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谌晓鹏  石磊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240-1240
病例男,25岁,我部战士。因肛周皮肤肿胀、持续性疼痛4d加重1d就医。查:T36.8℃,体胖,俯卧位12点方向外侧与尾骨尖之间见约5cm×5cm皮肤红肿,边缘不清有波动感,皮温高,疼痛明显且持续,受压、排便及咳嗽时加剧。患者既往无痔疮病史。诊断:“肛门周围皮下脓肿”。遂行手术切开引流探查脓肿深约6cm,  相似文献   

2.
伍新民 《武警医学》2002,13(9):554-554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外科的常见病之一。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我院自 1990年 3月~ 1997年 11月共住院 2 3例 ,采用Ⅰ期根治性手术代替传统的单纯切开引流手术处理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临床本组 2 3例 ,男 18例、女 15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 8岁 ,单纯切开引流 9例 ,占 39.13% ,Ⅰ期手术 14例 ,占 6 0 .86 %。Ⅰ期根治性手术方法 :在骶麻下进行手术 ,使肛门肌肉能充分松弛 ,然后在肛周皮肤红肿触痛最明显或波动感最显著处 ,与肛门成放射状切开 ,扩展脓腔 ,并以切口作为外…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5岁。因左腰部红肿、引流口迁延不愈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较大范围红肿.疼痛不明显,无发热、寒战及其他部位疼痛:在当地医院行输液抗感染治疗,红肿未消退。4个月后发现红肿处出现局部隆起,诊断为蜂窝组织炎,再次行抗感染治疗并切开引流.红肿处反复破溃.引流口迁延不愈。体检:左腰部见2处瘘道口,瘘道口周围见少量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无红肿,皮温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45岁.因右下腹疼痛1月,加重3d入院.查体:全腹压痛,以右下腹为重,在右下腹麦氏点可触及3.5cm×4.5cm×3.0cm包块,质地较硬,不活动.实验室检查,WBC 15.0×109/L,N 0.90,L 0.10.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阑尾周围脓肿,有淡黄色脓液溢出至腹腔.手术清除脓肿,冲洗腹腔后关腹,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静脉滴注青霉素钠640万u/d连用3d,术后第2d拔管,术后第7d切口愈合拆线.但引流口组织红肿变硬.常规换药7d不见好转.取脓液涂片送检,查见黄色硫黄样颗粒及放线菌体.确诊为阑尾放线菌病.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钠400万u,2次/d,连用4d;口服复方新诺明片0.96,2次/d连用7d;在腹壁窦道隔日行彻底搔刮术1次,连续7d,并保持引流口通畅.治疗40d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男,65岁,因右眶下区皮肤反复肿痛、流脓2年余就诊。曾因皮脂腺囊肿并发感染,于当地医院行切开引流术,并给予抗生素口服,1周后愈合。术后15天,局部反复出现红肿、疼痛,破溃后流出脓性物,皮肤形成一小瘘管,常有稀薄脓性分泌物流出。检查:右鼻唇沟部皮肤有一0.3cm×0.3cm大小瘘口,瘘口缘皮肤灰白,周围皮肤轻度充血,瘘口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口内见3︱残根,Ⅱ度松动,牙周溢脓。诊断:根尖周炎合并眶下皮肤瘘管。局麻下行拔牙术+瘘管搔刮、皮肤瘘口切除术,术后给予甲硝唑、红霉素口服,1周后拆线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拔牙创愈合良好。2讨论牙源性感染是引起颌面部炎症最常见的原因。当病源牙因素未能控制时,脓肿常穿破皮肤和牙龈形成瘘管,其中以下颌第三磨牙冠周感染引起的颊部皮肤瘘管,以及上颌尖牙根尖周炎引起的眶下皮肤瘘管最为常见。本例因3︱根尖周炎穿破至皮下形成眶下区皮下脓肿,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虽经切开引流和皮脂腺囊肿摘除术等处理,但未能根治病源牙,造成局部瘘管2年未能愈合。误诊原因:(1)非口腔专业医师缺乏口腔专科知识,不了解颌面部软组织炎症与牙源性感染的关系;(2)患者曾到其他医院口腔科就诊,但接诊医师受原...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核性溃疡是淋巴结核的晚期临床病变,病程长,经久不愈。1992年我们应用CO2和He-Ne激光治疗2例病人,疗效显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例病人,男女各1,年龄27~62岁,病程2~5个月。病变均位于颈右侧,一例为2处溃疡,部分表皮坏死,皮缘潜行;另一例为一处溃疡伴窦道。溃疡面积最小为1.2×1.0cm,最大为2.1×1.3cm。窦道2.8×0.3cm。溃疡周围皮肤呈暗红色,肉芽组织苍白水肿,有不同程度的淡黄色稀薄脓性分泌物。2例患者既往有结核病史,曾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抗结核治疗,局部换药2~5个月,伤口不愈转激光室治疗。另有7例患…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56岁,2011年8月3日入院,极度消瘦,因在院外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大便失禁致臀部红肿、潮湿、肛周皮肤溃烂、创面脓液流出,已形成脓腔,伴有恶臭味,肛周皮肤有14 cm×18 cmⅢ度褥疮。创面处理: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和1∶5000高锰酸钾溶液充分清洗创面后暴露,动作轻柔,保护好肉芽组织,用红外线烤灯照射15~20 min后,取龙血竭粉(龙血竭胶囊  相似文献   

8.
我们治疗肛周脓肿 174例 ,男 15 1例 ,年龄 17~ 6 3岁 ,平均年龄 35 5岁 ;女 2 3例 ,年龄 19~ 5 8岁 ,平均年龄 34 5岁 ;病史 7d~ 3a。以上患者随机分为 2组 ,用传统方法切开引流组 75例 ,Ⅰ期根治组 99例。1 治疗方法1 1传统切开引流组  本组 75例。取侧卧位 ,常规消毒 ,局麻或腰俞穴麻醉。在肛周局部红肿波动明显处作与肛门放射状切口 ,排出脓液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脓腔用 2 %双氧水反复冲洗后堵塞凡士林纱条引流。1 2 Ⅰ期根治组 本组 99例。取侧卧位 ,常规消毒 ,腰俞穴麻醉。在肛周皮肤红肿波动明显处作一放射状切口 ,分离…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9岁,反复颈部淋巴结肿大3年余,畏寒发热1个月余入院.患者3年前曾确诊左颈部淋巴结及周围软组织结核,行抗结核治疗痊愈.1年前发现右颈部淋巴结肿大,抗结核治疗3个月无效后自行停药.1个月前突发寒颤、大汗并高热,抗结核治疗3d无效,病情进行性恶化.体格检查:体温39.7℃,脉搏134次/min,体质消瘦,中度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右颈部触及大小约4 cm×4 cm包块,有压痛,左肺呼吸音稍粗,右肺腋前线以下未闻及呼吸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诊断为乳腺脓肿的病人采用经皮穿刺脓肿抽吸法及脓腔置管引流法进行治疗。结果 45例病人共有54个脓肿,22个最大径≤3 cm的脓肿采用脓肿抽吸法治愈21例,1例改行脓腔置管引流后治愈;32个最大径>3 cm的脓肿实施脓腔置管引流法,治愈30例,切开引流2例。随访41例,复发4例,2例再次行脓腔置管引流治愈,另2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不超过3 cm的乳腺脓肿与置管引流治疗超过3 cm的乳腺脓肿均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患儿5岁,下腹痛1月余,脐周红肿3天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和蠕动波,脐周红肿,局部皮温高,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肠鸣音活跃5~6次/min。实验室检查:WBC15.3×109/L,N71.4%,CRP11.16mg/L,HGB137g/L。超声检查:右下腹及脐下方见大小6.0cm×5.6cm×2.5cm的混合性包块,形态不规则,囊性为主,壁厚,内透声差,实性部分呈偏强回声斑块,团块周边见少许血流信号(图1)。超声诊断:①脐部感染;②阑尾周围脓肿。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0岁,已婚,农民.主诉:左腘窝肿物12 d.既往史:类风湿关节炎10多年.起病初左腘窝出现约2.0 cm×1.0 cm结节,无疼痛,无畏寒发热,无皮肤红肿、破溃.12 d来肿物进行性增大,就诊时大小约12.0 cm×7.0 cm,伴有疼痛,左下肢活动受限,不能行走,偶有发热.于2008年11月30日在当地医院拟诊为"左腘窝脓肿",行手术切开引流,术中发现切口出血不止,遂止血包扎后当日送入我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局部换药联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巨大脓肿的疗效。方法对1例腰腹部巨大脓肿患者静脉应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3d后,将脓肿部位切开引流,抽出腔内脓液后,应用MEBO药纱条填塞,每日换药1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MEBO药纱条填塞引流治疗3d后,分泌物明显减少并长出新鲜肉芽组织,28d后痊愈出院,愈后瘢痕组织轻微。结论MEBO能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7月沈阳市肛肠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13例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深入探讨该病的诊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中经超声诊断者6例,经MRI诊断者7例;13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将病灶完整切除,其中2例患者因病灶范围较大,进行了分次手术治疗;术后除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经清创引流痊愈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感染;11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2年的随访,均未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并结合超声及MRI检测可准确诊断肛周化脓性汗腺炎;通过术中超声检测,彻底切开窦道并广泛切除病灶周围汗腺组织是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可防治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防止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病人,男,35岁.2月前因车祸致左膝关节外伤,左膝关节外侧皮肤撕脱、出血并活动受限,当地医院给予清创处理,手术后左膝关节红肿疼痛不消,曾反复多次抽液治疗无效.全身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左膝关节髌上外侧皮肤可见7 cm瘢痕,瘢痕略高出皮肤,瘢痕中段下缘可见-2 cm×2 cm×1 cm瘢痕疙瘩.局部皮温略高于正常,膝关节红肿,触诊有波动感,轻压痛;皮肤无破溃、窦道及血管杂音;膝关节活动未见明显受限但不能承重.左下肢血运良好.X线摄片报告:左膝关节骨质未见异常.MRI报告:左关节腔积液;左股骨远端骨损伤.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4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咽痛 ,吞咽时加重 ,张口困难 ,伴低热 2 0 d。曾于外院口服及静滴抗炎药治疗 (具体不详 )无效。查体 :体温 3 7℃。左扁桃体 度肿大、充血 ,其上方软腭明显隆起、触之无明显波动感。左上颈部触及一包块约 3 cm× 4cm、质硬、无压痛。B超报告 :左扁桃体周围间隙、左颈部脓肿。入院诊断 :(1 )左扁桃体周脓肿 ,(2 )左颈深部感染。予青霉素静滴 4d后症状无好转 ,遂在局麻下行左扁桃体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术中于悬雍垂根部与左腭舌弓前缘垂直线相交处作一切口 ,切开深度约 0 .5cm,未见脓液溢出 ,以止血钳扩张…  相似文献   

17.
病灶清除加腔内填塞换药治疗脓肿、溃疡型淋巴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磊  徐宁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5):884-885
目的探讨脓肿型、溃疡型淋巴结核的治疗方法。方法121例病人,在全身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脓肿切开、脓腔及窦道内病灶清除并结核药物纱条填塞换药的方法治疗脓肿型及溃疡型淋巴结核。结果121例均得到治愈,创口愈合时间最短14d,最长67d,1年内复发者仅4例。结论病灶清除并腔内填塞换药治疗脓肿及溃疡型淋巴结核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肛周脓肿多由肛窦感染,沿肛腺管蔓延到肛门周围间隙或肛管皮下形成脓肿最终在肛缘表面皮肤破溃形成肛瘘。以往多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引流术,术后易形成肛瘘及脓肿复发,需行二次手术才能治愈,这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2007~2008年我院肛肠外科对50例肛周脓肿患者均行切开挂线一次性治疗,术后配合中西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冯葳  杨玲玲  李泰然  唐颖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3):299-300,302
目的观察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后慢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7例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后慢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清创后应用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感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7例患者术后均创面愈合,且获得6~12个月随访。其中,26例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无感染、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5 d切口上方红肿,局部拆线后流出约5.0 ml分泌物,并排出深部线节,向深部形成一直径0.8 cm、深度3.0 cm的窦道,细菌培养提示无细菌生长,经换药治疗2周后愈合,治疗期间间断排出多个深部线结,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后慢性感染临床效果佳,可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创面长期迁延不愈,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病人,男,43岁.6月前左臀部出现一1 cm×1 cm 的疼痛性包块,后因破溃后流脓不止,在外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患处仍间断流出脓性分泌物,且创面逐渐扩大,经多家医院抗感染、支持、脓肿切开及中药内服外贴等治疗,病情反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