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乌头类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川乌与草乌最早入药,统称为乌头,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后有附子入药。其中川乌、附子分别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1])及子根的加工品~([1]),草乌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1]),均为有毒中药。乌头类中药饮片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对该类中药炮制工艺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乌头类  相似文献   

2.
乌头类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概况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乌头类药物,包括草乌、川乌、炮制品制草乌、制川乌、附子以及含有这些药材的中成药制剂等。药材川乌、草乌分别是毛茛科乌头属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 .和北乌头A .kusnezoffiiReichb .的干燥块根,而附子则是乌头的子根加工品[1] 。乌头类药物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湿麻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例如伤寒论载方113个,有附子者2 0个,占总载方量的18% ;《中国药典》1990 ,1995 ....  相似文献   

3.
正白附片、制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及制天南星因炮制加工导致一定程度上鉴别的难度,为了毒性中药的安全使用,故性状鉴别尤为重要,现将几味毒性中药的性状鉴别介绍如下。1来源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川渝两地临床上多见于白附片。多栽培,以四川江油为道地药材~([1])。  相似文献   

4.
乌头类药物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均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川乌为毛莨科乌头的主根,附子为乌头的子根(附根)的加工品,草乌为毛茛科北乌头的块根,雪上一枝蒿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短柄乌头的块根。生品极毒,均含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约占0.4%~0.8%。如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杰斯乌头碱(Jasaconitine)等。经水解可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乌头次碱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a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碱(Benzoylhypaconine)。  相似文献   

5.
白附子是常用中药,《中国药典》90年版规定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制白附子是白附子炮制加工后的切片。白附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作附子药用。笔者在检查中发现个别药材供应部门将制白附子错写成白附片,使一些药材使用单位辨不清真假,出现了将制白附子当附子用,或将白附片当白附子用的现象。现将制白附子与白附片的性状特征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6.
制川乌草乌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gqi Reichb.的干燥块根。川乌、草乌药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具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心腹冷痛等的治疗。其成分主要是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此类生物碱毒性很大,以乌头碱含量计,口服0.2mg就会令人中毒,3~5mg就会致死。而此类生物碱的另一特性是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水解则生成毒性更小或无毒的醇胺类生物碱。所以生川乌、生草乌仅可外用,不宜内服。经长时间的浸泡和煮制等特殊炮制工芦制成的制川乌、制草乌才可用于内服。  相似文献   

7.
<正>乌头包括川乌和草乌。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草乌是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两者辛苦大热,同具祛风湿、散寒止痛功效,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二者均为有毒中药,生品一般外用,内服需采用其炮制品。在中医外治疗法的实际应用中,诸多医家取舍有法,增减有度,常能取得非凡之疗效。特撷采乌头在中医外治疗法中的应用精华,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川乌系采用产于四川、陕西等地栽培的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nCarmichailiDebx的干燥块根,近代研究证明乌头中含有6种主要生物碱,其中乌头碱毒性极强,2.5mg即可致死。因品种采集时间、炮制煎者时间不同,毒性差别很大。不同地区的附子(川乌的子根加工品称、为附子)毒性测定也可相差8倍之多。川乌炮制方法很多,有古代的炮、偎、烧成灰,用童子便浸及甘草黑豆煮等法来降低毒性,而现代科学用生川乌经浸泡,再经过高温处理,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极弱的苯甲酸乌头胺及乌头胺,达到安全供内服。而川乌的炮制,有人认为可改为热压法或烘干…  相似文献   

9.
乌头类常用者有川乌、草乌、附子等,来原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家种)、北乌头的块根及乌头的侧根,主要成份为乌头硷等双酯类生物硷,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回阳救逆等功效。生用毒性极大,药效强烈;炮制品毒性降低,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服川乌中毒死亡二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服川乌中毒死亡二则分析靳昌山(石家庄市公安局郊区分局050081)川岛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干燥块根。是一种多年生有毒草本。本植物的主根名乌头,附生的子根名附子,不生稚根的主根名天雄。乌头有川乌、草乌之别。产于四川者,通称川乌;野生者为草乌。历...  相似文献   

11.
白附片与白附子在临床上经常混用,现就二者来源、性味、功效、性状鉴别如下. 白附片系附子加工炮制而成,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qeli Debx 的侧根(子根)的加工品.性热,味辛甘、有毒,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  相似文献   

12.
金玲  居明秋  居明乔 《中草药》2001,32(4):362-364
我国药典 1 995年版收载川乌应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 ,性味辛、苦、热 ,有大毒。具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之功效。而乌头子根 (侧根 )的加工品为附子 ,性味辛、甘、大热 ;有毒 ,具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均为常用中药。二者虽是同一植物 ,但药用部位不同 ,其性味功效也不尽相同 ,故不可混用。笔者检验中发现在川乌使用中误认表面光滑的子根作川乌用 ,《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中药彩色图集〔M〕.广东 :科技出版社 ,1 995)也是把乌头子根作生川乌 ,把乌…  相似文献   

13.
中药乌头的炮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头始载于《本经》,但未分川乌与草乌。李时珍谓 :“乌头有两种 ,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 ,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 ,乃《本经》所列乌头 ,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乌头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或同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的块根。前者称川乌 ,主产于四川 ,多为栽培 ;后者称草乌 ,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江苏、辽宁等地 ,多为野生。1 炮制与毒性1.1 炮制夏至到立秋间采挖 ,除去子根、须根及泥土 ;晒干 ,炮制后入药。炮制方法 :取净乌头 ,大小分开 ,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 ,取出 ,加水煮沸 4~ 6 h(或蒸 6~ 8…  相似文献   

14.
附子与乌头来源相同,同属一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块根。主产于四川、陕西南部等地,夏季(六月中旬)采挖,切除地上茎叶,洗去泥土,用胆巴水(即盐卤)浸漂半月后,再按不同的规格要求进行加工,由于附子的炮制加工不同,故有盐附片、黑附片、白附片、淡附片、熟附片、炮附片、生附片等处方用名。  相似文献   

15.
川乌、草乌中毒原因及救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carmichaeliDebx .)的干燥母根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 (AconitumkusnezoffiiRe ichb)的干燥根。二者为常用中药 ,均有剧毒 ,其主要功能为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及坐骨神经痛等。现中医临床往往二者相须为用 ,但对二者的毒性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几年中毒死亡事故屡有发生。为了避免中毒事故的再次发生 ,现将中毒原因、预防及中毒救治分述如下。1 中毒原因川乌、草乌的剧毒成分主要为乌头碱 (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 )。乌头碱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6.
邓江  龙丽娜  杜方麓 《中成药》2007,29(12):I0014-I0015
川乌、附子、草乌[3]等均为毒性较大的中药,其毒性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人口服乌头碱0.2mg可引致中毒,乌头碱的致死量为3~4mg。故临床一般不提倡服用生品,一般服用炮制品,通过炮制可以使药材中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会降低十倍,毒性也明显降低(苯甲酰乌头胺毒性即降低约仅为乌头碱的1/200,而乌头胺的毒性更小,仅为乌头碱的1/2000左右)。常见的炮制品种主要有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等等。如今,市面上存在的有关乌头类炮制品种繁多,各个品种的产地,炮制工艺,品次均有不同,我们对流通于长沙药材市场的各种乌头类炮制品种中的乌头总碱、酯型…  相似文献   

17.
郭丽丽  唐雪春 《新中医》2011,(11):108-109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记载,但附子使用的适应证、炮制、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配伍规律、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方法等尚未形成较为公认的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18.
【来源辨析】系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经过加工的干燥子根。主根(或称母根)为乌头、子根叫附子,因附子是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的故得名。而不生幼根者则名天雄,即乌头在土中不长附子的根茎。乌头又分川乌与草乌二种。川乌属卡氏乌头,主要在四川栽培。草乌属北乌头,在各地野生,但主产于江苏、浙江。 [功能辨析]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阳的要药。生附子,性味猛,长于回阳;熟附子性味缓,长于壮阳,治骨间疼痛。乌头搜风湿,开顽(寒)痰。川乌与草乌作用相同,唯草乌燥烈,毒性更大,入药  相似文献   

19.
李根林 《陕西中医》2004,25(10):957-959
乌附类是指川乌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主根 )、草乌 (毛茛科北乌头的块根 )和附子 (毛茛科乌头的子根 )。经对《中华名医方剂大全》l48首治疗痹证方剂统计分析 ,其中 1 1 9首是以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为主立法用药。并以乌附类应用次数最多。而乌附类又属毒烈中药 ,如何使  相似文献   

20.
新法加工附子与传统附片药效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附子属毛茛科乌头属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为历代中医学家推崇的温里药首选药物,然而附子良好的功效与毒性并存,常令临床医患所畏惧。为此,潜心于附子的减毒以追求安全性加工炮制工艺延续至今。附子炮制加工品附片在中医临床使用,即便如此,临床应用附片过程中,乌头碱中毒患者仍累有发生,附子及其汤方的使用仍多有滞碍,这不能不说乃医林之憾事。由于突出减毒的一面,传统工艺操作流程中致附子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流失,有学者统计其生物碱流失量高达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