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活动的日活动计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预测思想和建模方法建立了日活动计划模型。应用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进行了参数标定和模型验证,并用"模拟-比较-评价"方法将已建模型应用于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建立基于活动的日活动计划模型,可全面有效地模拟预测和分析居民活动安排情况,对交通需求管理策略进行初步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SP调查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与公交优先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居民出行意向特征分析和预测为手段,采用SP调查法和正交设计表进行了调查情境组合设计,得出了调查结果。通过研究长春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构建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MNL模型,找出了时间和费用对各类出行者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相应的公交优先政策建议,并预测了政策实施后交通方式分担率的变化。最后,总结出长春市居民出行的合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定制公交作为发展公共交通的新型出行方式,在缓解城市道路拥堵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从需求侧分析用户需求和定制公交运行需求,评价定制公交模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西安市居民出行数据,共收回有效问卷622份.首先基于用户需求,运用spss软件建立居民选择定制公交出行意愿影响因素的意愿-职业/收入回归模型,分析定制公交实施的可行性.其次,针对定制公交运行需求,拟定站点、线路和制定票价,基于Logit选择模型对比客流分担率变化,讨论开通定制公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西安市居民中高薪通勤用户对定制公交具有强烈需求,定制公交出行意愿与职业、收入有关,站点选择应覆盖较多居住区设置1~2个为宜,票价建议制定为8元,开通定制公交后,私家车和公交车分担率分别减少7. 35%和7. 68%,有效缓解城市道路早晚高峰拥挤情况,从用户需求和运行需求方面为西安市开通定制公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识别不同出行者对公交出行信息使用选择偏好的差异,对基于态度的公交出行信息使用市场进行了细分。根据在南京市调查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确定态度潜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态度变量间的相关性,使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公交出行信息使用的市场进行细分。以出行意愿、可靠性、方便性和主观感知等4个变量作为聚类变量,将公交出行信息使用市场细分为5个子市场,同一子市场内出行者公交出行意愿选择近似,不同子市场间出行者选择意愿明显不同。分析了每个子市场态度的差异和公交出行方式选择特征,针对不同子市场的出行者提出了相应的公交出行信息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长春市1984年居民出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用运输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适合我国城市的客运模型系统——四步骤模型,并对重力模型进行了标定。综合费用函数可用作预测公交和自行车出行量比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通勤交通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以往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是基于个体属性对于方式选择的影响,而针对各类出行者特性与出行方式特征的关联性分析较少的情况,以拥有小汽车的中长距离通勤者为研究对象,提取相关的个体属性参数和交通方式特性参数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个体属性与公交和小汽车出行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经济水平会对方式选择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更短的停车后步行时间、低廉的停车费用或充足的停车设施泊位供给会鼓励出行者选择自驾出行,而减少公交等车换乘时间,提高公交运行时速则会增强公交的吸引力,这对于城市中心区制定引导居民公交出行对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交票价比对公交结构的影响及方式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的建设规模,利用宏观调控政策合理分配客流,研究了公交票价对公交结构的影响.通过在北京市进行交通方式选择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居民选择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因素.结果表明,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出行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出行目的对于出行方式选择结果有显著影响,在对变量分类合并的基础上确定代入模型的变量,并结合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建立了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给出了出行费用和交通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为利用票价政策调节公共交通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综合考虑换乘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距离、步行距离、等待时间等公交出行因素的广义时间计算方法,给出了基于广义时间和出行费用的公交出行效用函数,构建了考虑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巢式Logit公交线路选择模型。以广州为例,给出了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参数估计的方法,模型计算结果和二次调查数据的比较表明文中的方法可准确计算公交乘客对出行方式和线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交通方式选择的非集计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应用非集计模型理论与北京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并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无约束最优化函数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标定。根据所建模型计算出公交车和小汽车的时间价值,求得包含出行时间和实际金钱费用的广义费用,建立了公交车和小汽车出行选择的二肢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收费价格下两种交通方式所分担的交通出行比率及道路交通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评价拥挤收费政策对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作用。研究表明,非集计建模方法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尤其是将出行者的个人特性影响因素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意愿调查法对公共交通出行者的出行意向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出行时间比下常规公共交通出行者转向轨道交通的意愿价格阈值影响因素及规律.基于排序选择模型,分别建立了基于排序Probit和排序Logit的公共交通内部方式转移价格阈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局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职业、收入、公交出行时间、公交出行费用及地铁与公交出行时间比对公共交通内部方式转移意愿价格阈值具有显著影响;常规公交费用支出每增加1元,其向轨道交通转移时的票价阈值为3、4、5、6元的概率分别改变-5.03%、1.07%、2.32%、1.00%.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传统非集计模型存在的缺陷,提出利用mixed logit模型研究拥挤收费下交通方式分担率变化的思路。结合实际居民出行数据建立了基于mixed logit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利用SAS软件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标定了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经验证,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和可用性。加入拥挤收费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可得出不同拥挤收费费率下的交通方式分担率。应用该模型能为拥挤收费下的出行行为分析和交通影响研究以及其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评价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拥挤收费政策交通影响评价为研究对象,运用非集计出行需求预测理论,建立了拥挤收费政策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居民政策响应行为预测模型系统,从出行方式、时间、空间分布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拥挤收费政策对交通系统产生的影响,并对佛山市南海区实施拥挤收费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南海区平衡出行时间分布,降低拥挤区域道路饱和度,但在交通结构优化和出行时间调整方面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建立的以非集计理论为基础的"交通状况分析-管理政策制定-响应行为预测-实施效果评价"分析模式对我国城市制定、评价和实施相关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运动学方程的停车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描述连续交通流中的停车波现象,分析了停车波传播的运动学特性,基于运动学方程建立了停车波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与基本交通波模型推导的停车波模型一致。为验证该模型,设计了数据采集方案及参数标定方法。利用长春市的调查数据标定了模型,得到停车波波速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3.85%。结果表明,基于运动学方程的停车波模型可以描述连续交通流中的停车波现象,参数标定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智能体的交通信号控制与路径诱导的协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已有交通信号控制与路径诱导协同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路段行程时间函数与信号控制策略对协同模型求解唯一性与收敛性的影响;设计了交通信号控制与路径诱导协同研究的多智能体模拟系统。该系统由交叉口控制智能体、路径诱导智能体、信息处理智能体组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该模拟系统中路径诱导策略是用户最优策略,交通流动力学由元胞传输模型描述,信号配时由基于元胞的交通控制模型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实施交通信号控制与路径诱导协同后,路网总行程时间最多可减少41.4%。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定量描述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释放过程,以RLC电路的电流模型为理论基础,对交叉口交通流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类比信号交叉口与电路相似的脉冲特性,建立了信号交叉口交通流量释放模型,并利用长春市典型交叉口实际交通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电路信号的交叉口交通流模型可以定量描述交叉口交通流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16.
考虑交通诱导下新进出行者的网络交通流演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城市网络交通流的动态演化行为.在网络交通流的演化过程中,出行者根据路网状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出行路径,假设OD对出行需求和路径流量受到OD对出行成本的影响,考虑在交通诱导下新进出行者的路径选择方式,以Logit分配模型表示新进出行者选择出行路径的比例,提出一个改进的交通流演化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及其零点的一些特性,它能更好地反映现实中交通流演化结果.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可近似描述交通流演化到用户均衡态的过程,交通流能够收敛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