千条次,地形为100%的高山大岭,首次实现特高压直流线路八分裂与六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底,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直流输电线路第19标段在广东英德市黎溪镇正式开工,标志着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直流工程线路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西起云南昆北换流站,东至广西柳北换流站、广东龙门换流站,采用±800kV 3端混合直流技术。线路交叉跨越  相似文献   

20.
鉴于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对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重要性,先利用电池储能电站直流侧三种接地方式,以极地故障分析为基础,比较了各种接地方式下故障电气量的特点,同时考虑了存在过渡电阻影响的故障特征;再从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角度研究了交、直流侧之间接地方式的配合,分析了不同接地方式下系统稳态运行特点;最后提出了选择电池储能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方式的一般性原则。通过在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仿真系统,仿真分析了电池储能电站直流系统的各种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