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肩部疼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状,而引起肩部疼痛的原因也很多,不同原因引起肩部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本文对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肩部疼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临床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颈肩部疼痛常见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颈肩部痛症的诊疗实践中,最常见的是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但颈肩部感染性疾病及同感染有关的后遗神经痛、颈肩部原发及转移性肿瘤、主要反映在颈肩部疼痛的全身性疾病、中枢性疼痛、心胸等脏器疾病引起的颈肩及上肢的牵涉痛亦非少见,心理性疼痛初诊易被忽视。为了减少误诊,本文概述除了骨与关节急性损伤以外的常见颈肩部疼痛疾病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又称“颈肩综合症”,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病是指由于损伤或颈椎及其软组织退化性改变,压迫或刺激颈部脊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而引起颈,肩、上肢、头和胸部放射性痛疼麻木。依病变部位,受压的组织,临床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及关节囊退化、肥厚等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脊髓、血管、交感神经及其周围软组织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椎动脉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笔者近年来采用益脑通督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以颈肩部疼痛为主,是最早期的颈椎病[1-2]。目前,非手术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和基本疗法。耳穴疗法作为针灸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最常用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疼痛的辅助治疗[3-4]。本研究利用耳穴埋豆刺激相应的耳穴,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进行观察,评价耳穴埋豆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减轻疼痛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弥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造成颈椎及肩背部软组织疲劳性损伤,导致颈椎节段性失稳而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且发病趋势倾向年轻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当椎间盘变窄时,钩椎关节向外突出、刺激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产生扭曲、痉挛和受压使血流不足、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颅脑缺血各种症状,当椎间盘向前突出时椎前组织肿胀、刺激颈中交感神经节、引起血管反射性痉挛及植物神经紊乱症。  相似文献   

7.
钱蕾  刘志文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975-976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压迫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及体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外伤、受寒等导致颈部曲线改变,以及椎间盘、关节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周围血管、神经、脊髓而出现的症候群,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其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的针灸、  相似文献   

8.
颈-心综合征误诊7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心综合征(Cervicardiac Syndrome)是由颈椎病及/或颈、肩、背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以患者心脏症状为主诉及心电图ST-T改变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表现[1].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且近年来发现发病年龄逐渐提前,所以颈.心综合征并不少见.但颈椎病患者常因心绞痛、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而就诊,加之临床医师对冠心病警惕性较高,故将颈.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较多见.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造成颈椎及肩背部软组织疲劳性损伤,导致颈椎节段性失稳而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且发病趋势倾向年轻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当椎间盘变窄时,钩椎关节向外突出、刺激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产生扭...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系指颈椎骨质、关节及其附近软组织退行性改变造成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等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和颈椎及其关节改变的疾病。主要包括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钩椎关节病等。简易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X线检查是颈椎损伤及某些疾患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颈部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技术,现已作为常规检查。现将我院2004~2007年收集305例颈椎病X线征象与临床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或“颈肩综合征”,是颈段脊柱的临床常见疾患,又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颈椎病发病年轻化趋势愈来愈严重。此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周围软组织劳损、变性、痉挛,甚至粘连等,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症侯群。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由颈椎间盘退化及继发性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椎动脉型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而引起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产生眩晕、恶心、呕吐等脑缺血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以女性偏多。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牵引、推拿力度不好掌握。我科自2004~2006年以来,以内服中药加西药静滴,外加中药熏蒸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疗效观察及辨证施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CS)是现代社会的常见及高发疾病之一,主要以患者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状。国外通常将这一类综合症状统称为neckpain(颈痛),而在我国则属于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范畴。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现代医学对于颈椎病引起的颈痛主要采用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及物理疗法,虽然疗效较好,但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大,禁忌症多。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有其独到的疗效,是治疗颈椎病最常用也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该文对近6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概况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冰片贴耳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症候群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已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机械压迫及交感神经刺激,体液因子、血管病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颈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之一,针刺颈椎夹脊穴可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并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的即刻与近期效应。笔者从1998年采用针刺配合冰片贴耳穴治疗颈性眩晕患者262例,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4 颈椎病的临床病象4 .1 颈神经根病症状或称神经根型颈椎病这是最常见的一个类型 ,约占 80 %以上。一般慢性起病 ,病人很难说出发病的准确时间 ,少数可因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而急性发病。可以累及一个和多个神经根 ,主要症状是一侧上肢的根性疼痛 ,如颈4~ 5神经根受累出现肩痛 ,颈5~ 6神经根受累出现前臂桡侧和第 1、2指痛 ,且有放散性质。必须指出 ,前根、后根受压均可产生疼痛。不过典型的严重放散性痛常是后根病变引起 ,前根受压则产生由它支配的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常见紧箍样不适。根性疼痛往往与头颈肩位置有关 ,可因伸屈…  相似文献   

16.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指颈神经根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疼痛或运动感觉异常的临床疾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病人的60%~70%[1,2]。临床上该病起病急、症状重,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质量,因此探究CSR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失稳及其邻近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是目前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笔者自1990年以来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该病,获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根据其临床症状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四种。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紊乱者称为交感型颈椎病。过去认为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较低,但近来发现并不少见。以往认为,由于其他病因所引起的一些头部、肩部、上  相似文献   

19.
颈肩肌筋膜炎是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引起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以颈复康颗粒口服配合理疗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学习方式的改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异常、椎动脉一颈椎退行性变及椎旁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因。本文对我院近3年来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7237例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其中1250例患者存在先天性椎动脉发育异常,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