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洪泽湖水面宽阔,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但近几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渔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捕捞产量上不去。1973年我们对洪泽湖进行了水域环境、水生生物、鱼类和渔业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查明了某些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变动的情况,发现某些种类的幼苗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保护,是产量上不去的因素之一。在  相似文献   

2.
湘江是湖南省汇入洞庭湖四大流域的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湘江又是我国家鱼产卵场的三大产区之一,是鱼苗生产的重要发源地。所以湘江鱼类资源的盛衰,不仅关系到湘江本身的渔业产量,而且对洞庭湖和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的增殖,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的鱼类区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现有面积423万亩(系指岳阳城陵矶水位33.5米之洪水面积)。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捕捞业历来比较发达.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为了充分挖掘水域生产潜力.达到提高渔业产量的目的,我们于1973年元月至1979年4月,对洞庭湖的鱼类区系进行了多次调查.为便于交换情况.我们根据历次调查积累的资料和参考有关文献.写成了这篇报告。  相似文献   

4.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域面积约占全国淡水面积50%,渔业产量约占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60%。然而,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水域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等正在威胁着这条母亲河,长江渔业资源及水生哺乳类资源正处于严重衰退的状态。长江流域自然资源捕捞量1954年曾高达42.7万吨,到八十年代初下降到20余万吨,而近几年捕捞产量维持在10万吨左右。 20世纪60年代长江主要经济鱼类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8%,80年代以后,优质鱼类在渔获物  相似文献   

5.
国外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玉吉 《淡水渔业》1979,(C00):1-29
本文就国外淡水渔业的概况、池塘渔业、湖泊渔业、水库渔业、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鱼类饲料、鱼类品种改良、鱼类养殖业中采用的机械、仪器、仪表,以及国外淡水渔业的展望作一概述,提出一些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6.
董芳  方冬冬  张辉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8-029318
长江是我国鱼类多样性最高的河流,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产区。然而,近几十年来受水域污染、水工程建设、湖泊围垦、航运发展、过度捕捞和外来种入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面临着逐渐衰退的困境,主要表现为鱼类种类数减少、鱼类濒危物种程度加剧、鱼类资源小型化趋势明显、鱼类资源呈衰退趋势和外来物种种类增多等。长江十年禁渔,对恢复长江水生态环境和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作者建议统筹协调长江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的关系,创新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根据长江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适时调整服务目标,其目的旨在实现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长吻Wei的生物学和渔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吻Wei是我国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在长江口渔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对该鱼的生长,繁殖,食性和渔业状况作了研究,对其资源的保护和增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广西水产科技》1977,(1):31-31
水产研究所资源捕捞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脊椎动物研究室鱼类组.共同协作于1974-1976年对广西淡水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目的:一是为广西淡水渔业引种驯化提供基础资料;二是编写《广西淡水鱼类志》。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长江流域中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建导致了汉江的水文要素、鱼类饵料生物和鱼类资源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研究丹江口水利枢纽建成后所引起的生态学效应,对于探讨三峡水利枢纽对长江鱼类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三峡水库渔业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流域内鱼的种类繁多,区系复杂,仅我国或长江特有的种类就达l00余种。长江流域渔业十分发达,天然捕捞产量占全国淡水鱼总捕捞的63%-64%,是我国淡水鱼最重要的产区。自50年代提出兴修三峡水利枢纽的设想以后,工程对长江鱼类资源和渔业的影响问题,即引起有关部门和科技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是我国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淡水渔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产量居世界首位。到 1998年 ,我国淡水养殖水面50 8万hm2 ,水产品产量 1549 9万t,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 39 6 7% ,占世界淡水量的一半以上。淡水渔业之所以能得到稳步快速增长 ,一个重要因素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保障 ,科技发展对促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显示了很大作用 ,同时也决定了我国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的拉动力。1 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作用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人类已进入前所未…  相似文献   

12.
有关福建鱼类区系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内外鱼类学者有过不少的报道.但对福建淡水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等的研究,尚未见有专门的论述。目前内陆水产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经济鱼类资源遭受的破坏较难恢复,如不采取断然措施,势必造成难以扭转的恶性循环,终将导致资源枯竭。为此,笔者根据1975--1979年参加对全省各江河鱼类的调查和渔业区划期间调查的材料,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试图就福建淡水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措施作一初步的探讨,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鱼类学属于基础性学科研究范畴,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淡水渔业的发展理论与增产机理,推进鱼类增养殖和移植驯化、新品种培育等养殖实践,而且,能对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渔业发展规划等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本文就鱼类学研究的部分内容和成果与渔业应用的关系作扼要阐述,祈以展示鱼类学与渔业发展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4.
淡水水产品在我国的水产品总量中占有巨大的份额,这决定了淡水渔业在我国渔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淡水水产品巨额产量的获得,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长江流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为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承担着高份额的淡水水产品产量。上世纪以来,人类过度开发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诸多矛盾与冲突危害了江湖与湿地的生命活力,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阻断了长江与湖泊之间生物、水文的自然动态联系,并为大规模湖泊围垦和过度经济开发提供了条件,进而造成水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如何使长江流域真正成为我国鱼类基因的宝库、经济鱼类的苗种基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和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这需要集聚各方力量,宣传和促进树立“恢复江湖联系,重建生命网络”观念,为将来的湖泊渔业管理提供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需要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政管理机构和有关科研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进行长江流域生态渔业管理研究与实践,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水生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进行长江流域水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统计年览的资料,1980年世界鱼类和非鱼类(藻类除外)的产量达7219.1万吨,比1979年的总产量多92.5万吨。海洋渔业的比例占水产品年产量的89%以上,淡水渔业约占11%。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长吻鮠的生物学和渔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吻鮠是我国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在长江口渔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对该鱼的生长、繁殖、食性和渔业状况作了研究,对其资源的保护和增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淡水渔业发展较快,湖泊渔业在淡水渔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应该看到,有的湖泊严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湖泊水文条件的变化引起了鱼类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了鱼产量下降。因此,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发展湖泊渔业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湖泊生态环境与产量的关系 俗话说:“宽水养大鱼”。这句话是广大渔业生产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结论,颇有一  相似文献   

18.
水产资源是国家的一项宝贵财富。大中型湖泊为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阵地,是利用水域天然饵料资源解决人类动物蛋白需要的有效来源之一。贯彻实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是目前鱼类资源增殖的重要途径。这里试从太湖与其他大中型湖泊实施繁殖保护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来分析和讨论鱼类资源繁殖保护与渔业生物学的关系及对渔业生产的意义。一、繁殖保护对象的选择我国幅员辽阔,湖泊众多,鱼类资源丰富,约有300种鱼类分布在全国五大湖区的各种淡水湖、咸水湖与盐湖的不同生态环境中。多数淡水湖泊一般以鲤科鱼类最多,约占组成的一半,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是长汪流域的一颗明珠,水产资源丰富,且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它不仅是我省渔业集中产区,也是全国淡水渔业重点捕捞基地之一。但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水产资源受严重破坏,渔业产量急剧下降,现在捕捞年产量仅三十万担左右,比五十年代下降了百分之六十,主要经济鱼类个体也越来越小,劣质杂鱼比重上升。  相似文献   

20.
鳜鱼的习性及对其抑制和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和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跃进,淡水渔业事业也定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淡水鱼产量必将大幅度的提高。但据我们近年来结合教学对全国有关水库、湖泊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不少水库、湖泊鱼产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就是凶猛鱼类对经济鱼类的吞食所致。因此,如何加强对凶猛鱼类习性、抑制和利用问题的研究,乃是发展淡水渔业生产的要重措施之一。本文仅就分布广、产量高、肉鲜美的鳜鱼习性、抑制与利用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