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笔者以《伤寒论》半夏泻心汤、芍药甘草汤为基础,制成新加半夏泻心汤,临证时适当化裁,用治实热、食滞及寒热错杂之胃脘痛等,疗效颇佳。兹介绍如下。 基本处方 法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各10g,白芍24g,炙甘草6g。  相似文献   

2.
参芪活血汤     
<正>组成:党参15g,黄芪30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川芎15g,莪术10g,丹参10g,白及10g,砂仁(后下)6g,白芍10g,谷麦芽(各)15g,炙甘草5g。功能: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方解:方由四君子汤、丹参饮等方化裁,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常以胃脘胀痛、痞满纳差等为主症,多属"胃脘痛"、"痞证"等范畴,病程迁延,反复难愈,据"久病必虚"、"久病多瘀"  相似文献   

3.
加味连苏饮乃已故名老中医、前我院院长卜青宇先生创制。二十余年来一直是治疗胃脘痛的常用基本方。方由苏叶1.2~2g,吴萸0.6~1.2g、川连1.2~2g、白蔻仁0.6~2g等四味组成,加减化裁治疗肝气犯胃及肝胃蕴热所致胃脘痛,临床用之,颇为应手,试举例如下:1 病例  相似文献   

4.
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在历代文献中有类似病症的描述,如“胃脘痛”、“腹胀”、“嘈杂”、“痞满”、“呕吐”等,治疗方法亦有多种。笔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取得良好疗效。柴胡疏肝散化裁方组成: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0g,木香6g,元胡12g,川楝子12g,佛手6g,青陈皮各6g,枳壳10g,郁金6g,苏梗6g,川芎10g,丹参15g,蒲公英15g,炙甘草6g。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连续用药2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临床应用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  相似文献   

5.
刘仕昌教授临证治病善用前贤名方,随证临床化裁,如胃脘痛方、头痛方、蒿芩藿苡汤、痹证基础方、慢性肠炎方、冠心病基础方等,均有佳效。  相似文献   

6.
石景亮三分法治疗四季外感的经验(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令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肺金当令。人们感时令燥邪,易患如下诸种呼吸型感冒。2·9久旱不雨温燥伤肺主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口渴,舌质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治法:轻宣燥热,润肺止咳。方药:桑杏汤(《温病条辨》)。药用:桑叶、杏仁、浙贝母、沙参各15g,栀子、淡豆豉各10g,梨皮30g。临证化裁:头痛发热甚加菊花、蔓荆子各15g,薄荷20g,连翘15g,蝉蜕10g;咳痰不爽加桔梗10g;咽干而痛去淡豆豉,加玄参、牛蒡子各15g,马勃10g;鼻衄去淡豆豉加桑白皮、地骨皮各20g,白茅根30g;口渴加苇根30g,天花粉15g;大便干结加火麻仁20g。附注:本证为…  相似文献   

7.
一贯煎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超  王焕生 《陕西中医》1999,20(8):371-372
<正> 1 萎缩性胃炎 张某,女,56岁,农民。1997年8月26日初诊,患者胃痛10年加剧1月,经服西药鲜效,故停药前来求治,刻诊纳差食少,日进2~3两面糊糊,伴咽干口燥,胃脘灼痛,困倦乏力,形体消瘦且失寐,大便干结,舌红无苔且有裂纹,脉细数。证属胃阴亏虚之胃脘痛,治宜滋阴养胃,佐以安神,方用一贯煎化裁:北沙参、麦冬、香附、生地、乌梅各12g,当归、枸杞子各10g,川楝子、蒲公英、炒酸枣仁各15g,夜交藤30g,生白术  相似文献   

8.
刘志勇 《河北中医》1998,20(1):26-26
笔者临床对于一些常见胃肠病证候,运用或参合运用利胆法进行治疗,常可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利胆基本方:茵陈30g,栀子10g,生(熟)大黄6g,金钱草15g,郁金15g,木香10g,黄芩10g,枳壳10g,厚朴10g,虎杖15g.临证时可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化裁,增减剂量灵活运用.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自拟苏梗解郁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8例,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16~60岁;病程1个月~2年。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之诊断标准确诊。治疗方法苏梗解郁汤方剂组成:紫苏梗10g、吴茱萸2g、炒黄连6g、蒲公英20g、槟榔10g、煅海螵蛸20g、白花蛇舌草20g、炙甘草5g;肝郁气滞者可配合柴胡疏肝饮化裁;呕吐、泛酸甚者可加制半夏、陈皮、煅瓦楞;有瘀热者,可加炒赤芍、丹皮、三七;气阴不足者可加北沙参、麦冬、石斛等。每日1剂,15剂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标准:痊愈:临床自觉症…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属中医学证型范畴,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其基本病因病机可总结为"不通则通""不荣则痛"。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虽未详细记载胃脘痛之方证,但对腹痛的证治、方剂论述颇多。临床上可相互为鉴。导师周正华推崇经典,临证运用经方如大建中汤、小建中汤、当归芍药散、大柴胡汤等加减化裁辨治胃脘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郁证一症临床常见,较为复杂多变。吉老积数十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病机以气郁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常,痰湿蕴郁为主。治疗以解郁条肝,清化痰热为法,用药多选菖蒲郁金汤,温胆汤二方化裁加减。方药组成:石菖蒲10g 广郁金10g 清半夏10g 化橘红10g 云茯苓10g 荷叶梗6g炒积实6g(打) 临证加减:气郁不舒两胁胀痛加醋柴胡10g;制香附10g;兼有化热者,加炒栀子10g;大便秘结加全瓜蒌30g;心神失养而夜寐不宁  相似文献   

12.
<正>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易反复发作,久可由气及血,致胃络瘀血,故胃脘痛易兼血瘀。笔者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基本治法,自拟参拈合剂加减治疗瘀血性胃脘痛,收到满意疗效。基本证型:胃脘刺痛,固定不移,入夜痛甚,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参拈合剂加减。基础方:丹参30g,檀香6g,砂仁6g,草果10g,元胡10g,五灵脂10g,甘松10g。水煎服,日  相似文献   

13.
郭鼎天 《陕西中医》2007,28(11):1522-1522
定痫丸源于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是治疗痫证的主要方剂。近几年笔者辨证运用本方临证化裁治疗痫证8例,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例,女5例;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7岁;病程3个月~26年;其中风痰闭阻型5例,痰火内盛、心肾亏虚和脑部损伤各1例。治疗方法8例患者全部用定痫丸化裁治疗,服中药期间停用所有抗癫痫化学药品。主方药物组成:天麻、姜半夏各15g,川贝母、白茯苓、陈皮、生姜各12g,全蝎、天竹黄、朱砂、琥珀各10g;僵蚕、远志肉各8g,石菖蒲20g,生甘草3g。化裁法发作频繁加蜈蚣1条,炒枣仁30g;伴偏正头…  相似文献   

14.
高金弟 《河北中医》1999,21(6):356-357
胃脘痛一证临床极为多见,病机为忧思郁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气。胃脘痛病情多变,病机较为复杂。笔者于临证之时立足于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今整理医案5则,浅谈治疗体会如下。1 胃降则和,承其通降下行之性陈某,男,46岁。1996-10-14初诊。患者胃脘痛反复发作10余年,因旅途疲劳,饥饱无常,胃脘痛又作2日。症见胃脘胀满,剑突下压痛,纳呆,食后加重,嗳气频繁,泛吐酸水,舌苔白腻,脉弦细。西医诊断:慢性胃炎。证属气滞食阻,胃失和降。处方:柴胡、枳实、白芍药、娑罗子、大金牛草、浙贝母、海螵蛸、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各10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胃脘痛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应用。方法:对158例胃脘痛患者进行归类,根据各中医证型采取不同的辨证施护措施。结果:中医健康教育组患者焦虑状态下降、患者满意度、睡眠质量,及总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根据胃脘痛患者各中医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符合临床需要,对提高胃脘痛患者临床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蒌冬三子合剂由我县白土镇老中医要相贤所创。经笔者临床随证化裁,用于寒、热、虚、痰咳喘,屡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组成:瓜蒌仁24克,款冬花、桑白皮各12克,制杏仁、川贝母各9克,炒苏子、炒芥子、炒菔子各10克,麻黄、白前各6克,甘草3克。加减:痰多咳嗽不利者,加竹茹或竹沥;吐痰清稀,肺寒者,去桑白皮,加干姜、细辛,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笔者以“塞者使之通”立法,以清热除湿,宣肺和中,通调水道为治则,自拟“三元通淋汤”,结合辨证施治,随证化裁,经154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154例中,男性96例,女性48例;年龄18~68岁,平均42岁;按辨证分型:热淋44例,石淋32例,膏淋5例,血淋13例,气淋8例,劳淋11例,石淋与热淋并存10例,气淋与膏淋并存10例,石淋与膏淋并存1例。1.2 方药组成及服法 本方由油桂6g、知母10g、生黄柏10g、硝石6g、炮山甲15g、内金15g、海金砂6g、金钱草30g、冬葵子30g、王不留行30g组成。将油桂、硝石、海金砂3味各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定喘汤化裁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的作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医辨证属于痰热郁肺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定喘汤化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藿朴夏苓汤源于清代石寿棠编著的《医源·湿气论》 ,为湿在气分而设。方由藿香、姜半夏、厚朴、赤茯苓、猪苓、泽泻、淡豆豉、薏苡仁、白蔻仁、杏仁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的功效 ,是医治湿温初期身热恶寒 ,肢体胸闷口腻的有效方剂。后世医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 ,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现将近年来藿朴夏苓汤及其化裁方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1 内科1.1 胃脘痛 :伍氏[1] 等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 (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 6 5例。临床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基本正常 ) 4 5例 ,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 96 .9%。1.2 腹泻 :胡氏[2…  相似文献   

20.
杨辉 《新疆中医药》2006,24(2):F0003-F0004
1胃脘痛吴×,女,50岁,2004年8月3日就诊。患者胃脘痛反复发作8年,1月前查胃镜诊断:食道炎、糜烂性胃炎。就诊时诉:胃脘部持续性隐痛,胀满、胸骨后不适,情绪波动或进食后加重,伴烧心、泛酸、嗳气纳差,大便干结,善叹息,查脉弦细,舌质红、苔黄腻。诊断:胃脘痛,证属肝郁脾虚,肝气乘脾犯胃。治以调和肝脾、理气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柴胡9g,党参、白术、佛手、炒枳壳、白芍各12g,陈皮、法夏、香附、鸡内金各10g,生大黄、甘草各6g,公英30g。7剂,日1剂,水煎服,姜枣为引。二诊:胃脘痛已明显减轻,纳食有增,大便正常,脉弦细,舌淡红、苔薄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