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运用特尔斐法,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构建体育赛事推动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实证法,对第十一届全运会推动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比较好的推动了济南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结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社会影响涉及因素很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赛事推动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地区电信业务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重庆市1997-2003年的电信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表示电信业务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再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指标聚类分析,找出了影响重庆市电信业务量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提高重庆市电信业务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背景下,为了加深对重庆农村发展状况的认识.对重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结合重庆自身实际状况,初步构建了一套重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验证,得出了各区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和排名,以及影响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将其与人...  相似文献   

4.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就重庆市教育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的感应度和影响力系数对重庆市教育与国民经济的产业关联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重庆市教育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并利用基于AHP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对重庆市教育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发展理念里程碑式的重大转变和人口的全面发展,"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巨系统协调发展的状况成为了衡量发展质量的核心。本研究从系统解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入手,构建由人口系统因子、人口-经济因子、人口-社会因子以及人口-环境因子共4个方面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针对重庆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要素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巨系统中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2)人口发展状况的优劣与城镇化水平高度相关;3)重庆市工业企业的"环保搬迁"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显著。本文深化了人口发展内涵的理论认识,并为重庆市人口发展状况的动态评估,促进相关部门的科学考核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了全面评价重庆市县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基础经济、区域综合经济、区域财政金融、人民生活水平等6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基于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等级区划分;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渝北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渝中区和南岸区等主城区县经济实力雄厚,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等边远区县经济发展较滞后,经济综合评价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现实情况;研究成果可为区县精确定位,制定相应区域发展政策及实现重庆市整体均衡发展的目标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首先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针对重庆市的生态环境构建了基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和生态协调度的三级影响指标体系;接着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通过数据仿真可以看出重庆市1990年到2004年的城市生态环境量化评价标准由中下水平,上升至接近良好水平,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实验结论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重庆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地区电信业务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重庆市1997-2003年的电信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表示电信业务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再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指标聚类分析,找出了影响重庆市电信业务量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提高重庆市电信业务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发展理念里程碑式的重大转变和人口的全面发展,“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巨系统协调发展的状况成为了衡量发展质量的核心。本研究从系统解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入手,构建由人口系统因子、人口-经济因子、人口-社会因子以及人口-环境因子共4个方面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针对重庆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要素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巨系统中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2)人口发展状况的优劣与城镇化水平高度相关;3)重庆市工业企业的“环保搬迁”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显著。本文深化了人口发展内涵的理论认识,并为重庆市人口发展状况的动态评估,促进相关部门的科学考核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经济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多种经济社会关系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沿时序轴波动的轨迹.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长沙市面临"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机遇,然而错综复杂的新矛盾也层出不穷,因此如何科学地观察和评价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正确地把握发展趋势对改善经济社会的宏观调节和管理至关重要.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对长沙市2001-2010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历程进行动态描述,综合评价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提出有利于长沙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级社会发展理论,但在现实中又处于一种片面依赖经济增长的初级社会开发阶段。经济增长和社会开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力图通过对社会开发论从经济增长到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转变的探析,揭示社会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论证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是高层次的社会开发论。  相似文献   

12.
“高学历失业”生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学历失业"现象与高等学校连续多年扩招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度的结果。"高学历失业"是一种"知识群体"失业,但概括为"知识失业"关不科学,其生成机制是多重的,既有复杂的经济因素,又有深刻的社会因素,是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混合交织、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整治和解决"高学历失业"问题,绝不能抑制教育发展,而必须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对策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部地区已经进入到一个深化改革的新发展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历史起点.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部地区社会发展呈现出过渡性的新常态特征: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但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虽整体提高,但仍存在轻度失调现象;社会发展能力较低,尚处于"低福祉增长"阶段;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集中连片分布,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区域;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由生存型福祉向发展型福祉转变;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由"社会管理"向"社会发展治理"转变.为此,中部地区要以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共进,创新中部地区社会发展治理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成果向居民福祉转换.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处理好社会各类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遵循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践行科学发展观从持续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目标、落脚于人的全面发展等对经济结构合理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发展不匹配等结构性矛盾对践行科学发展观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从物质基础、现实抓手和实践手段等层面看,调整经济结构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强有力的现实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具有内涵上的内在统一性,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是构成中国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竞争力的三个重要维度。应用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竞争力概念模型,设计相应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全面发展竞争力进行比较评价和聚类分析,指出全面发展竞争力比较结果依次为:厦门、福州、泉州、龙岩、三明、莆田、南平、漳州、宁德;聚类分析结果为:第一类,厦门;第二类,福州、泉州;第三类,龙岩、三明、莆田、漳州、南平;第四类,宁德。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农村籍贫困生综合能力提升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普通高校农村籍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融合与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农村籍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对其综合能力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融合在家庭经济条件与综合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从表现形式来看,较好的家庭条件以及较高的社会融合度使普通高校农村籍贫困生综合能力更强。基于家庭经济条件与社会融合对综合能力的促进效应,学校应通过“活动参与”提高农村籍贫困生的成就感、满足感,在团队协作中帮助其建立与同学的良好关系,提升其社会融合度;政府应利用大数据识别贫困生,保证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与隐秘性。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选择。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协调效应、创新效应与开放效应5个维度构建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文化产业综合效应指数与各子维度效应指数,分析其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不同省份、不同层级与3大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发展障碍及制约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差异明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效应指数呈现“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空间格局;经济效应指数、社会效应指数、开放效应指数分布均呈现“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空间特征,协调效应指数呈现“中游地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的区域分布格局,创新效应指数呈现“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的分布特征;不同区域的发展障碍因素各不相同,经济效应、创新效应与协调效应是制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阐述社会压力和社会问题向综合效益转化的积极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提出了将巨大的经济负担转化为巨大的经济资源、养老产业的综合效益发挥及其协同管理、养老产业是永不枯竭的养老敬老的经济社会资源的问题;论述了作为系统工程的产业化发展的养老保障服务业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养老社会工程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方法论、产业化发展的养老工程实施的集成方法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