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西安市的饮用水水源地—石砭峪水库为研究对象,监测库区和上游来水的氮磷指标.研究发现石砭峪水库为典型的峡谷型水库,具有水深大,水体分层明显的特点.水库氮磷营养盐季节性变化明显.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了4.26 mg/L和0.03 mg/L.上游流域土壤经过冬季的冰冻后,土中可冲洗出的氮含量大幅升高,被春季降水大量带入库中导致库区总氮含量大幅升高.上层水体总氮含量最高达6.44 mg/L.夏季水体分层期间,底部水体呈厌氧状态,沉积物中磷开始释放,水体底部总磷含量持续升高.秋季的持续强降雨的冲刷作用导致库区氮磷含量大幅升高,底部水体总氮,总磷浓度分别达到5.42 mg/L和0.10 mg/L.同时,研究表明石砭峪水库外源污染控制难度大,内源污染控制是控制水库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钱塘江水源水质相对较差,而拟建的闲林水库工程作为杭州市备用饮用水源,由于水量不足需从钱塘江进行补水.补水后会对库区水质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水库水体的复氧能力;采用完全混和水库水质模,选取污染物平均浓度时连续补水,污染物最大浓度时连续补水,污染物最大浓度时分阶段补水三种补水工况模拟计算水库氨氮、总磷、总氮的浓度,分析闲林水库的水源水质,为工程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柘林水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分层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水源水库污染物来源及水质变化规律,以九江市水源地柘林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逐月对柘林水库进行水质监测.现场测定水温、溶解氧等指标,分层取样测定水体CODMn、TOC、TN、TP、Fe、Mn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柘林水库主要污染物来源为上游来水,其对CODMn、TN、TP贡献率分别达88.3%、76.2%和67.6%.在水体稳定分层期,底部水体CODMn、TOC、TN、TP、Fe、Mn质量浓度分别升高至3.8、2.4、1.12、0.14、0.42和0.34 mg/L;藻类计数及藻种鉴定结果表明,此时期主库区最大藻密度达2.25×106L-1,以绿藻为主.水体混合后出现Mn质量浓度超标问题,达0.16 mg/L.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浪淀水库2004~2013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水库水体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和叶绿素a的浓度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并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对造成大浪淀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有效控制和防治大浪淀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红枫湖流域消落带及沉积物中营养盐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实证调查、定量及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各营养盐的含量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落带及沉积物中各营养盐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库区沉积带对照带土壤消落带土壤;消落带土壤营养盐均值含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呈现递增的趋势,总氮(TN)含量范围在1 626.95~2 926.13 mg/kg,总磷(TP)含量范围在548.79~714.06 mg/kg,有机质(OM)含量范围在4.10~6.79 mg/kg之间;消落带土壤中OM与TN、T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再生水经过生态浮床和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深度处理后,进入景观水体还是会出现藻类滋生的富营养化现象。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为20~30 m~3/(m~2·d)的生态浮床对COD_(Cr)的去除效果明显,但是,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作用有限;水力负荷为0.2~0.4 m~3/(m~2·d)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对COD_(Cr)、氨氮和总磷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缓慢流动的景观水体(流速低于1.5 m/min),即使总氮浓度低于1 mg/L、总磷浓度低于0.025 mg/L,也会出现藻类滋生叶绿素a浓度升高的现象;藻类的生长可显著降低水中氮、磷的浓度,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50%和60%~65%,配合物理或生物除藻的方法,可以高效地降低水体中氮和磷的浓度,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营养因子与藻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探讨了初始总氮、总磷、氮磷比等营养因子对"水华"生物量的影响.当初始总氮质量浓度小于2.0mg/L、初始总磷质量浓度小于0.1mg/L时,藻生长高峰值与总氮总磷质量浓度比之间具有良好的规律性.在不同的氮磷比值分布区间,尝试性地提出了对应的藻"水华"生物量回归模型.该模型可对藻类"水华"的生物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石佛寺水库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沈阳石佛寺水库201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6个评价因子,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了石佛寺水库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8月(丰水期)石佛寺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而10月(枯水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氮磷营养物为主要污染因子,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更为精确的藻类预测模型以满足具有不同营养盐特征的水体藻类生物量预测需求,在微宇宙环境中调控初始营养盐条件,模拟藻类生长过程并引入相关修正因子建立藻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氮磷比为5∶1时,引入总氮(TN)为修正因子的预测方程精度高;氮磷比为15∶1和25∶1时,以总磷(TP)为修正因子的预测方程精度高.微宇宙环境下调控初始条件所建立起的藻类生长预测模型有助于水厂更为精确地预测藻类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白山水库是吉林省大型水库之一,属于山区水库,库区水体分层明显,下层水体常年水温维持在4℃~8.7℃,上中下水层之间水质状况有一定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白山水库近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评价,探讨水库水质下降成因,得出总氮污染是导致白山水库水质变差、营养化程度加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和建议,为环保、水利等有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抽水型水库的运行方式和水动力特征决定了其在上水时和不上水时水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水洞沟水库的水质进行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上水时,进水口附近的化学需氧量(CODCr)质量浓度超过Ⅲ类水体的标准限值(20 mg/L);全库区总氮(TN)的质量浓度亦超过Ⅲ类水体的标准限值1.0 mg/L;不上水时,由于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质量浓度比上水时降低,仅在取水口附近总氮(TN)出现超标现象。插值结果使得水质空间分布特征更具全面性,为分时段分区域进行库区的污染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择成都市犀池、府南河及龙泉水库三类典型地表水体的六个采样点,调查了各水体微表层、次表层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分布,分析了微表层水体对污染物的富集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典型水体微表层对总氮、总磷、COD及叶绿素均具有富集作用,平均富集系数分另,l为1.69、1.21、1.24及1.11;其中,微表层对总氮的富集作用最明显,而对叶绿素的富集差异较大,府南河微表层富集作用较犀池与龙泉湖水库强。此研究结果为地表水营养状态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南昌水专学报》2019,(1):74-79
生物炭和沉水植物均能吸附或吸收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然而生物炭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水质的影响仍不是很清楚。通过室内试验探究在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的底泥中添加不同量(CK:0 mg/g,T1:33 mg/g,T2:66 mg/g,T3:132 mg/g)的稻壳生物炭对水质及苦草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底泥中添加少量生物炭会促进苦草对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底泥中添加生物炭过量不利于水体总氮和总磷的去除(2)底泥中添加适量的生物炭会促进水体中Chl-a的去除,增加水体中DO的含量。生物炭会增加水体中TOC的浓度,增加水体中的电导率,并且增加程度随着生物炭的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3)底泥中添加适量生物炭会促进苦草的生长,使苦草的生物量增加,添加生物炭的量过高会抑制苦草地下部分的生长从而使苦草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徐州某地下工程水污染区域的沉积物氮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时间变化规律,对其污染区域设16个采样点进行采样测量.结果表明,沉积物总氮含量在二三期施工段较高,四期施工段最低,并在0.08~2.13 mg/g范围内波动;沉积物总磷含量在二期施工段含量最低,三期施工段含量最高,且在0.03~0.69 mg/g范围内波动;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二三期施工段较高,四期、一期施工段较低,其波动范围在59.89~744.8 mg/(kg·h)内,在不同施工周期与总磷含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第1层的氮磷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都较高,呈现"表层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江西某校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某校区的水体(丰收水库、龙腾湖)为受纳水体,对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及丰收水库和龙腾湖水体进行采样,水质分析项目分别为pH、BODs(五日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SS(悬浮物)、TN(总氮)、TP(总磷).以COD、SS作为主要的水质分析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路面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径流污染对校园水库、湖泊水质的影响,从而为路面径流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乌梁素海近6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乌梁素海水体的主要营养盐在不同湖区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出湖河口营养盐含量较低,各湖区营养盐含量较高;受河套灌区灌溉退水水量及水质条件的影响,湖区内氨氮,TN,TP等营养盐浓度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年际之间,湖泊氨氮,TN,TP水质呈现波动变化趋势,COD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其浓度一直高于Ⅳ类水质标准.最后,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2011年湖泊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乌梁素海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灰色理论对西泉眼水库水质变化趋势进行评价,考虑相关因素选取高锰酸盐指数、BOD5、总氮和总磷作为水库的主要污染因子.通过2000—2003年污染因子的权重系数ei计算表明,西泉眼水库的主要污染物是氮和磷,属有机污染型.据模糊综合指数zj评价西泉眼水库2000—2003年水库水质变化,表明西泉眼水库水质质量执行地面水Ⅲ类水体标准。达标率未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诊断南四湖的重大水环境问题,分别于2006、2007、2010和2011年4次对南四湖水质与底质进行布点监测.根据4次监测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和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南四湖表层底泥进行了有机质及氮磷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与上覆湖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表层底泥有机质、总氮(TN)和总磷(TP)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这与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一致,其中TP分布均一化明显;南四湖上覆湖水氮磷浓度与其对应表层底泥氮磷含量没有明显关联性,说明南四湖水体污染仍以外源污染为主;2011年监测的入湖河口表层底泥有机质、TN和TP含量的平均值低于湖区平均值,说明南四湖湖区表层底泥对有机质、TN和TP的富集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河道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对水体总氮、总磷等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州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及其对水体的影响,2007年4-10月对修复区和对照区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该修复工程显著降低了水体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含量;显著提高了透明度;有降低水体总氮的趋势,但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对可反应性磷几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嘉陵江重庆段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嘉陵江水质情况和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变化,选择嘉陵江重庆段作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7月及12月采样分析了嘉陵江重庆段水体总氮、总磷、叶绿素a、COD及透明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嘉陵江水体重庆段丰水期氮磷平均值比为18.5:1,均超过10:1,说明该水域中磷是藻类增长的限制性因子.丰水期富营养化程度上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47.9~57.6,平均值为53.4,绝大多数采样点都处于轻度富营养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