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103-107
目的:观察当归对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乙酰苯肼、环磷酰胺和复方地芬诺酯联合复制血虚便秘小鼠模型,在观察当归对血虚便秘小鼠的血虚便秘体征、体重、血液学指标(RBC、WBC、HGB和HCT)、粪便排出时间等血虚便秘指标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B)检测小鼠结肠AQP4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小鼠结肠PLC-IP3-CaM途径中各因子的表达量,探讨当归润肠通便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与血虚便秘组比较,3个剂量(16.67、8.33、4.17g/kg)当归水煎液均能改善模型小鼠血虚便秘证候,均能升高血虚便秘小鼠外周血RBC、WBC、HGB和HCT、缩短排便时间;3个剂量当归水煎液均可显著降低血虚便秘小鼠结肠AQP4和AQP4mRNA的表达;16.67g/kg的当归水煎液组小鼠结肠PLC显著降低;3个剂量当归水煎液组小鼠结肠IP3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剂量当归水煎液组小鼠结肠CaM均显著降低。结论:当归对血虚便秘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结肠PLC-IP3-CaM信号通路从而下调结肠AQP4和AQP4mRNA的表达,减少结肠水分重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当归补血汤与人参当归方、当归补血汤与灵芝阿胶方的补气生血作用。方法:复制失血性血虚模型,分别灌胃当归补血汤和人参当归方24g生药/kg、12g/kg,20ml/kg,连续10d,测定造模后第1,4,7,10d的外周血液指标变化及第10d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复制复合性血虚模型,分别灌胃当归补血汤和灵芝阿胶方24g生药/kg、12g/kg,20ml/kg,连续10d,测定造模第5、8、10d小鼠外周血象及第10d血清E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含量。结果:24g/kg、12g/kg人参当归方、12g/kg当归补血汤均有升高失血性模型小鼠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EPO的作用,24g/kg人参当归方对RBC升高的作用最强。24g/kg灵芝阿胶方有升高复合性血虚模型RBC、HGB、HCT、EPO的作用,24g/kg、12g/kg灵芝阿胶方有升高复合性血虚模型小鼠GM-CSF的作用,作用于当归补血汤组相近。结论:当归补血汤、人参当归方、灵芝阿胶方均有补气生血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归补血汤对三种血虚模型小鼠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三种血虚模型小鼠的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方法:小鼠眼眶放血造成失血性血虚模型,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化学性血虚模型,注射乙酰苯肼+环磷酰胺造成复合性血虚模型。各模型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24g生药/kg、12g生药/kg、6g生药/kg当归补血汤水煎液连续10d,失血性血虚模型及各治疗组测定造模后第1、4、7、10d外周血细胞值,化学性、复合性血虚模型及治疗组测定造模第6、8、10d的外周血细胞值。结果:当归补血汤24g生药/kg在给药后第4d、7d就能升高血虚模型小鼠RBC、HGB、HCT值,在给药第10d具极显著意义,6、12g生药/kg也有升高RBC、HGB、HCT的作用,但仅6g生药/kg在给药第10d出现统计学意义。当归补血汤12g生药/kg可以升高化学性、复合性血虚模型小鼠WBC,当归补血汤24g生药/kg有很好的升高复合性血虚模型RBC的作用,在造模第8d后作用比较明显。结论:当归补血汤对三种血虚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存在不同的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归补血汤传统饮片与配方颗粒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抗实验性贫血作用,比较当归补血汤传统饮片与配方颗粒的药效差异.方法 采用小鼠失血性贫血模型试验法,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小鼠RBC和Hb的影响,比较当归补血汤传统饮片与配方颗粒的药效.结果 当归补血汤传统饮片和配方颗粒12 g/kg均能提高失血性贫血小鼠的RBC数和Hb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有提高失血性小鼠RBC数和Hb量的作用,其传统饮片与配方颗粒在提高失血性小鼠RBC数和Hb量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鹿皮胶对失血性血虚动物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黄晓巍  张永和 《吉林中医药》2008,28(11):841-842
目的:观察鹿皮胶对失血性血虚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断尾法复制失血性血虚动物模型,以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为指标,观察鹿皮胶对血虚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鹿皮胶可升高失血性血虚小鼠的RBC、HGB、HCT.结论:鹿皮胶具有较好的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王补心丸对血虚模型小鼠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含量的影响。方法:ICR小鼠放血造成失血性血虚模型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化学性损伤血虚模型后,连续灌胃天王补心丸高、中、低剂量组(3.24,1.62,0.81g/kg)7d和14d后,测定小鼠RBC、WBC、HB含量。结果:天王补心丸3.24,1.62,0.81g/kg对失血性血虚模型小鼠引的血红蛋白(HB)含量降低、红细胞(RBC)数量减少及对化学性损伤引起的白细胞(WBC)降低有一定的恢复和提高作用。结论:天天王补心丸对失血性血虚模型及化学损伤性血虚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药对对血虚便秘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乙酰苯肼、环磷酰胺和洛哌丁胺联合复制血虚便秘大鼠模型,观察当归补血药对(当归-黄芪、当归-白芍、当归-熟地黄)对血虚便秘大鼠体征、体重、外周血象、排便情况、肠道传输时间和结肠组织形态的影响,研究当归补血药对的补血润肠作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胆囊收缩素(CCK-8)、β-内啡肽(β-EP)、胃动素(MOT)和生长抑素(SS)的含量变化,研究当归补血药对对血虚便秘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从外周血象和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两方面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综合分析当归补血药对对模型大鼠的治疗规律,初步比较当归补血药对润肠通便的差异。结果:单用当归及当归补血药对(6g/kg)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大鼠便秘症状和血虚体征,使大鼠12h排便量和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单用当归、当归-黄芪和当归-熟地黄均能显著缩短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显著升高模型大鼠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单用当归的大鼠血清CCK-8、MOT含量显著升高、血清β-EP含量显著降低,当归-黄芪和当归-熟地黄组大鼠血清MOT含量显著升高,血清β-EP、SS含量显著降低;当归-白芍组大鼠血清β-EP、SS含量显著降低;PLS-DA综合分析显示,WBC、HGB和血清CCK-8是研究当归补血药对润肠通便效应的关键指标,当归-黄芪、当归-熟地黄药对具有较强的作用优势。结论:当归及当归补血药对对血虚便秘模型大鼠具有确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象和体内CCK-8、MOT、β-EP、SS的含量有关,当归-黄芪、当归-熟地黄药对的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对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8(AQP8)的表达及AC-cAMP-PKA信号通路各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当归润肠通便作用机制。方法 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当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乙酰苯肼及环磷酰胺联合复制血虚便秘小鼠模型,实验第14日起,当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6.7、8.8、4.2 g原药材/kg当归水煎液灌胃,阳性药组给予5.0 g/kg常通舒颗粒药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小鼠血虚便秘证候、排便时间,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 RT-PCR检测小鼠结肠AQP8蛋白和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结肠AC-cAMP-PKA信号通路中各因子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血虚便秘证候,粪便排出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结肠AQP8蛋白和mRNA表达及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各剂量组小鼠粪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结肠AQP8蛋白和mRNA表达及AC、cAMP、PK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当归治疗血虚便秘可能与调节结肠AC-cAMP-PKA信号通路,下调结肠AQP8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景丽  钟志勇  李俊  荣向路  黄萍  吴清和 《中药材》2007,30(6):710-711
目的:通过复制动物贫血模型,观察新血宝胶囊抗贫血的药效。方法:分别采用营养法和失血法复制大鼠缺铁性贫血(IDA)和小鼠失血性贫血模型,检测其血中Hb、HBC。结果:新血宝胶囊高剂量可显著增加失血性贫血小鼠RBC(P<0.05),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失血性贫血小鼠Hb(P<0.05~0.001),并显著增加缺铁性贫血大鼠的RBC(P<0.001)和Hb(P<0.05~0.001)。结论:新血宝胶囊具有抗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赤白芍对血虚证动物模型补血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基源和同基源赤、白芍对血虚证动物模型外周血象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观察其补血作用。方法:应用综合放血制备血虚证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动物外周血常规及Na+-K+-ATP酶活性。结果:血虚证动物模型外周血象及Na+-K+-ATP酶活性均有显著变化。当归(2.4 g/kg)、野生芍药(2.4 g/kg)对血虚模型降低的RBC有显著升高作用,同时野生芍药(2.4 g/kg)对降低的HGB也具有显著升高作用。结论:当归(2.4 g/kg)、野生芍药(2.4 g/kg)对血虚模型有明显补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补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的补血作用。方法:口服预防给药后,用放血法制作小鼠失血性血虚证模型,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联用制作小鼠化学性血虚证模型,观察给药对血虚小鼠外周血象、体温、体力、胸腺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能升高失血性血虚模型小鼠的WBC、RBC、HB水平;升高化学性血虚模型小鼠的体温,增强体力,提高胸腺指数、WBC、RBC,HGB。结论: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可升高血虚小鼠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水平,有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补血片联合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血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RBC、HGB、MCV、MCH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e、Fer、TIBC、TSAT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补血片联合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益气养元颗粒的主要药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养元颗粒的主要药理作用。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进行益气生血、镇静安神、免疫功能实验。结果:益气养元颗粒对失血性血虚模型小鼠的血红蛋白(HB)含量降低、红细胞(RBC)数量减少及对化学性损伤引起的白细胞(WBC)降低有一定的恢复和提高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延长气虚小鼠负荷游泳的时间。对注射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提高吞噬指数(K)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缩短小鼠睡眠潜伏期,延长小鼠睡眠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元颗粒具有一定的补血益气、镇静安神、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析因设计与中医补气生血方剂最佳药效配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析因设计分析补气生血方剂对失血性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寻求其发挥最佳药效的方剂配伍。方法:将因素A补气药的12个水平: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灵芝与因素B补血药的6个水平: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按12×6析因设计法组成72个补气生血方剂。小鼠眼眶放血0.5 mL/每只复制失血性血虚模型,测定造模后第1,4,7,10天小鼠外周血细胞值。选用RBC,HGB,HCT为指标,根据析因设计重复测量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时间点各补气生血方剂对RBC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气药与补血药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补气药各水平对RBC,HGB,HC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黄芪效果最佳。补血药各水平都有升高RBC,HGB,HCT的作用,各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当归效果最佳。黄芪当归配伍补血作用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气药对补气生血方剂作用的影响大于补血药,黄芪当归为最佳药效配伍。  相似文献   

15.
当归对血虚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当归对血虚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通过环磷酰胺造小鼠血虚模型,给予当归水煎液2周后,对血虚小鼠体重、外周血象、游泳时间、运动后血乳酸(LAC)和尿素氮(BUN)的影响.结果 当归水煎液能明显增加血虚小鼠体重、升高红细胞总数(RBC)、白细胞总数(W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6g/(kg·d)的当归水煎液组还能显著延长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的LAC及BUN.结论 当归水煎液能提高血虚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定性均匀设计分析补气生血方剂对失血性血虚模型小鼠的外周血细胞的作用,寻求发挥最佳药效的配伍.方法:将因素A补气药的12个水平: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灵芝与因素B补血药的6个水平: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按定性均匀设计U24(242)表组成24个补气生血方剂.小鼠眼眶放血0.5 mL/只,复制失血性血虚模型,测定造模后第1,4,7,10天小鼠外周血细胞值,观察各补气生血方剂对血虚小鼠白细胞计数( 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找出反映药效变化最明显的时间点.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最明显时间点的WBC,RBC,HGB,HCT,PLT数值及其相互关系,得出主因子.以主因子为指标,建立定性均匀设计中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找出最佳药效配伍.结果:.RBC,HGB,HCT变化最明显的时间点为造模后第7天,反映药效的主因子为RBC,HGB,HCT.以RBC,HGB,HCT第7天的值为指标,建立了正确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最佳药效配伍为人参当归.结论:对于失血性贫血模型小鼠,人参当归配伍为补气生血方剂中的最佳药效配伍,定性均匀设计法可用于中医方剂配伍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当归川葛颗粒对偏头痛大鼠血浆NO、NOS、CGRP、ET及脑组织5-HT及DA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当归川葛颗粒低剂量组(0.9 g/kg)、复方当归川葛颗粒中剂量组(1.8 g/kg)、复方当归川葛颗粒高剂量组(3.6 g/kg)及琥珀酸舒马普坦组(0.05 g/kg),每组10只,各组均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臀部皮下注射10 mg/kg硝酸甘油,空白对照组大鼠臀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180 min后,各组大鼠腹腔麻醉,分离血浆,测定大鼠血浆NO、NOS、CGRP及ET质量浓度;剖取脑组织,制备组织匀浆液,测定大鼠脑组织5-HT及DA质量浓度。结果中、高剂量复方当归川葛颗粒可以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浆NO、NOS、CGRP及ET质量浓度,升高大鼠脑组织中5-HT及DA质量浓度。结论复方当归川葛颗粒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具有预防性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血浆NO、NOS、CGRP及ET质量浓度,大鼠脑组织5-HT及DA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运脾颗粒对脾气血虚型小鼠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脾颗粒是我院儿科沿用多年用于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有效组方 ,该方主要由当归、陈皮、大枣等组成 ,具有运脾、健脾、生化气血之功效 ,实验研究证实该方对盐酸苯肼致溶血性贫血 ,环磷酰胺致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和失血性贫血均具有升高RBC含量和Hb数 ,具有较好的抗贫血作用〔1〕。本研究为探讨该方对脾气血亏虚动物是否具有抗应激作用 ,进行以下实验 ,现报导如下 :1 实验材料药品与试剂 运脾颗粒 :复方中药制剂 ,由江苏省中医院提供 ,批号 :0 30 2 15临用前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 (按生药量计算 )生脉液 :江苏苏中制药厂 ,批号 :0 10 10 2养血…  相似文献   

19.
比较评价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采用冰水浴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共同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根据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观察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观察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多个指标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新生化颗粒对血瘀大鼠的调节作用优于拆方组和生化汤组;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后,各给药组的活血效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缺失不同的当归药对后对原方的活血效应影响不同,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的顺序为:当归-益母草当归-川芎当归-红花当归-炙甘草当归-桃仁当归-姜炭。该研究表明,当归系列药对是新生化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不同;且当归-益母草药对在全方中的活血作用贡献最大,与新生化颗粒的组方结构(重用益母草)以及益母草"活血行滞、祛瘀生新"的功效相一致,该方法为新生化颗粒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复杂方剂的配伍作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一枝蒿颗粒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及最佳有效剂量范围,为儿童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用法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致幼龄小鼠肺炎模型及死亡模型观察复方一枝蒿颗粒的抗病毒作用;采用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及棉球肉芽肿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扭体试验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幼龄小鼠死亡模型观察其抗菌作用,采用脂多糖(LPS)致幼龄家兔发热模型观察其解热作用。结果:复方一枝蒿颗粒0.7、0.9 g生药/(kg·d)2个剂量组可发挥稳定的抗病毒抗菌作用,并可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粒在0.7~0.9 g生药/(kg·d)剂量范围内对幼龄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菌、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