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骨髓移植(BMT)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7例,脐血移植(CBT)2例。结果1例BMT及5例PBSCT完全植入;2例PBSCT嵌合植入者分别在移植后3、12个月发生宿主排斥移植物反应,分别用再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免疫疗法后血象恢复正常;2例CBT未成功植入,但均重建造血功能。随访6~44个月,9例存活,1例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三腔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为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5例患者植入三腔(双房同步)心脏起搏器。方法经左镄骨下静脉穿刺,依次植入冠状静脉窦、右心室、右心房起搏电般导线,测试达到标准后,经Y型转接器将冠状窦电极和右心房电极组成新的心房双极电极,植入后分别进行DDD和双房AAT起搏。结果植入后,DDD起搏方式对2例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较少的病例疗效显著.改为双房AAT起搏后,余3例均有疗效,其中2例疗效明显.起搏器植入及随访4~6个月中未出现合并症。结论三腔心脏起搏器能有效地防治因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该型起搏器植入技术有一定难度,但合并症少,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设计的国产VSD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比较两种不同设计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9只,非体外循环下通过外科方法建立创伤性肌部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直视下经导管分别植入两种设计不同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有端头型和无端头型,实验样品由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术后1、2、3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经静脉植入起搏器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 方法 入选我科2017.5~2017.11起搏器程控门诊随访时复查了植入侧静脉超声(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和颈内静脉)的起搏器植入患者84例,收集其术前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及双侧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和颈内静脉的超声结果以及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术后起搏器程控门诊随访时复查的植入侧的上述静脉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例(4%)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事件,分别是扩张性心肌病并发重度心功能减低和阵发性房颤,单腔起搏器升级为双腔起搏器,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伴大量返流并发Ⅲ°AVB、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穿孔行新电极植入和穿孔电极的拔除。 结论 经静脉植入起搏器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小,最多见于手术较复杂、患者心功能较低、并发心脏结构异常、术中出现电极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Palmaz—Schatz支架植入术70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评价冠状动脉内Palmaz-Schatz支架的临床效果,我们回顾性总结分析了70例冠心病患者74支冠状动脉血管80个Palmaz-Schatz支架植入的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DeNovo支架植入63个,Suboptimal支架植入11个,Bail-out支架植入4个,再狭窄病变支架植入2个。左前降支37处病变植入41个支架,左回旋支11处病变植入11个支架,右冠状动脉25处病变植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左束支起搏(LBBP)后植入全皮下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分别在LBBP术后2天内和术后6个月左右使用自动筛查工具进行S-ICD的植入前合格性筛查,每次筛查分别在自身完全性左束支阻滞非起搏模式、单纯LBBP模式、自身右束支下传与LBBP融合三种模式下进行;对于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导线的患者,增加左束支与左室同步起搏模式筛查。每种模式均在坐位和卧位两种体位下进行筛查,至少有一个感知向量在两种体位下通过筛查认为该模式通过筛查。统计不同模式下的通过向量个数和筛查通过率。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年龄(68.0±8.3)岁,其中男性18例(56.1%)。14例植入带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CRT-D),17例植入不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包括13例植入DDD,4例植入CRT-P)。在术后的第一次筛查中,31名患者四种模式下筛查通过率分别为45.5%、87.1%、90.9%和100.0%(P<0.001);平均通过的向量个数为0.64±0.90、1.52±0.85、1.45±0.80、1.00±0.00(P=0....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支架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将不同材料制成的支架经血管植人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而支撑血管壁,从而使局部冠状动脉内腔保持通畅状态。许多大规模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冠状动脉支架不仅能有效防治内膜撕裂而引起的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历史发展1969年,"经导管血管成形之父"Dottor博士首次为一个动脉狭窄的患者植入了血管支架。1986年,Sigwart在瑞士,Puel在法国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1987年,Roubin、Schatz在美国分别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随后,许多学…  相似文献   

8.
双心室起搏的初步临床经验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行永久性双心室起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左束支阻滞患者常规植入右心室起搏导线的同时植入冠状静脉窦导线于心大静脉或心中静脉,分别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及双心室起搏,应用Swan-Ganz导管或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起搏地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植入冠状静脉窦导经至心大静脉或心中静脉行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体植入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后接受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以及植入的金属材料对磁共振成像(MIU)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西门子MAGNETOM IMPACT-1.0T磁共振机,选用自旋回波(SE)和梯度回波(GE)扫描序列,将镍钛合金丝制成的封堵器分别进行MRI磁场内悬挂试验、水模测试扫描、植入中华小型猪体内后心脏扫描等试验;并且对MRI检查前后封堵器(实验样品由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磁导率(μ1.5T)以及原子组成等金属特性进行材料学分析测试,观察其有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长期VVI起搏对患者心功能和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植入VVI起搏器的103例患者分别于VVI起搏器首次植入时和因脉冲发生器电池耗竭行更换术前进行临床、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评价心功能(NYHA分级)和房颤发生情况。结果VVI起搏器平均更换时间为8.4年。首次VVI起搏器植入时左心房内径平均36.27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9.62mm,患者在更换VVI起搏器时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分别增加到40.39mm(P〈0.001)和53.27mm(P=0.007)。左心室射血分数由首次植入时的0.65下降到更换时的0.61(P=0.0485)。同时发现患者心力衰竭加重(P=0.0284),持续性房颤发生率增加(P=0.0283)。结论长期VVI起搏引起患者心功能恶化,持续性房颤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心律植入数量的激增,心律植入装置感染问题日渐明显,特别是感染后不恰当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虽然植入装置在不断完善,抗生素预防性的治疗也非常及时,但植入装置感染仍占到一定的比例,并且不断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的诊断、恰当的治疗对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极其重要。电极拔除技术已成为治疗植入装置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关键技术,并且电极拔除技术日臻完善,已从单纯的牵拉技术,发展到了机械鞘辅助拔除,甚至激光电极拔除的时代。现从植入装置感染发生率、诊断及治疗以及拔除器械的发展几个方面论述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方面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起搏器植入的影响。方法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及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起搏器植入原因及溶栓对起博器植入的影响。结果起博器植入原因以Ⅲ度AVB多见。溶栓组129例,7例植入临时起搏器,起博器植入率为5.43%,未溶栓组491例,60例植入临时起博器,起博器植入率为12.22%,两组起搏器植入率有显著差异(P〈0.05)。未溶栓组有Ⅲ例植入永久心脏起博器,植入率为0.51%。结论溶栓可显著降低起博器植入率。  相似文献   

13.
局部释放肝素的生物降解性支架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携带肝素的生物降解性支架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应用已内酯和混旋丙交酯共聚物制成支架,并携带肝素,植入7只小型猪的颈动脉,观察不同时间的造影及病理改变。结果6只植入成功。植入成功者,1只因颈动脉破裂、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3只动物分别于1个月(n=2)和2个月(n=1)处死,造影均未发现狭窄,光镜下仅见轻度内膜增生,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已完全内皮化。2个月处死的另外2只动物造影显示狭窄,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平滑肌细胞增生。所有动物未见明显的异物反应。结论这种生物降解性支架,同时作为局部释放肝素的装置,可成功地植入颈动脉,对于其预防再狭窄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并四年随访(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3月我们采用单纯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K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取得满意疗效。2例患者分别随访44个月及32个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23例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患者,采用二维超声,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显示;植入后心房按需起搏(AAI)组和心室按需起博(VVI0组的心排血量均明显增加(P〈0.05),分别增加40.6%和21.2%,但植入后VVI组在左室射血分散,每搏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降低(P〈0.05),AAI组无变化。研究表明AAI生理性起搏对于中层得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优于VVI非生理性起搏,心排血量是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冠状动脉内Palmaz-Schatz支架的临床效果,我们回顾性总结分析了70例冠心病患者74支冠状动脉血管80个Palmaz-Schatz支架植入的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DeNovo支架植入63个,Suboptimal支架植入11个,Bail-out支架植入4个,再狭窄病变支架植入2个。左前降支37处病变植入41个支架,左回旋支11处病变植入11个支架,右冠状动脉25处病变植入27个支架,1处病变植入1个支架。支架植入的成功率为98.7%。术中1例SVG支架植入术中近端血管血栓形成。住院期间无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或严重出血性并发症。术后3~24个月30例患者共33个支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6例6个支架节段血管有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8.7%。结果提示:冠脉内Palmaz-Schatz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并可能有降低或延缓血管再狭窄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4):241-253
近年来,治疗心血管病的体内植入装置的种类逐渐增多,并分成两类。一类与心律诊断与治疗相关,包括起搏器、ICD、CRT、植入式Holter等,因其内部都装备了复杂的电路系统而属于电子装置,国外称其为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ardiacimplantableelectronicdevice,CIED)。另一类为非心律方面的心血管植入装置,包括治疗瓣膜病的“人造瓣膜”,治疗心衰的心脏辅助装置等,被称为心血管非电子植入装置。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内植入金属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0月至1996年12月,在76例患者的85支病变冠脉中植入不同种类支架95枚,bailout植入18枚,suboptimal植入45枚,denovo植入32枚,植入左前降支59枚,右冠状动脉23枚,回旋支12枚,第一钝缘支1枚,植入成功率979%,临床成功率958%。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残余狭窄0~10%,血流TIMIⅢ级。结果表明:冠脉内植入支架是目前处理PTCA术中明显内膜撕裂和急性血管关闭的最有效方法,是对抗PTCA后病变血管弹性回缩和预防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对119例应用激素释放电极及96例应用非激素释放电极患者在心房电极植入后即刻及术后1,3,6,12,18个月分别测试心房起搏阈值,并进行比较。发现激素释放心房电极的心房起搏阈值均显著低于非激素释放电极,且无非激素释放电极的早期阈值升高现象。植入激素释放心房电极95%的患者在术后第3个月心房起搏阈值≤1.3V;植入非激素释放电极的患者心房起搏阈值≤1.3V者仅占15%。表明激素释放心房电极明显优于非激素释放电极,即使进行长期低能量起搏前者亦非常安全,故能降低起搏器电池消耗和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2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由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引起,最常见于植入ICD的早期,是植入ICD后所特有的现象,即发生了需要多次转复的快速、成簇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