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小波变换和多维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首先将原始光谱进行小波变换分解,得到系列小波细节系数,通过选取一组受外界因素少、信息强的小波系数组成三维光谱阵,然后再采用多维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建近红外校正模型的预测能力更强,并更具稳健性.  相似文献   

2.
陶光仪  吉昂 《化学学报》1982,40(2):141-149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经验校正方程,用以校正X射线荧光分析中的吸收-增强效应.它以影响系数和基体元素浓度间的相互关系的两次曲线拟合为基础.在该校正方程中,吸收效应和增强效应均考虑为相同的表达形式.影响系数用多变量最小二乘法计算,分析元素的浓度用迭代程序求得.该方法以Fe-Ni、Fe-Cr、Fe-Ni-Cr、PbO-ZrO2-TiO2-La2O3等四种体系的试样与目前常用的几种经验校正方程,如Lachance-Traill方程、Claisse-Quintin方程、Rasberry-Heinrich方程等作了比较,表明在相当宽的浓度范围内,用本文提出的新校正方程所获得的准确度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钨.讨论了Zn 207.908对W 207.911的光谱干扰,并应用光谱干扰系数校正法(IEC)校正干扰.结果表明:Zn对W的光谱干扰可以用IEC进行有效的消除,进行光谱校正后的结果明显优于未加校正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化探金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消解、富集、解吸等环节控制不严格,往往会导致最后数据处理产生过高的校正系数。为了降低校正系数,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将水浴时间延长并保温3 h以上,泡塑大小改为0.2 g,清洗时间不大于15 s,解吸到上机时间间隔小于5 h。方法改进后,检测结果校正系数有了明显改善,从改进前有40%批次的校正系数大于1.2,降到了全部小于1.2,甚至不用校正。方法改进后降低了实验过程的误差,提高了分析测试结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RIGAKU理论基体校正系数在熔融样品中对基体效应校正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在计算中没有考虑到烧失量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修正计算方法和计算了新的校正系数;并在建材非金属矿产地质样品XRF分析中应用,提高了分析数据的准确度,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的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高性能飞利浦PW2400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不锈钢中Al、Si、P、S、Ti、Cr、Mn、Co、Ni、Cu、As、Mo、Sn、W、Fe15个元素。给出了各元素的干扰校正系数和基体效应校正系数。方法准确、灵敏、稳定性好、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仪,运用其无标样分析软件以及元素灵敏度系数校正,分析了镁合金、铝合金样品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X射线荧光光谱仪无标样定量分析镁合金、铝合金,其测量结果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准确度。通过对元素灵敏度系数的校正,可以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8.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重整催化剂中铂、铕、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X 射线荧光光谱仪 ,采用人工合成标样 ,粉末直接压片和经验系数校正基体效应的方法 ,建立了重整催化剂中铂、铕、铈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铂、铕、铈的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 :0 .5 9%、0 .72 %、0 .75 %。  相似文献   

9.
应晓浒  林振兴  曹国洲 《分析化学》2004,32(10):1385-1388
研究了金相组织变化对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黄铜中Cu、Pb、Fe的影响。Pb相和Fe相的出现使得Cu的测定结果偏高,Pb和Fe的校准曲线不成一条直线。金相组织的变化导致试样测量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了元素间吸收和增强效应的实际效果,理论α影响系数不再适合校正基体效应。提出了4种数学方法来校正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1)理论α影响系数和经验影响系数相结合的方法;(2)根据析出相的比例校正校准曲线的斜率;(3)引入二次项校正;(4)根据Pb相的析出情况,以Pb含量0.6%为分隔点,对校准曲线分段。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厂家阿莫西林胶囊及其内容物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为例,寻找评价分段直接标准化算法(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PDS)进行光谱校正是否成功的量化指标。本研究共涉及76批阿莫西林胶囊样品,其中54批用于建立胶囊剂的定量模型。通过聚类分析,所有胶囊的NIR光谱分成5类,每类视为一个均质样本;分别计算每个均质样本的平均光谱,从该样本中选择10~15张光谱作为PDS校正的目标光谱,对76批阿莫西林胶囊内容物粉末光谱进行校正,利用阿莫西林胶囊定量模型对校正后的光谱进行含量预测;计算校正后的光谱与PDS校正中目标光谱所属均质样本的平均光谱的相似系数,分析其与预测误差的关系。结果表明,校正结果与所选择的目标光谱关系密切。PDS校正光谱与模型中不同均质样本平均光谱的相似系数(r)越大,通常校正效果越好;当r<99%时,一般可判断PDS校正失败(预测误差>5%)。因此,可以用PDS校正后光谱与校正时使用的目标光谱所属的均质样本的平均光谱的相似系数作为判断PDS校正是否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同时测定铝合金中9种元素含量的方法。铝合金样品采用碱溶法预处理,以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再用盐酸-硝酸混合酸酸化,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铁、硅、铜、镁、锰、锌、钛、镍、铬9种元素的含量。各元素的含量与对应的发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0;各元素检出限为0.0001%~0.0012%。应用该方法测定2个铝合金标准样品,测定结果与标示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0.46%~2.14%(n=8)。将该法应用于试样测定时,加标回收率为92%~106%。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实验室铝合金多元素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5XXX系铝合金中的高镁含量,选择20mL稀王水溶液溶解试样,以消除合金中的基体元素及其它共存元素的干扰为目标,选择测定镁含量的分析谱线为280.270nm。分别称取与分析试样基体近似的三种铝合金标准物质0.100 0g,按试样相同的溶解方法处理并定容至100mL,选择仪器工作条件,制作分析曲线,进行曲线校准,按照同样的方法对4个样品各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0.59%,用标准加入法测得加标回收率在94.0%~104.0%,测定值和环己二胺四乙酸分离络合滴定法测定的5XXX系铝合金中的镁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盐酸-硝酸-氢氟酸溶解铝合金试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铝合金中硅、锰、铜、铁、镁、锌6种元素. 选择灵敏度高、干扰小、响应强度大的分析谱线,采用基体匹配法,对铝合金试样进行了加标回收和精密度试验,并针对硅的质量分数在0.05%~10.00%之间的铝合金试样进行了样品试验. 结果表明,铝合金中6种元素的回收率为93.0%~10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5%~3.14%,准确度和重复性较好,可满足日常检验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铝合金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法制备了铝合金化学成分标准物质候选物,并对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选择6家具有资质的实验室对研制的标准物质中各化学成分进行协作定值,并对各元素定值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经过13个月稳定性考察试验,标准物质稳定性良好。Si,Fe,Cu,Mn,Mg,Ti,Cd,V,Zr,B,Sn,Zn的定值结果分别为0.013 8%,0.012 5%,2.868%,0.185%,0.014 0%,0.082 8%,0.041 7%,0.032 9%,0.031 4%,0.003 8%,0.003 4%,0.025 6%,定值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4%~9.0%(k=2)。研制的标准物质达到相关技术要求,可用于该类铝合金材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因高温、辐射等极端环境限制,核领域亟需具备在线快速检测特性的分析仪器。基于小型风冷脉冲激光器与小型光纤光谱仪实现了远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装置的小型化,对该便携式远程LIBS系统的定量分析性能进行了研究,实现了5 m外样品的元素遥测。在单脉冲激光能量100 mJ,脉冲延时1.0 μs的分析条件下,实现了白水晶、陶瓷及铝合金样品中Mn、Si、Al、Na、Ba、Ca及Cr元素的激发,验证了LIBS技术对材料组分和物料成分的远程探测能力,对铝合金样品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远程遥测系统对铝合金样品定量测量结果的最大相对平均偏差为12%,具备执行核领域快速分析场景下的半定量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5XXX系铝合金中的高镁含量,选择稀王水溶液20ml溶解试样(0.1000g),以消除合金中的基体元素及其他共存元素的干扰为目标,选择测定镁含量的分析谱线为280.270nm。分别称取与分析试样基体近似的三种铝合金标准物质0.1000g,按试样相同的溶解方法处理并定容至100ml,选择仪器工作条件,制作分析曲线,进行曲线校准,按照同样的方法对4个样品各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0.59%,用标准加入法测得回收率在94.0%~104.0%之间。应用此方法和环己二胺四乙酸分离络合滴定法分别分析了若干5XXX 系铝合金中的高镁含量,测定结果与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17.
Recycling of aluminum scrap has gained interest owing to its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Unfortunately, during the collection of scrap from a mixer of junk from various sectors it is difficult to ensure that the recycled alloy has the same chemical composition as that of already existing commercial alloys. Consequently, some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become trace/tramp elements in the recycled alloy. Therefore, in order to obtain high performance recycled alloys, controlling the impurity levels of the aluminum mel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Normally, computer aided cooling curve analysis (CA-CCA) is used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oling curve parameters, melt treatments, alloy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first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pproach has been used to detect and quantify impurity elements in scrap-like liquid aluminum alloys.  相似文献   

18.
在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分析铝合金时,在不同激发点所取得的合金元素的测定结果,特别是硅的测定值,之间存在明显偏差,并证实系由合金的偏析所引起。通过改进取样方法,即将原来从铝合金锭的中间及两端截取块样,改为在铝锭的任意位置纵断面切块取样,有效地克服了不同激发点所得结果存在明显偏差的问题,使所得分析结果相互之间的偏差值很小而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铝粒、铝线、铝块等纯铝制品中主要杂质元素的方法。利用光谱标准物质,优化分析条件,建立纯铝制品中各杂质元素的分析曲线,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速,能够适应生产快速检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6061 aluminum alloy is one of the light metal materials,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lasticity and lightweight. However, aluminum alloy is susceptible to corrosion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successfully prepared an organic lauric acid film on the surface of aluminum alloy by electrodeposition. The film was characterized by SEM, EDS, WCA, XPS, EIS, FT-IR, and neutral salt spray tes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EIS test, impedance value has increased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compared to the substrate, and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reached 8.51 × 10−7 A/cm2. The salt spray test was conducted for 192 h before the corrosion point appeared, indicating that the film have better anticorrosion ion permeability. Calculated chemical results show that  COOH of lauric acid is the dominant reaction group and the carboxyl group is near the aluminum alloy surface for the reaction equilibrium state, 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fil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